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主旨。

学习诗歌中精美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

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其音乐美。

三、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导入: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先秦诗经的起源到唐诗宋词的鼎盛,优秀的诗人层

出不穷。从三岁开蒙到现在,我们认识了不少诗人,比如?

(生分享)

王国维认为有四位无人能比,他们是战国屈原、东晋陶潜、宋代苏轼和唐朝杜甫。

在诗人璀璨的唐代,为何杜甫能脱颖而出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有一个答案

结合杜甫的生平简介,请你给杜甫贴标签:

预设:少陵野老、与李白"大李杜"、"诗史"、"诗圣”......

带着这些标签朗读《登岳阳楼》,看看能否在这首诗中找到这些标签的印记。

(生朗读全诗)

(一)解诗

活动一:师生共同解决诗中重难点字词,翻译全诗。

圻:分裂;乾坤:指日、月;戎马:指战争;凭轩:依靠栏杆;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得流

活动二:跟随诗人的情感变化赏楼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师:从首联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

预设:早就听闻洞庭湖的盛名,可见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如今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可见

诗人此时的心情高兴激动。

师:除此了高兴激动之外,还能从"今""昔"之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补充背景:768年,57岁的杜甫,距离生命的结束仅有两年。听说中原收复要回家,结果走

到半路又有兵变,又沿着湘江逆流而上,辗转反侧,一路从公安漂泊到岳阳,最后病死在湘

江。此时的他左臂已经残废麻木,患有严重的肺病,一只眼睛还瞎掉了,仅靠药物维持生命。

师:杜甫晚年真是凄惨无比。结合背景,在此时登岳阳楼心境如何?

明确:仍旧对岳阳楼洞庭湖美景充满期待与向往。但经历了"昔"与"今"之间漫长的时间距离。

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所以诗人的心境中还多了分历尽沧桑的平静。

师:登高能让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心情得到舒展。自古就有"登高必赋"的文化,杜甫登上

岳阳楼赋了什么呢?

"吴楚东南琼,乾坤日夜浮"

(请一名学生描绘洞庭湖景)

师: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

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

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

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

师:如果这是一道古诗鉴赏题,要求你赏析颔联写景的句子,你会从哪方面作答?

炼字角度:"圻"和"浮"字用得很好,富有动态感。写出了洞庭水宏阔的境界。的洞庭湖水既

能够割裂大地,也能够浮动乾坤。体现了水面的宽阔与湖水的力量。

手法角度:运用了夸张、想象的修辞手法。吴楚东南地势广阔,乾坤日月更是浩瀚无穷,使

用夸张手法渲染洞庭湖水的宽阔有力。人的视野是有限的,杜甫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

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融进了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

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

师:面对这样境界广阔、气魄宏大的景象。杜甫内心是无比震撼的。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

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是很少见的。登楼观景之后,杜甫写了什么?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明确:没有得到亲朋好友的一字音信,年老体衰只剩下一页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

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登上岳阳楼抒发人生的感叹。朗读背诵:通过集体朗读、

个人朗读、背诵等形式,让学生熟悉诗歌内容,感受其韵律和节奏。同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和语调,使其更加准确流畅。

背景透视:介绍杜甫创作《登岳阳楼》时的背景和情境,让学生了解杜甫当时的生活状态和

心境。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当时杜甫五十七岁,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己聋,只能靠饮药维持生命。在这样

的背景下,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

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他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

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

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因此,可以说《登岳阳楼》是杜甫在生命最后时刻创作的经典

之作,充分体现了其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博大的胸怀。

文本探究

1提问:洞庭水在诗歌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引导:洞庭湖的浩渺与壮阔,可以引发对宇宙、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

学生活动:讨论洞庭水所代表的意境和情感。

2提问:岳阳楼在杜甫心中有何特殊意义?

引导:岳阳楼是杜甫眺望家乡的唯一通道,也是他抒发情感的载体。

学生活动:探讨岳阳楼在诗歌中的角色和象征意义。

3提问:这两个意象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描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广阔视野。

4提问:1.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这些意象如何表达作者的悲凉心境?

