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 -目标控制(土木建筑)模拟测试题(十五)_第1页
监理工程师 -目标控制(土木建筑)模拟测试题(十五)_第2页
监理工程师 -目标控制(土木建筑)模拟测试题(十五)_第3页
监理工程师 -目标控制(土木建筑)模拟测试题(十五)_第4页
监理工程师 -目标控制(土木建筑)模拟测试题(十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监理工程师-目标控制(土木建筑)模拟测试题(十五)1.相邻两项工作之间存在两种时距及以上的搭接关系时,应()。A、分别计算出时间间隔,然后取其中的最大值B、分别计算出时间间隔,然后取其中的最大公约数C、分别计算出时间间隔,然后取其中的最小值D、计算其中最大的时间间隔【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当相邻两项工作之间存在两种时距及以上的搭接关系时,应分别计算出时间间隔,然后取其中的最小值。参见教材P83。2.如果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出现EFj>(EFi+FTFi,j)的情况下,说明()。A、工作i和工作j之间存在时间间隔LAGi,jB、工作i和工作j之间不存在时间间隔LAGi,jC、相邻两项工作之间不存在搭接关系D、相邻两项工作之间存在两种时距【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如果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出现EFj>(EFi+FTFi,j)的情况时,就说明在工作i和工作j存在时间间隔LAGi,j。参见教材P833.工程网络计划中,对关键线路描述正确的是()。A、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由关键节点组成B、单代号网络计划中时间间隔均为零C、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无虚工作D、单代号网络计划中由关键工作组成【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单代号网络图计划的关键线路:(1)利用关键工作确定关键线路。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将这些关键工作相连,并保证相邻两项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而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2)利用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关键线路。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参见教材P59。4.某工程单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作E是非关键工作B、工作B的自由时差为0C、工作D的总时差为2天D、工作F的最迟开始时间为21天【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经计算可知关键线路为A→C→G→H;工作F的最迟开始时间为22天;工作D的总时差为2天;工作B的自由时差为0;工作E为非关键工作。参见教材P56。5.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应等于()。A、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之差B、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C、其紧后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与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之差D、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是指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差值,即:LAGi,j=ESj-EFi。参见教材P566.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是指()的线路。A、单代号网络计划中时间间隔全部为零B、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时距总和最大C、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由关键节点组成D、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无虚箭线【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在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是指各项工作持续时间之和最大或者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均为零的线路。从搭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参见教材P59。7.下列关于双代号网络图与单代号网络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双代号网络图的虚箭线不消耗资源B、单代号网络图的箭线不能反映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C、单代号网络图中可能出现虚箭线D、双代号网络图的箭线不消耗时间【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制。选项B错误,单代号网络图的箭线反映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选项C错误,单代号网络图中可能出现虚工作,不会出现虚箭线;选项D错误,双代号网络图的箭线消耗时间。参见教材P438.工程网络图的绘制原则,错误的是()。A、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制比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容易B、网络图中所有节点都必须有编号C、双代号网络图中的节点可以用矩形表示D、单代号网络图中的节点可以用圆圈或矩形表示【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制。选项C错误,正确描述为在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时,节点都用圆点表示,单代号可以用圆圈或矩形表示。参见教材P43。9.建设工程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编制应采用()的方法。A、自下向上.分级编制B、自顶向下.分级编制C、自顶向下.整体编制D、自下向上.整体编制【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多级网络计划。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编制必须采用自顶向下、分级编制的方法。参见教材P85。10.关于工程网络计划费用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缩短持续时间的工作不能变成非关键工作B、缩短持续时间的工作应为直接费最小的关键工作C、必要时可调整关键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D、工程总费用会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增加【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费用优化。当需要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时,其缩短值的确定必须符合下列两条原则:(1)缩短后工作的持续时间不能小于其最短持续时间;(2)缩短持续时间的工作不能变成非关键工作。参见教材P7111.工程网络计划费用优化过程中,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必须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B、压缩后工作的持续时间不能小于其总时差C、优先选择压缩综合费率最小的关键工作D、多条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应压缩相同数值【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费用优化。当只有一条关键线路时,应找出直接费用率最小的一项关键工作,作为缩短持续时间的对象;当有多条关键线路时,应找出组合直接费用率最小的一组关键工作,作为缩短持续时间的对象。当需要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时,其缩短值的确定必须符合下列两条原则:缩短后工作的持续时间不能小于其最短持续时间;缩短持续时间的工作不能变成非关键工作。参见教材P71。12.在费用优化中,费率差表示()。A、工期缩短单位时间时工程总费用增加的数值B、工期缩短单位时间时工程直接费用增加的数值C、工期缩短时间内工程总费用增加的数值D、工期缩短时间内工程直接费用增加的数值【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费用优化。费率差是指工作的直接费用率与工程间接费用率之差。它表示工期缩短单位时间时工程总费用增加的数值。参见教材P75。13.停止费用优化时,应满足的要求是()。A、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大于工程间接费用率B、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小于工程间接费用率C、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等于工程间接费用率D、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与工程间接费用率没有关系【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费用优化。根据费用优化的方法,重复对各工作进行压缩,直至计算工期满足要求工期或被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大于工程间接费用率为止。参见教材P7114.工程总费用由直接费和间接费组成,随着工期的缩短,直接费和间接费的变化规律是()。A、直接费减少,间接费增加B、直接费和间接费均增加C、直接费增加,间接费减少D、直接费和间接费均减少【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费用优化。工程总费用由直接费和间接费组成。直接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措施费及现场经费等组成。施工方案不同,直接费也就不同;如果施工方案一定,工期不同,直接费也不同。直接费会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增加。间接费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费用,一般会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减少。参见教材P69~70。15.对下面双代号网络图进行工期优化,当各工作压缩费率如下表所示时,欲压缩总工期1天,应当选择()进行压缩。

