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重庆市忠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重庆市忠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重庆市忠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重庆市忠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忠县2022年春季期末考试八年级

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脑畔pan亢kang奋穹qiong顶接踵zhong而至

B.映yOn石两栖qi闭塞sG纷至脊t鱼来

C.®(dud)落蛮粳hGng瞋1血望辨ti*o拨离间

D.蠕(ni)动羁绊bAn砂砾11瞬shtin息万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C.瞋1血望——liaoo故选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礁的一项是()

A.推操慧星翌日轻歌曼舞B.震撼雾霭豌蜒阳奉阴为

C.凫水推掇斡旋人情事故D.枯燥致密争讼怒不可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慧星一彗星;

B.豌蜒——蜿蜒,阳奉阴为——阳奉阴违;

C.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耳至二切的人,往往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险。

B.秋天到了,行猫感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

绵绵的乡愁。

C.成千上万只白鸥在金箔似夕晖里穿梭翻飞,交织成一片喧响不息的旋律,每一只白鸥的翅膀都拖带

着夕阳的血红色火焰,令人目眩神迷。

D.我们要挺直不屈的腰杆面对生活中的搴风爨困,以不倒的姿势昂首走进每一个阴晦潮湿的日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正确;

B.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比喻人临近死亡。不能用来指落叶,错误;

C.目眩神迷,所见情景令人惊异。正确;

D.暴风骤雨,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正确;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缘有不懑的一项是()

A.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

B.老师见小敏欲言又止,知道她有难言之隐的苦衷,就不再追问下去了。

C.月光、树影在轻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

D.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理解家与国的密切关系,传承爱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B.语义重复;删去“难言之隐的”或“的苦衷”;

C.搭配不当;将“月光、树影”改为“树叶”;

故选D。

5.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项的一项是()

A.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

它,雨打着它...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D.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胳膊”“腿”“全身”是句子内的并列短语,中间用顿号。

故选B。

6.仿照划线部分补写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生活是什么?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答案】①.生活如山②.宽容为径③.循径登山④.方知山之高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

写。本题属于比喻修辞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结合句

中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和“生活如……,宽容作……,……,……”的句式进行仿写。

示例:生活如书,宽容是笔,执笔而书,方知书之真谛。

7.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

朝夕盼望的木柴已经近在咫尺了。但是筑路进度缓慢得令人非常苦闷,因为伤寒每天都要夺去几十双

有用的手。这一天,A的身子支持在一双由于疲劳而不由地弯曲的脚上,像喝醉了酒的醉汉一样,摇摇晃

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今天觉得热度比以前更高。那吮吸着工程队的血液的伤寒也悄悄地

向他进攻,但是他那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奋力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

来,和大家一块儿去上工。但是不管他那暖和的皮大衣也好,或是他那已经冻坏的双脚穿着B送的新毡靴

也好,这些东西都帮不了他了。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着他的胸口。他浑身冷得上下牙碰得直

响,两眼发黑,他觉得树木就像旋转着的奇怪的木马似的。

选段二:

母亲把那沉甸甸的书稿送到邮局去了。紧张期待的日子开始了。他心里明白,书稿如果被断然拒绝,

那就意味着他的毁灭。那样他就不能活下去了,活着也没有意义了。在这时候,他又想起了郊区海滨公园

里的那一幕情景,并且一次次地扪心自问:

“为了挣脱铁环,为了归队,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价值,你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

他每次的回答都是:

“对!看来是竭尽全力了。”

(1)选文中的“A”“B”两个人物分别是、。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

“铁环”的经历。

【答案】(1)①.保尔•柯察金②.朱赫来

(2)钢铁般的意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3)铁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失去了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

经历——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了重伤,受英雄形象牛虻的影响,他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

列。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结合“身子支持在一双由于疲劳而不由地弯曲的脚上,像喝醉了酒的醉汉一样,

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可知,A是保尔,结合“送的新毡靴”可知,B是朱赫来。选段写的是筑路的情

节:为了供应城市木材,要在三个月内修一条铁路。于是保尔和共青团员被调去修铁路。筑路队的工作

条件非常艰苦,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保尔忘我地工作,连靴子都烂

了,朱赫来送他一双新毡靴。寒冬,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工人发誓一定要按时建成这条铁

路。一次在车站,保尔还遇见了冬妮娅。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还送给保尔一把枪。但不久后,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病倒了。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今天觉得热度比以前更高。那吮吸着工程队的血液的伤

