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年级下册八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年级下册八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年级下册八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年级下册八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年级下册八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八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含答案)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

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

历史是对过去的讲述,无比巨大、混沌一团的过去中被赋予了秩序和意义并且被讲述

出来的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才是我们所说的历史。

从过去中选择原料、组织模型和生产历史,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智力活动,而对

历史的生成、演变、发展和应用这个过程进行考察的学科就是历史学。既然我们无时

无刻不在使用历史,对所使用的历史本身进行考察,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适

当地使用而不是滥用或错用历史,就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这正是历史学

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就是历史学家的美德。

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求真”。然而求真不是美德,求真是

历史的本性。没有人会说他讲述的历史不够真实,所有人在使用历史时都深信或至少

宣称这个历史是真实的。这是由历史在人类精神活动中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讲述真实

的过去、忠诚于事实,是历史唯一的特性。当然,许多曾经被认为真实的历史,后来

逐渐被排除在历史之外,而归入神话、伪史或编造。历史学的历史表明,太多的历史

都已被剔除在历史之外,过去的许多历史知识现在已经被归入神话或伪史。各个文化、

各个时代的大多数历史学家都秉持求真的职业精神,然而他们还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制

造神话与伪史。求真几乎可以等同于历史学的职业本身,还不能说是一种品德。

那么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呢?历史学家有三大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

因为历史如此有用,生产伪史、篡改历史、制造遗忘,以及滥用或错用历史,就是历

史应用的基本形态之一。过去当然是确定无疑的、已经发生的、唯一的,但事实上人

们总是因眼前的需要而把过去那个“唯一”改写为“多种”。我们所知道的过去就是

多种多样的、非常复杂的,充满了可能性,是基于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人的需要

而反复改写的结果。从古至今积累了巨量的历史知识库,今天研究历史、写历史的人,

主要是面对这个巨量的知识库重新选择和组织素材,赋予目的和意义,这样就写出了

新的历史。通过对已知的历史进行考察,确认或者否定前人的某些讲述,在新的问题

意识之下生产出新的历史知识。历史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是从已有的历史

当中生产出新的历史来。

我们面对旧的历史知识,首先需要的是批判和怀疑。批判性思维是人类理性的基础,

历史思维的价值就在其批判性。我们熟悉的历史,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其中有

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

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

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如果沉浸在已有论述中不加怀疑、不加

批判,那就成了旧历史的囚徒,就失去了选择的能力。没有选择能力,就不会有选择

不同方式观察自己的能力,也就不可能生产出新的历史知识。史料自己不会说话,史

料不是透明的、无辜的,它们是在特定情形下、由特定作者因特定目的为特定读者写

下的。批判和怀疑的品德帮助我们质疑陈说,提出论辩。论辩开掘出通向改变的道

路。

想象力是历史研究的另一大美德。历史给拥有好奇心的人提供“替代性经验”,我们

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历史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历史就是

研究我们自己。访问过去好比访问外国,那里的人们跟我们有点像也有点不像,观察

他们可以增加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历史是揭示人性的,但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方式,

而是通过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

任何写下来的历史都仅仅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史家必须选择:他要决定什么是

重要的,并基于这个判断来确定故事的起点与终点。因为历史教给我们,自古以来就

有多种可能、多种行动、多种方式、多个道路、多种结局。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抗辩和

异议的工具,抗辩和异议,提供了改变现实的可能。

历史学家为了现实、为了未来才去研究历史,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嗜古的偏好。为了

确保当前社会走向期待中的未来,历史学家把过去邀请到现实中来,是为了看清楚我

们究竟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这样,历史学家以回到过去、与过去对话的方式参与

现实,以保护我们的未来。

历史会影响我们的未来,但是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当前的立场、

意志和选择,以及我们的行动。为此,作为历史学的从业者,应该珍视、保护并培育

这三大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

(摘编自罗新《历史学家的美德》)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不同于历史。前者是无比巨大、难以言说的,后者则是从过去挑选出来的赋予

了秩序和意义的并被使用和讲述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B.被视作真实的历史有可能在未来被证伪,尽管大多数历史学家都秉持着求真的职业

