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导学案(福建省市级优课)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导学案(福建省市级优课)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导学案(福建省市级优课)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导学案(福建省市级优课)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导学案(福建省市级优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练(教师版)

一、阅读名家的文章

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蒋勋

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他们只相差11岁,可是两个

人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仙”的

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比如

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李白对人世间规则的叛逆。可以说李白把道家的或老庄的生

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变成一种典范。杜甫是诗圣,“圣”与儒家学说有关,儒家生命的最

高理想是成为圣人。“圣”需要在人间完成。“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圣”则是个人在

群体生活当中的自我锤炼。

虽然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时的诗歌高峰,李白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与杜甫呈现出来的

生命意境非常不同。很多人喜欢争辩李白好还是杜甫好,其实生命里面常常充满两难,为什

么不可以同时喜爱李白与杜甫两个诗人?读书时.,我很大一个困扰就是在李白和杜甫之间的

矛盾与游移。

在青春期,很自然会喜欢李白。李白的生命里所呈现出的自由形态,他的《少年游》、

《少年行》中的青春形式,在正统文学当中不被鼓励。在整个文化体制中,受鼓励或赞赏的

是经过很多历练之后的成熟与稳重。青春的热情、冲动、勇气或冒险,在文化当中是被忽略

的。早期思想家并非没有碰到这个部分,只是生命充满了两难,为了有所偏重,势必造成对

某一部分的忽略。李白式的生命形态在我们的历史当中越来越少,尤其是宋之后。这样的生

命形态,年轻、大胆、冒险。《蜀道难》把我们带到一个惊险的世界,对非规则世界发出感

叹,这是我们很少有的体验。我们在成长与求知的过程里,一再听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是行万里路其实很难。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书房中,生命的真正历练,其实非常少。

在青年时对李白的爱好很容易理解,因为那个时候很想背叛学校的教育,很想背叛家庭

的规矩,很想像李白一样出走冒险。这未必是对李白绝对正确的理解,可是李白令人感觉到

他的生命可以豁达到孤独地出走。那时候大家聚到一起,念的多是李白的诗句。今天对于杜

甫的感动,是在进入中年的沧桑之后,开始明白他对人世间的悲悯,以及他把个人放入群体

当中,对使命与责任的承担。

杜甫的社会性很强,李白根本没有社会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与影子都

要解脱社会性。李白鼓励个人把社会性的部分切断,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个人角度思考生

命意义和价值。儒家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定是放在群体当中考虑,比如孝与忠,

是在家族与国家里完成自我,如果抽离了家族和国家,个人的意义无从讨论。李白不讨论这

些问题,他就是一个决然的个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杜甫的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把自己放到群体当中。

圣与仙是非常不同的两种形态。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

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

宋朝就开始讨论到底李白、杜甫孰优孰劣,从文学的技巧上来讲,杜诗可以学,李白不

能够学。李白才气纵横,杜甫有严格的规范,在杜甫诗的国度中,有踪迹可循。

宋朝的苏辙认为李白这样的诗人完全不道德,说李白,“白昼杀人,不以为非“,白天杀

人都不认为不对,因为李白的诗句当中,有“笑进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其实文学创作与

艺术创作一样,很难用社会的功利去解读。任何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如果用社会功利去解读,

都没有办法存留。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孩爱得天翻地覆,

最后自杀。如果多想一点社会道德或者社会现实,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应该禁掉。宋朝开始就

对李白的诗很害怕,因为李白诗里有很多对个人出走的鼓励,后来的教育都害怕这种态度。

在《蜀道难》中,哪里有前人开好的路?《蜀道难》最令人感动的是你必须披荆斩棘自己开

路,《蜀道难》的快乐正在于此。宋以后的教育体系害怕李白是因为李白的创造力。创造力

常常被理解为毁灭力,因为太冒险了,太不遵循人间的规则。杜甫逐渐成为正统文学里的伟

大代表者,而李白则备受争议。

有天晚上皓月当空,你一个人喝酒,感觉到生命的孤独与茫然,体会到李白的诗最美的

部分;有一个寒冷冬天的夜晚,在地下道里面,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行乞,你也许会想到杜甫

诗中最感人的部分,你会想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实是不同的感动,我不觉得

在皓月下喝酒的那个我,走到地下道看到乞丐就不会有悲悯之心。这中间并不冲突,而是生

命的两种完成,一味争论李白与杜甫哪一个更好,是把文化弄得小家子气了……、

整整一千年当中,很多人在讨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这真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他们

