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17万年——1万年前)1.含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遗存代表:元谋人、北京人3.生活特征: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BC2070年)1.含义:以磨制方法制度石器的时代2.生活特征:使用陶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3.代表遗存时间地域文化遗址发展概况距今约7000——5000年前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陶、粟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距今约5000年以后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黑陶辽河文化红山文化玉器、祭坛、神庙长江下游良渚文化4.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兼收并蓄二、西周的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一)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1.分封制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拱卫周王室统治)②分封对象:王族/姬姓贵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③评价:积极: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范围,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消极:诸侯独立性强,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周天子权威沦丧。2.宗法制①概念: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②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③特点:家国一体。④森严的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先后顺序不能出错)⑤作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相补充,解决了统治集权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⑥与分封制之间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3.礼乐制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二)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三、早期国家的特征:家国一体、华夏认同1.政治:①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2.经济①农具粗糙;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②青铜时代: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3.文化①成熟文字(甲骨文,金文)②逐渐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认同,炎黄子孙)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出现的必然性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①王室衰微,权力下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②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③大动荡:诸侯争霸,兼并战争④大变革: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诸国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特点:大发展:铁犁牛耕出现二、商鞅变法是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顺应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历史潮流;建立个体小家庭顺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2.政治上,奖励军功、推行县制,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兼并战争、建立集权统治的历史潮流。三、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意义及各派代表人物。1.原因大背景: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的社会转型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阶层、文化)①经济: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②政治:各国统治者为满足富国强兵需要,重用士人。③阶层:“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教育: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2.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③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3.各派代表人物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秦统一的历史条件1.民心所向: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经济要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3.商鞅变法:使秦日益强盛。4.地理位置:秦地处西边,远离中原多战之地,可相对从容的进行变法;也可采用远交近攻的统一战略。5.秦王个人: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二、秦统一的历史意义1.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意识从此深入人心。2.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3.开创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发展。4.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如何看待秦朝三公九卿制的运行?1.三公区别:指丞相(掌管政务)、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太尉(掌管军事)2.特点:①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由皇帝任命,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不得世袭。②一种新的官僚体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③“家天下”“家国同构”。四、郡县制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①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位概不世袭;②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③实行俸禄制度2.作用: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五、秦的灭亡与国家治理的历史教训1.原因:①秦的暴政,大兴土木,严刑峻法、征发繁重,加重人民负担;②继续沿用法家思想,焚书坑儒,以暴虐之道治国;③治国思想选择失误,兼并战争期间与和平治国时期应采用不同治国思想2.教训:不依据形势变化而采取单一、僵化的治国思想,会导致灭亡。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西汉初期的统治1.政治:①中央:基本沿袭秦朝,汉承秦制,有所损益。②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但威胁中央集权,给汉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董仲舒思想主张2.经济:①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董仲舒思想主张②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3.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二、汉武帝统治时期1.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上:①设置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中外朝制度)②颁行“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的势力。③实行察举制,确立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标准:德行)④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郡国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巡视监察。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①改革币制,铸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④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设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在稳固边疆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发展对外关系。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②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③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④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4.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措施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员,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退功臣进文吏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恢复文化重视儒学儒学得到继续发展三、东汉灭亡的原因①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②“党锢之祸”加剧了政治危机。③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④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⑤地方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四、两汉的文化领域时期代表性成就特点或历史地位(意义)史学西汉司马迁《史记》(1)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2)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东汉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汉代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