寒也悄悄地向他进攻,但是他那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奋力从铺着干草的水

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块儿去上工”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为了挣脱铁环,为了归队,为了让自

己的生命变得有价值,你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对!看来是竭尽全力了”表现了保尔不忘初心、为理

想献身的精神。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根据材料中“他心里明白,书稿如果被断然拒绝,那就意味着他的毁灭。那样他

就不能活下去了,活着也没有意义了”和“为了挣脱铁环,为了归队,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价值,你

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可知,此刻的保尔已经痛苦不堪,唯有“来信”是他唯一的希望,他已经经历了

太多的困厄,结合原著中保尔面对着疾病的摧残折磨,想着自己要失去工作能力,无法再为党和人民效

力,反而成为革命队伍的累赘,因此想要自杀的情节可知,此处的“铁环”指的就是病痛、伤残的折磨,

让他丧失工作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弱、精神的折磨。

他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冲破“铁环”的经历就是他与疾病、伤痛、死亡作斗争的经历,结合以上保尔战胜

困厄的经历,写出其一即可。

示例:

①保尔曾在与波兰白军战斗时受重伤,还得了伤寒,当时受“牛氓”的英雄形象影响,他以坚强的意志面

对这些病痛的折磨,继续战斗;

②在修筑铁路过程中,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生命垂危,但他经历过长久的思想斗争后,又重新树

立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再次返回战斗行列;

③保尔后来身体苦痛加剧,完全丧失了工作和战斗能力,他想了结自己的生命,但内心挣扎过后,他决定

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苦痛,渴望以写作的形式继续参加革命;

④保尔在双腿瘫痪、双目失明的境遇下,仍旧坚持学习,无比艰难地开始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综合性学习(6分)

8.你班同学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以下材料,选取其中一个名字,说说其寓意

人名出处

罗疏虞世南的《蝉》:垂幺要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

桐远,非是藉秋风。

白敬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

亭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谭松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节选):松韵徒炀听,

韵桃天不足观。

魏展元稹《遣悲怀》(节选):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

眉展眉。

活动二:寻找唐诗里的美味。

(2)谁小时候上课学古诗,不是在口水中度过的呀。河豚荔枝桂花酒,月饼鸡豚烤牛肉……这些让你从

小馋到大的美食,依然嵌在诗句里,睡在脑海里。请你写出两句隐藏着美食的诗句。

【答案】(1)疏桐——立身品格高洁:敬亭——专一、执着、坚守初心:松韵—意志坚强,独立;展眉一

—笑颜,笑对人生。

(2)示例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

示例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意。要求选取其中一个名字,说说其寓意。

示例:清露一志行高洁;孤云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行。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此题写出两句隐藏着美食的诗句即可。

示例:黄门飞蝶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豚欲上时。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5分)

(-)古诗文积累

9.古诗文默写

(1),君子好逑。(《关雎》)

(2)青青子佩,o(《子衿》)

(3),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安得广厦千万间,o(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无意苦争春,o(陆游《卜算子•咏梅》)

(6)谁见幽人独往来,o(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句子是:,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o

【答案】①.窈窕淑女②.悠悠我思③.曲径通幽处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⑤.一任

群芳妒⑥.缥缈孤鸿影⑦.手把文书中称敕⑧.回车叱牛牵向北⑨.坐观垂钓者⑩.

徒有羡鱼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

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窈窕、幽、缥缈、敕、钓”

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便搴还家(2)率辜于邑人来此绝境

(3)便扶回路(4)阡陌笠源,鸡犬相闻。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文章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芳草鲜美”中“鲜”重点描绘青草色,似乎带着勃勃生机,新鲜而旺盛,绿意盎然,望之舒心。

C.文章详略得当,文意凸显。详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后的故事及桃源中的见闻,略写刘子冀寻找桃源的

过程。

D.作者虚构了这样的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了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无力感。

13.桃花源只是陶渊明虚构的一个世界,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桃花源能盛行千年的原因。

【链接材料】

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

一块恬静的心田。

——梁衡《心中的桃花源》

【答案】10.①.同“邀”,邀请②.妻子和儿女③.从前④.交错相通

11.(1)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2)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12.C

13.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人

人幸福和乐。此后,在我国文化衍生过程中,“世外桃源”逐渐承载着国人对远离喧嚣清静自然生活的美好

向往,所以能盛行千年。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要:同“邀”,邀请。

(2)句意为: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妻子和儿女。

(3)句意为:就顺着旧路回去。向:从前。

(4)句意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交通:交错相通。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

