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限时练(共50分钟,100分)一、文言小题(共14题,42分)1.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怜惜。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擢:提拔,擢升。C.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应许。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闻:使(皇帝)知道。2.下列加点字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鼓浪
事不目见耳闻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此独以钟名C.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而大声发于水上
大石侧立千尺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B.妪每谓余曰
每:每次
以手阖门
阖:关闭。C.亦遂增胜
胜:美景
其制稍异于前
制:修建。D.室西连于中闺
闺:内室
余既为此志
志:志向。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A.谨拜表以闻 B.则刘病日笃C.臣少仕伪朝 D.凡在故老5.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与所给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爪其肤以验其生枯A.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B.驼业种树C.旦视而暮抚 D.病偻,隆然伏行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7.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与例句句式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B.则告诉不许C.急于星火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B.得双石于潭上
石之铿然有声者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有大石当中流D.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大声发于水上9.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乐夫天命复奚疑 D.农人告余以春及10.下列对《陈情表》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中“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不胜”解释为“禁不起”。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区区”是古今异义,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一样。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其中“辛苦”与“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中“上报”都是古今异义词。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译文: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情却一天天加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11.下列对《项脊轩志》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与《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两个“当”意思不一样。B.“逮奉圣朝”一句中的“逮”,读音为“dài”,意为“等到”。文中与之同义的词有“及、迨、洎、比(至)”。C.“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中“方丈”是古义,而“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中“往往”不是古今异义词。12.下列对《石钟山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与《陈情表》中“而刘夙婴疾病”都是被动句。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其中“鸣”是使动用法。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舟”名词作状语,乘船;“事不目见耳闻”中“耳”名词作状语,用耳朵;“而臆断其有无”中“臆”是名词作动词,臆想。D.“自以为得其实”中“其实”解释为“它命名的真相”,“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中“水师”解释为“船工”。13.下列句中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异爨”,分开起灶,指亲属分家。归有光以“东犬西吠”“鸡栖于厅”等词表达对家族分崩离析的失落和心酸。B.“妪,先大母婢也”,“大母”是对自己已死去的祖母的敬称,“先妣”是对自己已死去的母亲的敬称。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之年”指男子三十岁。D.“笏”,古代大臣朝见君王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木制成。上可书字,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14.下列关于课内文意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李密是优秀人才,但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B.《陈情表》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退”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进”的困难。C.《孔雀东南飞》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此文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D.“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应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二、文言文阅读(共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材料二: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有仕于土①者,乃以身之所经历者而欲人之同往,以己之所种艺者而欲人之同灌溉。是以有方之治而驭无方之民也,不亦昧于理欤!且夫君子之治,本诸身者也;至人之治,因乎人者也。本诸身者取必于己,因乎人者恒顺于民,其治效固已异矣。夫人之与己不相若也。有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无。此其心非不恕也,然此乃一身之有无也,而非通于天下之有无也,而欲为一切有无之法以整齐之,惑也。于是有条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其智而贤者,相率而归吾之教,而愚不肖则远矣。于是有旌别淑慝之令,而君子小人从此分矣。岂非别白太甚,而导之使争乎?至人则不然,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闻见熟矣,不欲求知新于耳目,恐其未寤而惊也动止安矣不欲重之以桎梏恐其絷而颠且仆也。今余之治郡也,取善太恕,而疾恶也过严。夫取善太恕,似矣,而疾人之恶,安知己之无恶乎?其于反身之治且未之能也,况望其能因性以牖民乎?(节选自李贽《论政篇》)【注】①土:指当时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15.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恐其未寤A而惊B也C动止安矣D不欲重之E以桎梏F恐其絷G而颠H且仆也1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遂,养好,与《诗经·卫风·氓》“言既遂矣”的“遂”词义不同。B.至人,原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这里指治国的理想人物。C.相,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会不相从许”中的“相”词义相同。D.牖,诱导,与《项脊轩志》“余扃牖而居”中的“牖”字词义不同。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虽然郭橐驼说做官治民并不是自己的本业,但从他所叙的乡中所见可知,他认为种树与为官有相通之处。B.对“吏”的语言描写,写出“吏”的扰民之状,这些行为与前文不善植树者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C.李贽认为“本诸身”“因乎人”是两种特点不同、效果不同的治理方法,二者各有千秋,难以分出高下。D.李贽对自己的为政进行了反思,觉得对坏人过于严苛,若以同等要求来要求自己,自己也未必能做好。1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2)于是有条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19.