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2024年上海高三语文押题冲刺卷1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8分)【甲】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乙】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2.这两首诗最不可能在下列哪本书中被找到?(
)A.《压卷之作——唐人绝句精粹》 B.《长亭古道——古代送别诗选》C.《大唐CP——酬唱诗歌漫谈》 D.《昨夜星辰——唐诗名家小传》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第一字“归”和第三字“江”重复使用,营造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B.【乙】诗“流水”“通波”显得两地江河互联,“接”字更增添比邻相近之感。C.【乙】诗化“近”为“远”,主观上使得“两乡”变成“一乡”,意在宽慰友人。D.两诗题材相同,但【甲】诗离情浓郁,突出感伤,【乙】诗情感豁达,较为达观。14.明代文学家钟惺评价《送柴侍御》“翻新脱妙”,试比较【甲】、【乙】诗的后两句,分析【乙】诗写法的妙处。【答案】12.C13.C14.甲诗最后两句强调由于离别,一条江水成为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突出心理距离之远,是送别诗传统写法。乙诗阐明因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从而使“两乡”成为“一乡”,抒发虽然人分两地但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强调心理距离之近,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甲诗以设问结尾,自问自答,直接抒发离别的感伤。乙诗以反问结尾,既是对朋友的宽慰,更强调友情的深挚不渝,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C.“酬唱诗歌”错误,酬唱,指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而两首诗都是送别之作,且王勃是唐代初期的诗人,王昌龄出生时期晚于王勃,王昌龄与王勃写此诗时间相差七十多年,故不可能是酬和诗。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化‘近’为‘远’”错,“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写云雨相同,明月共睹,应是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蕴涵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王勃诗最后两句强调由于离别,一条江水成为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突出心理距离之远,是送别诗传统写法。王昌龄诗阐明因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从而使“两乡”成为“一乡”,抒发虽然人分两地但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强调心理距离之近,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王勃诗以设问结尾,自问自答,直接抒发离别的感伤。王昌龄诗以反问结尾,既是对朋友的宽慰,更强调友情的深挚不渝,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2024年上海高三语文押题冲刺卷2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8分)声声慢(清)洪昇沙长草浅,日淡云低,天际惊堕双雕。百队红旗乱吼,白马嘶骄。却想当年霸业,笑钱镠①、终是儿曹。秋江迥,只闲抽铁弩,慢射银涛。似尔少年雄发,正风惊玉勒②,雪冷金刀。夜半读残黄石,虎哭猿号。怕杀秋霜入鬓,枉临风、赋尽牢骚。回头望,暮云平、且醉浊醪③。①钱镠:五代时吴越国王,据传他见潮水冲击,命令弓弩手张弓射潮,潮水因此后退,从此大治。②玉勒:指马。③浊醪:米酒,多在穷困潦倒时饮用。12.为这首词添加题目,最合适的是(
)(1分)A.赠别 B.观射 C.听涛 D.怀乡13.下列对本词分析错误的是(
)(2分)A.对比映衬 B.用事用典 C.虚实结合 D.以动衬静14.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词人所寄寓的情感。(5分)【答案】12.B13.D14.上阕首先描写射雕之人瞄射姿态,借赞颂他人武艺超妙,表达了自己当年的神勇威武。接着用典,词人看来,射雕的壮举与钱锷射潮的霸业相比,更胜一筹。射雕之姿,不急不缓,胸有成竹地抽出铁弩,瞄向雄鹰,比钱锷射潮更具英雄之姿,体现了诗人胸有成竹的雄心壮志。下阕首先追忆当年,回忆年少时的风采盎然,雄姿英发,骑马掠过四野,挥刀舞剑冷光四射,体现了年少时出征作战时的雄心壮志与豪迈之情。但是最后暮年潦倒,孤城废宫,凭吊故国,只能满腹牢骚,浊酒自醉,闲适度日,体现了暮年时的壮志未成的无奈与遗恨。【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天际惊堕双雕。