(1)乃,居然;无论,更不用说。

(2)黄发,指老年人;垂髻,指小孩儿;并,者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

C.“渔人进入桃花源前后的故事”也是略写,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桃花源能盛行千年是因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这里环境美好,资源丰富,“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写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人人幸福和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写这里民风淳

朴,生活富足。材料中,“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

心田”表明了在我国文化衍生过程中,“世外桃源”逐渐承载着国人对远离喧嚣清静自然生活的美好向

往,所以能盛行千年。

【点睛】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

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

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

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

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

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

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

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拜访,报告了

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

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露水早市

李丹崖

①这个世界上,有比露水起得早的事物吗?似乎没有,鸡司晨,也是生物本能似的,而且还会叫上几

遍。露水是悄悄凝结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凝结在天地之间的草叶之上,总之就是很早。露水早市,是摸黑

聚集在一起的,最新鲜的一场温馨小市集。那些带着露珠的茄子和青椒,帽檐上凝着露珠的卖菜人,以及

赶早起床到早市上遛弯的买客们,都在露水早市上“凝结”。

②露水,好似一张请柬,把一群爱好“尝鲜”的人聚集在一起。习惯了在农耕文明中濡养浸润的中国

人,似乎不太习惯屋顶的管束,喜欢露天的土地和草木,露天的饭场和大排档,即便是到城市买房子,也

喜欢买大大的露台,坦荡荡的一裸露,和露珠的露,尽管不是一个发音,却有着某种相同的意趣在。

③露水早市不必有豪华的市集条件,也许只是几块门板,几只纸箱,一两个塑料盆或是藤条筐,把新

鲜的青菜、鱼虾,托盘一样地承载着,展览给人看;或许所有的售货展台都没有,所有的青菜和水果,在

路边“席地而坐”,卖菜人也是蹲着的,等人来看,来买,菜很快就被选购一空,他们最多把地上的尼龙

袋卷起来,胳肢窝一夹,回家去吃早饭去,很是潇洒。

④露水早市上不光卖青菜,亦有古玩。商代的一只布满铜绿的鼎,春秋战国的一只古拙的陶耀,宋代

一只釉彩青青的汝瓷,元代的一只大清花,清代的一枚铜钱……都能在露水早市上邂逅到。这些所谓的

“古董”,没有人管它真假,在早市上遇见,就是缘分,装点书房也好,日常把玩也罢,图的就是个新

鲜,和露水早市的气质并不违和。相反,古旧的古董古玩,和露水早市的新鲜混搭在一起,有着不一样的

美学效果。

⑤也有兜售宠物的。萌萌的一只茶杯犬,黄莹莹的刚孵出来的小鸡,眼睛蓝汪汪的波斯猫,会学舌的

一只八哥,露水早市上也被——请来,它们是为了活跃氛围的。买不买,看看,嗅着露水早市的清新感,

心情也是愉悦的。

⑥买两盆花花草草也是不错的。秀气的一盆文竹,立于桌案之上,怎么看都是好看;买一盆滴水观音

放在院子里似乎也不错;一盆兰草,疏疏朗朗的,有君子之风。花花草草,人生菩提,和繁杂的生活融合

在一起,这才是生活最鲜活的滋味。

⑦我突然有个想法,露水早市上不知道卖不卖露水,《红楼梦》中,雪水采下来,用来泡茶,大善。

鄙人觉得,露水收集在罐子里,用来煮茗,滋味也一定不差。可惜的是,在繁忙庸碌的生活中,还哪有人

有这份雅致呢?

⑧露水早市的“早”,并不代表着生活的快节奏,快与慢,都是个人把控的,愿意赶露水早市的人,

定然是有着一颗清闲的心,露水一样的清澈,露水一样的慢慢凝结。

⑨露者,融水。水润,是人肌肤的需求,铺天盖地的化妆品,大肆宣扬补水;水润,也可以转化为滋

润,而滋润又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润与润叠加在一起,好比露水早市。上带着新鲜感和喜感的事物

的集结,我们姑且称之为“雅集”吧。

⑩在乌镇,也曾遇见露水早市,也有晚上的水上集市,一早一晚,伴随着乌镇皴乃的桨声,拱桥上,

挎着竹篮走过的人,一只小犬气喘吁吁地紧跟其后,这样一幅画卷,淡然而美好,似从河上慢悠悠升上来

的朝阳。

1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露水早市”为题有何作用。

15.围绕“露水早市”,作者写了哪些物品?从中可以体现“露水早市”具有哪些特点?