两则材料所揭露的做官治民的错误做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王羲之字逸少,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深为从伯数、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美之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羲之书为世所重。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年五十九卒。(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文本二: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节选自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2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3分)王氏诸少并佳A然闻信B至咸自矜持惟一人C在东床坦腹食D独若不闻鉴E曰正此佳F婿邪访之乃G羲之也H遂以女妻之2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岁在癸丑”中“癸丑”“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中“丁丑”“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中“戊申”都是用干支纪日。B.“茂林修竹”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C.“其致一也”与“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D.“使人耽之若是”与“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两句中的“耽”字含义相同。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羲之小时候说话木讷,人们认为他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他长大后善于辩论,擅长隶书,为古今第一,深受堂伯王敦、王导器重。B.王羲之不愿意留在京城,有终老浙江之意,曾经在三月三日这一天,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兰亭聚会宴饮,亲自作序来申明心志。C.王羲之在序中畅叙幽情,情感由乐转痛,他指出不同人虽然各有各的爱好,但是生命最终会消亡,不由痛感世事无常,人生短暂。D.王羲之已看淡生死,赞同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看法;他认为后世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兰亭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24.王羲之和孙绰的序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9分)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①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②。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③,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④。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①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②岷峨: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③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④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纯羹、钻鱼脍,便弃官而归。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阕前半部分写了故乡难归、人生半百的心酸无奈;后半写词人在黄州生活的得意畅快,自己的孩子已经一口“楚语吴歌”就是证明。B.“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随缘自适的思想取代了之前的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阕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激。C.本词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令我们跟随词人一同从眉山到黄州,又从黄州到汝州,再回到黄州,描写的风物人情,着实动人。D.本首词的写作不重雕饰,清新自然,不特别讲究技巧和章法的变化,专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26.本词首句的“归去来兮”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吟唱的“归去来兮”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1分)唐人李渤在《辨石钟山记》中记载:《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枕潭际,影沦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冠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由上文可知,李渤的考察有两点是苏轼所不及的,其一是“跻崖穿洞”,特别是“穿洞”,苏轼没有进行该项考察。李渤所“遇”的“双石”,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苏轼已无缘得见了。所以苏轼对山体的石质没有多少感性认识,更不用说深刻印象了。其二是李渤“不耻下问”地“询诸水滨”,苏轼却没有找“渔工水师”进行调查,大概认为他们“虽知而不能言”。李渤从“土著居民”口中得知那两块大石叫“石钟”后,还“扣而聆之”,待验证无误了,才得出山是依据石钟石而得名的结论。李渤的观点不能说失之臆断和草率,李渤的表现岂可讥之为“陋”乎?!2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三秦大地广为流传一句话:“听了秦腔,肉酒不香。”B.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悔不当初,这时候总是需要运用一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C.《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28.选文的论证极具说服力,请问其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分)29.文中画波浪线句可改为“李渤从‘居民’口中得知那两块大石叫‘石钟’后,‘扣而聆之’,待验证无误了,才得出山是依据石钟石而得名的结论”。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错误。矜:看重、推崇。句意:本来就图仕途通达,不看重自己的名誉节操。B.正确。句意: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C.正确。句意: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愚昧诚心,允许我完成这个小小的心愿。D.正确。句意: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让陛下知道。故选A。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鼓,名词作动词,激起、掀起。/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句意:微风振动波浪。/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B.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响声。/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句意: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C.均为名词作状语。夜,在夜里。/舟,乘船。句意:乘小船在夜晚停泊到绝壁之下。/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D.发,无活用现象,发出。/侧,名词作状语,在旁边。句意: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故选C。3.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每”的意思是“常常”。句意:老婆婆常常对我说。C.“制”的意思是“规制,格局”。句意:南阁子的规模比以前有一点儿不同。D.“志”,此处指《项脊轩志》一文。句意: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故选A。4.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例句: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句意:我怀着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A.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句意: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皇上知道。B.