都是不可取代的,樟树与榕树哪种更好?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

不好,是荒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别抵达了不同的巅峰状态,如果

非要去比较优劣,会偏离对他们的真正认知。

二、知人论世:李白(701年2月280-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汉族,

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

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

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夫人

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

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

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

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

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

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

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

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

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

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

情的诗。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

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

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谈及诗歌,诗仙李白不可回避。杜甫说李白的诗:“笔落惊风

雨,诗成泣鬼神”。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

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梦游天姥吟

留别》,走进李白的世界,体会他的情感,感受他的诗风。

1、知人论世:请你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概括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并说

明你的理由。

我认为李白是

理由:

三、字音与释义

1.1.给划线的字注正音:遮洲ying天姥m。刿溪shdn漫水Id脚

著谢公屐zhu6jl石扉fei澹澹_dan匍然hOng魂作ji

2、释义:本课重点字词

♦解释下列加点词

安能建眉折腰事权贵:低头

势坂五岳掩赤城:超出

♦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并解释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找出文中的多义字并解释

匍然中开(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匍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惊,使……震惊)

四、牛刀小试:把本诗与曹植游仙诗比较(内容、情感、句式)

《游仙诗》曹植

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

意欲奋六翩h6,排雾陵紫虚。

蝉蜕同松乔,翻迹登鼎湖。

翱翔九天上,骋辔远行游。

东观扶桑曜yab(日光),,西临弱水流,

北极玄天渚,南翔陟(zhi登、升)丹丘。

注解:此处“翩”是指飞鸟翅膀上生长的大羽毛,汉魏时传说仙人的手臂上长着鸟翼般的羽

毛,用以飞翔。东汉王充的《论衡•无形篇》中即有“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

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因此当时常用“羽化”来指成仙。“蝉蜕”是指像蝉蜕皮一样

蜕去躯壳而成仙。“松、乔”是指赤松子、王子乔二仙。赤松子相传是上古神农时的雨师,

服食赤石脂,能出入火中而不灼伤。王子乔是周灵王之子,好吹笙作凤鸣,被浮丘公接入嵩

高山而成仙。“翻”在此处通“飞”。“鼎湖”是黄帝乘龙升天之处。据说黄帝采首山铜在荆

山下湖旁铸鼎,鼎成而龙来迎之去,后世因而名此湖为鼎湖。“扶桑”是传说中太阳升起前

栖息的大树,在大地东端的场谷中。“弱水”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载,在西海之南、

昆仑山下,传说其水“不胜鸿毛”一一连鸿毛都会沉下去,故称弱水。“丹丘”则是传说中

南方一昼夜常明的山丘。全诗的大意是说:因人生短促而寡欢,故诗人幻想羽化升天,像赤

松子、王子乔、黄帝一样翱翔九天,自由自在地逍遥于四方八荒,不受任何时空的羁绊束缚。

1,内容:曹植《游仙诗》大意是说:因人生短促而寡欢,故诗人幻想羽化升天,像赤松子、

王子乔、黄帝一样翱翔九天,自由自在地逍遥于四方八荒,不受任何时空的羁绊束缚。梦境

是单一的。李白游天姥山富于变化,从壮美到优美,从迷离神秘至惊惧之美,到欢乐、恍惚

的持续,到受到隆重盛大的欢迎的华贵之美再到倏忽的清醒。梦境是多层曲折的。

2、情感:曹植《游仙诗》追求超脱世俗,超越时间和空间,达到生命绝对自由的境界。

李白藐视摧眉折腰、藐视奴颜婢膝,他追求个人的尊严、追求生命的自由与人格的高贵。

3、句式:曹植《游仙诗》是五言古体,句式整齐。李诗句式长短变化,节奏自由转换。

五、作业:

(一)、阅读蒋勋的《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了解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

写一文章,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你更喜欢谁呢?还是都喜欢?

