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16-20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16-20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16-20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16-20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16-20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精编(16-20)

第十六篇朱晖传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

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

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日:“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

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

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

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

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日:“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

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日:“前

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

也。”骡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

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傲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

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

之日:“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日:

“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

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

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

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选

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yuan)属:佐治的官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爰也爰:吝惜

D.顾谓掾属日:"若之何?"谓:对……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漏且尽,而求壁不可得

A.B.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我数闻壁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C.D.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日:"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骤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

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

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壁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

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

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5;巴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2)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第十六篇朱晖传

1.B2.B3.D4.C5.(1)(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

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或者:(朱晖)性格庄重严肃,一定按照礼仪进

退,众位儒生称赞他品德高尚。(2)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

就。(3)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或者:

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在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翻译】朱晖,字文季,南阳宛城人士。朱晖早年死去父亲,是个孤儿,

十三岁的时候,王莽失败,天下大乱,朱晖与外婆家人从田间小路投奔进

宛城。路上遇到一群贼人,持白刃劫诸妇女,掠夺衣服财物。昆弟宾客都

惶恐,趴在地下都不敢动弹。朱晖拔剑上前道:"财物都可拿走,诸母衣不

许动。今日是我朱晖死的日子了!"贼人看他年纪小小,其志气很壮,笑道:

"小朋友把刀收起吧「'就舍弃他们而走掉了。

起初,光武帝与朱晖之父朱岑都在长安学习过,有旧交。等到光武即

位后,找朱岑,这时朱岑已死,于是召朱晖做郎。朱晖不久困病离职,卒

业于太学。性情矜持严厉,进止必守礼节。诸儒生称赞他品德很高。

永平初年,显宗的舅父新阳侯阴就仰慕朱晖的贤能,亲自去问候,朱晖

避而不见。阴就又派家丞送礼,朱晖就闭门不受。阴就就听见了,叹息道:

"真是有志之士呀,不要夺其气节。”后来朱晖做了郡吏,太守阮况曾经想买

朱晖家的婢女,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朱晖便送厚礼至其家。有人

讥讽他,朱晖说:"从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我之所以不敢听命(行事),(当

时)是怕以财货污辱了他。现在相送,表明我们并不是没有感情的意思。"

骡骑将军东平王刘苍听说后而提拔他,很有礼貌地待他。正月初一天明,

刘苍应当入贺。按照旧例,少府给玉石。这时阴就为府卿,贵而骄,官吏

傲而不守法。

刘苍坐朝堂之上,更漏将尽,而求玉石找不到,刘苍回头对掾属说:"怎

么回事?"朱晖望见少府主簿手持玉石,就去欺骗他道:"我多次听说有壁玉

而不曾见过,请给我看看。"主簿把璧给朱晖,朱晖回头召令史奉之于刘苍。

主簿大吃一惊,连忙报告阴就。阴就说:"朱掾是义士,不要再求他了。"

刘苍行礼已毕,对朱晖说:"属者掾自认为与蔺相如哪个强些?"皇上听说称

其勇敢。后来当幸长安时,想严格调整宿卫,所以用朱晖作卫士令。再升

为临淮太守。

朱晖好讲节操,有所拔用,都严厉执行。一些报怨之人,以义犯率,朱

晖都替他们求其理,多得到生济。那些不义之囚,立即倒下。吏人对朱晖

十分畏爰,作歌道:"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人怀其惠。"几年后,

因违法免去官职。

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所忌,多次被弹劾。自从去临淮后,屏居野泽,

布衣蔬食,不与邑里交往,乡党讥讽他不与众同。建初年间,南阳大饥荒,

米每石值钱千余,朱晖全部分散家资,分给宗里故旧中的贫弱之人,乡族

都归附他。后来朱晖升为尚书令,朱以老病请求退休。

第十七篇杜环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

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

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日:“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

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

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

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日:“母非常夫

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

拜。妻马氏解衣更用湿衣,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

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日:“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

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

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

子伯章,泣谓之日:“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日:“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

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竞绐以他事辞去,

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

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日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

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

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

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给……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

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

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

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爰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

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日:"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第十七篇杜环传

1.C2,B3.A4.B

5.(1)断句

史官日/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

势穷/不能蹈其所言丽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

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2)翻译

①当今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依靠他?

②伯章好像没听见,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件事,不过路远不能去呀。"

【翻译】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

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很守信用,喜欢去救

助别人的急难。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了,家庭破碎。

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

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

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去投靠他?"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

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随人到金陵,于是就向人打听

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

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他看

到常母,大为吃惊,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

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他扶着常母坐下,向她

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

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

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哪里。杜环知道常允

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

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

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

事奉您老人家吗?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

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

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

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全家人都把常母

当母亲侍奉。经过了十年,杜环在别的地方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

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

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

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罢了。"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常母看到

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

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

杜环更加谨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

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

城南钟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

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

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而背弃离开对方,(这样的事

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

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

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第十八篇聊斋志异,郭生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

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

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

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讹殆

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

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浣④卷,类冗杂

可删。讶日:“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

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

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至。王阅之

日:“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

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

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

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

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

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

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讹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