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句意: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天地加重。C.名词作动词,任职。句意: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D.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句意: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故选B。5.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爪”,名词作动词,用手指抓(或掐)。句意:用指甲抓破树皮来检验它的生死。A.“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句意:然而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的偏离了。B.“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句意:郭橐驼以种树为业。C.“旦”,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句意:早晨去看晚上又抚摸。D.病,名词做动词,患病。句意: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起,弯着腰走路。故选D。6.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为名词作动词,喂养。句意:老妇人,是已故祖母的婢女,喂过两代人的乳。B.名词作状语,亲手。句意: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C.名词作状语,从上面。句意: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不再从上面漏雨、落灰。D.名词作状语,对着西家。句意: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对着东家叫,客人越过邻居厨房去吃饭。故选A。7.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为被动句,“婴”表被动。句意:被疾病缠身。A.判断句,“非”作标志。句意:(这种恩德)不是我以死就能报答的。B.被动句,语义被动。句意:申诉不被允许。C.状语后置句,“于”作标志。句意:比一闪而过的流星还快。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是”。句意: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故选B。8.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均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余以是记之。句意: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我因此把上面的情况记载下来。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潭上得双石/定语后置句,“铿然有声”是后置定语。句意: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后铿铿然有声音的石头。C.判断句,“者……也”是标志/无特殊句式。句意:发出噌吰响声的,那是周景王的无射钟。/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D.判断句,“此……也”为标志/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大声于水上发。句意:这是世上不流传的原因。/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故选A。9.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句意: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B.宾语前置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为“为胡乎遑遑欲之何”。句意: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C.宾语前置句,“乐夫天命复奚疑”正常语序为“乐夫天命复疑奚”。句意:乐天安命还怀疑什么呢!D.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句意:农人们把春天已经来临的消息告诉我。故选D。10.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及翻译句子的能力。B.“意思一样”错误。《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解释为愚笨、愚拙。意思不同。句意: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你怎么这样没见识!故选B。1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抵挡,挡住;/判处。句意:向前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在庭院周围环绕,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句意: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B.正确。句意:到了晋朝建立的时候。C.正确。句意: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句意:我们贫贱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D.“‘往往’不是古今异义词”错误。“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句意: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中的住持。句意: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故选D。1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B.正确。C.错误。“臆”是名词作状语,用臆想。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D.正确。句意: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故选C。1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错,束发指十五岁,指成童的年龄,非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20岁弱冠才是。故选C。14.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退’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进’的困难””说法错误,应该是“‘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进’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退’的困难”。故选B。15.CDF16.C17.C18.(1)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2)于是就有复杂的法规、教令,多种刑法的使用,结果百姓的事便一天比一天多了。19.①二者皆不尊重民之“性”,未顺应百姓的要求。②皆好多发政令扰民。【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怕他们不明白而受惊,行动很安定,不想要用规定限制加重他们的负担,怕他们因为束缚而跌倒。“也”,句末语气词,后面C处断开;“矣”,句末语气词,后面D处断开;“重之以桎梏”是状语后置句,F处断开。故选CDF。1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养好;满足。句意: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你的心愿实现后。B.正确。C.错误。互相;放在动词前,偏指一方。句意:一个接一个听从我的教化。/一定不会答应你。D.正确。诱导;窗户。句意:何况希望它能顺应人的本性而诱导百姓呢?/我关着窗户居住在这里。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二者各有千秋,难以分出高下”错,由“然此乃一身之有无也,而非通于天下之有无也,而欲为一切有无之法以整齐之,惑也”“至人则不然,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等可知,李贽批评“本诸身”,主张“因乎人”。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辍”,停止;“劳”,慰劳;“蕃”,使繁盛,使增多;“安吾性”,使生活安定。(2)“条教”,法规、教令;“条教之繁”,定语后置,繁条教;“施”,使用、施行;“日”,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材料二“是以有方之治而驭无方之民也,不亦昧于理欤!”“。是以有方之治而驭无方之民也,不亦昧于理欤!”,可见二者皆不尊重民之“性”,未顺应百姓的要求。②材料一“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材料二“于是有条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皆好多发政令扰民。参考译文:材料一: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材料二:道,就是路,不止一条;性,是心的产物,也不止一种。有一个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官的人,就想要凭借亲身经历而想要让人同他一起前往,因自己种植植物,想要让人和他一同灌溉。