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2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江西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2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江西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2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江西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2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江西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2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江西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2一.试题(共14小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ㅤㅤ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闰土的少年伙伴“我”,回到故乡,举目所见,皆是一派①_____(xiāo)索、破败、疮痍累累的景象;远去美洲的于勒曾是若瑟夫一家人幻想中的救世主,但当这家人在船上再次遇上于勒时,于勒已经变成一个②_____的水手,成为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变故的突如其来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1)文中加点字“涩”的读音正确的是A.shāiB.shàiC.sèD.shè(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萧B.潇C.箫D.消(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江河日下B.一蹶不振C.命运多舛D.穷困潦倒(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B.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C.十来岁的杜小康少年,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D.杜小康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属于)/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B.又何间焉(间隔)/期年之后(满一年) C.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D.小大之狱(监狱)/此皆良实(忠良诚实的人)3.下面是我校的书法爱好者与江西省书法协会的周先生谈话中的几句话,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鄙人才疏学浅,刚才冒味点评先生的作品已是不敬,又怎敢与先生相提并论呢? B.今日听了先生关于书法的一些见解,真是令我茅塞顿开,收获颇多! C.我惠赠给先生的物品,希望先生能妥善保管。 D.真是对不起,学校还有一些事务要我去处理,恕不远送。4.某班开展了“戏剧与人生”综合实践活动,讨论会上,一位同学搜集了以下几则材料,与论题不符的一项是()A.戏剧是人类生命的表现形式,创造戏剧是为了反映人生。 B.老舍先生用一个小小的裕泰茶馆,让读者看见了整个社会的风貌和一个时代的变迁:吃皇粮的旗人、朝廷的太监、民族资本家、保媒拉纤的人贩子、相面的大烟鬼子、流氓、打手、要饭的、失业的……这些小人物细微的生活片段,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世态概览图。 C.莎士比亚将自己的全部在戏剧中表现出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融入了他的亲身经历,都来自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D.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体,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创造,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5.操场上搭设了“美食街”,“街”口大门上要挂一副对联,学校特此征集。米豆拟的上联是“创意烹出新味道”,小轩对了几个下联,你选择的是()A.美食品味好生活 B.美食唤来好生活 C.美食生活真美好 D.美食生活重常规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客中初夏①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退居洛阳,潜心编撰《资治通鉴》。此诗便是当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诗人抓住初夏特有的天气特征和景物,远景近景相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夏日图景。B.“四月清和雨乍晴”一句点明了时正初夏,雨后乍晴,四月的天气清和、明朗。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宁静、和暖的氛围。C.“南山当户转分明“一句紧承“雨乍晴”,写南山近景。诗人的住宅正对着南山,烟雨迷蒙中望之,唯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如今雨过天晴,再望之,才觉清晰明朗。D.后两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人想要表达的是:“我”不学那随风飞扬、摇摆不定的柳絮,“我”的一片忠贞爱国之心就如同那向日的葵花,永远不会改变。(2)结合本诗三、四句,说说诗人是如何表明自己的心迹的。7.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介然:界限分明的样子。②栏楯(shǔn):栏杆。③缭绕:迂回,回环旋转。④摩戛:两物相摩擦。(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去②顾③寐(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②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3)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者的区别。【链接材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夏同学热心帮助邻居进行垃圾分类,却被其他同学误解,他常引用《论语•学而》中“,”自勉。(2)晏殊在《浣溪沙》中用“,”寄托了对人世兴衰、时光流转的感叹,对仗工整。(3)面对蓄意挑起事端,非法侵占我国领土的外军,边防战士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等英勇无畏,冲锋在前,他们用热血践行了“,”(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誓言,把生命留在雪域边疆,留在亿万人民的心中。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窗外有国槐卫建民①我家的西窗外,是两排高及五层楼的国槐。②20多年前,这一带旧城改造,在拆除后的原址建新楼,楼下就在南北道路上移栽这种普通的行道树。刚刚把树移植过来时,树高仅一层楼的样子,树干双手可握,树的表皮青绿。如今,两排树的枝丫东西交叉形成郁郁葱葱的林荫道,树干粗壮皲裂。我经常从窗口看到斑鸠、灰喜鹊、麻雀、乌鸦,还有我不认识的小鸟在浓荫树枝上叽叽喳喳,跳来跳去,扑腾翅膀。清晨,斑鸠带节奏的“咕咕——咕”叫声划过天空,窗外树枝就有了响动。两排国槐,成了鸟类栖息的绿色长廊。③夏天,窗外一片绿叶,窗内洒满绿光。我坐在窗下看书,干脆拉开白色窗纱,让满窗的青枝绿叶成为风景,像一幅画。④现在是秋天。国槐上还有残留的白色槐花,有3枝伸向我家西窗,伸手可摘。蜜蜂、白色蝴蝶围着残花飞翔。远处的高高树枝上,成串的槐豆荚如绿珠,在秋阳里闪闪发光,在微风中摇曳。