A、工作AB、工作BC、工作CD、工作D【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费用优化。关键工作是B→C→G,工作B的压缩费率最低,所以压缩B工作。参见教材P70。16.网络计划的费用优化压缩被压缩对象到()为止。A、直接费用率或组合大于工程间接费用率B、直接费用率或组合小于工程间接费用率C、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等于工程间接费用率D、直接费用率或组合最小【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费用优化。如果被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大于工程间接费用率,说明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会使工程总费用增加,此时应停止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在此之前的方案即为优化方案。参见教材P71。17.如图所示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如果B、D、J三项工作因共用一台施工机械而必须依次施工,则该施工机械在现场的最小闲置时间为()周。

A、0B、1C、2D、3【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工期优化。B、D、J三项工作可顺序依次施工,没有闲置时间。参见教材P66。18.网络计划工期优化的前提是()。A、计算工期不满足计划工期B、不改变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C、计划工期不满足计算工期D、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工期优化。工期优化是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达到优化目标。参见教材P6619.当工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大于要求工期时,为满足要求工期,进行工期优化的基本方法是()。A、减少相邻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B、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C、减少相邻工作之间的时距D、缩短关键工作的总时差【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工期优化。网络计划工期优化的基本方法是在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达到优化目标。参见教材P66。20.工程网络计划工期优化过程中,首先应选择压缩持续时间的工作是()的关键工作。A、缩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B、工程变更程序相对简单C、资源消耗比较均衡D、直接成本最小【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工期优化。选择压缩对象时宜在关键工作中考虑下列因素:(1)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2)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3)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最少的工作。参见教材P6621.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N的持续时间为4天,相关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如下图所示,则工作N的自由时差是()天。

A、1B、2C、3D、4【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节点法。工作N的自由时差FFM=9-4-2=3天。参见教材P5022.属于建设工程进度计划表达方式的是()。A、进度计划表B、投资计划年度分配表C、工程项目进度平衡表D、年度计划项目表【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进度计划表。进度计划表也是建设工程进度计划的一种表达方式,包括工作日形象进度计划表和日历进度计划表。参见教材P6523.编制时标网络计划时,间接绘制法是指()。A、不计算时间参数而直接按无时标的网络计划草图绘制时标网络计划B、计算时间参数而直接按无时标的网络计划草图绘制时标网络计划C、不计算时间参数而直接按有时标的网络计划草图绘制时标网络计划D、根据无时标的网络计划草图在时标网络计划表中进行绘制【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的编制方法。间接绘制法是指先根据无时标的网络计划草图,计算其时间参数,并确定关键线路,然后在时标网络计划表中进行绘制。参见教材P60。24.不能示出整个工程的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的是()。A、计算坐标体系B、工作日坐标体系C、日历坐标体系D、时间坐标体系【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的坐标体系。工作日坐标体系可明示各项工作在整个工程开工后第几天(上班时刻)开始和第几天(下班时刻)完成,但不能示出整个工程的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参见教材P64。25.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如果B、D、I三项工作共用一台施工机械且必须顺序施工,则总工期()。