百队红旗乱吼,白马嘶骄”描写广袤的天际中,嗖的一声箭响,惊见一对雕坠落的情景;“只闲抽铁弩,慢射银涛”描写少年抽弓箭射向钱塘浪潮。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词描绘的是射箭的情景。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D.“以动衬静”错误,上阕首先描写射雕之人瞄射姿态,借赞颂他人武艺超妙,表达了自己当年的神勇威武,属于映衬;“却想当年霸业,笑钱镠、终是儿曹”写射雕的壮举与钱镠射潮的霸业相比,更胜一筹,属于对比,又是用典。“似尔少年雄发,正风惊玉勒,雪冷金刀”等是回忆,属于虚写,与上阕实写结合,属于虚实结合。这首词,没有以动衬静。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词情感的能力。“沙长草浅,日淡云低,天际惊堕双雕”描写深秋时节,长长的沙滩上浅草枯黄,日淡云低,广袤的天际中,嗖的一声箭响,惊见一对雕坠落。开篇十四字只字未提射雕之人瞄射姿态,写出了射手的威武神勇,箭技超妙,亦巧妙地描摹了观射之人目瞪口呆,惊叹之态。词人借描绘射雕之人的雄姿和高超的技巧,来表现自己的年少之时的高超技艺,威武神勇。“却想当年霸业,笑钱镠、终是儿曹”用典,由注释可知,钱镠见潮水冲击,命令弓弩手张弓射潮,潮水因此后退,从此大治。而在词人看来,钱镠的射潮霸业不过如此,难以与射雕的壮举相比。“秋江迥,只闲抽铁弩,慢射银涛”三句描写射雕的姿态,秋江辽阔,射雕之人动作不急不缓,闲闲抽出弓弩,一发中的,比钱镠更为英雄。由此可以看出词人胸怀壮志,自信满满,胸有成竹。“似尔少年雄发,正风惊玉勒,雪冷金刀”回忆少年之时,雄姿英发,跨骏马,驰骋原野,挥金刀,寒光四射,一幅少年驰骋图如在目前,体现了年少时出征作战时的雄心壮志与豪迈之情。“怕杀秋霜入鬓,枉临风、赋尽牢骚。回头望,暮云平、且醉浊醪”描写现实,暮年潦倒,两鬓苍苍,满腹牢骚,无奈只能借酒浇愁,从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遗憾、愤懑。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临考押题试题1(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8分)忆江上吴处士唐·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①殊②未返,消息海云端。【注】①桡,桨。②殊,犹,仍然。12.欲将此诗按题材归类并拟定栏目名称,恰当的一项是()(1分)A.羁旅途中 B.秋夜静美 C.乡情悠悠 D.怀人之思13.“秋风生渭水”一作“秋风吹渭水”,请结合本联下句,对这两个版本做比较分析。(3分)14.全诗时间流转有序,构思巧妙,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答案】12.D13.“生渭水”写出秋风在渭水之滨出现,为下句之景做了铺垫,满城的萧瑟景象写得新颖别致。“吹渭水”则描绘了风吹水面,波纹渐起的景象,与下句的“满”字都具体生动地表现了秋天到来之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之久的伤感。14.首联写友人离开自己,时间已久;颔联写作者回忆当初送别友人的场景;颈联写更早的过去,两人聚会的光景;尾联回到当下,写朋友尚未返回,只能向大海祈求得到他的消息。全诗起于当下,然后回溯过去,再追溯更早的过去,最终收束于当下。这种时间布局,在今昔对照、虚实结合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切的思念之情,也使读者增添感慨,可谓精致巧妙。【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依据“闽国”“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等内容,可知这首诗主要是回忆、思念远处他乡的友人,故属于“怀人之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试题要求分析“生”与“吹”的表达效果,而不是比较二者的优劣。具体分析时,先理解不同的字面意义,再分析其不同的表达效果。“生”,即“产生,出现”,“生渭水”,强调秋风出现在渭水之滨,为下句描绘满长安都是落叶这一景象做了铺垫,使得满城的萧瑟景象写得新颖别致。“吹”,即“吹拂、吹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描绘了风吹水面,波纹渐起的景象,与下句的“满”字都具体生动地表现了秋天到来之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之久的伤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时间流转有序”,即诗歌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写来,应对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构思巧妙”,则要求在梳理了诗歌的思路之后,分析其在结构上的巧妙之处。内容上,首联写友人“扬帆而去”,离开后月亮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圆缺变化,时间已经很久。颔联写作者回忆当初送别友人的场景:秋风萧瑟,落叶满地。颈联则继续回忆曾经相聚的场景。