到了冬天,成串的绿珠就变成褐色,在风雪中爆裂,脱离树枝,被大风送到任何一处有土壤的地方,然后它们发芽、生长,再长成一棵树。生命力强盛的国槐,哪怕是在高高的城楼残垣或老屋的瓦隙砖缝里,也能扎根!⑤在成千上万的树木品种里,带“国”字头的能有几种?起先,我以为槐树的学名被冠以“国”字,是为了与500年前从欧洲移植的刺槐相区别。槐树分“国”和“刺”,不失为一种植物分类法。但是,当看到甘肃省崇信县有一棵3200年的老槐树,并且稍微了解槐树的栽培史后,我才明白,主要生长在中国北方的槐树头戴“国”冠,它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树种。想想吧,甘肃的古老国槐,槐树龄上溯是亲见过灿烂的西周文明的,是公元前10世纪的老树啊!到了秦汉,国槐成了国道的行道树,历史悠久。国槐还被称为“中华槐”,是历史形成的美名。⑥记忆里,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棵古老的国槐,树龄超过500年。这棵树的树干要3人才能合抱,它是姥姥家大门外的标志性树木。盛夏,蓊郁的树冠形成一大片绿荫,住在树周围的人都端着碗在树荫下吃饭。我们小孩子喜欢看树上垂直吊下来的碧绿槐蚕:一条银色的丝线吊起槐蚕,像槐蚕在打秋千。槐蚕有时被风吹在我们的小脸上,冰凉冰凉的。槐树的树干上端,有很深很大的干枯的树洞,据说盘踞着几条大蛇,我们从不敢爬上去看。槐树南边是一条深沟,沟底有人家。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到北京工作后去看望姥姥,告别时,我绕着沟沿走到南畔,回头看深沟的北边时,姥姥还站在槐树下,我在沟南招手,姥姥在沟北招手。500岁的老国槐,见证了我和姥姥的分别。⑦我家窗外的国槐,虽然高及五层楼,但在古都北京,这两排后栽的树还在幼年,是新生代。我的住宅夹在北京西城两条著名的胡同之间:南边是辟才胡同,北边是丰盛胡同。丰盛胡同东口有17棵国槐,我实地数过。辟才胡同西头、北筚子胡同南口,有一棵已有档案编号的老国槐,树龄约170年,绿色的牌子上标明其属于二级古树,有铁栏杆围起,受到保护,还是北京市的古树保护示范点。我看铝牌编号,二级国槐有1000多棵。我过去住在这一带,熟悉胡同周边的情况。现在,尽管老胡同已拆,但我站在胡同口的国槐下,闭上眼睛,过去的旧貌就能在脑际复原。岂止我一人,许多从老城搬迁到别处的原住民,旧地重游,站在老国槐下,都会联想起几代人的故事。一棵老国槐,成了古都的坐标、原住民回访的记号。散布在老城的国槐,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历史故事。⑧在中国的北方城乡行走,在北京老城的胡同行走,国槐是常见的树木。因为它太普通,不是名贵树种,游客就不大注意。郁达夫是江南人,初次看见国槐的槐花落在地上,以他作家的敏感,说其是“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曾写在名篇散文《故都的秋》里。国槐不但有文学书写,还融入神话和历史,以它自己的普通被载入史册。《天仙配》里的槐树精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媒人,广为人知。⑨国槐和中国移民史相关联,大半个中国都知道的故事,是我老家的“洪洞大槐树”。明初移民,民众从一棵大槐树下出发,回望故乡,恋恋不舍,记住了身后的大槐树是岸。从此,“我的老家是洪洞大槐树”就成了半数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百年前,家乡有人在大槐树下建一碑亭,碑刻“古大槐树处”。在碑亭旁又建一茶室,茶室门上端有白底黑字木匾,曰:“饮水思源。”碑亭小道南边,有一木制牌坊,上刻“嘉树延誉”四字。小时候途经此地,我经常看见有外省人在这里寻根。他们抱膝坐在碑亭的台阶上,面带笑容,好像真的回到了老家。一棵500年前的国槐演绎一段移民史,像同心圆推移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远方的国土扎根,如同我家窗外国槐上随风飘散的槐豆荚落在广袤的土地上。⑩坐在窗下面对满眼绿色,我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从小到老,我的生命都有国槐在庇护啊!国槐坚韧的性格,蓬勃向上的姿态,有花有果的时序,时时让我忘忧,青春常驻,不知老之将至。(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0月28日,有删改)(1)文章围绕“国槐”,写了“我”所见所知的不同地方的国槐。阅读全文,请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所处的位置国槐的特点“我”家窗外高及五层楼,树叶浓密,树干粗壮皴裂,有鸟栖息甘肃省崇信县①姥姥家大门外②北京老胡同老家洪洞③成了半数中国人的集体记忆(2)结合全文,说说国槐身上具有哪些品格。(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国槐为线索,写了不同地方的国槐,表达了作者对国槐的喜爱与赞美。B.作者写国槐,借此寄托了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之情。C.国槐也被称为“中华槐”,直接明了地传达出作者的骄傲之感。D.郁达夫写槐花、《天仙配》里有大槐树,这些说明槐树虽然普通,但被文人喜爱;它还融入神话和历史,被载入史册。(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远处的高高树枝上,成串的槐豆荚如绿珠,在秋阳里闪闪发光,在微风中摇曳。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湛江市素有我国“菠萝的海”之美誉,但农民在收获菠萝之后,其茎叶纤维即遭废弃,经济效益较低。菠萝麻纺织产品的研制成功,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将为湛江乃至我国华南热带地区热带作物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菠萝叶中富含叶脉纤维,俗称菠萝麻。菠萝麻具有超细微孔疏松结构,具有较一般麻更快速吸收和蒸发水分的性能。据专家介绍,菠萝麻是一种纯天然的优质热带植物纤维,纤维生物组织含特殊的天然杀菌物质,适于开发天然保健纺织品。近年来,成功开发出菠萝叶纤维麻条、麻绒等新型纺织材料和菠萝叶纤维面料、袜子、T恤、衬衣等科技新产品。用这种从菠萝叶中提取的优质植物纤维制成的衬衣、T恤、袜子等,具有吸湿透气、爽滑柔软、直挺不起皱、易干不贴身和天然杀菌等优点,特别是菠萝麻袜具有天然杀菌防臭、防治脚气的功能。这些纺织产品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摘编自《“菠萝叶综合利用”研究大有可为》)材料二:红火蚁是世界上入侵最严重的物种之一,不仅对农庄、公园和公路等环境、设施具有破坏性,还会叮咬动物和人类,严重可导致死亡。利用化学药物扑杀红火蚁所引起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利用环境友好型植物天然成分防控红火蚁已成为研发趋势。肉桂是我国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潜能的特色林木资源,其精油具有杀虫、抑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在降低农药残留、生物安全、防治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研究人员以在中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越南肉桂为材料,分别对叶片精油和树皮精油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利用精油的主要成分反式肉桂醛、乙酸肉桂酯及其混合成分,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条件下,对红火蚁进行熏蒸活性研究。该研究揭示出叶片精油杀虫效果强于树皮精油;叶片精油中含有较高成分的乙酸肉桂酯是叶片精油杀虫效果较强的主要原因;精油中反式肉桂醛与乙酸肉桂酯在2:1比例条件下可以高效作用于红火蚁。此外,通过触角电位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精油及成分可能干扰红火蚁触角形态和识别受体进而导致其失去社会性并最终死亡。该研究为肉桂资源合理利用,特别是为利用肉桂叶精油研发新型环保性红火蚁杀虫剂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摘编自《利用肉桂天然成分防治红火蚁研究获重要进展》)材料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与每天摄入不足230克水果和蔬菜的人相比,每天摄入至少470克水果和蔬菜的人,压力水平要低10%。