(二)、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琳I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

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

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蛛。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

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

样。

(4)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

有蟾蛛,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

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7)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

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8)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译文: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

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

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

从杯中倾泻。

参考答案

1、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

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这首诗是诗人苦闷的象征。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人

生如梦”的消极方面,更有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诗人昂扬振奋、

潇洒出尘的气质的写照。

2、从意境看,李白的诗是明朗、坦率的,李贺的诗则是幽深、神秘的;李白的诗是充分男

性化的,充满阳刚之气,李贺的诗则是充分女性化的,显得阴柔、纤弱。

(三)背诵李白的名篇:《蜀道难》《月下独酌》《将进酒》《行路难》《长干行》

月下独酌唐李白请您对《月下独酌》进行赏析(赏析包括1、内容2、情感3、艺术手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将:偕,和。2、相期:相约。3、云汉:天河。

译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

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

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

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

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

河岸边,再见!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

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

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

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

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

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

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

影子写得极富人情味。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

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长干行唐李白请您对《长干行》进行赏析(赏析包括1、内容2、情感3、艺术手法):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港溜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

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抱柱信:曲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

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潴汤堆:三峡之一

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床:这里指坐具。

不道远:不会嫌远。

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的长江边上。地极湍险

参考译文: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涮源堆。

五月水涨时,潮源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

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这是一首商妇的爱情叙事诗,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

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从两人天真烂漫的童年到丈夫远离后深深的思念,将初嫁

时的羞涩、新婚的喜悦和坚贞不渝的心愿写得十分细腻生动。由于这首诗千百年来脍炙人

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就成了后世用来比喻童年相好而成夫妻的成语全诗形象完

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是诗歌

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无邪情谊的佳语。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

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

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

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您对《将进酒》进行赏析:(赏析包括1、内容2、情感3、艺术手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练(学生版)

一、阅读名家的文章

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蒋勋

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他们只相差11岁,可是两个

人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仙"的

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比如

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李白对人世间规则的叛逆。可以说李白把道家的或老庄的生

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变成一种典范。杜甫是诗圣,“圣”与儒家学说有关,儒家生命的最

高理想是成为圣人。“圣”需要在人间完成。“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圣”则是个人在

群体生活当中的自我锤炼。

虽然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时的诗歌高峰,李白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与杜甫呈现出来的

生命意境非常不同。很多人喜欢争辩李白好还是杜甫好,其实生命里面常常充满两难,为什

么不可以同时喜爱李白与杜甫两个诗人?读书时,我很大一个困扰就是在李白和杜甫之间的

矛盾与游移。

在青春期,很自然会喜欢李白。李白的生命里所呈现出的自由形态,他的《少年游》、

《少年行》中的青春形式,在正统文学当中不被鼓励。在整个文化体制中,受鼓励或赞赏的

是经过很多历练之后的成熟与稳重。青春的热情、冲动、勇气或冒险,在文化当中是被忽略

的。早期思想家并非没有碰到这个部分,只是生命充满了两难,为了有所偏重,势必造成对

某一部分的忽略。李白式的生命形态在我们的历史当中越来越少,尤其是宋之后。这样的生

命形态,年轻、大胆、冒险。《蜀道难》把我们带到一个惊险的世界,对非规则世界发出感

叹,这是我们很少有的体验。我们在成长与求知的过程里,一再听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是行万里路其实很难。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书房中,生命的真正历练,其实非常少。

在青年时对李白的爱好很容易理解,因为那个时候很想背叛学校的教育,很想背叛家庭

的规矩,很想像李白一样出走冒险。这未必是对李白绝对正确的理解,可是李白令人感觉到

他的生命可以豁达到孤独地出走。那时候大家聚到一起,念的多是李白的诗句。今天对于杜

甫的感动,是在进入中年的沧桑之后,开始明白他对人世间的悲悯,以及他把个人放入群体

当中,对使命与责任的承担。

杜甫的社会性很强,李白根本没有社会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与影子都

要解脱社会性。李白鼓励个人把社会性的部分切断,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个人角度思考生

命意义和价值。儒家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定是放在群体当中考虑,比如孝与忠,

是在家族与国家里完成自我,如果抽离了家族和国家,个人的意义无从讨论。李白不讨论这

些问题,他就是一个决然的个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杜甫的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把自己放到群体当中。

圣与仙是非常不同的两种形态。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

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

宋朝就开始讨论到底李白、杜甫孰优孰劣,从文学的技巧上来讲,杜诗可以学,李白不

能够学。李白才气纵横,杜甫有严格的规范,在杜甫诗的国度中,有踪迹可循。

宋朝的苏辙认为李白这样的诗人完全不道德,说李白,“白昼杀人,不以为非",白天杀

人都不认为不对,因为李白的诗句当中,有“笑进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其实文学创作与

艺术创作一样,很难用社会的功利去解读。任何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如果用社会功利去解读,