因此用讲究礼仪的治理去驾驭不讲礼仪的百姓,对于事理方面不也不也糊涂吗!况且君子治理,是从自身出发;理想人物的治理,是根据百姓来治理。从自身出发的选用的方法一定来自自己,根据百姓需求选用方法的经常顺应民心,他们治理的效果本来已经有差异了。别人与自己不相像。自己拥有的,希望别人也一同拥有;自己没有的,也希望别人一同没有。他的心不是不宽容,然而这是取决于自己有无,而不是通用于天下有无,却想要让一切都用有无之法统一治理,太糊涂了。于是就有复杂的法规、教令,多种刑法的使用,结果百姓的事便一天比一天多了。那些智慧并且贤能的,一个接一个听从我的教化,而那些愚钝无才的就差的远了。于是有了区别德行好坏的法令,而君子和小人从此就分开了。难道不是区分黑白太过绝对,而导致这种情况引发纷争吗?理想的人却不是这样,顺应政事而不改变那里的风俗,顺应人的本性而不违背他们的能力。教化百姓的话已经很熟悉了,也并不想要让他们听到见到新的东西,怕他们不明白而受惊,行动很安定,不想要用规定限制加重他们的负担,怕他们因为束缚而跌倒。如今我治理这个郡,对于善良的人太过宽纵,而痛恨坏人又太过严厉。对于善良的人太过宽纵,好像还可以;而痛恨人的恶行,怎么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恶行呢?这种方法对于自身的修养尚且不能完成,何况希望它能顺应人的本性而诱导百姓呢?20.ADH21.A22.D23.(1)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2)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连续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自夸名声节操。24.①二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②二者都抒发了人生苦短、欢乐易逝的感慨。【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听到说媒的信使到来全都很拘谨,只有一个人在东边床上露出肚皮吃东西,好像不知道一样。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啊。”探问这人是谁,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氏诸少”名词,指王家子弟,“并佳”是谓语部分,故A处断开。“一人”作“在东床坦腹食”的主语,C处不能断开,D处断开。“乃羲之也”是判断句,“也”是句末语气词,H处应断开。故选ADH。2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都是用干支纪日”错误,“岁在癸丑”中“癸丑”是用于纪年,“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丁丑”用干支纪日。B.正确。高高的。/修补。句意: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C.正确。思想情趣。/招致。句意: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知道竟会招致您的不满。D.正确。都解释为“痴迷、沉溺”。句意:如果人们都像张芝这样痴迷。/女子沉溺在爱情中,很难自拔。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赞同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看法”错误,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安造的”,可见王羲之并不赞同“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用来……;“骋怀”,开阔胸怀,往远处想;“极”,形容词作动词,极尽;“信”,确实。(2)“且”,况且;“仕”,做官;“宦达”,官职显达;“矜”,自夸。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王羲之的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天色晴朗,空气清新,舒心爽人,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孙绰的序“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观花草,赏鸟鱼,与万物共同自由生活,让人心情舒畅,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可见,二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喜爱。王羲之的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们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心中的快乐也会转瞬即逝,抒发了人生苦短、欢乐易逝的感慨。孙绰的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欢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人生来回推移,新旧交替,抒发了人生苦短、欢乐易逝的感慨。可见,二者都抒发了人生苦短、欢乐易逝的感慨。参考译文:文本一:王羲之字逸少,小时候说话木讷,人们不认为他有什么奇特。长大后,他善于辩论,以耿直著称。他很擅长隶书,为古今第一,深受堂伯王敦、王导的器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位女婿,王导让门生到东边厢房里去一个个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听到说媒的信使到来全都很拘谨,只有一个人在东边床上露出肚皮吃东西,好像不知道一样。”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探问得知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不愿意留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并亲自作序以申明其志,说:永和九年,是癸丑年,阴历三月初,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老老少少都会集在一起。这地方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作流觞的曲水,众人列坐在曲水之旁。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畅叙幽藏内心的情感。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舒心爽人。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性格也有安静与躁动的不同,当他们对所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自得,很欢畅地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等他们对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时,感慨随着产生了。以前感到欣喜的事物,顷刻之间就变成了旧迹,尚且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我们能不感到痛惜吗!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总难免要在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如今人看待古人一样,真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引起人们兴叹抒怀的原因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王羲之的书法为世人所推崇。他曾给人写信说:“张芝在水池边学写字,池水都被墨汁染黑了,如果人们都像张芝这样痴迷,不一定比他差。”(王羲之)享年五十九岁。(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文本二:在暮春之始,我们在南涧边举行修禊活动。山岭高峻达千寻,湖面广阔呈万顷。山岭的起伏、湖泊的澄澈汪洋态势,可以称之为“壮观”了。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自由生活,老少心情全都十分舒畅。但欢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悲伤也萦绕心头。人生来回推移,新旧交替,今天的新鲜事物,到明天就又变得陈旧了。(节选自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25.A26.同:都表达了一种归隐之志。异:①苏轼的“归去来兮”,是一种渴望归家却不能归家的惆怅无奈。②陶渊明的“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临时签订合同报告
- 国企劳动派遣合同
- 合同法案例精解
- 钟点工聘用合同范本
- 大班课件《谁是采蜜冠军》
- 2024正规的自然人借款合同样本
- 2024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合同】
- 2024个人租房协议书合同租房协议书(详细版)
- 2024标准销售业务员合同范本
- 2024个体借款合同协议模板
- 小学数学计算专项训练之乘法分配律(提公因数)
-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说课稿
- 校园封闭安全管理制度培训
- 律师事务所章程样本样本
- 职规大赛医学影像成长赛道
- 亲子家书初中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及劳动力安排
- 细节服务的重要性课件
- 2023年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真题
- 建筑设计方法入门(建筑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