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至少吃400克水果和蔬菜。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调查了8600多名澳大利亚人的水果、蔬菜摄入量与压力水平间的关系,这些人年龄在25岁到91岁之间。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表示,这项研究探索了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摄入较多水果和蔬菜的人比那些摄入较少水果和蔬菜的人压力更小,这表明饮食在心理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摄入水果和蔬菜影响压力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关键营养成分可能是一个因素。首席研究员说:“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等重要营养素,可以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压力增加、焦虑和情绪低落的因素),从而改善心理健康。”这些发现鼓励人们对饮食进行更多研究,特别是哪些水果和蔬菜对心理健康最有益。(摘编自《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助“减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述材料介绍了各种植物发挥的别样作用,反映了大自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B.材料一主要写菠萝麻含特殊的天然杀菌物质,利用这一特点研制出的菠萝麻纺织产品,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并成了热带作物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C.材料二主要写经过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肉桂叶精油对于防治红火蚁效果明显,且环保。D.材料三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压力更小。这一发现也带来了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如摄入水果和蔬菜影响压力的机制,哪些水果和蔬菜对心理健康最有益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菠萝麻中的纤维生物组织含特殊的天然杀菌物质,制成的菠萝麻袜有天然杀菌防臭、防治脚气的功能。B.材料二中第二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叶片精油和树皮精油的杀虫效果进行比较,突出树皮精油的杀虫效果好。C.材料二中两处加点词语“主要”“可能”的运用,充分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的特点。D.材料三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水果和蔬菜对心理健康的益处。11.现代文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胡适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②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③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⑤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写外国字,“i”的点、“t”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与朋友们反复讨论。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拿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值得我们去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1)就第②段中的任一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2)说说第⑦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作者开门见山,第①段就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展开论证。B.文章第⑦段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缓”的重要,极具说服力。C.从文章内容来看,“勤谨和缓”中“勤”最重要,它是其他三字的前提和保障。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写作与发表过程足以证明他具有“勤谨和缓”的好习惯。12.读名著,识人物。A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A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文段中的“A”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绰号,请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情节。1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每一个平凡的你我,都仿佛看到了自己一年来全力奋斗的身影。请你从《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两部名著中,任选其一,简述小说中的人奋斗的身影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字数要求150字左右。1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人说:路就在你脚下,只要走,就能到达远方。这几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路和路有不同,我们走路的方式也各种各样,我们可以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但必须接受思想的差异。方向决定出路、决定前途,选择什么样的路就意味着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沿着正确的路前进才会有一片光明的未来。你认为怎样的路才是正确的,又该怎样走好这条漫长的人生道路呢?(1)阅读上面材料,请以“我选择的路”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自拟标题;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2)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理解和感悟,发表自己的看法,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自拟标题: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4年菁优江西中考语文终极押题密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试题(共14小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ㅤㅤ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闰土的少年伙伴“我”,回到故乡,举目所见,皆是一派①_____(xiāo)索、破败、疮痍累累的景象;远去美洲的于勒曾是若瑟夫一家人幻想中的救世主,但当这家人在船上再次遇上于勒时,于勒已经变成一个②_____的水手,成为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变故的突如其来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1)文中加点字“涩”的读音正确的是CA.shāiB.shàiC.sèD.shè(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A.萧B.潇C.箫D.