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四章_第1页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_第2页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_第3页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_第4页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第一节开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第二节影响开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第三节生产率与增长核算第四节中国经济的增长第一节开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一、1820年以来各国的加速增长与增长之间的差异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格斯·麦迪森格斯·麦迪森:TheWorldEconomy:AMillennialPerspective(世界经济千年史)著名经济学家Maddison教授被公认为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历史数据的考证和分析专家。他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对各国学者所开掘出来的历史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诠释和经济分析,在此根底上对人类社会过去两千年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新的探讨,对经济开展阶段进行了新的划分。一、1820年以来各国的加速增长与增长之间的差异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1)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到1998年,人均产值相当于1820年的8.5倍,同期,世界人口增长了5.6倍。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2)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增长速度差距悬殊;地区间的经济表现存在很大差距。麦迪森将各国分为两组进行了比较。A组包括西欧、西方衍生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日本。B组那么主要包括剩下的广阔开展中国家。复合增长率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计算方法为总增长率百分比的n方根,n相等于有关时期内的年数公式为:(现有价值/根底价值)^(1/年数)-1复合增长率的英文缩写为:CAGR〔CompoundAnnualGrowthRate〕。复合增长率CAGR并不等于现实生活中GR〔GrowthRate〕的数值。它的目的是描述一个投资回报率转变成一个较稳定的投资回报所得到的预想值。我们可以认为CAGR平滑了回报曲线,不会为短期回报的剧变而迷失。复合增长率举例:你在2005年1月1日最初投资了10,000美金,而到了2006年1月1日你的资产增长到了13,000美金,到了2007年增长到了14,000美金,而到了2008年1月1日变为19,500美金。复合增长率根据计算公式,复合增长率为期末价值除以初始价值〔19500/10000=1.95〕,再开1/3次方〔从2005年到2008年共3年〕,最后减去1就是要求的结果。1.95开1/3次方〔可以写成1.95^0.3333〕等于1.24931.2493-1=0.2493也就是说,复合增长率为24.93%.复合增长率这意味着你三年的投资回报率为24.93%,即将按年份计算的增长率在时间轴上平坦化。当然,你也看到第一年的增长率那么是30%〔13000-10000〕/10000*100%可以理解为,年增长率是一个短期的概念,从一个产品或产业的开展来看,可能处在成长期或爆发期而年度结果变化很大,但如果以“复合增长率”在衡量,因为这是个长期时间根底上的核算,所以更能够说明产业或产品增长或变迁的潜力和预期。人口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人口规模(M)GDP规模年增长率%GDP规模(10亿元)人均GDP增长率的变化和差异人均GDP实绩的变化和差异,元人口、GDP、人均GDP比较结果1000—1820年间,A组国家的人均收入是B组国家的4倍。到1820年,A组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所有国家的2倍。1820年—1998年这一差距继续存在。A组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19倍,而B组国家的人均收入只提高了4.5倍。两组国家的收入水平差距已拉大到7:1;与最贫穷的国家的差距是19:1。最贫穷国家和最富国的收入水平差异18203:118707:1191311:1195035:1197340:1199232:1印度加尔各答的两名贫穷的小男孩在炎热的天气下躺在街头的一根管子里睡觉荷兰小镇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3)增长的势头变化很大。

