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4文言文断句教案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4文言文断句教案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4文言文断句教案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4文言文断句教案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4文言文断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掌握不同的句式类型。2.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3.联系高考,明确断句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难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掌握不同的句式类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新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文言断句是“理解浅易的文言文”第一大项“理解”中的第四点“理解并翻译句子”。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二、考纲要求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考点透视文言句式是渗透到断句题型和翻译题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省略句、文言文固定结构和疑问句。(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示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用“……者也”表示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示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4、用“也”表示判断邻之厚,君之薄也。5、用副词“乃、则、即、皆”表示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巨是凡人,偏在远郡7、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8、直接表示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受制于人2、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用“见”“见……于……”表示被动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4、用介词“被”表被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动词本身表被动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三)倒装句1、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2、宾语前置句(1)否定句:古之人不余欺也(2)疑问句:大王来何操(3)疑问句中介宾语前置:不然,籍何以至此(4)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余是以记之3、定语后置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4、状语后置句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四)省略句1、省略主语(老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A、省略动词的宾语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为上卿B、省略介词的宾语不如因(之)而厚遇之(五)固定句式1、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无所:没有……的人、事、物财物无所取3、如何、若何:怎么、怎么样、怎么办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4、不亦……乎:不是……吗以此为政,不亦惑乎5、……孰与……、吾与……孰:……比较,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四、考试题型近年来文言断句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设四个选项,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来。有时会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文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五、近年高考真题1.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第一句加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2.小试牛刀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或语段断句。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答案】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六、把握常用的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步骤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一)文言断句方法归类1.找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代词,就基本可以断句了。2.找虚词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和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放在句首的发语词: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放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3.察对话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4.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5.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6.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二)文言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板书设计文言断句找方法理步骤1.找名代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2.看虚词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3.察对话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4.辨句式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排偶5.据修辞反复顶真6.依总分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教学反思文言文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