消(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DA.江河日下B.一蹶不振C.命运多舛D.穷困潦倒(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BA.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B.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C.十来岁的杜小康少年,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D.杜小康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苦涩”读作kǔsè。故选:C。(2)本题考查字形。“xiāo索”写作“萧索”,意思是缺乏生机,不热闹。故选:A。(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一蹶不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命运多舛:一生经历坎坷,遭遇不好。穷困潦倒:生活贫困,失意颓丧。结合与“远去美洲的于勒曾是若瑟夫一家人幻想中的救世主”形成对比的语境可知,应使用“穷困潦倒”。故选:D。(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原句错在语序不当,“家庭变故的突如其来”语序不对,造成杜小康放鸭经历的是“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其它语句无误。因此正确的语句应为:十来岁的少年杜小康,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故选:B。【解答】答案:(1)C(2)A(3)D(4)B【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属于)/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B.又何间焉(间隔)/期年之后(满一年) C.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D.小大之狱(监狱)/此皆良实(忠良诚实的人)【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解答】A.有误,属:类;B.有误,间:参与;C.正确;D.有误,狱:案件。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3.下面是我校的书法爱好者与江西省书法协会的周先生谈话中的几句话,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鄙人才疏学浅,刚才冒味点评先生的作品已是不敬,又怎敢与先生相提并论呢? B.今日听了先生关于书法的一些见解,真是令我茅塞顿开,收获颇多! C.我惠赠给先生的物品,希望先生能妥善保管。 D.真是对不起,学校还有一些事务要我去处理,恕不远送。【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解答】ABD.正确;C.有误,“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敬谦错位。故选:C。【点评】语言得体的基本要求:1.正确使用谦敬语;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3.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4.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5.要学会面陈和转述。4.某班开展了“戏剧与人生”综合实践活动,讨论会上,一位同学搜集了以下几则材料,与论题不符的一项是()A.戏剧是人类生命的表现形式,创造戏剧是为了反映人生。 B.老舍先生用一个小小的裕泰茶馆,让读者看见了整个社会的风貌和一个时代的变迁:吃皇粮的旗人、朝廷的太监、民族资本家、保媒拉纤的人贩子、相面的大烟鬼子、流氓、打手、要饭的、失业的……这些小人物细微的生活片段,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世态概览图。 C.莎士比亚将自己的全部在戏剧中表现出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融入了他的亲身经历,都来自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D.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体,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创造,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总结能力。【解答】ABC.正确。D.有误,论题是“戏剧与人生”,此项没有把戏剧和人生联系在一起。故选:D。【点评】分析论据的作用,一般以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常见题型为:①概括文中使用那些论据证明论点,请分析其作用;②文中划线的句子(段落)使用了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③某段文字使用了怎样的论据,在论证上有何作用?④文中列举……论据,有何用意?5.操场上搭设了“美食街”,“街”口大门上要挂一副对联,学校特此征集。米豆拟的上联是“创意烹出新味道”,小轩对了几个下联,你选择的是()A.美食品味好生活 B.美食唤来好生活 C.美食生活真美好 D.美食生活重常规【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解答】“创意烹出”是主谓短语,对“美食唤来”较工稳,“新味道”对“好生活”,“道”和“活”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故选:B。【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客中初夏①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退居洛阳,潜心编撰《资治通鉴》。此诗便是当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诗人抓住初夏特有的天气特征和景物,远景近景相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夏日图景。B.“四月清和雨乍晴”一句点明了时正初夏,雨后乍晴,四月的天气清和、明朗。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宁静、和暖的氛围。C.“南山当户转分明“一句紧承“雨乍晴”,写南山近景。诗人的住宅正对着南山,烟雨迷蒙中望之,唯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如今雨过天晴,再望之,才觉清晰明朗。D.后两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人想要表达的是:“我”不学那随风飞扬、摇摆不定的柳絮,“我”的一片忠贞爱国之心就如同那向日的葵花,永远不会改变。(2)结合本诗三、四句,说说诗人是如何表明自己的心迹的。【分析】《客中初夏》是宋代诗人司马光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诗人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皇帝忠心不二。诗人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诗人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南山当户转分明”意思是: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诗人的住宅正对着南山,烟雨迷朦中望之,唯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如今雨过天晴,再望之,才觉清晰明朗。写的是南山远景,而非近景。故选:C。(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意思是: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累,只有葵花朝向巷太阳开放。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可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对君王、对国家的赤胆忠心。