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第2版)》 课件 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_第1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第2版)》 课件 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_第2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第2版)》 课件 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_第3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第2版)》 课件 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_第4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第2版)》 课件 第五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活动第五章目录Contents0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概述0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0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案例Part01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活动概述幼儿园中一班的程老师今天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衣服上印有很多数字。子蒙注意到了,跑过来跟程老师说:“老师,老师,你今天的衣服好特别啊,有很多数字。”程老师向子蒙竖起了大拇指,并表扬道:“哇,你太厉害了,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小朋友们也围过来看。于是,程老师说:“今天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呢?”洛洛说:“我知道,钟表上有。”“还有电视遥控器。”“尺子。”“温度计。”“手机。”……小朋友们踊跃回答着。佳依突然大声说:“老师,老师,还有救护车上有120的数字。”程老师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说道:“佳依真是火眼金睛,观察能力很强。”又有其他小朋友想到消防车119、警车110以及各路公交车及公交站牌等。程老师说:“今天我要带小朋友们畅游数字王国。”她拿出0~9数字卡片,说道:“大家都认识这些数字吗?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程老师说:“小朋友们,快快坐上我的小汽车出发了。”(播放音乐《小汽车》)整个活动小朋友们的兴致都很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也很好,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字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他们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引导案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点与价值一对周围事物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感受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探索过程和结果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点只有让学前儿童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他们才具有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工具,具有清楚感知和正确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特有的精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概括地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前儿童获得一种思维方式,即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能促使学前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得到更快的发展,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价值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项目总目标认知目标①引导学前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使他们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②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前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能力情感目标①激发学前儿童认识探索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②初步培养学前儿童在生活和游戏中的合作、交流意识能力目标①培养学前儿童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独立自主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检验数学活动结果的能力;②培养学前儿童正确使用数学技能和使用数学活动材料的技能;③引导学前儿童按规则进行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年龄段目标项目小班中班大班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有用和有趣①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②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①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②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①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②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

关系①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示;②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③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④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①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进行描述;②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③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④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①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②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③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④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①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②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①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②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③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①能用常见的几何图形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②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③能辨别自己的左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目标的全面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教师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关注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要关注学前儿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目标的发展性教师在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立足于学前儿童的发展,教育目标要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教育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教育活动应该在符合学前儿童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难度,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获得新的经验。目标的针对性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尽量小而准,切忌空洞、抽象。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应具体、可操作。教育活动目标应体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及期望达到的效果,并且只能适用于本次活动。目标的统一性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学前儿童的角度出发,但是表述的行为主体要统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三集合与统计的教育内容包括分类、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比较物体数量关系、简单统计与图表记录等。集合

与统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集合与统计的关键经验项目小班中班大班分类①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并讲述物体的异同;②能根据一种外部特征(如形状、大小等)给物体分类,即一元分类;③学习并初步理解相同与不同的概念①能按照功能给生活中常见物体分类;②能按照物体的数量对物体进行分类;③能根据两种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即二元分类;④学习并理解“分成”“分开”

“合起来”等词语①能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征给物体分类,即二元分类或多元分类;②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物体分类并说明理由;③具备初步的类别概念,以此给常见物体

分类认识

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①能够区分“1”和“许多”,在情境和操作中初步了解3以内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②运用常见平面图形进行拼摆任务时,能够解决需要使用3块拼板的拼图任务①能够在情境和操作中初步了解5以内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②运用常见平面图形进行拼摆任务时,能够解决需要使用4块拼板的拼图任务①能够在情境和操作中初步理解10以内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理解10以内各数的分解与组成情况;②运用常见平面图形进行拼摆任务时,能够解决需要使用5块拼板的拼图任务;③初步理解等分的含义,能够将一个外形比较规则的实物或几何图形二等分或四等分比较物体数量的关系①尝试使用对应比较的方法(重叠法、并放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知道哪组多,哪组少,哪组一样多②能够使用“一样多”“多”

“少”等词语表示两组的比较结果①能够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进行两组数量比较;②学会把两组物体的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或者把一样多变成不一样多(变式);③能够在情境和操作中运用对应比较的方法(重叠法、并放法、连线法)①能够在情境和操作中进行对应比较(重叠比较、并放比较、连线比较);②能够在情境和操作中进行非对应比较(单排比较与双排比较);简单统计与图表记录尝试通过图画、图表、数字等方式进行记录能围绕某一问题运用计数、测量等方法初步收集数据,汇总、比较和报告自己的发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三集合与统计的教育内容包括分类、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比较物体数量关系、简单统计与图表记录等。集合