A、会延长2周,但施工机械在现场不会闲置B、会延长2周,且施工机械会在现场闲置6周C、不会延长,且施工机械在现场也不会闲置D、不会延长,但施工机械会在现场闲置2周【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D工作为关键工作,B工作第3周末完成,I工作第9周末开始,机械不会闲置。参见教材P63。26.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工作H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周。

A、均为1B、分别为3和0C、分别为3和2D、均为0【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当工作之后只紧接虚工作时,则该工作箭线上一定不存在波形线,而其紧接的虚箭线中波形线水平投影长度的最短者为该工作的自由时差。H工作自由时差为2周,H工作总时差=min{1+2,3}=3(周)。参见教材P63。27.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如果其中的B、C和G三项工作共用一台施工机械而必须顺序施工,则在不影响总工期及工作工艺关系的前提下,该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的最小闲置时间是()周。

A、1B、2C、3D、4【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工作B在第1周末开始,第3周末结束;工作C在第4周末开始,第8周末结束;工作G在第8周末开始,第10周末结束,闲置一周。参见教材P6228.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工作G的总时差为()周。

A、2B、3C、4D、5【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本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即:TFG=min{TFJ+LAGG,J}=2+2=4(周)。参见教材P6329.A工作后有紧后工作B、C,它们的持续时间分别为5d、4d和6d;BC工作最迟完成时间分别为25d和23d,则A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为()。A、4dB、8dC、12dD、16d【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A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减去自身的持续时间=min{25-4,23-6}-5=12(天)。参见教材P4830.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N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0天和第25天,其持续时间为9天。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32天和第34天,则工作N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天。A、3和0B、3和2C、5和0D、5和3【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TFN=LSN-ESN=25-20=5(天),自由时差为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减去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的最小值,工作N的最早完成时间为第29天,所以自由时差为min{32-29,34-29}=3(天)。参见教材P47。31.在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中,除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外,其他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应等于其紧后工作()。A、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B、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大值C、最迟完成时间的最小值D、最迟完成时间的最大值【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除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外,其他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应等于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参见教材P4832.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持续时间为5天,相关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如下图所示,则工作M的总时差是()天。

A、1B、2C、3D、4【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工作M的总时差=10-5-2=3(天)。参见教材P51。33.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天。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为()天。A、均为5B、6和5C、均为6D、11和6【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工作的总时差等于该工作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或该工作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即:总时差=min[28-(15+7),33-(15+7)]=6(天)。对于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即:自由时差=min[27-(15+7),30-(15+7)]=5(天)。参见教材P48、49。34.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图所示,其中E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是()。

A、3和5B、3和6C、4和5D、4和6【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关键线路:①→②→⑥→⑧和①→③→⑦→⑧。E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其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最迟开始时间等于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减去本工作的持续时间。计算工期=3+6+5=14,E工作最早开始时间=max{3,2,4}=4,最迟开始时间=min{14-5,14-4,14-6}-3=8-3=5。参见教材P46。35.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已标出的各个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该计划表明()。