16.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1)露水,好似一张请柬,把一群爱好“尝鲜”的人聚集在一起。

(2)或许所有的售货展台都没有,所有的青菜和水果,在路边“席地而坐”,卖菜人也是蹲着的,等人

来看,来头...

17.文中画线部分是否多余?为什么?

18.结合本文和下面材料链接,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链接材料】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一个

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

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一个角落一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

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海,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周国平《安静》

【答案】14.“露水”和“早市”,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露

水早市”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揭示本文主题,以“露水早市”为题,意在告诉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要让

自己的生活慢下来,内心拥有一份闲情雅致。

15.写了蔬菜、古玩、宠物、花草等,具有清新感、烟火气、雅致休闲等特点。

16.(1)运用比喻拟人,将“露水”比作“请柬”,同时将露水人格化,意思是露水邀约爱好新鲜感的人

聚集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露水的热情。(2)“席地而坐”,将青菜和水果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早市

的简陋朴素,从侧面体现人们对新鲜感具有极大的热情。

17.不多余,此处作者特别的想法是对早市物品的有益补充,意在告诉人们在繁忙之余,要保持一份闲情雅

致,从而深化了本文主题。

18.示例:人应该在喧嚣中更好地安放自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和美好;人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

做一个亲近生活、有生活雅趣的人。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散文标题的作用。

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

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露水早市”这个题目,形式上,设置悬念一

“露水”和“早市”有什么关系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点明了写作对象一早市,且“露水早

市”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线索;结合最后一段“拱桥上,挎着竹篮走过的人,一只小犬气喘吁吁地紧

跟其后,这样一幅画卷,淡然而美好,似从河上慢悠悠升上来的朝阳”可知,以“露水早市”为题,意在

告诉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要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内心拥有一份闲情雅致。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③段“露水早市不必有豪华的市集条件,也许只是几块门板,几只纸箱,一两个塑料盆或是藤条

筐,把新鲜的青菜、鱼虾,托盘一样地承载着,展览给人看”,第④段“露水早市上不光卖青菜,亦有古

玩”,第⑤段“也有兜售宠物的”,第⑥段“买两盆花花草草也是不错的”等句子可知,围绕“露水早

市”,作者写了蔬菜、古玩、宠物、花草等物品。

结合第⑤段“买不买,看看,嗅着露水早市的清新感,心情也是愉悦的”,第⑥段“花花草草,人生菩

提,和繁杂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这才是生活最鲜活的滋味”,第⑦段“在繁忙庸碌的生活中,还哪有人有

这份雅致呢”,第⑧段“愿意赶露水早市的人,定然是有着一颗清闲的心,露水一样的清澈,露水一样的

慢慢凝结”等句子可知,露水早市具有清新感、烟火气、雅致休闲等特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露水,好似一张请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露水”比作“请柬”;“把一群爱好‘尝鲜’

的人聚集在一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露水人格化,意思是露水邀约爱好新鲜感的人聚集在一起,

“请柬”“聚集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露水的热情。

(2)“青菜和水果……席地而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青菜和水果拟人化,结合“露水早市不必

有豪华的市集条件,也许只是几块门板,几只纸箱,一两个塑料盆或是藤条筐,把新鲜的青菜、鱼虾,托

盘一样地承载着,展览给人看;或许所有的售货展台都没有”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早市的简陋朴素,从

侧面体现人们对新鲜感具有极大的热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我突然有个想法,露水早市上不知道卖不卖露水,《红楼梦》中,雪水采下来,用来泡茶,大善。鄙人

觉得,露水收集在罐子里,用来煮茗,滋味也一定不差”写作者特别的想法,是对早市物品的有益补充,

“可惜的是,在繁忙庸碌的生活中,还哪有人有这份雅致呢?”意在告诉人们在繁忙之余,要保持一份闲

情雅致,从而深化了本文主题。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谈启示的能力。

回答时一要结合文章内容,二要联系实际。结合文章第⑦段“在繁忙庸碌的生活中,还哪有人有这份雅致

呢”,第⑧段“愿意赶露水早市的人,定然是有着一颗清闲的心,露水一样的清澈,露水一样的慢慢凝

结”,第⑩段“拱桥上,挎着竹篮走过的人,一只小犬气喘吁吁地紧跟其后,这样一幅画卷,淡然而美

好,似从河上慢悠悠升上来的朝阳”可知,文章告诉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要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内