与统计数概念的教育内容包括计数(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顺数和倒数)、按数取物、按群计数、数的守恒、认识数序、认识相邻数、认识序数、认识单双数、数的组成与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等。数概念学前儿童数概念方面的关键经验项目小班中班大班基数①熟悉10以内各数的顺序,能正确地唱数到10;②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按数取物;③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①能正确唱数到20,并能从任意数开始顺数、倒数;②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③开始不受空间排列形式和物品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初步感知10以内数的守恒;④能用数词描述简单事物或动作①能在唱数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初步感知数位的含义;②初步尝试按群计数,体验不同的计数方法;③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概念,以及10以内相邻数的概念序数①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前到后、从后到前)确认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②理解序数的含义,会用序数词描述10以内物体的排列顺序和位置①能够同时考虑两个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②能够发现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序数的情况数字与

数字符号感知与体验生活中的数字①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生活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②认读1~10的阿拉伯数字,能用数字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①能认读0,理解0的实际意义;②能够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书写姿势正确,在生活和游戏中乐于使用数字,感受到数字有用;③在指导下对生活中简单的数学符号感兴趣;④了解“+、-、=、>、<”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加减运算能够在情境和操作中初步感知数量多少的变化①能够在情境和操作中初步感知“加”的含义,尝试将两组物体合并在一起,再通过点数逐一计算出得数;②能够在情境和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减”的含义,尝试将要减去的物体拿走,再逐一点数,计算出得数①能够在情境和操作中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②能够通过实物操作等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③能够运用加减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三集合与统计的教育内容包括分类、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比较物体数量关系、简单统计与图表记录等。集合

与统计数概念的教育内容包括计数(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顺数和倒数)、按数取物、按群计数、数的守恒、认识数序、认识相邻数、认识序数、认识单双数、数的组成与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10以内数的认读与书写等。数概念量概念的教育内容包括:量的比较,比较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量的差异;量的排序;量的守恒;自然测量,能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测定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等。量概念学前儿童量概念方面的关键经验项目小班中班大班长度①能感知和区分物体大小、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用相应的词汇表示;②能比较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判断物体长短、高矮;③能从3个大小或者长短不同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哪个最小(最短)①能感知并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等量方面的特点,能用“细、厚、薄、高、矮”等词汇对物体特征进行描述;②能够在五六个不同大小/高矮/长短/粗细/厚薄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物体;③能够按照物体量的差异进行大小/高矮/长短/粗细/厚薄的正逆排序①初步理解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等量的相对性;②感知物体长度的守恒;③能够以某个物体为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重量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特征,理解“轻”“重”的含义能够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重量特征,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示①初步理解重量的相对性;②感知物体重量的守恒;③初步理解物体重量与体积之间的不对应关系;④能够结合实际情境体验用地秤、天平等常见工具测量重量容积能在情境和操作中初步感知数量多少的变化能在情境和实际操作中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容积特征,能初步描述物体的容积①初步感知液体容积守恒现象;②能在成人引导下,运用目测、自然测量等方式比较两个物体的容积大小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三形概念的教育内容包括:常见的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形概念学前儿童形概念方面的关键经验项目小班中班大班物体的

形状①初步感知物体形状,知道物体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形状感兴趣;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描述不同物体比较明显的形状特征①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形状来描述物体;②初步感知物体的结构特征,尝试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①能够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上的左和右;②能够区分并且说出以身体为中心的左边和右边的物体;常见的

平面图形①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②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①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名称;②能够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和图形相似的物体①初步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②感知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如正方形可以变成两个长方形或者两个三角形常见的

立体图形——正确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并说出名称①能在教师引导下建构形体,感知立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②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③能够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按照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三时间概念的内容包括: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年月日的名称及顺序;认识时钟,长针、短针及其功用,认识整点和半点。空间概念的教育内容包括:空间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时间与