答案:(1)C(2)示例:诗人托物言志,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对比,他的心迹是巧借当前景色,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的,这就比直抒胸臆更耐人寻味。本诗三、四句表明诗人不愿做随风揺摆的柳絮,而要做永远向着太阳的葵花,由此可见诗人对君王、对国家的赤胆忠心。译文: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7.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介然:界限分明的样子。②栏楯(shǔn):栏杆。③缭绕:迂回,回环旋转。④摩戛:两物相摩擦。(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去距离②顾对视③寐入睡,睡着(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②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3)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者的区别。【链接材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分析】参考译文: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处,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全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走,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有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依着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能够出来。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同行的几位朋友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已近黄昏,就都睡在山上。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同行的几位朋友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常常想起这次游山的事。【链接材料】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距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处。去:距离;②句意: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顾:对视;③句意:同行的几位朋友不能入睡。寐:入睡,睡着。(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至,到;鸣,响。句意为: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②中重点词语有:相,互相;摩,摩擦。句意为: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本文: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常常想起这次游山的事,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楣,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精细描摹了此山极为幽静优美的景色,游山的快乐,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规往”,是因为“闻之”,听说渔人进入桃花源之事,向往那里的美好宁静,没有战乱,厌恶现实社会的黑暗,因此计划前往。答案:(1)①距离;②对视;③入睡,睡着。(2)①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②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3)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夏同学热心帮助邻居进行垃圾分类,却被其他同学误解,他常引用《论语•学而》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自勉。(2)晏殊在《浣溪沙》中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寄托了对人世兴衰、时光流转的感叹,对仗工整。(3)面对蓄意挑起事端,非法侵占我国领土的外军,边防战士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等英勇无畏,冲锋在前,他们用热血践行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誓言,把生命留在雪域边疆,留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意“愠”的书写)(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注意“曾”的书写)(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窗外有国槐卫建民①我家的西窗外,是两排高及五层楼的国槐。②20多年前,这一带旧城改造,在拆除后的原址建新楼,楼下就在南北道路上移栽这种普通的行道树。刚刚把树移植过来时,树高仅一层楼的样子,树干双手可握,树的表皮青绿。如今,两排树的枝丫东西交叉形成郁郁葱葱的林荫道,树干粗壮皲裂。我经常从窗口看到斑鸠、灰喜鹊、麻雀、乌鸦,还有我不认识的小鸟在浓荫树枝上叽叽喳喳,跳来跳去,扑腾翅膀。清晨,斑鸠带节奏的“咕咕——咕”叫声划过天空,窗外树枝就有了响动。两排国槐,成了鸟类栖息的绿色长廊。③夏天,窗外一片绿叶,窗内洒满绿光。我坐在窗下看书,干脆拉开白色窗纱,让满窗的青枝绿叶成为风景,像一幅画。④现在是秋天。国槐上还有残留的白色槐花,有3枝伸向我家西窗,伸手可摘。蜜蜂、白色蝴蝶围着残花飞翔。远处的高高树枝上,成串的槐豆荚如绿珠,在秋阳里闪闪发光,在微风中摇曳。到了冬天,成串的绿珠就变成褐色,在风雪中爆裂,脱离树枝,被大风送到任何一处有土壤的地方,然后它们发芽、生长,再长成一棵树。生命力强盛的国槐,哪怕是在高高的城楼残垣或老屋的瓦隙砖缝里,也能扎根!⑤在成千上万的树木品种里,带“国”字头的能有几种?起先,我以为槐树的学名被冠以“国”字,是为了与500年前从欧洲移植的刺槐相区别。槐树分“国”和“刺”,不失为一种植物分类法。但是,当看到甘肃省崇信县有一棵3200年的老槐树,并且稍微了解槐树的栽培史后,我才明白,主要生长在中国北方的槐树头戴“国”冠,它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树种。想想吧,甘肃的古老国槐,槐树龄上溯是亲见过灿烂的西周文明的,是公元前10世纪的老树啊!到了秦汉,国槐成了国道的行道树,历史悠久。国槐还被称为“中华槐”,是历史形成的美名。⑥记忆里,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棵古老的国槐,树龄超过500年。这棵树的树干要3人才能合抱,它是姥姥家大门外的标志性树木。盛夏,蓊郁的树冠形成一大片绿荫,住在树周围的人都端着碗在树荫下吃饭。我们小孩子喜欢看树上垂直吊下来的碧绿槐蚕:一条银色的丝线吊起槐蚕,像槐蚕在打秋千。槐蚕有时被风吹在我们的小脸上,冰凉冰凉的。槐树的树干上端,有很深很大的干枯的树洞,据说盘踞着几条大蛇,我们从不敢爬上去看。槐树南边是一条深沟,沟底有人家。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到北京工作后去看望姥姥,告别时,我绕着沟沿走到南畔,回头看深沟的北边时,姥姥还站在槐树下,我在沟南招手,姥姥在沟北招手。500岁的老国槐,见证了我和姥姥的分别。⑦我家窗外的国槐,虽然高及五层楼,但在古都北京,这两排后栽的树还在幼年,是新生代。我的住宅夹在北京西城两条著名的胡同之间:南边是辟才胡同,北边是丰盛胡同。丰盛胡同东口有17棵国槐,我实地数过。辟才胡同西头、北筚子胡同南口,有一棵已有档案编号的老国槐,树龄约170年,绿色的牌子上标明其属于二级古树,有铁栏杆围起,受到保护,还是北京市的古树保护示范点。我看铝牌编号,二级国槐有1000多棵。我过去住在这一带,熟悉胡同周边的情况。现在,尽管老胡同已拆,但我站在胡同口的国槐下,闭上眼睛,过去的旧貌就能在脑际复原。