1-3《庖丁解牛》期末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3《庖丁解牛》期末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3《庖丁解牛》期末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1-3《庖丁解牛》期末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1-3《庖丁解牛》期末复习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孔孟以“仁政理想”,主张“养民”“教民”,希望重建一个黎民不饥不寒、明孝悌、知礼仪的理想社会。儒家关心的是形而下的现实问题,更像粮店,帮助人们解决温饱等实际问题。

道家所关心的,则是形而上的哲学问题,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自我保全的问题。所以道家更像药店,帮助人们解决精神困扰,帮助人们守护心灵净土。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药店,探寻一下庄子给世人开了一副怎样的养生秘方?

南怀瑾先生说:“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情境设置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关于作者·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关于作品·《庄子》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与先秦各家不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诙诡怪诞,汪洋恣肆。

首先,是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

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

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能力,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状物多姿多彩,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声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

总之,庄子的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妙趣横生,且哲学意味很浓,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散文的风格①、批判现实社会。

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②、向往自由。

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③、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庄子的思想

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那最耀眼的星座之一。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庄子的评价

寓言

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写意)相结合的文体。“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其中“寓”字即是“寄托”之意,庄周说:“寓言十九,借外论之。”也就是将深刻的思想或哲理,隐含在所叙故事的具体情节中,透过语带双关、巧妙托喻等方式来阐发哲理。在中国,寓言萌芽于春秋末年,成形于战国初期,在先秦时代便臻于成熟,并广为先秦诸子与史传运用,成为据谈雄辩、陈辞说理的重要手段。关于文体庄子寓言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大师,是寓言故事创作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庄子的寓言中,或借用动物,如:井底之蛙、涸辙之鱼、朝三暮四中的猴子等,或借用神话中的神灵,如:河伯、山神、云神等,透过庄子笔下活灵活现的动物或神灵的对话和活动,展现多彩多姿的故事內容,进而表现庄子崇尚自然与追求主体精神自由的思想。关于文体庄子寓言对后世的影响

①、庄子寓言以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述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戏曲、小说及诗歌的创作。②、庄子寓言丰富和发展了祖国的语言艺术。

③、庄子拟人化寓言,篇幅短小,形象生动,特别是动物说话,增加了寓言的趣味性;精心构思情节,注意人物肖像,行动等的描写,又增加了寓言的生动性。因此,庄子寓言启发了后来者,使寓言故事逐渐成为儿童文学的一支,深受儿童的喜爱。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写作背景庖丁: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思考:为什么标题不是“庖丁杀牛”或“庖丁宰牛”呢?“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关于题目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使用这种刀时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解牛之礼西周鸾刀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等祭祀活动中。知识卡片文章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各段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引出引出关于思路第一段:解牛(经过)技艺高超第二段:梁惠王的赞叹第三段:庖丁解牛的过程和解牛之道第四段:总结,点明寓意。

欣赏“解牛之美”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流畅自然砉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动作描写描摹声音两个比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作用是什么?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和动作的娴熟。进刀而发出的声音,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关于内容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盍”,为什么

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有何作用?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过渡下文。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质疑思考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月更刀

苦练中……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岁更刀

苦练中……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19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目无全牛(认识规律)游刃有余(运用规律)关于内容思考:庖丁解牛到达“道”的境界经历了几个阶段?通过对比三者的不同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活动:综合表格信息,探究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有哪些?①理念高于普通厨师,以“求解牛之道”作为目标。②“执着”。为了“解牛之道”,不懈追求,反复实践,探求规律。③“得法”。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懂得并且能够利用解牛的规律。④“谨行”。虽掌握了解牛之“道”,但解牛之时仍然小心谨慎。⑤“藏锋”。虽踌躇满志,却不露锋芒。质疑思考:思考: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养生”指的是什么?明确:养生之道是指,在险恶的环境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到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关于内容文惠君的“养生之道”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作者把复杂的社会比喻成牛,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关于内容“解牛”与“养生”的关系人刀人生要解决的事情牛处理人生种种事情解牛过程顺着事物间的空隙走,不硬碰的方法。解牛方法

写解牛的三个阶段意在说明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通过对比论述了“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本文庄子的用意是在“解牛之法”还是“养生之道”?

本文庄子的真正用意在于: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关于主旨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解读】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质疑思考庄子的“养生之道”2.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明确: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庄子的“养生之道”质疑思考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以无厚入有间——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善刀而藏之——了解规律,掌握规律抓住本质,用心处事顺其自然,不要强求避开锋芒,从长计议以己之利,攻彼之弊不要莽撞,谨慎行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依理谨行藏锋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哪些“人生之道”呢?

主旨提升

砉然向然 技盖至此乎善刀而藏之

通“响”通“盍”,怎么通“缮”,擦拭

“厚”形作名,厚度

“岁”“月”,名词做状语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古今异义天理固然虽然至于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虽然,每至于族”“每至于族”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介词:替、给)(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一词多义乎技盍至此乎?

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于游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