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3篇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的过程当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追”“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妈妈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妈妈的心情;鲤鱼妈妈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
(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3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3篇扩展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3篇(扩展1)——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5篇
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图文练习:
(1)、选词填空。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2
综合课
1、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指导写字
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小组合作
课件生字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学习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你从第四段中知道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
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问鲤鱼阿姨错把乌龟当妈妈找到妈妈(青蛙)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长长的尾巴
教后记:[内容结束]
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3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图文练习:
(1)、选词填空。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5)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
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追”“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的心情;鲤鱼**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五、布置作业: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板书:
教案点评: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教案设计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版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小学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5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课文第一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三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一边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3篇(扩展2)——《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3篇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把各段连起来,理解课文内容。
3、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教学难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小蝌蚪、长出前腿的蝌蚪、长出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蝌蚪、青蛙”小图片。
2、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当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⑤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⑥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是先读再想这两步来理解内容,最后说出了这段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
边读、边想。
(2)看投影,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语气地读第3自然段。
(7)这段主要讲什么?
(又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以乌龟为妈妈,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又知道了它妈妈长得什么样。)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做书后练习题2。(投影)
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贴青蛙图。
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这三个动词用的非常恰当,生动、具体写出了青蛙具有跳跃的本领。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青蛙一天捉70个害虫,一个月捉2100个,一年捉15000个害虫,所以人们都称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四)朗读全文。
朗读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今后我们做事,一定要像小蝌蚪那样:遇到困难,不灰心,直到取得成功。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2
综合课
1、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指导写字
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小组合作
课件生字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学习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你从第四段中知道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
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问鲤鱼阿姨错把乌龟当妈妈找到妈妈(青蛙)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长长的尾巴
教后记:[内容结束]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教案3篇(扩展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一、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和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3200吨稀土氧化物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价值链分析与管理会计
- 素质测评技术与方法
- 中移铁通有限公司介绍
- 母婴衣物知识培训课件
- 初三春季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公共财政转型与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回归
- 2025版气候变化应对项目捐赠协议书范本3篇
- 蜜雪冰城品牌介绍
- 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牛津上海一起点)全册语法知识点总结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平台在线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临床5A护理模式
- 202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读后续写说课课件
- 洁柔形象升级与整合内容营销方案
-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建议 概率与统计专题讲座
-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
- 吸入疗法在呼吸康复应用中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题参考答案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语文园地四
- 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分赛场项目技术文件(世赛选拔)网络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