A、工作1-2的自由时差为2B、工作2-5的总时差为7C、工作4-6的总时差为零D、工作3-5为关键工作【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关键线路为①→③→④→⑤→⑥。选项A错误,工作1-2的自由时差=4-0-4=0;选项C错误,工作4-6的总时差=21-14-5=2;选项D错误,工作3-5不是关键工作。参见教材P53。36.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如果某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分别为2天和6天,则该工作实际上最早应从开工后()。A、第2天上班时刻开始,第6天下班时刻完成B、第2天上班时刻开始,第7天下班时刻完成C、第3天上班时刻开始,第6天下班时刻完成D、第3天上班时刻开始,第7天下班时刻完成【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计划时间参数中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都应以时间单位的终了时刻为标准。第2天开始即是指第2天终了(下班)时刻开始,实际上是第3天上班时刻开始;第6天完成即是指第6天终了(下班)时刻完成。参见教材P46。37.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如果以某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共有3项,则该3项工作()。A、全部为关键工作B、至少有一项为关键工作C、自由时差相等D、总时差相等【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这只能判断每项工作各自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相等。参见教材P54。38.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如果某项工作的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均为关键节点,则该工作()。A、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B、自由时差必然为零C、总时差必然为零D、一定为关键工作【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与自由时差必然相等。参见教材P5439.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的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于关键节点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均为关键节点的工作一定是关键工作B、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相等C、两个关键节点之间的多项工作总时差均相等D、两个关键节点之间的多项工作自由时差均相等【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关键节点具有以下一些特性:(1)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均为关键节点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2)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3)当两个关键节点间有多项工作,且工作间的非关键节点无其他内向箭线和外向箭线时,则两个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均相等。在这些工作中,除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外,其余工作的自由时差均为零。(4)当两个关键节点间有多项工作,且工作间的非关键节点有外向箭线而无其他内向箭线时,则两个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不一定相等。在这些工作中,除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外,其余工作的自由时差均为零。参见教材P54。40.关于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关键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值最小B、以关键节点为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的工作必为关键工作C、关键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必定为零D、自始至终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总持续时间最短【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节点法。选项B错误,以关键节点为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的工作不一定为关键工作;选项C错误,关键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一定为零;选项D错误,关键线路持续时间最长。参见教材P54。41.某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以天为时间单位),工作K的最早开始时间为6天,工作持续时间为4天;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为22天,工作持续时间为10天;工作N的最迟完成时间为20天,工作持续时间为5天。己知工作K只有M、N两项紧后工作,则工作K的总时差为()天。A、2B、3C、5D、6【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有关时间参数的计算。工作K的总时差等于最迟完成时间减去最早完成时间,工作K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6+4=10(天)。工作M的最迟开始时间=22-10=12(天),工作N的最迟开始时间=20-5=15(天),故工作K的最迟完成时间=12(天),工作K的总时差=12-10=2(天)。参见教材P48。42.工程网络计划中,某工作持续时间为5天,其3项紧后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7、8和10天,则该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是第()天。A、1B、2C、4D、5【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本工作最迟完成时间等于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本工作最迟完成时间减去本工作的持续时间即为本工作最迟开始时间,LSi-j=min{LSj-k}-Di-j=min{7,8,10}-5=2(天)。参见教材P45。43.网络计划中,工作总时差是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但其前提是()。A、不影响紧后工作最迟开始B、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C、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完成D、不影响后续工作最早完成【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工作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参见教材P45。44.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本工作的()。A、最迟完成时间与其时间间隔之差B、最迟完成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差C、最早开始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和D、最早开始时间与其时间间隔之和【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本工作最迟完成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差。参见教材P4545.()是指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以该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A、节点最早时间B、节点开始时间C、最早开始时间D、节点最迟时间【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节点最早时间是指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以该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参见教材P4646.在工程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之间的差值称为这两项工作之间的()。A、时间间隔B、间歇时间C、时差D、时距【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某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与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之间的差值称为这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参见教材P46。47.工作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的前提下,本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A、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B、紧后工作最早完成时间C、网络计划总工期D、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总时差TFi-j(TFi):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自由时差FFi-j(FFi):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参见教材P45。48.单代号网络图的基本符号中“箭线”表示()。A、一项工作B、工作名称C、工作持续时间D、紧邻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网络图的组成。单代号网络图的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参见教材P35。49.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起点节点)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达该工作为止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A、先行工作B、先做工作C、后续工作D、后做工作【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先行工作和后续工作。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起点节点)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达该工作为止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先行工作。参见教材P3750.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分为两种,其中“工期固定、资源均衡”是指()的优化。A、在工期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投入最少B、在满足资源限制条件下,使工期延长最少C、在工期不变的条件下,使工程总费用最低D、在工期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均衡【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资源优化。“工期固定、资源均衡”是指在工期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均衡。参见教材P7651.在下图所示的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如果C、F、J三项工作因共用一台施工机械而必须顺序施工,则该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的最小闲置时间为()周。