心拥有一份闲情雅致。

结合材料”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

的一个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可知,周国平同样想告诉我们人应该在世俗的喧嚣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

安静的位置,去享受人生的美好,享受生活的情趣。据此谈启示即可。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把肉"种"出来

燕子

牛排、烤肉、炸鸡、牛杂、扣肉当你正在大快朵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谁知盘中餐,都是人造

肉。

要知道,世界上首个人造牛肉汉堡生产耗费了超过2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93万元),而现在平均一

个人造肉饼耗价降到了4400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38575元)。即使这样,这一价格想让人造肉端到大众

面前还是有些距离的。

人造肉生产企业正在尝试从不同植物中寻找动物血清的替代物,预计率,曾能够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取,

此前为素食主义者生产奶酪食物时就采用了此种方法获取凝乳酶。一旦能够人工合成血清,当下成百上千

美元一升的血清低到一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想吃肉,可以不用宰杀动物,只要准备一些细胞和小桶,就能“种”出更便

宜、更干净、更美味的肉,看起来是不是比酿造啤酒或种植蔬菜更简单?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9期)

【材料二】

春季农业生产“压茬”推进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各地克服冬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国内疫情散发、国际农产品供应链

风险等因素相互叠加的不利影响,春季农业生产“压茬”推进。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长

势与常年基本持平。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截至2022年4月26日,全

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28.8%,同比快1.4个百分点。早稻栽插超九成、春小麦播种超七成、薯类

超五成、春玉米近三成、大豆超一成,进度均略快于上年,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靠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我国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目前,国家级

育制种基地达到216个,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要农作物。近10年,全国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

万个,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

良种配良法,增粮又增效。李绅在《悯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业农村部推广

一批高产优质高抗节水小麦品种,充分挖掘品种增产潜力,提升种粮收益。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

中下游地区的16省份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依据选好的区域、主体和模式,指导做

好定品种、定农机、定农药工作。

春耕一线,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

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今年全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

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9日,有删改)

【材料三】

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

“舌尖上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只有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出快手、

下重拳,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食品产业全过

程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参与主体多样化,监管难度大,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仍需持续综合治理。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把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紧盯田间地头,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土壤重金属污染、非

法添加等问题,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实施全过程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和手

段,推进重点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通过落实最严厉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倒

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安全的食品也是‘'管"出来的。近年来,监管部门针对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执

法力度。比如去年,监管部门联合印发的《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要求,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

市等食品经营场所,不得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的食品和酒精饮料。此举将对整治校园“五毛食品”,保

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和需求日益增长。因

此,要坚决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四个最严”要求,建立

健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织就严密的“防护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6日,有删改)

19.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说说以《把肉“种”出来》为题的好处。

20.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要知道,世界上首个人造牛肉汉堡生产耗费了超过2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93万元),而现在平均一

个人造肉饼耗价降到了4400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38575元)。即使这样,这一价格想让人造肉端到大众

面前还是有些距离的。

(2)良种配良法,增粮又增效。李绅在《悯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1.材料一第三段加点词“或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22.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从“产”和“管”两方面抓食品安全,具体应该怎么做?

【答案】19.运用比喻,把肉比作农作物,生动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人造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0.(1)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22万”“4400英镑”等数据,具体准确地说

明了人造肉目前生产费用高昂,导致价格偏高,一般人吃不起的现状。

(2)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李绅的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强调运用

了良种配良法,能增粮又增效。

21.不能。“或许”是“也许”“可能”的意思,表推测。文中指人造肉有可能通过微生物发酵,从植物

中获取动物血清替代物,去掉之后意思就变成一定能获取,说法太绝对,“或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22.第一,“产”方面:依靠科技创新,生产高质量的食品;运用良种配良法,增加粮食的品质;加强耕

地保护制度,防止土壤污染。第二,从“管”方面:加强食品监管部门的管理;制定相关食品安全法规。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妙处的理解。

本文的文题把“肉”比作“农作物”,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第材料一的第①段“牛排、烤肉、

炸鸡、牛杂、扣肉……当你正在大快朵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谁知盘中餐,都是人造肉”来看,“肉”

指的是说明对象一人造肉,因此题目巧妙引出说明对象;“肉”还能“种”出来,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的阅读兴趣。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

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

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①句由“22万英镑、4400英镑左右”等可知,该句运用了列数字,“世界上首个人造牛肉汉堡生产耗费

了超过22万英镑,而现在平均一个人造肉饼耗价降到了4400英镑左右”可知,该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