都没有办法存留。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孩爱得天翻地覆,

最后自杀。如果多想一点社会道德或者社会现实,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应该禁掉。宋朝开始就

对李白的诗很害怕,因为李白诗里有很多对个人出走的鼓励,后来的教育都害怕这种态度。

在《蜀道难》中,哪里有前人开好的路?《蜀道难》最令人感动的是你必须披荆斩棘自己开

路,《蜀道难》的快乐正在于此。宋以后的教育体系害怕李白是因为李白的创造力。创造力

常常被理解为毁灭力,因为太冒险了,太不遵循人间的规则。杜甫逐渐成为正统文学里的伟

大代表者,而李白则备受争议。

有天晚上皓月当空,你一个人喝酒,感觉到生命的孤独与茫然,体会到李白的诗最美的

部分;有一个寒冷冬天的夜晚,在地下道里面,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行乞,你也许会想到杜甫

诗中最感人的部分,你会想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实是不同的感动,我不觉得

在皓月下喝酒的那个我,走到地下道看到乞丐就不会有悲悯之心。这中间并不冲突,而是生

命的两种完成,一味争论李白与杜甫哪一个更好,是把文化弄得小家子气了……、

整整一千年当中,很多人在讨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这真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他们

都是不可取代的,樟树与榕树哪种更好?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

不好,是荒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别抵达了不同的巅峰状态,如果

非要去比较优劣,会偏离对他们的真正认知。

二、知人论世: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贺知章称为“诗仙”。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汉族,公元701年

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

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

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夫人有许氏、刘

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

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

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

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

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

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

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

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

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

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

诗。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

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

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谈及诗歌,诗仙李白不可回避。杜甫说李白的诗:“笔落惊风

雨,诗成泣鬼神”。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

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梦游天姥吟

留别》,走进李白的世界,体会他的情感,感受他的诗风。

1、知人论世:请你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概括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并说

明你的理由。(预习作业)

我认为李白是

理由:

三、字音与释义(预习作业)

1.给划线的字注正音:瀛洲天娉郑溪避水脚著谢公展一石

扉澹澹匍然魂揍

2、释义:本课重点字词

♦解释下列加点词

安能莓眉折腰事权贵:

势建五岳掩赤城:

♦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并解释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

♦找出文中的多义字并解释

匐然中开(开)

使我不得开心颜(开)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

♦词类活用,请释义。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词,)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词,)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解释为:)

匐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解释为:)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解释为:)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栗,:惊,)

四、牛刀小试:把本诗与曹植游仙诗比较(内容、情感、句式)

《游仙诗》曹植

人生不满百,戚戚少欢娱。

意欲奋六翻hd排雾陵紫虚。

蝉蜕同松乔,翻迹登鼎湖。

翱翔九天上,骋辔远行游。

东观扶桑曜yab(日光),,西临弱水流,

北极玄天渚,南翔陟(zhi登、升)丹丘。

注解:此处“翻”是指飞鸟翅膀上生长的大羽毛,汉魏时传说仙人的手臂上长着鸟翼般的羽

毛,用以飞翔。东汉王充的《论衡•无形篇》中即有“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

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因此当时常用“羽化”来指成仙。“蝉蜕”是指像蝉蜕皮一样

蜕去躯壳而成仙。“松、乔”是指赤松子、王子乔二仙。赤松子相传是上古神农时的雨师,

服食赤石脂,能出入火中而不灼伤。王子乔是周灵王之子,好吹笙作凤鸣,被浮丘公接入嵩

高山而成仙。“翻”在此处通“飞”。“鼎湖”是黄帝乘龙升天之处。据说黄帝采首山铜在荆

山下湖旁铸鼎,鼎成而龙来迎之去,后世因而名此湖为鼎湖。“扶桑”是传说中太阳升起前

栖息的大树,在大地东端的扬谷中。“弱水”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载,在西海之南、

昆仑山下,传说其水“不胜鸿毛”一一连鸿毛都会沉下去,故称弱水。“丹丘”则是传说中

南方一昼夜常明的山丘。全诗的大意是说:因人生短促而寡欢,故诗人幻想羽化升天,像赤

松子、王子乔、黄帝一样翱翔九天,自由自在地逍遥于四方八荒,不受任何时空的羁绊束缚。

1、内容:

2、情感:

3、句式:

五、课后作业:

(一)、阅读蒋勋的《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了解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

写一文章,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你更喜欢谁呢?还是都喜欢?

(-)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琳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