空间概念形概念的教育内容包括:常见的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形概念学前儿童时间与空间概念方面的年龄段目标项目小班中班大班时间①理解早晨、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②能够运用早晨、晚上、白天、黑夜等词语说一句话①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②初步认知时钟,会看整点、半点①感知和体会借助某种方法或工具可以记录时间的长短,如沙漏、时钟等;②能够看时钟确定时间,能按钟点说出一天的主要活动;③初步认知日历,了解年、月、日、四季、星期的名称及顺序;④感受时间的不可逆性,有初步的珍惜时间意识空间(分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初步理解基本的方位词,能够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包括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位置,能够找出在自己上面的物体、在自己下面的物体①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②能够按照指定方向,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运动①能够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上的左和右;②能够区分并且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左边和右边的物体初步感知并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关系,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①区分并说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②能够使用上下、前后、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①能够辨别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左右关系;②能够按照语言知识或者根据简单的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四演示讲解法是指教师在结合直观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讲解,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呈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突出内容重点。语言简洁精练。实物、教具直观。尊重学习主体。演示讲解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四操作法就是由学前儿童自己动手操作材料,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从而获得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操作法的基本类型:验证性操作法探索性操作法创造性操作法操作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操作形式分组操作形式个别操作形式运用操作法的注意事项: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指导的有效性操作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四游戏法是指使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的类型:操作性数学游戏情节性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运动性数学游戏多感官参与的数学游戏智力游戏运用游戏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游戏情节要有利于学前儿童学习与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其智力发展。游戏要充分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语言等。各年龄段的学前儿童都可以使用游戏法,但随着学前儿童年龄的增大,教师可以适当减少游戏环节。游戏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四观察比较法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进行分析与比较,感知并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异同点的一种方法。观察比较法的类型:按照比较的性质,可以分为简单的比较和复杂的比较。按照比较的排列形式,可以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对应比较是把两个(组)物体一一对应加以比较,又可细分为重叠式、并放式与连线式;非对应比较又分为单排比较、双排比较与不同形式的比较。运用观察比较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并指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比较。观察和比较可以使学前儿童对物体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清楚的感知,同时可以促进他们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运用观察比较法时,所比较的两个物体(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要确实具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才可以进行比较,且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观察比较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四启发探索法是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已有经验,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将外在表象进行内化的一种思维过程。教师使用启发探索法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抓住时机,适时启发。归纳总结,交流表达。关注过程,及时给予支持与肯定。善于提问,循循善诱。启发探索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四统计法指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对研究的事物做出数量分析的方法。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统计法有以下4种。统计表:把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相互关联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整理与归类,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制成的表格称为统计表。统计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统计图是象形统计图。象形统计图就是将统计资料用各种事物的形象(如长短、高低、大小、特征等)来绘制的统计图。估计:估计就是对事物的数量或大小进行有根据的推测。记录:记录就是把观察、测量、调查、实验等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比较与分析。统计法Part02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大一班的夏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百宝盒,小朋友们都非常好奇。夏老师说:“这个百宝盒里边装着很神秘的东西,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小朋友们的目光都聚集在百宝盒上,夏老师说:“来,我们大家一起喊口令,咕噜咕噜,变变变。”夏老师从盒子里拿出来一个可爱的小猪存钱罐,她一边摇动着存钱罐,一边说:“我们听听里边装着什么?”小朋友们踊跃地说:“钱”“硬币”“一块钱”……夏老师从存钱罐中摇出1元硬币,然后说:“老师现在把1元硬币变大,变变变。夏老师今天教大家认识钱币……”(出示硬币正反面的打印图)夏老师教大家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且将元、角分和10以内的数字对应起来,引导幼儿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之后,又开展了“购物”游戏,让幼儿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树立财商理念,并知道爱护人民币。引导案例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集合概念教育活动分类即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数量等不同的特征进行区分。可以按一个特征分,再逐步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分。分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学前儿童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初步形成集合概念。分类教育一般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围绕分类活动的教育目标进行,同时要结合已学的有关数、量、形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在分类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与建议如下。