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学习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赏析诗中的名句,提高鉴赏能力。3、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作者介绍姓名:籍贯:作品:身份: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大李杜”。他一生忧国忧民,创作颇丰,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诗歌,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知识卡片2.“歌”指“歌行体”

歌行,古体诗的一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如:《长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诗。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体裁,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在朋友帮助下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一家人在冷雨中悲苦难眠。诗人百感交集,由自己想到了战火中的普通百姓,忧虑万千,写下此诗。写作背景第一节:深沉,悲痛第二节:无奈,悲伤第三节:难过、凄凉第四节:希望,决心3、读出语气4、读出情感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朗读诗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整体感知八

。茅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吼,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转沉到池塘水中。多层茅草。挂着,挂住。罥,挂结。高。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理解诗词大意南

。公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我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喝止不住。狠心。如此,这样。整体感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空中的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茅屋漏雨,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是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自从历经安史之乱后,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一会儿。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阴沉迷蒙的样子。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战乱,指安史之乱。渐渐黑下来。向,接近。被子。整体感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子,广泛地遮蔽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安稳如山。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破败,我受冻而死,也是心满意足的!贫寒的士人。高耸的样子。整体感知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期盼广厦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自主学习焦灼痛苦痛苦难眠无可奈何胸怀天下

“怒号”一词运用拟人手法,从听觉上生动地写出了秋风的猛烈无情。

“卷”字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迅猛。

“飞”“洒”“挂”“飘转”“沉”等一系列动词从视觉上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突出了秋风的迅猛,诗人的无可奈何。为下文写屋漏遇雨,个人遭遇之惨作铺垫。活动一:研读——品味语言美1、炼字赏析第一小节:一叹天公毁屋无情;二叹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2、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叹息什么?①描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象,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环境。

②渲染了暗淡愁惨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愁苦、凄惨的心境。

③为下文写屋漏遇雨的惨状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作铺垫。3、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5、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雨比作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了诗人凄苦的生活和心境。4、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布衾的冷硬、破旧,突出了诗人生活的贫苦。7、赏析“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彻”和“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望天亮的迫切心情。

6、“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的国家,由个人的艰难处境联想到百姓的艰难生活,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8、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句?

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屋千万间,庇护着天下穷人,使他们都笑开颜,在狂风暴雨中也不动摇,安稳得像山一般。议论、抒情。是全文的主旨句。诗人由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关心百姓疾苦的博大情怀和兼怀天下的远大理想。9、赏析“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由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兼怀天下的远大理想。10、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①穷困潦倒。茅屋被吹破,布衾似铁,房屋漏雨。②年老体衰。面对群童抱茅,老而无力,唇焦口燥,只能倚杖叹息。③忧国忧民。丧乱之后,经常忧思难眠,宁愿自己无屋冻死,也希望寒士安居。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凄凉的生活,表达了他忧国忧民,关心百姓疾苦的博大情怀和兼怀天下的远大理想。11.主旨归纳12.本诗先描述个人际遇,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分析本诗表达方式的特点。

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13.有人评价杜甫诗说“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是怎样表现诗人苦身以利人的?(注:“苦身以利人”意为自己辛劳艰苦而使他人有利)

诗人生活贫困,居住在破旧、漏雨的茅草屋盖着冰冷如铁板的被子,却发出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换取“千万间广厦庇护天下寒士”的呼唤,这种饱览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精神是诗人苦身以利人的体现。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拟人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写出了一种茅草漫天飞舞、无处不在的奇景,虽无一语直接写风,却让人感到风的肆虐,动态十足,惊心动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不言大雨,而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阵阵寒意,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1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在这首诗中他为什么一反常态,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从诗的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单纯地描写自身的痛苦,而是以小见大,推己及人,通过描写自身的痛苦现状来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16.《经典常谈》中,朱自清有这样的评价:“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和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朱自清这段话的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这首诗抒写了那个大时代,扩大了诗的领域,展现了百姓的疾苦,国家的悲哀,以及诗人推己及人的情怀。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17.前人评价这首诗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做具体分析。诗歌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美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8.体会本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19.有诗评说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表现为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20.刘禹锡《陋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