1950年—1973年实绩最好时期。黄金时代

1973年至今次好时期。

1870年—1913年时期,位居第三。千年中,世界人口增长了22倍,人均收入提高了13倍,GDP

提高了300倍。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1000—1820年间,收入增长呈现“粗放型”特征,速度缓慢。从世界水平来看,人均收入提高了50%,人口增长了4倍。1820年以后,收入增长呈现“集约型”特征,增长实绩超过较早时期。从世界水平来看,人均收入提高了8倍,人口增长了5倍。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此阶段世界经济开展的总体特征:快而不平衡1998年GDP/1950年GDP=5以下是按洲分析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最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表现优于以往的任何时期。1998年世界GDP水平相当于1950年的6倍,年增长率到达3.9%。1820—195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6%。1500—182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3%。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目前这一时期是迄今为止增长表现第二好的时期,国际关系也因为持续的自由化得到了加强。但是总的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开始急剧下降,世界不同地区的经济表现仍然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这其中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仍然存在。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1.亚洲的经济奇迹从1950年开始的半个世纪中,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局部,超过了所有其他地区。经济增长表现突出的一局部国家被麦迪森称为复兴的亚洲,在其他文献中这一现象也常常被称为东亚经济奇迹。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1.亚洲的经济奇迹15个复兴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孟加拉,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最具活力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泰国GDP增长率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1.亚洲的经济奇迹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外向型经济高投资低通货膨胀稳健的财政政策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1.亚洲的经济奇迹世界银行1993年的研究报告认为,东亚诸国经济增长的成功与各国在下面几方面的努力分不开:

1、投资和政府政策--重视人力资本投资2、经济体制--高度开放和适当的政府调节相结合3、宏观经济稳定--通过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到达4、重视出口--由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1.亚洲的经济奇迹除了经济飞速增长的东亚诸国,亚洲还有主要由产油国组成的西亚诸国(西亚主要有15国家组成,其中10个是重要石油生产国)。严格说,这些国家中许多国家不能被划为开展中国家,由于石油的重要性,使得许多产油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当高,可被划入高收入国家。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2.拉丁美洲的经济开展

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戏剧性的变化。由于拉丁美洲诸国的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于固定汇率制度的漠视,以及它们对高通货膨胀率的放任自流,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世界通货膨胀的加剧对它们的影响很小。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2.拉丁美洲的经济开展20世纪80年代,许多根本因素发生了变化。☆OECD国家积极推动反通货膨胀政策。☆美联储转向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元升值。☆拉美国家相继出现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本身严重影响了拉美各国的持续经济开展。☆为了解决萦绕不去的危机,这些处于恶性通货膨胀和财政危机边缘的经济必须大规模收缩。这进一步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增长。1870年以来拉丁美洲经济开展的

三个阶段1870~1930年初级产品出口导向阶段;1930~1980年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增长阶段;1980(有的国家从70年代中期算起)至今向出口导向和新型开展模式过渡的转型阶段。拉美经济的开展轨迹“开放—封闭—再开放”。曲折的拉丁美洲经济故事19世纪初,拉美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人均国民实际总产值达250美元(按1960年价格计算),超过北美(239美元)。20世纪初,拉美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2.5%1995年拉美的人均收入仍只有美国的12%。拉美地区的GDP总量大约为美国的1/5。随着亚洲开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拉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明显下降,从1960年约占全球GDP的8%,跌落至2005年只占5.5%左右。1991年巴西的GDP(4058亿美元)超过中国(3712亿美元),至2005年,中国的GDP(22289亿美元)却大大超过了巴西(7941亿美元)。2005年,中国的GDP占全球总量的5.02%,已接近整个拉美在全球总量中的比重,而巴西的GDP在全球总量中只占1.79%。拉丁美洲GDP增长率的变化与债务危机有关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2.拉丁美洲的经济开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严重债务危机,拉丁美洲诸国不得不放弃以往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开展战略,而转向更具市场化倾向的政策。这种转型当然存在本钱。1980—1990年十年间,几乎所有拉美国家的人均收入都出现了负增长。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3.非洲的困境

非洲拥有接近13%的世界人口,但仅生产3%的世界GDP。这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其1998年的人均收入水平仅相当于最富地区的5%,不到亚洲(不包括日本)人均收入的一半。二、20世纪后半叶开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3.非洲的困境

贫穷和经济停滞或下降是非洲的主要

特征。但非洲各国之间也存在收入水平和增长表现方面的巨大差异。相对繁荣的主要是地中海沿岸的5个国家: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和突尼斯。