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篦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

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竞寂然。后郭一次四

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日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犯②而不变

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泄;:弄脏。②狙:因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心恚愤而无如何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何前是而今非也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B.又复视流卷,类冗杂可删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于是渐不信狐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麓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

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

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

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

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第十八篇聊斋志异•郭生

1.D2,D3.B4.C

5.(1)异史氏日/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

之余习/狙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①(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

拿着纸来告诉王生。②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

狸吃喝。

【翻译】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

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

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

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

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

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

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

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

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

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

"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郭生开始不以为

然,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

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

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

"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

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

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缪等人的作品,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爰惜

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

又仿照叶、缪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

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

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

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

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

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

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

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

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蒲松龄说:"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则能受益,这是真理。刚刚小有名气,就自以为是,

拿着叶公等人的文章,因袭、模仿而不改变,以至于一败涂地,骄傲、自满就是带来

如此的祸害!"

第十九篇周访传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

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

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

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

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

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

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卜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铁。伎作桔樟打官军船舰,访作长

岐根以距之,桔梅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波遣杜

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

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

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

贺。帝又进访龙康将军。

访晓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

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

问访日:“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日:

”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

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

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因家庐江寻阳焉『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I弘因阵乱突围而出一I与贼战,斩首数百

of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f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1访作长岐根以距之一I又破之,奔于临贺

3.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骥将军等职

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

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

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

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

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第十九篇周访传

1.C2.A3.B4.C5.(1)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

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

访之世未敢为非

(2)①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推荐(他)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

(周

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

②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不自我称扬。您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句

话,为什么呢?

【翻译】周访,字士达,祖先原来是汝南安城人。他的祖先在东汉末年的

时候,为了躲避战乱迁徙到江南居住,到周访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到

吴国被平定后(西晋),他就把家安在了庐江溶阳。周访年少的时候就沉

着坚毅,谦虚并且能够礼让他人,拿得起放得下(能够果断的割舍),经

常救助和接济有困难的人,因此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周访担任县里掌管

考查记录功劳的佐官,当时陶侃担任闲散的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与

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周访被考察和推举为孝廉,

被任命为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去上任。等到元帝渡江后(东晋),

命周访参与镇东军务。当时有一个和周访同名同姓的人,犯了死罪。官吏

错误地去抓捕周访,周访奋力击打来抓他的人,几十个人都被他打跑。而

周访就到元帝那里投案自首,元帝没有惩罚他。不久元帝把周访任命为扬

烈将军,派他去讨伐华轶。周访麾下的统武将军丁乾和华轶麾下的武昌太

守冯逸互相勾结,周访就把丁乾抓起来并且杀了他。冯逸带领部队来攻打

周访,周访带领部队打败冯逸的部队。华轶的将领周广烧掉城池来回应周

访,华轶的军队溃败,于是周访平定了江州。元帝把周访任命为振武

将军,命令周访和其他的部队一起讨伐杜强。杜强做桔椽来攻打官军的船

只,周访做了长岐根来抵御杜强的攻击,桔椽就不能伤害到官军的船只。

周访又用船运送军队前往湘城,军队到达富口,而杜强就派杜弘领兵到海

昏。周访带领部队步行去柴桑,偷渡过江,和叛军交战,杀了几百个敌军。

叛军退守庐陵,周访又在庐陵围困杜弘。杜弘把大量宝物抛到城外。周访

的士兵争抢着来捡这些宝物,杜弘就趁着周访阵地骚乱就突围出去。周访

带领部队追击敌军,缴获了难以计算的鞍马铠仗(缴获了数不清的敌军物

资)。杜弘跑到南康,南康太守带领军队迎头痛击,又打败杜弘,杜弘逃

到临贺。元帝又晋升周访为龙骥将军。周访已经在襄阳,督促农耕训

练士卒,勤于采用别人的意见。王敦很担忧周访,但是害怕他的强大,不

敢发动叛乱。周访的威名已经显著(远播),远近的人都心悦归附。周访

智勇过人,是东晋的中兴名将。周访性情谦虚,从来没有谈论自己的功劳。

有人问周访说:"别人有了一些优点,很少有不称赞自己的。你有像这样大

的功劳,却没有说一句(称赞自己的)话,这是为什么呢?"周访说:"这是

将士们努力拼命的结果,我周访又有什么功劳呢?"士人们因为这样(更加)

敬重他。周访操练士兵挑选精兵,打算尽力收复中原,慷慨激扬有平

定河洛的志向。周访擅长安抚招纳士民百姓,人们都愿意为他而死。周访

听说王敦有叛乱的心思,周访常常谈起这件事就咬牙切齿。王敦虽然有心

里谋反的打算,所以(因此)在周访在世的时候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第二十篇李迪传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

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周数以示迪。时

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

日:“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日:

“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用天下。章献深

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

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

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

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日:“臣受

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日:“祈祷非迪所宜,其

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

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

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奇之,日:”公辅才也。"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发兵捕之,久不得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自用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

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

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

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