引导学前儿童按照物体的名称、用途、数量等特征进行分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分类练习活动。1分类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集合概念教育活动排序是指依据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先后、多少等)差异,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次序进行排列。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发现排列规律,需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明显到隐藏、由少数到多数的原则。教师在排序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与建议如下。引导小班学前儿童按照物体的大小、长短进行排序。引导中班学前儿童按照物体的高矮、粗细、厚薄进行排序。引导大班学前儿童按照物体的宽窄进行排序。引导学前儿童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2排序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集合概念教育活动“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区分“1”和“许多”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教会学前儿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使学前儿童了解“1”(元素)和“许多”(集合)之间的关系,即任何“许多”都是由“1”组成的。让学前儿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以及常用的数量词。在“1”和“许多”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与建议如下。用观察比较法教学前儿童认识“1”和“许多”。组织学前儿童进行分合操作,从中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教会学前儿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引导学前儿童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3区分“1”和“许多”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集合概念教育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目的是让学前儿童掌握求同和分类的技能。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外部求同达到的运算技能,二是通过心理活动达到的运算技能。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会用重叠对应比较和并放对应比较的方法正确地判断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或一样多。懂得“一样多”“不一样多”“多些”“少些”“多一个”“少一个”等的含义。发展初步的分析比较能力。在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稍复杂的顺序来安排活动。引导学前儿童进行重叠对应比较。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并放对应比较。鼓励学前儿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4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统计概念教育活动统计活动中的相关概念如下。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总体。在统计中,人们把要考察的对象(某特征)的全体称为“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个体。统计。统计一般是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中获得的信息来推测总体性质的方法,即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得出对总体性质的解释、表达和推断的方法。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数据是指学前儿童针对统计问题收集到的对象,这种对象可以表现为事实或数字形式。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统计概念教育活动小班学前儿童:感知有两种可能结果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不确定”。按一个标准分类整理、进行简单的量的比较,学习实物表征。中班学前儿童:感知随机结果的多样性。将物品分成多类,并分类计数、比较,学习用图片或数字表征统计结果。大班学前儿童:知道随机现象有哪些可能的结果,能关注各种可能的结果。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学习用数字、图表等方式表征统计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1学前儿童统计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统计概念教育活动小班学前儿童对集合的界限感知比较模糊,对分类的界限把握不准确。他们能在成人的指导下将某类物品从其他物品中分离出来,一般能对5以内的物体进行较准确的统计,并说出总数。而表征数据方式主要是实物或图片,不能通过数据分析做出统计决策。中班学前儿童对集合界限的感知较清晰,能够对6组以内的物体按数量排序指出最多(少)的组。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使用分类标记,但通常不能利用数据来推断。大班学前儿童在不断积累观察、收集、分类、计数、比较、判断等经验的过程中,为统计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此阶段的学前儿童逐步学会用图表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能将物体按某一特征分类,然后用适当的方式表征,并对各类命名,准确比较各类的量。2学前儿童认识统计概念的年龄特点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统计概念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统计能力的发展是在反复进行的分类、计数、排序等活动中获得的,其统计数据的表征能力呈现出递进的4个阶段。①图画型。完全用图画的方式如实显示不同类型事物及其数量,即用图画的数量表示实物数量。②数字型。用计数结果的数字表示将事物分成几类、每类的数量,即用每个数字表示一类的数量。③图文结合型。采用图画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表征数据,即用图画表示类别,用数字表示每类的数量。④初级图表型。用圆圈、直线、方格等形式划分事物类别,用数字、图画等方式表示各类的数量。3学前儿童认识统计概念的发展特点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统计概念教育活动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统计教育活动时,一定要结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以学前儿童为活动主体,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类活动通常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结果的随机性是游戏有趣且有吸引力的关键。①在游戏中,感知随机现象的不可预测性和数学的有趣。感知随机现象的活动可以是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也可以是其他活动中渗透的游戏活动。生活中许多竞赛类活动的结果都具有随机性,值得引导学前儿童体验、观察和发现。②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统计的方法,体会数学的有用。专门的统计活动。统计活动的一般步骤为选取随机样本、分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推断。其他活动中渗透的统计活动。将统计活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即兴组织;可以将统计活动渗透到幼儿园区角中;统计活动还可渗透到其他主题活动中。4学前儿童统计教育活动指导集合、统计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一实战训练请同学们为幼儿园大班儿童围绕集合、统计概念设计一则找规律的科学教育活动教案,例如,找不同、找相同、找对称等活动,活动题目自拟,要求活动目标具体、明确,活动过程清晰、完整,活动内容与学前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生动有趣,且能够吸引学前儿童参与的兴趣。数概念及运算能力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二数概念教育活动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过程如下: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学前儿童对数序的认识数序指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学前儿童对数的守恒的掌握数的守恒是指学前儿童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学前儿童对数的组成的认识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所以也称作数的分合,是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又可以组合成一个数(总数)。