尾联回到当下,写朋友尚未返回,自己只能向大海祈求得到他的消息。整体构思上,从当下着手,然后回溯过去,再追溯更早的过去,最终收束于当下。这种布局,由实及虚,由虚到实,今昔对照,有直接的回忆,有侧面的借助景物来烘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切的思念之情,也使读者增添感慨,可谓精致巧妙。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临考押题试题2(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8分)___日再寄【唐】晁采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12.标题空格处应填入的是()(1分)A.秋 B.冬 C.人 D.元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3分)A慷慨悲凉 B.深沉幽怨 C.清丽冲淡 D.平实自然14.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请加以分析。(4分)【答案】12.A13.B14.标题用“再”字,首联用寒凉的席子衬托心情,并以深夜梦醒难眠表明思念萦绕不去。颔联直接写自己相思成病、不断寄书信,来表现没法见面魂牵梦绕的苦痛。颈联以窗外的寂静和雨打梧桐的声音衬托自己的心情,尾联将自己与肠断之猿对比,凸显自己的相思的苦痛。【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中“珍簟生凉”与“梧叶雨声疏”都是秋天的特点,精美的竹席已生凉意,梧桐树叶点滴雨声。故题目中应是“秋”字。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诗歌描写秋夜天凉,思妇刚刚入梦就醒了,想梦见对方的愿望落空了,她再也无法入睡。半夜过后,只听到雨打梧桐叶的声音,这正是思念对方的时候,即使寒猿肠断,也远不如这相思之苦。没有见面的机会,只好写此诗寄给对方。表现了思妇与所思念之人无法见面的痛苦的心情与难以排遣的愁思。故本诗情感是“深沉幽怨”的。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标题“秋日再寄”用“再”字,表明情感之深沉,需要多次表达与抒发;首联写秋夜珍簟生凉,思妇刚刚入梦就醒了,想梦见对方的愿望落空了,她再也无法入睡。其中用寒凉的席子衬托心情,并以深夜梦醒难眠表明思念萦绕不去。颔联直接写自己已相思成病,没有办法见面只能不断寄书信,以此来表现没法见面魂牵梦绕的苦痛。颈联写夜色已深,窗外江中那边传来的铜钟声已渐渐消失。绵绵的秋雨不使人夜不能眠,只听见秋雨敲着梧桐的树叶沙沙作响。此时相思之情又爬上心头,愈来愈烈,令人心肠欲断。诗人从环境气氛渲染绵绵不断的思夫之情。诗句以窗外的寂静和雨打梧桐的声音衬托自己的心情。尾联说即使寒猿肠断,也远不如这相思之苦。将自己与肠断之猿对比,凸显自己的相思的苦痛。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临考终极押题试题5(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2.这首词的体裁是13.对这首词的鉴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望江南》是这首词的词牌,标示着这首词的音乐特征,“超然台作”是题目。B.开首两句写时间,点出了风细柳斜、春意盎然的景色,体现了“春未老”的特点。C.下片写自己流落他乡,有一份借酒浇愁的无奈,也有一种及时行乐的超然。D.全篇语言清新,似冲口而出,境界开阔,秉承了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14.请联系词作内容,分析词人寄寓其中的情感。【答案】12.小令13.D14.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体裁的能力。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学课程组织方式专题
- 毛衣设计讲课课件
- 中心静脉置导管的护理
- 室内设计风格提案
- 幼儿情绪教育课件:我的情绪小屋
- 服务质量好的企业成功要素
- 艺术设计大师的跨界艺术人生
- 2024-2025安全标准化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巩固)
- 高中学生思想教育
- 2025年厂级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加下载答案
- 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英语教师的演讲
- 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县域产业布局与升级-深度研究
- 第十六周《“粽”享多彩端午深耕文化传承》主题班会
- 日间患者流程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汇报
- 创意美术网络安全课件
- 上海电信2025年度智慧城市合作协议2篇
- 2024燃煤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标准
- 产前检查妇产科教学课件
- 气球婚礼派对合同范例
- 2024无人机测评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