岂止我一人,许多从老城搬迁到别处的原住民,旧地重游,站在老国槐下,都会联想起几代人的故事。一棵老国槐,成了古都的坐标、原住民回访的记号。散布在老城的国槐,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历史故事。⑧在中国的北方城乡行走,在北京老城的胡同行走,国槐是常见的树木。因为它太普通,不是名贵树种,游客就不大注意。郁达夫是江南人,初次看见国槐的槐花落在地上,以他作家的敏感,说其是“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曾写在名篇散文《故都的秋》里。国槐不但有文学书写,还融入神话和历史,以它自己的普通被载入史册。《天仙配》里的槐树精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媒人,广为人知。⑨国槐和中国移民史相关联,大半个中国都知道的故事,是我老家的“洪洞大槐树”。明初移民,民众从一棵大槐树下出发,回望故乡,恋恋不舍,记住了身后的大槐树是岸。从此,“我的老家是洪洞大槐树”就成了半数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百年前,家乡有人在大槐树下建一碑亭,碑刻“古大槐树处”。在碑亭旁又建一茶室,茶室门上端有白底黑字木匾,曰:“饮水思源。”碑亭小道南边,有一木制牌坊,上刻“嘉树延誉”四字。小时候途经此地,我经常看见有外省人在这里寻根。他们抱膝坐在碑亭的台阶上,面带笑容,好像真的回到了老家。一棵500年前的国槐演绎一段移民史,像同心圆推移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远方的国土扎根,如同我家窗外国槐上随风飘散的槐豆荚落在广袤的土地上。⑩坐在窗下面对满眼绿色,我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从小到老,我的生命都有国槐在庇护啊!国槐坚韧的性格,蓬勃向上的姿态,有花有果的时序,时时让我忘忧,青春常驻,不知老之将至。(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0月28日,有删改)(1)文章围绕“国槐”,写了“我”所见所知的不同地方的国槐。阅读全文,请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所处的位置国槐的特点“我”家窗外高及五层楼,树叶浓密,树干粗壮皴裂,有鸟栖息甘肃省崇信县①有3200年历史,被称为“中华槐”,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树种姥姥家大门外②树干粗壮,树荫浓密,有槐蚕,有树洞,见证了我和姥姥的分别北京老胡同老家洪洞③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历史故事,成了半数中国人的集体记忆(2)结合全文,说说国槐身上具有哪些品格。(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以国槐为线索,写了不同地方的国槐,表达了作者对国槐的喜爱与赞美。B.作者写国槐,借此寄托了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之情。C.国槐也被称为“中华槐”,直接明了地传达出作者的骄傲之感。D.郁达夫写槐花、《天仙配》里有大槐树,这些说明槐树虽然普通,但被文人喜爱;它还融入神话和历史,被载入史册。(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远处的高高树枝上,成串的槐豆荚如绿珠,在秋阳里闪闪发光,在微风中摇曳。【分析】文章以国槐为线索,叙写了“我”所见所知的不同地方的国槐,赞扬了国槐坚韧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国槐的喜爱与赞美,寄托了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①空,根据第⑤段“当看到甘肃省崇信县有一棵3200年的老槐树,并且稍微了解槐树的栽培史后,我才明白,主要生长在中国北方的槐树头戴‘国’冠,它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树种。想想吧,甘肃的古老国槐,按树龄上溯是亲见过灿烂的西周文明的,是公元前10世纪的老树啊!到了秦汉,国槐成了国道的行道树,历史悠久。国槐还被称为“中华槐”,是历史形成的美名”,可概括为“有3200年历史,被称为‘中华槐’,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树种”。②空,根据第⑥段“这棵树的树干要3人才能合抱……盛夏,蓊郁的树冠形成一大片绿荫……我们小孩子喜欢看树上垂直吊下来的碧绿槐蚕……槐树的树干上端,有很深很大的干枯的树洞……500岁的老国槐,见证了我和姥姥的分别”,可概括为“树干粗壮,树荫浓密,有槐蚕,有树洞,见证了我和姥姥的分别”。③空,根据第⑦段“散布在老城的国槐,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历史故事”,可概括为“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历史故事”。(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概括。根据第④段“被大风送到任何一处有土壤的地方,然后它们发芽、生长,再长成一棵树。生命力强盛的国槐,哪怕是在高高的城楼残垣或老屋的瓦隙砖缝里,也能扎根”可知,国槐具有“生命力强盛”的特点。根据第②段“两排树的枝丫东西交叉形成郁郁葱葱的林荫道”、第⑥段“盛夏,蓊郁的树冠形成一大片绿荫”等描写可知,国槐具有“和睦团结、蓬勃向上”的特点。根据第⑤段“有一棵3200年的老槐树”、第⑥段“树龄超过500年”、第⑦段“二级国槐有1000多棵”、第⑨段“像同心圆推移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远方的国土扎根”可知,国槐具有“沉稳朴实、坚韧不拔”的特点。(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ABD.正确。C.有误,国槐也被称为“中华槐”,并非“直接明了地”传达作者的骄傲之感。故选:C。(4)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句子赏析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关键词、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成串的槐豆荚如绿珠”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成串的槐豆荚比作绿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豆荚的颜色和形态,表现了国槐生机勃勃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国槐的喜爱与赞美。“在秋阳里闪闪发光,在微风中摇曳”中的“闪闪发光”“摇曳”两个动词,也生动地写出了槐豆荚的动态美,表现了国槐生机勃勃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国槐的喜爱与赞美。答案:(1)①有3200年历史,被称为“中华槐”,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树种②树干粗壮,树荫浓密,有槐蚕,有树洞,见证了我和姥姥的分别③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历史故事(2)根据“哪怕是在高高的城楼残垣或老屋的瓦隙砖缝里,也能扎根”可知,国槐具有“生命力强盛”的特点。根据“形成郁郁葱葱的林荫道”“蓊郁的树冠形成一大片绿荫”等描写可知,国槐具有“和睦团结、蓬勃向上”的特点。根据“3200年”“超过500年”“像同心圆推移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远方的国土扎根”可知,国槐具有“沉稳朴实、坚韧不拔”的特点。(3)C(4)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成串的槐豆荚比作绿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豆荚的颜色和形态,表现了国槐生机勃勃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国槐的喜爱与赞美。【点评】作答内容理解概括题,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寻找答题提示,给出具体范围的锁定具体段落,没有的就从全文出发。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2.