精神,还是难以避免神话和伪史的出现。

C.过去是多种多样的、非常复杂的、充满可能性的,人们会反复改写所知道的过去来

服务于自己的需要。

D.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嗜古的爱好,还是为了以回到过去、与过去

对话的方式参与现实,把握当前社会的未来走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学家的职责首先是使用历史知识,其次是考察并确保所使用历史知识的正确与

准确,以及防止错用和滥用历史的发生。

B.“生产伪史”“篡改历史”“制造遗忘”等,是历史应用的基本形态之一,历史中

存在大量的神话、伪史。

C.“史料自己不会说话”“史料不是透明的、无辜的“,说明已有论述背后隐藏着旧

历史的特定倾向,要通过批判和怀疑辨析本质。

D.“让我们经历他人经历”,不是指再次经历前人的生活,而是指借助历史记录在想

象中对前人经历进行重现、观察和认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划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魏源《默趣下.治篇五》:“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B.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搜集史料,须审定史料的真假,须把一切不可信的史

料全行除去不用。”

C.钱穆《国史大纲》:“惟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惟对现在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

现在有真实之改进。”

D.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历史的惰性寄生于多数人之中,所以,只

有多数人观念的改变才能战胜历史的惰性。”

4.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5.复旦大学历史教授葛兆光曾言:”作为专业学者,应该尽自己的职责去发掘或逼近

历史真相。这个根本立场,作为学者我们必须坚守。”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在坚守历