A、0B、1C、2D、3【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C工作推迟1周施工,J工作推迟1周施工,此时机械闲置时间最少为1周,且不影响总工期。参见教材P6352.关于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编制过程是一个从底层到顶层.由细到粗的过程B、多级网络计划系统中的层级与建设工程规模.复杂程度及进度控制的需要有关C、在多级网络计划系统中,不同层级的网络计划,应该由同层级的进度控制人员编制D、多级网络计划系统不可以随时进行分解和综合【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应分阶段逐步深化,其编制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从顶层到底层、由粗到细的过程,并且贯穿在该实施计划系统的始终。在多级网络计划系统中,不同层级的网络计划,应该由不同层级的进度控制人员编制。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可以随时进行分解和综合。参见教材P8553.关于建设工程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有()。A、计划系统由不同层级网络计划组成B、能够使用一个网络图来表达工程的所有工作内容C、进度计划通常采用自顶向下,分级编制的方法D、能够保证建设工程所需资源的连续性【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多级网络计划系统是指由处于不同层级且相互有关联的若干网络计划所组成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处于不同层级的网络计划既可以进行分解,成为若干独立的网络计划;也可以进行综合,形成一个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参见教材P84。54.在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是指()的线路。A、持续时间总和最长B、时间间隔均为零C、时距总和最长D、由关键节点组成【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可以利用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判定关键线路,即从搭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参见教材P83。55.工程网络计划“资源有限,工期最短”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寻求()。A、资源均衡使用时的最短工期安排B、最短工期条件下的资源均衡安排C、最低成本时的最短工期安排D、资源有限条件下的最短工期安排【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资源优化。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分为两种,即“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前者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满足资源限制条件下,使工期延长最少的过程;而后者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工期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均衡的过程。参见教材P76。56.工程网络计划资源优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求()。A、工程总成本最低条件下的资源均衡安排B、资源均衡使用条件下的最短工期安排C、资源使用最少条件下的合理工期安排D、资源有限条件下的最短工期安排【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资源优化。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分为两种:(1)资源有限,工期最短;(2)工期固定,资源均衡。参见教材P7557.已知某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箭杆上方括号外为工作名称,括号内为优先压缩顺序。箭杆下方括号外为正常持续时间,括号内为最短持续时间,若对其工期进行压缩,应首先压缩工作()。

ABCD【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工期优化。通过标号法可以得出关键线路为B→G→I。选择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进行,所以首先选择工作B、G、I进行压缩,这三项工作中工作B的优先压缩顺序最靠前,所以首先压缩工作B。参见教材P67。58.网络计划优化时,工期优化应优先选择()。A、压缩关键工作且优选系数最小的B、压缩关键工作且优选系数最大的C、压缩非关键工作且优选系数最小的D、压缩非关键工作且优选系数最大的【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工期优化。网络计划工期优化的基本方法是在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达到优化目标。选择关键工作压缩其持续时间时,应选择优选系数最小的关键工作。参见教材P67。59.为缩短工期而采取的进度计划调整方法中,不需要改变网络计划中工作间逻辑关系的是()。A、将顺序进行的工作改为平行作业B、重新划分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C、采取措施压缩关键工作持续时间D、将顺序进行的工作改为搭接作业【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的优化。网络计划优化的基本方法是在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达到优化的目的。选项ABD,均改变了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参见教材P6660.时标网络计划的坐标体系不包括()。A、计算坐标体系B、工作日坐标体系C、日历坐标体系D、时间坐标体系【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的坐标体系。时标网络计划的坐标体系包括计算坐标体系、工作日坐标体系、日历坐标体系三种。参见教材P6461.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工作B的总时差为()周。

A、0B、1C、2D、3【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工作的总时差:(1)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2)其他工作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据此计算,工作I的总时差为1周,工作H的总时差为0周,工作G的总时差为2周,工作D的总时差为min{1,0,2}=0(周),工作E的总时差为2+1=3(周),则工作B的总时差为min{1+0,0+3}=1(周)。参见教材P63。62.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工作E的总时差为()周。