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4.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湛江市素有我国“菠萝的海”之美誉,但农民在收获菠萝之后,其茎叶纤维即遭废弃,经济效益较低。菠萝麻纺织产品的研制成功,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将为湛江乃至我国华南热带地区热带作物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菠萝叶中富含叶脉纤维,俗称菠萝麻。菠萝麻具有超细微孔疏松结构,具有较一般麻更快速吸收和蒸发水分的性能。据专家介绍,菠萝麻是一种纯天然的优质热带植物纤维,纤维生物组织含特殊的天然杀菌物质,适于开发天然保健纺织品。近年来,成功开发出菠萝叶纤维麻条、麻绒等新型纺织材料和菠萝叶纤维面料、袜子、T恤、衬衣等科技新产品。用这种从菠萝叶中提取的优质植物纤维制成的衬衣、T恤、袜子等,具有吸湿透气、爽滑柔软、直挺不起皱、易干不贴身和天然杀菌等优点,特别是菠萝麻袜具有天然杀菌防臭、防治脚气的功能。这些纺织产品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摘编自《“菠萝叶综合利用”研究大有可为》)材料二:红火蚁是世界上入侵最严重的物种之一,不仅对农庄、公园和公路等环境、设施具有破坏性,还会叮咬动物和人类,严重可导致死亡。利用化学药物扑杀红火蚁所引起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利用环境友好型植物天然成分防控红火蚁已成为研发趋势。肉桂是我国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潜能的特色林木资源,其精油具有杀虫、抑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在降低农药残留、生物安全、防治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研究人员以在中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越南肉桂为材料,分别对叶片精油和树皮精油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利用精油的主要成分反式肉桂醛、乙酸肉桂酯及其混合成分,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条件下,对红火蚁进行熏蒸活性研究。该研究揭示出叶片精油杀虫效果强于树皮精油;叶片精油中含有较高成分的乙酸肉桂酯是叶片精油杀虫效果较强的主要原因;精油中反式肉桂醛与乙酸肉桂酯在2:1比例条件下可以高效作用于红火蚁。此外,通过触角电位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精油及成分可能干扰红火蚁触角形态和识别受体进而导致其失去社会性并最终死亡。该研究为肉桂资源合理利用,特别是为利用肉桂叶精油研发新型环保性红火蚁杀虫剂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摘编自《利用肉桂天然成分防治红火蚁研究获重要进展》)材料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与每天摄入不足230克水果和蔬菜的人相比,每天摄入至少470克水果和蔬菜的人,压力水平要低10%。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至少吃400克水果和蔬菜。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调查了8600多名澳大利亚人的水果、蔬菜摄入量与压力水平间的关系,这些人年龄在25岁到91岁之间。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表示,这项研究探索了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摄入较多水果和蔬菜的人比那些摄入较少水果和蔬菜的人压力更小,这表明饮食在心理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摄入水果和蔬菜影响压力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关键营养成分可能是一个因素。首席研究员说:“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等重要营养素,可以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压力增加、焦虑和情绪低落的因素),从而改善心理健康。”这些发现鼓励人们对饮食进行更多研究,特别是哪些水果和蔬菜对心理健康最有益。(摘编自《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助“减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上述材料介绍了各种植物发挥的别样作用,反映了大自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B.材料一主要写菠萝麻含特殊的天然杀菌物质,利用这一特点研制出的菠萝麻纺织产品,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并成了热带作物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C.材料二主要写经过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肉桂叶精油对于防治红火蚁效果明显,且环保。D.材料三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压力更小。这一发现也带来了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如摄入水果和蔬菜影响压力的机制,哪些水果和蔬菜对心理健康最有益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菠萝麻中的纤维生物组织含特殊的天然杀菌物质,制成的菠萝麻袜有天然杀菌防臭、防治脚气的功能。B.材料二中第二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叶片精油和树皮精油的杀虫效果进行比较,突出树皮精油的杀虫效果好。C.材料二中两处加点词语“主要”“可能”的运用,充分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的特点。D.材料三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水果和蔬菜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分析】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湛江市菠萝麻纺织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材料二主要介绍了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控问题;材料三说明介绍了澳大利亚一项关于水果、蔬菜摄入量与压力水平关系的研究。第一、二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1)ACD.正确;B.有误,“并成了热带作物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错误,原文为“菠萝麻纺织产品的研制成功,将为湛江乃至我国华南热带地区热带作物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是“将为……创造条件”,不是“成了……新路子”。故选:B。(2)ACD.正确;B.有误,“突出树皮精油的杀虫效果好”错误,材料二原文是“该研究揭示出叶片精油杀虫效果强于树皮精油”,可见叶片精油的杀虫效果强于树皮精油。故选:B。答案:(1)B(2)B【点评】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11.