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摘要:语文教学应以读代讲,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每一环节的教学重点主要不是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是着眼于语文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教学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思想内容,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或在语文能力方面有些长进。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书训练为重点,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注重读书质量。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关键词:朗读背诵品味感悟引导培养习惯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可是一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许多教师把阅读教学的目标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形成积淀,因此往往大多数教师的语文课都是以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并且围绕理解来组织教学,用支离破碎的阅读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淡化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而且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应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品悟词语,理解内容,以读代讲,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每一环节的教学重点主要不是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是着眼于语文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教学目的主要不是在教“课文内容”,而是利用课文引导学生认识积累课文中字词句,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思想内容,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或在语文能力方面有些长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一、必须重视朗读和背诵训练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读与写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而读与写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书训练为重点,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注重读书质量。首要是读,既要重视朗读,又要重视默读。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地读。通过读书,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完成文本语言的玩味,分析和内化,方法的历练和提高,情感的体验和陶冶。其次是记。小学生学语文,不读不背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朗读和背诵训练。背书、写字看起来似乎是很原始、很笨拙,但今天看来,比电脑、手机都先进有用。知识都为我所有了,什么办法也拿不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徐特立为我们总结的经验。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就是要求在通读、细读、重复读,直到熟读成诵,而且能多思,细思,反复思,直到精思明理。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不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情况下,切忌急燥,要引导学生养成勤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探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一是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首要环节,预习落到了实处,教师在读教学中就能达到水到渠成之效果。每上课,我都先把预习目标呈现出来,或口述,或投影,或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明白预习目标,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预习话动,从而较好地达到预习的目的。二是读书动手的习惯。“动手”一般包括查工具书和动笔两个方面。查阅工具书,是指学生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以及有关资料答疑解难。这样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将来离开老师、走出学校也能够继续学习。读书不仅要眼到、口到、而且要手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勤于动笔,能帮助学生提高演练再现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和记忆,锻炼思维和概括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勤于动笔,就是在阅读课文时勾划圈点、批注、摘录、提问题、写感受等。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期划出生字、点出新词、画出优美的语段和能够表达中心的句子,质疑出儿个不懂的问题。教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对课文字词句段篇加以批注,对重点词加以注释,对段落层次注意划分,对文章的思想和表现手法要加以简评等。课后要引导学生认真整理笔记,对所学知识加以总结梳理等。这种动笔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主动地从课本中获取知识。三是“口读心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以促进学生集中精力,从而排除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书现象。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让学生带着什么是不可估量,什么是瑰宝、精华,为什么说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等问题去读课文。这样“口读心思”的去读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探索文章思路的方法(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情读课文,体会感情),而且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是认真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作业做到文面整洁,行款格式正确。首先,必须做到“认真”二字,哪怕是一个标点也要圈点规范,书写汉字做到清楚匀称、美观,尽量不出现错别字,语言简明,答案准确。其次,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促使学生养成讲效率的好习惯。要想达到以上效果教师要以身作则,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学生中完美的偶像”。教师的板书、批改作业一丝不苟讲究美观,学生必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三、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论述揭示了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的特点是整体的把握。因此,只有读通读透,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的把握。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我采用了三个教学策略,步步推进,学生的认识也步步升华。一是以自读自悟为主,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采用批注式阅读,让学生在静静的阅读中学会思考、想象,并细细地体会,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二是以图片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心理学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并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三是感情朗读指导,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及讲解,把握语调的轻重变化,语速的快慢变化,停顿的长短变化,语气的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有起有伏,让学生充分领会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再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整体的把握,使学生由明理到生情,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深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有法,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