方法,将世界上首个人造牛肉汉堡生产耗费与现在平均一个人造肉饼耗价进行比较,同时,列举世界上首

个人造牛肉汉堡生产耗费的事例,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大量详实的数据和列举具体的事例,具体

准确地说明了人造肉目前生产费用高昂,导致价格偏高,一般人吃不起的现状。

②句“李绅在《悯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可知,该句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联系

“良种配良法,增粮又增效”可知,引用李绅《悯农》中的诗句,不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粮食生产的重要

性,也强调运用了良种配良法,能增粮又增效的特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

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

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本句中的“或许”是“也许”“可能”的意思,表推测。文中指人造肉有可能通过微生物发酵,从植物中

获取动物血清替代物;而去掉之后意思就变成一定能获取,说法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

要忘了强调:“或许”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归纳。

由材料二的第②段“依靠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我国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

段。目前,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到216个,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要农作物”,第③段“农业农村部

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高抗节水小麦品种,充分挖掘品种增产潜力,提升种粮收益”可知,生产方面要依靠科

技创新,生产高质量的食品;也要运用良种配良法,增加粮食的品质;

由材料三的第③段”要紧盯田间地头,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土壤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等问题,

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实施全过程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推进重点产

品追溯体系建设,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通过落实最严厉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倒逼生产经营者落

实主体责任”可知,在生产方面,还要加强耕地保护制度,防止土壤污染。

由材料三的第④段“近年来,监管部门针对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比如去

年,监管部门联合印发的《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要求,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

所,不得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的食品和酒精饮料。此举将对整治校园‘五毛食品’,保护孩子们舌尖上

的安全'发挥积极作用”可知,在“管”的方面,要加强食品监管部门的管理,制定相关食品安全法规。

四、写作(55分)

以下两题,造做;博。

23.请以“嗨,我书包(闹钟、文具、房间……)”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嗨,我是一棵树

嗨,我是一棵树,一棵梧桐树。

我又叫“中国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属的植物,别名青桐、桐麻,也属落叶大乔木,一般高达15米;

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也为普通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人们所

说的法国梧桐其实是悬铃木中的一种。

我也叫“凤凰树”,取“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之意,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望。我不仅容易成活,

而且管理简单、生长迅速,几乎没有什么需求就枝繁叶茂。

在一年四季里,我以千姿百态的美,呈现在人们眼前。

初春,和风习习,细雨蒙蒙。我开始爆出棕黄色的芽苞,大的像毛桃,小的像小黄豆。一个多月后,芽

苞开始抽叶,我粗大的树干开始换上青绿色的大衣,渐渐地,每个小小的树杈也叫嚷着长出了嫩小的绿叶。

盛夏,太阳公公毫不留情地把炎热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这时,我就变成了一把大伞,硕大的叶片挡住

了刺眼的阳光,随着一阵阵微风吹来,我“沙沙”地唱起了歌,给人们带来一阵又一阵的清凉。

深秋,我原本粗壮的树干开始蜕皮,肥大的叶子开始变得那么沧桑。蜡黄的叶片开始掉落,随风而飘,

舞态悠扬。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飞燕,悠悠飞翔。成千上百的落叶聚集在一起,大地立即

换上了全黄色的新装。

隆冬,寒风习习,雪花飞扬,脆弱的我用我无私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冬姑娘送给我一件银色的棉袄,让

我度过这寒冷的季节,我开始美美地睡起了冬觉。

我的价值也很大。我为栽培于庭园的观赏树木。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种子炒熟可食用或

榨油,油为不干性油。根、皮、茎、叶、花、果和种子均可药用,治腹泻、疝气、须发早白,有清热解毒的

功效。我的树皮纤维洁白,可用以造纸和编绳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刨花,润发。

说了这么多,你们喜欢我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要求请以“嗨,我是书包(闹钟、文具、房间……)”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根据

提示可知说明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没有具体要求,写作时选取自己观察细致的事物进行说明即可。比如

可以写“我”是一部手机,“我”是一个书包,“我”是一部电脑等等,写作时要围绕所选题目展开,当

以第一人称行文。

第二、构思选材。本题写成说明文,写作时可以使用一些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

较等。此文主要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介绍一样事物,可以围绕这件事物的外形、结构、性质、作用等来介

绍。如果写“我”是一部手机,可从“手机”给人带来的方便进行说明;如果写“我”是一个书包,可以

从“书包”的外形、作用等方面说明……写作时注意说明文的语言要科学、准确、严密。

24.阅读下面的小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600字文章(诗歌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