引导:通过描绘自己年老、环境荒凉,表达出作者的悲愤与无奈。

5讨论这些意象如何与作者的情感相呼应。

归纳:《登岳阳楼》这首诗中,杜甫巧妙地运用了多个意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得

诗歌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意象。简单来说,意象就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或者景象来表达情感或

者意念。在诗歌中,意象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元素。通过对意象的描绘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在《登岳阳楼》中,杜甫主要运用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意象:

洞庭水:这个意象代表了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在文化和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洞庭湖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八百里洞庭"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既代表着杜甫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象征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岳阳楼: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

楼,岳阳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杜甫登上岳阳楼,俯瞰洞庭湖,既是为

了欣赏美景,也是为了追寻文化之源,表达对历史的敬仰。吴楚、乾坤日月:这些意象代表

着中国的东南部和整个天地,展示了杜甫宽阔的视野和胸怀。吴楚之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

要区域,乾坤则代表着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这些意象的使用,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宏大、壮

丽。孤舟:这个意象表达了杜甫孤独、漂泊无依的情感。他身患重病、年老体弱,只能依靠

一叶孤舟漂泊在江湖之上。这个意象也反映了杜甫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关山北:

这个意象代表着北方边境的战争和烽火。它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忧虑,也表达了

他对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深深同情。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杜甫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沉、

悲壮的意境。这种意境既包括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涵盖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

与感慨。它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博大的胸怀,也使《登岳阳楼》这首诗成为中国古

代诗歌中的不朽之作。

课堂小结:师:我为什么说杜甫是最爱哭的文人呢?据统计,在杜甫一千余首诗歌中,出现

"眼泪”这一意象的诗就有190余首。请同学们打开大脑百度,输入关键词"杜甫"、"眼泪"。

搜索到了哪些杜甫哭泣流泪的诗?杜甫的眼泪味谁而流?

(生分享)

1.担忧社稷泪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是在什么境遇下流下的什么泪?

境遇:安史之乱,国破家亡。杜甫颠沛流离,漂泊无依。流下忧国忧民泪

《西阁口号》"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杜甫时刻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为国家社稷抛洒

血泪

2.悲悯黎明泪

《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因安史之乱曲江由原来的繁盛走向衰败,

别人都在匆忙逃命,但杜甫却会停留下来,为曲江哭泣为黎明苍生哭泣

《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

山,国家动乱生灵涂炭,杜甫为天下黎民百姓痛哭流涕

3.慨叹英雄泪

《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哭诸葛亮踌躇满志功业未成,在悲叹他人

的同时又怎能不为自己流泪

《咏怀古迹》"怅怀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悲叹才子宋玉的郁郁不得志,感慨自己

同样的遭遇

杜甫作为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物,但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上无以报效国家,下无以照顾

妻儿。在年老的时候回顾一生《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他内心的一种

写照,他虽然没说他在哭,但内心一定在流泪。

总结:在"哭"中我们看到了杜甫丰富的情感意蕴,看到了他悲天悯人的天性,看到他对苍生万

物满怀的深情,对社会不公充满的激愤,对国家安危的万分忧虑。

对于一个爱国爱民胜过爱自己的诗人来说,看到国家百姓遭受痛苦比自己亲历痛苦更难以接

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杜甫将此汇于泪中汇于笔间倾洒而出,让我们跨越

时代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诗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杜甫的笔下泪水涟涟,唯一的解

释是他对这个祖国,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爱得深沉和热烈。

师:现在同学们能回答为什么王国维会认为唐代所有诗人中,杜甫是最伟大的哪个吗?不仅

是王国维,就连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谁才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

明确:一个是豪放浪漫,一个是深沉现实。性格是重要因素,时代是最大的原因。李白生于

盛唐上升期,他抬头看到的是蓝天白云,是大鹏展翅;杜甫生于晚唐衰退期,他低头看到的

是崎岖小路,是苦难民众。他不想化身大鹏遨游四海,他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李白是一个让人羡慕的人,但杜甫是一个让你很敬佩的人。他是人间的人,是行走在地上的

人。无论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困窘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对于国家和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