非洲贫穷落后的复杂原因多种原因交织AddYourText种族隔离殖民主义政治动荡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结构畸形制度落后人口增长过快债务危机第二节影响开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三、结构性弱点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五、制度因素六、其他外部因素

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资本缺乏劳动力素质较低教育投资缺乏,教育水平低下比较:东亚奇迹的重要原因:普及根底教育开展高等教育以刺激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深化

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许多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增长,这需要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开展中国家本来就面临生产要素紧缺,投入缺乏的问题,这样,经济增长越发显得吃力。

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要素短缺×要素使用效率低=?要素短缺尤其是资本短缺劳动力数量大×劳动生产率低=?人口数量多=?劳动力数量多劳动力数量多=?有效劳动多劳动生产率为什么低?人力资本短缺三、结构性弱点经济的持续增长还依赖于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一国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等都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无视的影响作用。开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结构性弱点。三、结构性弱点经济结构不合理,没有完整健康的国民经济体系,表达在:1、工农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和城市开展快农业和农村开展滞后农业根底薄弱,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制约因素2、出口和内需结构不合理这个以后有专门的章节讨论3、收入结构不合理这个以后也有专门的章节讨论

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分工得到进一步开展,国际间的技术和思想的扩散不断加快。一方面,这为开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本与先进的激素;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开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稳定。

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开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本可以加快开展速度,但可能造成对国际资本的依赖,可能造成债务危机开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市场对出口导向的依赖受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并放大此波动把握好机遇,并找到适合的对策就可能开展得好

五、制度因素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导向作用;●●健全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那么为根底的环境。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尤其是对于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容无视的。首先,正确的政策导向能够帮助开展中国家有步骤地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使得经济逐渐走上持续增长的道路。另一方面,健全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那么为根底的环境。由健全的制度保证的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

六、其他外部因素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第三节生产率与增长核算一、全要素生产率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三、开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

一、全要素生产率局部生产率只能衡量一段时间内,某一特定投入的节约,却不能表示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因为投入量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要衡量全部投入量的节约或衡量生产效率的变化,必须使用“全要素生产率”,即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1.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又称为“索罗余值”,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RobertM.Solow〕提出,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局部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2.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全部要素的生产率〔TFP〕无法从总产量中直接计算出来,故只能采取间接的方法:

GY=GA+aGL+βGK

其中:GY——经济增长率

GA——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

GL——劳动增加率

GK——资本增长率

a——劳动份额

β——资本份额3.举例如果在生产中投入劳动、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劳动创造的资本财物〕、土地〔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在内〕等生产要素共计100万美元,而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为150万美元。那么,这150万美元的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奉献构成的,其中100万美元是由于投入了100万美元的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其余50万美元那么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奉献。如果本年度的产量比上年度增长15%,而其中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为10%,那么其余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4.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投入要素劳动资本包括土地生产性效劳的报酬工资利润利息地租产量与局部要素〔如劳动投入量〕之比称为局部要素生产率。定义全部投入要素产量=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创新的扩散程度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实质就是技术进步

5.全要素生产率肯德里克在《美国生产率的开展趋势》(1961)和《战后1948—1969年美国生产率发展趋势》(1973)两部著作中,对1889—1969年间美国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计算。6.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肯德里克研究了1889~1957年间美国私人经济增长过程中全部要素的生产率。期间美国私人经济增长率3.5%,其中1.7%归因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其余1.8%是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结果。6.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肯德里克又分析了1948~1966年美国私人经济增长率,4%,其中1.5%归因于要素投入量增加,2.5%归因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说明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奉献逐年增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起决定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7.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研究与开展费用教育与培训费用改善资源配置情况技术创新的扩散程度规模经济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质量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丹尼森在60年代初开始进行增长核算的研究,被认为是对增长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获得成果的第一位经济学家。他于1962年出版了《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1967年,丹尼森又出版了《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9个西方国家的经验》。1974年出版《1929—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核算》,1976年丹尼森还与他人合写了《日本经济怎么增长得这样快》。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什么是增长核算?〔就是因素分析〕,包括:估计每一个决定产出的因素的既定变化对产出影响的大小国际间产量水平的差异在决定差异的因素间进行分配国民产量或人均产量增长率在改变和引起增长的决定因素之间进行分配每一种要素的奉献份额有多大?(一)美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因素(1929-1969)年增长率%占总增长率%(贡献)国民收入3.33100总投入量1.8354.4