史真相的立场上,历史学者应当有怎样的作为?(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水一方

王安忆

我下乡落户的地方叫做五河,那里流传一句话:“五河五条河,淮泠中通沱,吃水要人

驮”。“洽”是“淡水”,“沱”是“沱河”;“中”和“通”至今没有明白是哪两个

字,又是哪两条河,但无疑都是从淮河分叉出来的支流;第三句“吃水要人驮”却是直

观的一幕。也不知道何种原因,沟渠交集汇流,地下水却不能饮用,坊间的说法,洗衣

不下灰,煮米煮不烂,和面和不开。我们几百户的村庄,只有一口甜水井可以生饮。到

了城里,乡人称作街上,食用则全由淮河供给,所以,河滩上就有了一幅图画:汽油桶

汲满水,安置在平板车上,拉车人弯着腰,绷直肩上的绳系,压瘪了车枯辘,一步步上

岸,走过石板路,送去各家各院。记得每桶水的价格是五角钱,按20世纪70年代的币

值,这相当可观,清贫人户还是要拜以自己的劳力。驮水的营生集中在渡轮码头,上船

和下船即可目睹,这情景有一种古意,尤其是逆光中的剪影,地老天荒,让人心生苍凉。

后来,看《清史稿》方才知道“五河”是有名籍的,清代起就是著名的产酒地。这一项

在我的记忆中得到印证——县城的街巷空场,铺满了热腾腾的酒糟,船还未驶进码头,

空气里就壅塞了醋酸,这气味也是哀伤。那时候,心情被忧虑占据,青春本就是惆怅,

加上遭际,人在孤旅,前途未卜,或者,酵素自身就有戚容,它催化了天地悠远死生契

阔,氤氤弥漫情何以堪。无论以物质论,还是考工记,这一切本可视作人类进化,可惜

我困顿在局部里,完全注意不到个体外的存在,于是,与它擦肩而过。

从上海去往五河的路途颇为曲折。县城的陆路,唯有联通地区公署宿县的长途车,一日

一来去;水路从淮河而行,也是一日一来去。清早,大柳巷始发,五河排第二站,经无

数停靠,最终到蚌埠。其中明光和临淮关沿铁路线,通火车,后者地名里有“关”字样,

像是官渡。但我从来没在那里登岸,因火车只是过路,班次有限还都是慢车;蚌埠则是

水陆枢纽,车次多,时间上就有余裕。倘若顺风顺水,下午三四点即入港,从容往火车

站去,看一路风景,吃一些闲嘴,仿佛进上海之前的热身。

在乡人心目中,蚌埠就是个大码头,即便我们在田拢茅屋呆久了,陡然来到,也是目眩。

汽车的鸣笛,街头的相骂,消防栓撞开龙头,水漫金山,电线杆子上短路的火花,都闪

烁着城市之光。返回的路程,却是沉郁的。必须黎明时分在蚌埠下车,赶上客轮,才不

至于滞留中途。这城市远不如来时的可爱,漆黑的水泥壁垒,嵌着路灯,投下人影,梦

魇似的。码头更显得凄凉,货船、驳船、拖斗,还有水上人家的水泥船和木船,星星点

点的亮,其实那就是渔火,文人墨客的化境。可是,谁顾得上呢?诗词歌赋于当时的我

们,实在太奢侈了。秋冬季节,船就是在晨曦中起锚。我常常在甲板上站完一整个航程,

即便满脑子愁炀,可也不能不注意日头跃出河面,染一川金水,然后在柳行后面跃跃地

走,如歌行板的节奏。这情景是辉煌的,世事却是一味地辜负,于是更生凄楚。太阳活

泼泼地跟随船走,渐渐上了柳梢,再一跃而出,到了中天。光色平铺开来,晴空万里,

这一艘轮渡的投影,豆荚似的,且薄如蝉翼,很奇怪,仿佛一个自己看着另一个自己。

晨雾散去,景色并不因此变得鲜丽,反而是苍茫。十多年后,我在美国,第一次看密西

西比河,惊艳于它的丰饶。有人将它比作长江,实在是看走眼了,它更像亚马逊河,仿

佛人类的婴儿期,膏腴肥沃,安然沉睡。而我们的河流,印刻着五千年文明的代价,看

了要叫人落泪的。对岸传来砰的捶击,直到那时候,我们还用木杵捣衣。照理也是古风,

可谁想得起来,我们又一次和历史错过。

从县城到我们村庄,要翻过一道一道的“好”,乡人们叫做“反”,可能是动词“翻”

的谐音,地名上则保留书面语,“小打”“大打”,流露出斯文的传统。按《辞海》解,

“埒”即“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土堤”。堤坝层层围绕中的我们村,叫做“大刘庄”。

无论村落还是所属的耕地,都不临近任何水道,让人有一种旱地平原的错觉。事实上,

每到农历六七月,大水涨出河床,漫过好子,将刚出苗的豆地淹没,牙子顿成一片汪洋。

所以,我们那里称农田为“湖”,下田即“下湖”。和风景中的“湖”不同概念,它更

可能包含人文和自然的秘辛。我们村就是这样和淮河遥相呼应,并存于一条生命线。

写作《五湖四海》®并不起因于它,而是反过来,从梢上开端,那就是拆船。台湾中山

大学进出口的隧道正对渡口,我那时没事就搭乘轮渡,从这岸到那岸。二次大战结束,

日军撤离,炸毁的船舰沉入海底,于是,拆船业勃兴,带动这城市的大小经济体。其时,

沉渣滤尽,海面平静,取而代之以渔业和餐饮。拆船这行当有一种隐喻,近指生产活动

从水域到陆地,远的看,则可视作人类解体上一期文明,进化到下一期。建设和颓圮的

周期在缩短,更替不断加速,新和旧推挤着,废墟的祠皱里顶出楼宇。

我还想写一个类似挪威作家汉姆生《垦荒记》那样的关于原始出发的故事,但二次文明

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此时此刻,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忽然来到眼前,如手卷般徐徐展

开。小说中将安置拆船的作业场往东南方向迁徙,直至芜湖,这就到了长江边上。我从

来没去过著名的芜湖,但长江贯通上下,纵横交错,跑到哪里都跑不脱似的,不曾涉足

的地方,不曾经历的故事,不曾认识的人都在我的脑海中,你就不敢说没去过!现

在,我的所有思绪全都集合起来,追根溯源似的,来到淮河流域那个小小的村庄。仿佛

又是六七月的涨水期,秋作物全到了湖底,乡人们站在台子上,我们那里,村落都是建

在土垒的高地,叫做“台子”,鸡犬声声,炊烟袅袅,湖面上映出青苗的影子,多么像

大洪水中的方舟,我们都是方舟的遗民。

(有删改)