1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数概念及运算能力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二数概念教育活动心理学家根据各地对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研究结果,将3~6岁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对数量的感知阶段(3岁左右)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数的运算初期阶段(5~6岁)2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阶段数概念及运算能力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二数概念教育活动引导学前儿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引导学前儿童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发现有一定排列规律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与规律。鼓励学前儿童发现并尝试解决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引导学前儿童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引导学前儿童理解数概念。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认读数字。认识基数与序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多少。3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活动指导数概念及运算能力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二运算能力教育活动学习10以内加减运算活动一般是在幼儿园大班进行的,其活动目标与要求如下:初步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初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能用模仿和描述的方法学习自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有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解答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加减运算应用题。1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目标与要求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可分为3部分内容:实物加减。实物加减是指通过操作实物或其他直观材料进行加减运算。口述应用题。口述应用题是指用语言讲述日常生活或图片中包含一定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列式运算。列式运算是指直接用数字、数学符号列出算式进行的运算,属于概念水平的运算。2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数概念及运算能力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二运算能力教育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目的是让学前儿童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发展可逆性思维。教师在设计组织此类活动时,应注意以下要点: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安排创设情境引导学前儿童体验加减运算的含义引导学前儿童尝试列加减法算式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自编应用题3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指导量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三学前儿童认识物体量的特点小班学前儿童只能对大小、长短差别明显的物体加以辨别,随年龄增加才能对差异不明显的量进行区分。他们在感知和区分量的特性时,对量概念的理解常常绝对化。1小班学前儿童中班学前儿童感知物体量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们不仅能区别差别明显的物体,而且开始区分差别不太明显的物体。他们能对不同大小的物体做出区分和排列,能从一组物体中找出相同大小的物体,比较出一样大的物体,但他们在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时会受到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变化的影响,还没有形成量的守恒概念。2中班学前儿童大班学前儿童对量感知的精确性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准确熟练地感知物体的量并且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述物体的量,他们认识到物体的量是相对的、可以测量的,并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形成量的守恒概念,逐步理解物体序列间的各种关系。3大班学前儿童量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在教学前儿童认识物体量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视觉、触摸、运动等多种方式感知比较物体量的特征。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先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认识和区别物体的某个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并告诉学前儿童相应的量词,然后通过3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认识量的相对性。1讲解演示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通过目测或动手比较物体的量时,应注意,提供的材料要条件单一。教师演示时要注意物体的摆放位置。操作完后要求学前儿童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在学前儿童的操作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关键要素的检查。2操作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前儿童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并比较哪些物体大或哪些物体小,学前儿童可以先在教师预先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然后在自然环境中寻找,最后教师可以让学前儿童通过回忆,回想熟悉的物体量的相对情况。3寻找活动形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四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经常混淆物体与形体混淆平面图形与几何形体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其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没有形成形体守恒的观念形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四学前儿童形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为了使学前儿童分清平面与几何形体,教师可以选择接近平面图形的物体作为教具。在指导学前儿童进行观察比较时,教师应注意观察的基本步骤。(1)观察两三个实物,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2)观察图形与实物,找出其相同点。(3)告诉学前儿童这种图形的名称。(4)详细讲解图形的特点。1观察比较形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四学前儿童形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突出图形的基本特征,引导学前儿童认识图形,并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师采用演示讲解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出示两三个某种图形,告诉学前儿童图形的名称。(2)认识图形的边、角,并数一数有几个。(3)总结图形的特点。(4)寻找周围的环境中哪些物体是某种形状或指出某种物体的某个部分是什么形状。2演示讲解为学前儿童提供有共同特征的不同图形,例如,正方形与长方形、圆形与椭圆形、长方形与梯形,让学前儿童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会学前儿童如何区分这些相似的图形。此方法适合在幼儿园中班使用。3比较性操作形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四学前儿童形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教学前儿童认识图形的操作型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按名称取图形。拼合图形。给图形分类。拼图活动。画、撕、涂色、连线、盖图形印章。制作几何形体。穿、绷、绣图形。