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黏液样纤维瘤_第1页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_第2页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_第3页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_第4页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MF)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源性肿瘤,发生于幼稚的黏液样间胚叶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分化为软骨和产生胶原纤维的特性,而不是起源于软骨细胞后发生黏液样变。本病术后有复发或恶变的可能,2013年WHO骨与软组织肿瘤新分类将CMF由良性肿瘤改为中间型局部侵袭性肿瘤。病理肿瘤由黏液样组织、软骨和纤维三种组织不同比例相间存在,肿瘤细胞排列成假小叶状,特点是小叶中心细胞稀疏,周边细胞密集,小叶内黏液样组织可纤维化或转变为软骨样组织。免疫组化:S-100、Vimentin阳性。好发于10-30岁青少年,男女发病比例1.9:1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80%发生于下肢骨,胫骨多见,其次为股骨,扁骨可见于髂骨、脊柱、肋骨等。起病缓慢、症状轻微,患处膨胀变形、轻度疼痛,病变表浅或范围较大者可触及软组织肿块,累及关节时可影响关节功能。临床影像X线:1、长管状骨,长骨干骺端偏心性单囊或多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长轴与骨长轴一致。破坏区内侧缘髓腔面锐利、硬化环较厚,可有骨嵴伸入囊内,外侧缘膨胀变薄呈波浪状。单囊型,病灶向外突出残留骨壳形成半月状骨质缺损多囊型,囊壁较厚骨嵴粗大,可呈蜂窝状或囊套囊样。有时瘤内可见点状或小环状软骨钙化影,少见骨膜反应。2、短管状骨和腓骨,病灶偏心性不明显,亦可见中心性生长。3、扁骨及不规则骨,骨质破坏呈不规则囊状或地图状,发生于骨的近关节处,且硬化边以近关节面为著。CT:能更清楚的显示复杂部位病灶的边界、内部分隔、其内密度,有利于显示细微钙化及软组织的改变。

MR:T1呈等或低信号,T2信号取决于内部组织成分,多呈不均或混杂信号。含有软骨、黏液和陈旧性血肿液化时呈明显高信号;纤维组织为中低信号,骨性间隔为低信号;少数病变信号均匀。增强后可呈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分隔样强化。鉴别诊断1、骨巨细胞瘤多见于20-40岁骨骺闭合后的骨端,膨胀性骨质破坏,多为横向生长,骨性间隔较细,可呈皂泡样改变,一般无粗厚的硬化边,其内无钙化。2、动脉瘤样骨囊肿

多见于10-20岁,好发于干骺端,膨胀性骨质破坏呈吹气球样改变,边缘可见薄层骨性包壳,其内很少钙化,病灶内常见液液平,增强后显著强化。3、多房性骨囊肿

发病年龄较轻,呈中心性生长,骨质膨胀轻,无明显硬化边,内无钙化,易发生病理性骨折。4、软骨母细胞瘤

多见于10-25岁青少年,病灶起于骨骺或跨骺板生长,骨质膨胀较轻,边缘硬化,但无髓腔侧硬化,其内无粗厚分隔,常伴有钙化。5、软骨肉瘤

多见于50岁以上,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模糊,其内钙化密度高低不一、形态多样,伴有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增生。小结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偏心性单囊或多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可见骨嵴半月状骨质缺损;硬化边以髓腔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