【注】①《五湖四海》是作家王安忆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叙述了“50后”的修国妹

和张建设这对“猫子”(水上人家)创业成功的故事,从生活细微处窥见时代巨变带来

的发展机遇。小说在物质与精神的层面上、在人间烟火中考量变迁中的人性与伦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70年代,由于地下水不能饮用,五河城里的驮水营生比较繁荣,但作者认为

这和古人的生活毫无二致,因而心生苍凉。

B.五河是有名的产酒地,作者下乡落户时,虽留意过县城的酒糟和空气里的醋酸味,但

因正忧虑于个人遭际而没有过多关注。

C.作者从五河到上海的途中,一路心情舒畅,但回来时心情正好相反,觉得蚌埠不如之

前“可爱”,沿途所见更显恐怖和凄凉。

D.文章结尾,将六七月涨水期中的大刘庄比作大洪水中的方舟,强调其周边水势浩大的

特点,流露出作者的悲悯情怀。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五河县流传的一句话,交代五河县的地域特点,引出下文对驮水场面

的描写,表现了当地人生活的艰辛。

B.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和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地坛荒芜破败的景物描写都能衬托出

人物身处困境中的苦闷心情。

C.作者不愿意接受有人把密西西比河比作长江,而愿意把长江比作亚马逊河,意在突出

长江流域土地的贫瘠和资源的匮乏。

D.文章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作者在五河县大刘庄下乡落户时的见闻感受,为下文交代写

作《五湖四海》的初衷做铺垫。

8.文章在叙述木杵捣衣、“士于”的地名和乡人称农田为“湖”等内容时,使用“照理也

是古风”“流露出斯文的传统”“更可能包含人文和自然的秘辛”等说法,含有哪些用

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9.作者创作《五湖四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①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

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公子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

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

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侯生日:“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

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日:“赢闻晋鄙③之兵

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

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

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

晋鄙兵符与公子。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

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

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

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

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

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则是赵王

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

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

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

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选自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

[注]①公子: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国君安釐王的弟弟。战国末期魏国名将。②

侯生:侯嬴,信陵君门客。③晋鄙:战国时期魏国将领。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如姬资之A三年B自王C以下D欲求E报其F父仇G莫能得。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度,估计,与《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蒙大”中的“度”含义不同。

B.诚,果真,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诚”含义相同。

C.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一般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

D.“余所诛者”中的“诛”字与现代汉语词语“口诛笔伐”中的“诛”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信陵君为了避免赵国灭亡,求魏王友持遭拒:信陵君打

算率领门客前去同秦军拼命,并把相关情况告诉了侯嬴。

B.如姬的父亲曾被人杀了,却无人替她报杀父之仇,而信陵君实现了她的夙愿,因此

她知恩图报,甘愿鉴窃魏王兵符帮助信陵君。

C.唐顺之认为赵、魏两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赵国如果灭亡,魏国也会步其后尘,而

赵、魏两国的存亡又关系到楚、燕、齐等国的石广。

D.唐顺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表示赞赏,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在信陵君遇到困

难的时候,或出计谋,或冒险行动来支持信陵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4分)

(2)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4分)

14.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看待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请简要分析。(3分)(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冠”,以文采出众著称。②庾公:

东晋时期名臣庾亮,据载他曾在武昌登南楼赏月,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建有“庾亮楼”,

其景观称作“庾楼明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写荷叶像铜钱一样平铺在水面上,比喻巧妙,引人入胜。

B.颔联写水上柳絮、隔楼黄莺,视听、动静结合,委婉道出环境静谧。

C.颈联描述诗人沉醉美景,生活悠闲,随心所欲,流连忘返。

D.诗歌独辟蹊径,抓住"楼""水"来写,重重叠叠,妙笔相赴。

16.请从记游诗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总结"十思"后,顺势劝谏君主还应当做到“,

”,方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比喻手法,写景雄奇壮

阔,与柳永《望海潮》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3)"雁",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有“鸿雁传书"的典故,人们常常用"雁"寄托思乡念亲之