4操作型活动形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四学前儿童形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游戏是学前儿童特别喜欢的活动,在形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大量的游戏活动,让学前儿童在玩中学,玩中记。5游戏型活动请学前儿童认真观察周围环境,从中寻找具有某种形状的物体或指出某种物体的某个部分是什么形状。教师可以指导学前儿童,寻找活动可以由近及远地进行。学前儿童可以先从自己身边找,在家里找,在幼儿园找,最后可以通过回忆,在记忆中寻找物体的形状。6观察寻找活动空间、时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五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活动物体在空间中的定向分3种情况,即主体对周围客体的相对位置、周围客体对主体的相对位置及各个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一般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汇描述。先上下,再前后、左右。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学前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逐渐扩大。1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空间、时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五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活动3~4岁:这个年龄段的学前儿童一般已经能够通过视觉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基本上能较好地区分上下的空间位置,在对前后方位的辨认中,他们则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4~5岁:这个年龄段的学前儿童在空间方位的进步表现在区分前后区域的面积有所扩大,沿着某一方向的距离有所增加,已经能够对离自身稍远的客体的方位进行正确的判定。此外,他们开始以自身为中心判定左右的空间方位。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学前儿童一般会把空间分成两个区域,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上或下,还能把区域延伸为空间方向。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前儿童能够确切地标出空间位置的中间点,这表明他们已经能够正确理解和判定空间的方向。2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空间、时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五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前儿童的身体和身体的动作,帮助学前儿童理解空间方位词的意义。利用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境和经验,让学前儿童从中体验和理解空间方位关系。鼓励学前儿童观察、比较、预测、寻找和描述事物的空间关系,形成向客体中心的转移。3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以客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操作活动。游戏活动。4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活动教学方法关于方位的趣味练习空间、时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五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前儿童的身体和身体的动作,帮助学前儿童理解空间方位词的意义。利用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境和经验,让学前儿童从中体验和理解空间方位关系。鼓励学前儿童观察、比较、预测、寻找和描述事物的空间关系,形成向客体中心的转移。3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以客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操作活动。游戏活动。4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活动教学方法“好玩的椅子”游戏空间、时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五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活动学前儿童对时间顺序的认知是由近及远、由短周期到长周期的。学前儿童先认识时序的固定性,然后认识时序的相对性。学前儿童对时序的理解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参照物的。学前儿童时间词语的发展和对时序的认知是由不统一到统一的过程。1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过程空间、时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五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活动3~4岁的学前儿童:能够掌握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能够认识一天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早晨、晚上,白天、黑夜等,但这些时间概念必须与熟悉的生活和事件联系在一起。4~5岁的学前儿童:能够较好地理解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白天、黑夜等时间概念,能够区别今天、明天、昨天,能够初步掌握整点和半点。5~6岁的学前儿童: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星期、月、年,掌握一星期有七天及每天的名称;知道一个月约有30天,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能够看时钟确定时间;能够理解24小时计时法,建立时间更迭的观念。2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空间、时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前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以日常活动为支撑帮助学前儿童理解时间概念。在游戏中引导学前儿童认识时间。3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活动空间、时间概念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五实战训练请同学们为幼儿园中班儿童围绕认识空间方位设计一则科学教育活动教案,活动题目自拟,要求活动目标具体、明确,活动过程清晰、完整,活动内容与学前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生动有趣,且能吸引学前儿童参与的兴趣。Part03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活动案例幼儿园中一班的程老师在“娃娃家”投放了许多新玩具,有毛绒小熊、白雪公主、小汽车、机器人、火箭等,这些玩具有的放在桌子上,有的放在桌子下,有的放在椅子上,有的放在椅子下,有的放在床上,有的放在床下……程老师跟小朋友们说:“请大家排好队,轮流选取自己喜爱的玩具吧。”晨晨从椅子的下面拿出来一辆玩具车,程老师问晨晨:“晨晨,你的玩具车是从哪儿拿的?”晨晨回身甩手一指,说:“就那儿,娃娃家”。程老师又问:“娃娃家什么地方?”晨晨回答:“在地上。”教师想引导晨晨认识椅子上和椅子下的空间位置,于是重新问道:“是从椅子的什么地方拿的?”晨晨这才说出:“是从椅子下面拿的。”教师又问其他小朋友们。洛洛说:“我是在床上拿的毛绒玩具。”子蒙说:“我是从桌子上拿的机器人。”佳依说:“我是在床底下拿的乐高玩具火箭。”……小朋友们很开心,从不同地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认识了上下的空间位置,同时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小朋友们认识空间方位,程老师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引导提问,让小朋友们准确判断空间方位的坐标。在活动过程中,提问非常关键,教师在引导小朋友们用语言表达空间方位时,要提供判别方位的立足点(即参照物)。引导案例小班数学活动案例“有趣的数字”一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活动目标1.几何图形组合画3幅。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3.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活动准备1.看图编电话号码。2.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3.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增强幼儿有关电话号码方面的知识。4.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活动过程小班数学活动案例“有趣的数字”一把给小动物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活动延伸此次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环节清楚,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