(其中)劳动1.3139.3((其中))教育0.4112.3

(其中)资本1.5015.0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1.5245.6(其中)知识增进0.9227.6(其中)规模经济0.7610.8知识增进规模经济劳动等教育资源配置资本投入经济增长这些是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其中,知识增进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因素Denison1.要素分类分析在分析中,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分为2大类7小类:①第一大类为生产要素投入总量的增加。其中包括4小类内容:就业人数与工时、就业者的年龄与性别构成、就业者的受教育年限、资本存量的大小。②第二大类为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生产率〕。包括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知识进步。2.丹尼森估算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奉献1929~1969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3.33%,其中:由要素投入总量增加带来的增长率为1.81%,占总增长率的54.4%;由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增加带来的增长率为1.52%,占总增长率的45.6%。资源配置改善因素是0.29%,占总增长率的8.7%,规模经济因素是0.36%,占总增长率10.8%,知识进步因素是0.92%,占总增长率27.6%。1948~1969年,知识进步因素对总增长率的奉献又上升到30.9%。1983年,他又对美国1948~1981年的经济增长作了分析,发现:这期间年增长率是3.2%,其中要素投入增长为1.1%,奉献是34%;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2.1%,奉献是66%。在这中间教育因素的奉献占19%,知识进步因素的奉献占47%。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

全要素增长率:兴旺国家之间的差异日本的要素生产率很高。投入也高。欧洲的要素生产率最高加拿大的要素生产率比较低,投入较高美国的要素生产率看起来不高北美和西欧

为什么增长率不同〔1950-1962〕1、生产率的起点不同:西欧的生产率起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生产率所作出的增长奉献表现比美国相对要大些。2、投资的结构不同:例如加拿大由于幅员辽阔而且寒冷,因此在根底设施方面的投资比例就要比西欧高。北美和西欧

为什么增长率不同〔1950-1962〕3、在知识增进、技术、管理及组织水平的差异4、技术的“中心”和“周边”的相对位置:因为技术进步和扩散是需要时间的在不同国家之间、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在获得新技术的时间上有先后,获得的回报就有厚薄,也就相应地出现增长率的差异。5、资源配置的起点和过程不同:在资源中,尤其是人力资源在不同行业中的配置及流动的速度不同,因而对增长的奉献也就表现不同。例如英国本身农村劳动力的比例只有4%,由劳动力转移所作出的增长奉献相对就比意大利低,后者的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0%~30%。日本经济为什么增长快?〔1953-1971〕有多快?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率大约两倍于西欧和加拿大,三倍于美国。年平均增长率为8.77%.为什么快?5个主要的增长因素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奉献都比西欧和北美的大。在这个8.77%中:总投入量:3.91〔其中〕资本投入量2.06,劳动投入量1.85要素生产率:4.86〔其中〕知识增进1.97规模经济1.94,资源配置的改善0.95要素生产率的奉献大于要素投入量的奉献

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日本经济为什么增长快●丹尼森对日本经济的增长进行分析后,认为要素生产率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奉献大于要素投入量所做的奉献。他把日本各项增长因素分为过渡性因素和持续性因素,过渡性因素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最后只有持续性因素起作用。“过渡性”因素:即因为日本是经济开展的后来者或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低效率得以改进而产生的;“持续性”因素:是能长久存在,变动不会很大的局部。过渡性因素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资源配置的改善就属于过渡性因素。3.丹尼森的结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要素投入量和要素生产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