情,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有些人看完3D电影之后,会觉得眼睛酸胀,甚至头疼或者恶心,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电影的拍摄和放映。3D电影拍摄时会用到两台摄像机拍摄,用来模仿

人眼睛的视角;播放时,Ao当我们戴上3D眼镜时,左眼只能看到左边放

映机的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边放映机的图像,双眼通过汇聚功能将左右图像叠加在

视网膜上,这样,三维立体图像就出现了。

3D电影两部摄像机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观影者两眼之间的距离,通常这个距离会取大

多数人的一个平均值,而成人用的3D眼镜尺寸规格是一样的,这就意味

着」,这是观影时眼睛受累的原因之一。另外,看3D大片时,①多数人

容易沉浸到剧情中,②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③再加上视觉上和感官上的刺激,④

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一起,⑤会导致眨眼频率变低,⑥这也容易让眼睛更累,⑦以

至出现更多不适症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i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

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新新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

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璞,唱入软溶溶的春泥。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

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

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

美丽起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

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

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

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

林,我想走访那邸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山村水廓都开遍了桃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

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四句话,属于分项列举,描绘景物,句间用分号更合适,用

句号属于越级使用标点,但作家刻意用了句号。请分析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

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都有“或者”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1)有些人看完3D电影之后,会觉得眼睛酸胀,甚至头疼或者恶心,这是为什么呢?

(2)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如水,不会只平静无波、顺流而下,还会遇横阻之坎、遇壁立之崖,当此情景有

人选择绕,有人选择迎。实则绕,是一种智慧;迎~是一种精神。人生如此,社会进

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也是如此。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今天为学求知,未来勇担时任,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解析】C.由第五段“过去当然是确定无疑的、已经发生的、唯一的”可知,“过

去”是“唯一”的。“多种多样”充满可能性”的特点,是“我们所知道”的过去

的特征,是“基于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人的需要而反复改写的结果”。故选C。

2.A【解析】A.由第二段“既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可知,“使用历史”是

人类的基本活动,不是历史学家的职责,历史学家的职责是对“使用历史”进行把关,

''对所使用的历史……而不是滥用或错用历史”因为“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

育”。故选A。

3.B【解析】A.意为时代和条件变化,社会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

能以古绳今,而只能是尊重历史,尊重现实。C.强调通过认识过去的作用,可以认识、

参与、改变现在。D.强调历史观的作用。故选B。

4.①首先提出历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与人类的思维紧密相关,使用历史关乎人类的

精神发展。②然后以历史学家的职责来引出历史学家应具有的美德,并说明“求真”

是历史学的特性而不是美德。③接着采取了总分式结构,分析批判、怀疑和想象力三

大美德的作用:让我们在已知的历史面前保持批判和怀疑,产生新的历史知识,认识

共有的人性。④最后总结,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呼吁历史学家珍视、

保护并培育三大美德。

【解析】①结合“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

会有人类的思维”可知,首先提出历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与人类的思维紧密相关,

使用历史关乎人类的精神发展。②结合“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一般人首先想到的

是‘求真’。然而求真不是美德,求真是历史的本性”可知,然后以历史学家的职责

来引出历史学家应具有的美德,并说明“求真”是历史学的特性而不是美德。③结合

''那么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呢?历史学家有三大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可知,

接着采取了总分式结构,分析批判、怀疑和想象力三大美德的作用:让我们在已知的

历史面前保持批判和怀疑,产生新的历史知识,认识共有的人性。④结合“历史会影

响我们的未来,但是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当前的立场、意志和选

择,以及我们的行动。为此,作为历史学的从业者,应该珍视、保护并培育这三大美

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可知,最后总结,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呼