现代文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胡适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②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③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④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⑤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写外国字,“i”的点、“t”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⑥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⑦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与朋友们反复讨论。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拿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值得我们去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1)就第②段中的任一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2)说说第⑦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A.作者开门见山,第①段就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展开论证。B.文章第⑦段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缓”的重要,极具说服力。C.从文章内容来看,“勤谨和缓”中“勤”最重要,它是其他三字的前提和保障。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写作与发表过程足以证明他具有“勤谨和缓”的好习惯。【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第①②段论述了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然后依次论述了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和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理解能力。第②段提到以前我国的教育“专注重文字教育”,进而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写出了以前的读书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从反面论证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内容上强调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句话在文章的末尾,起到总结上文,点明中心,也与标题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的作用。(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BD.正确;C.有误,“勤谨和缓”这几点同样重要。故选:C。答案:(1)示例1: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示例2: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对比,突出专注重文字教育的弊端,证明了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2)内容上: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中心论点。结构上:总结了上文,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3)C【点评】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答题格式:①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③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④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12.读名著,识人物。A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A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文段中的“A”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鲁智深,绰号花和尚,请写出一个与他相关的情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分析】《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根据人物提示“众泼皮”,关键语句“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可知,此情节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情节,A人物便是鲁智深,其绰号是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具体情节:鲁智深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这次听说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乘着酒性,先用手推了推,便脱下外套,右手向下,将腰跨一掀,竟然将碗口大的杨柳连根拔起了,众泼皮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与鲁智深有关的故事还有: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单打二龙山等。答案:鲁智深花和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1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每一个平凡的你我,都仿佛看到了自己一年来全力奋斗的身影。请你从《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两部名著中,任选其一,简述小说中的人奋斗的身影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字数要求150字左右。【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从《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两部名著中,任选其一,简述小说中的人奋斗的身影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解答此题需要了解人物的故事以及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围绕“奋斗”的主题进行简述即可,注意字数限制。【解答】答案:示例一:祥子自小在乡下长大,他有梦想,肯卖力气,他刚进城不久,就看出拉车虽苦,但多一些机会,因此忍着万般辛苦,成了车夫。他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因此他总攒着一股子“生气”,吃苦耐劳。他无比相信,照这样奋斗下去,总有一天能摆脱穷苦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正印证“漫漫征途,惟有奋斗。”示例二:尼摩船长富有创造力,为了科学研究甘于忍受孤独,设计建造潜水艇在海底探寻自由。在我们被困海底的第六天,凭借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肉体上的痛苦,保持着镇定与活力。他不停地思考着,策划着,行动着,他的坚持奋斗带给我们希望,最终带领船员战胜困难。他的奋斗身影让我明白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敢想敢做。【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1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人说:路就在你脚下,只要走,就能到达远方。这几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路和路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