A、0B、1C、2D、3【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工作的总时差:(1)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2)其他工作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据此计算,工作E对应上述第(2)种情形,工作H的总时差为0周,工作J的总时差为0周,工作I的总时差为3周,所以工作E的总时差为min{0+2,3+0,0+1}=1周。参见教材P6263.某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中工作E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为()周。

A、均为0B、均为2C、分别为2和0D、分别为2和1【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本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为C→D→G→I,E的自由时差为0周,总时差为波浪线2周。参见教材P62。64.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是指()的线路。A、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无波形线B、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时距总和最大C、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由关键节点组成D、单代号网络计划中由关键工作组成【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可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进行判定。凡自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参见教材P62。65.某工程单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关键线路有()条。

A、1B、2C、3D、4【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通过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算出各个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如下图所示:参见教材P59

66.在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是指()的线路。A、各项工作持续时间之和最小B、由关键工作组成C、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均为零D、各项工作自由时差均为零【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单代号网络计划,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找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为零的线路为关键线路。参见教材P59。67.下列关于时标网络计划的编制方法,说法错误的是()。A、时标网络计划宜按各项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编制B、在编制时标网络计划时应使每一个节点和每一项工作尽量向左靠C、在编制时标网络计划之前,应先按已经确定的时间单位绘制时标网络计划表D、必要时,还可以在顶部时间坐标之上或底部时间坐标之下同时加注日历时间【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时标网络计划的编制方法。时标网络计划宜按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编制。参见教材P5968.采用标号法时,网络计划的()就是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标号值。A、计算工期B、要求工期C、计划工期D、实际工期【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标号法。采用标号法时,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就是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标号值。参见教材P5569.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特点是()。A、自由时差必然为零B、总时差必然大于自由时差C、总时差必然为零D、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参见教材P54。70.当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计划工期时,下列关于关键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A、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为零B、相邻两项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C、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最长D、关键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相等【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当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当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时,其自由时差必然为零。工作的总时差等于该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参见教材P5471.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关键线路是()。

A、①→③→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关键线路为①→③→④→⑤→⑥,计算工期为18。参见教材P54。72.下列关于工程网络计划关键工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工作两端的节点必为关键节点B、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两端为关键节点的工作必为关键工作C、工程网络计划中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与总时差全部为零D、关键线路上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总和应等于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关键工作两端的节点必为关键节点,但两端为关键节点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选项C错误,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为关键工作;选项D错误,关键线路上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总和应等于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参见教材P50。73.有A,B两项连续工作其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4天和10天,持续时间分别为4天和5天,则A工作的自由时差是()天。A、2B、3C、4D、5【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对于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A工作的自由时差=10-(4+4)=2(天)。参见教材P49。74.当本工作有紧后工作时,其自由时差等于所有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与本工作()。A、最早开始时间之差的最大值B、最早开始时间之差的最小值C、最早完成时间之差的最大值D、最早完成时间之差的最小值【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对于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的最小值。参见教材P4975.在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H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7天,持续时间为8天;工作H有三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18天、第19天和第17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0天、21天和第23天,则工作H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天。A、5;2B、5;5C、4;2D、11;8【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总时差=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最早完成时间。H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减去H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17-(7+8)=2(天)。H工作的总时差等于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减去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20-(7+8)=5(天)。参见教材P4876.在工程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值为该工作的()。A、时间间隔B、搭接时距C、自由时差D、总时差【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工作的总时差等于该工作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或该工作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参见教材P48。77.在计算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时,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应为其所有紧前工作()。A、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小值B、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C、最迟完成时间的最小值D、最迟完成时间的最大值【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双代号工程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在计算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时,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应为其所有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参见教材P47。78.在按工作计算法计算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过程中,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应等于()。A、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B、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C、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早时间D、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迟时间【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按工作计算法。按工作计算法,是以网络计划中的工作为对象,直接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应等于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参见教材P47。79.在工程网络计划中,G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6天,其持续时间为4天,该工作有3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3天、第24天,第25天,则G工作的自由时差为()天。A、2B、3C、4D、5【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根据公式FFi-j=min{ESj-k-EFi-j}=min{ESj-k-ESi-j-Di-j}=min{23-(16+4),24-(16+4),25-(16+4)}=min{3,4,5}=3(天)。参见教材P46。80.根据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得出的工期称为()。A、要求工期B、计划工期C、计算工期D、合同工期【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计算工期(Tc):根据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而得到的工期。要求工期(Tr):任务委托人所提出的指令性工期。计划工期(Tp):根据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所确定的作为实施目标的工期。参见教材P45。81.某网络计划在执行中发现B工作还需作业6天,但该工作至计划最迟完成时间尚有4天,则该工作()。A、正常B、影响总工期2天C、影响总工期4天D、影响总工期6天【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工作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超过最迟完成时间就会影响到总工期,所以影响工期为6-4=2天。参见教材P45。82.在工程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果某项工作实际进度拖延的时间超过其自由时差,则该工作()。A、必定影响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B、必定变为关键工作C、不会影响其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D、不会影响工程总工期【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工作的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如果超过自由时差则会影响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参见教材P4583.根据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所确定的作为实施目标的工期称为()。A、要求工期B、计划工期C、计算工期D、合同工期【正确答案】:B解析:

考点: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计算工期(Tc),根据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而得到的工期。要求工期(Tr),任务委托人所提出的指令性工期。计划工期(Tp),根据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所确定的作为实施目标的工期。参见教材P45。84.双代号网络图绘制时,应尽量避免网络图中工作箭线的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以采用()处理。A、母线法B、S曲线法C、过桥法D、搭接法【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双代号网络图绘制时,应尽量避免网络图中工作箭线的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以采用过桥法或指向法处理。参见教材P3985.双代号网络计划中虚工作的含义是指()。A、相邻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只消耗时间B、相邻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只消耗资源C、相邻工作间的逻辑关系,消耗资源和时间D、相邻工作间的逻辑关系,不消耗资源和时间【正确答案】:D解析:

考点:网络图的组成。在双代号网络图中,有时存在虚箭线,虚箭线不代表实际工作,称为虚工作。虚工作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虚工作主要用来表示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参见教材P36。86.在单代号网络图中,虚拟工作()。A、只能出现在网络图的起点节点或终点节点处B、同时出现在网络图的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处C、只能出现在网络图的起点节点处D、只能出现在网络图的终点节点处【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网络图的组成。在单代号网络图中,虚拟工作只能出现在网络图的起点节点或终点节点处。参见教材P36。87.网络图中相对于某项工作而言,可以与该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即为该工作的()。A、先行工作B、紧前工作C、平行工作D、紧后工作【正确答案】:C解析:

考点: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和平行工作。网络图中,相对于某项工作而言,可以与该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即为该工作的平行工作。参见教材P3688.某工程有3个施工过程,依次为:钢筋→模板→混凝土,划分为Ⅰ和Ⅱ施工段编制工程网络进度计划。下列工作逻辑关系中,属于正确工艺关系的是()。A、模板Ⅰ→混凝土ⅠB、模板Ⅰ→钢筋ⅠC、钢筋Ⅰ→钢筋ⅡD、模板Ⅰ→模板Ⅱ【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艺过程决定的、非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作程序决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工艺关系,钢筋Ⅰ→模板Ⅰ→混凝土Ⅰ。参见教材P3689.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关键工作有()。

A.工作B.E.F.IB.工作D.F.I.JC.工作A、B、GC、工作D、H【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关键线路:①→③→④→⑤→⑦→⑧→⑨和①→③→④→⑥→⑨。关键工作:B、E、F、H、I、J。参见教材P54。90.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其关键工作是()。

A.工作B.E.F.IB.工作D.F.I.JC.工作A、B、GC、工作D、H【正确答案】:A解析:

考点:按工作计算法。关键线路:①→②→④→⑤→⑦→⑧→⑨和①→②→④→⑥→⑨,关键工作为BEFHIJ。参见教材P50。91.在施工进度计划中,工作之间由于劳动力、施工机械、材料和构配件等资源的组织和安排需要而形成的逻辑关系,称为()。A、依次关系B、搭接关系C、组织关系D、工艺关系【正确答案】:C解析:

四、几个术语:工艺关系、组织关系、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先行工作、后续工作、线路、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艺过程决定的、非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作程序决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工艺关系。工作之间由于组织安排需要或资源(劳动力、原材料、施工机具等)调配需要而规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组织关系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