吁历史学家珍视、保护并培育三大美德。

5.①对所使用的历史本身进行考察,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适当地使用而不是

滥用或错用历史。

②秉持求真的精神,讲述真实的过去,忠诚于事实。

③珍视、保护并培养批判、怀疑和想象力这三大美德,用以观察历史,提升认识,选

择和组织历史素材,生产新的历史知识。

④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用自己正确的立场、意志、选择和行动,参与现实,共建未

来。

【解析】①结合“既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对所使用的历史本身进行考察,

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适当地使用而不是滥用或错用历史,就关乎人类的精神

健康与心智发育,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可知,对所使用的历史本身进行考察,确

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适当地使用而不是滥用或错用历史。

②结合“各个文化、各个时代的大多数历史学家都秉持求真的职业精神……求真几乎

可以等同于历史学的职业本身”可知,秉持求真的精神,讲述真实的过去,忠诚于事

实。

③结合“为此,作为历史学的从业者,应该珍视、保护并培育这三大美德:批判、怀

疑和想象力"“从古至今积累了巨量的历史知识库,今天研究历史、写历史的人,主

要是面对这个巨量的知识库重新选择和组织素材,赋予目的和意义,这样就写出了新

的历史。通过对已知的历史进行考察,确认或者否定前人的某些讲述,在新的问题意

识之下生产出新的历史知识”可知,珍视、保护并培养批判、怀疑和想象力这三大美

德,用以观察历史,提升认识,选择和组织历史素材,生产新的历史知识。

④结合“为了确保当前社会走向期待中的未来,历史学家把过去邀请到现实中来,是

为了看清楚我们究竟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这样,历史学家以回到过去、与过去对

话的方式参与现实,以保护我们的未来”可知,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用自己正确的

立场、意志、选择和行动,参与现实,共建未来。

【点评】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

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6.D(A项,“由于地下水不能饮用”错,村中的一口甜水井也是地下水。“但作者认为

这和古人的生活毫无二致,因而心生苍凉”错,原文是“这情景有一种古意,尤其是逆

光中的剪影,地老天荒,让人心生苍凉”,只是说五河城里驮水卖水的场面让人觉得五

河人还生活在古代,不是说他们和古人的生活完全一样。B项,“但因正忧虑于个人遭

际而没有过多关注”错,作者没有过多关注还有其他原因,如青春的惆怅、酵素自身的

戚容等。C项,“作者从五河到上海的途中,一路心情舒畅”错,根据第三段内容可知,

作者在蚌埠到上海的路程中是心情舒畅的,但大刘庄到蚌埠则不一定了,所以“一路心

情舒畅”不能确定。)

7.C(“愿意把长江比作亚马逊河,意在突出长江流域土地的贫瘠和资源的匮乏”错,

根据原文“它更像亚马逊河……直到那时候,我们还用木杵捣衣”可知,作者愿意把密

西西比河比作亚马逊河,意在与后文做对比,突出五千年文明对长江流域的过度开发造

成的贫瘠。)

8.①突出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表明百姓生活的艰辛。②有历史的悠远感,表现了作者

对当时社会进步缓慢和生存环境较差的忧心。木杵捣衣代表了一种原始和落后,“湖”

的概念更来自土地的淹没,珏中人民面对着一种生存上的困境。(每点2分,意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作者下乡落户的经历让她认识到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太过缓慢,创作这个故事可以

从生活细微处窥见时代巨变带来的发展机遇。②受台湾拆船业的启发,作者认为拆船寓

意新旧文明的加速更替,于是想写一个拆船的故事。③作者想写一个原始出发的故事,

而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也可酌情给分)

10.BDG【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读的能力。原文标点:如姬资之三年,自王

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H.B【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文言字词的能力。“臣诚知

不如徐公美”中的"诚"意思是“确实”。

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唐顺之对侯嬴、如姬

二人的行为态度有所不满,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都只为信陵君着想,他们的心里只

有信陵君,却没有魏王。

13.(1)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

为什么不可以呢?

(2)这就是倾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为个人的姻亲陪葬,我真不知道信陵君该用什么

向魏王谢罪。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纾”意为

"解除";“分”意为“分担”;“奚”意为“为什么”。关键点每点1分,大意1

分。第⑵小题的关键点:“倾”意为“倾覆”;"殉"意为“陪葬";“何以"

意为“用什么";“谢"意为“谢罪”。每点1分。

14.作者认为不足以怪罪,应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1分)信陵君窃符救赵,并不

是为了魏国,更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平原君。(2分)(意思

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材料二中,作者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论

述非常深刻,要辩证地看待。作者一方面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