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设计(表格式)_第1页
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设计(表格式)_第2页
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设计(表格式)_第3页
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设计(表格式)_第4页
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设计(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课标要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识记杜鲁门主义提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马歇尔计划推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北约”“华约”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冷战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在此基础上,通过逐一分析战后美苏对峙的原因以及按时间顺序梳理古巴导弹危机的发展进程和美苏之间的互动,理解冷战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浓厚、核军备竞赛以及自我控制机制等基本特征,理解冷战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间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从本单元的标题看,本单元的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面貌。第18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二战结束后至90年代的总体国际局势与国际力量变化。上承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为本课提供时代背景;下接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以及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三课,本课为后续三课提供国际背景,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主要国家的发展情况奠定基础。本课内容: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分别为“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分别叙述了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冷战的发生过程与两极格局的形成、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冷战趋于缓和和多极力量发展与90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这三个子目之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展现了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总体变化过程。学情分析(一)已知:通过对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的学习,学生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与北约华约对峙等相关史实有基本的掌握。本课应当避免简单的重复,注重学生在历史思维以及素养的培育。(二)想知:高一学生正处在15-16岁之间,有较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同时在思维上已经从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对马歇尔计划的评价等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三)能知:对于冷战发生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学生基本能够说出,但是对这些具体事件对加剧冷战和促进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理解较浅。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冷战发生的原因,搭建具体事件与冷战、两极格局的因果关系;能够通过梳理古巴导弹危机的始末,理解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的基本特征。(四)未知:学生对于“国际格局”的含义、特点以及其与冷战的关系了解较少,从而容易混淆“冷战”和“两极格局”两个概念;对古巴导弹危机背后反映的冷战特征理解不深。教学目标1.总体目标:认识冷战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2.通过分析材料,了解二战后美苏的利益诉求、国家战略、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从而梳理冷战发生的原因。(史料实证)3.通过整理时间轴并借助教材“北约”“华约”对峙示意图,回顾冷战过程的主要史事,认识在冷战经历政治对立、经济对抗和军事对峙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两极格局的过程,以及美苏两大集团的空间分布。(时空观念、史料实证)4.通过对比同时期东德和西德的海报画面内容、揣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反应,了解时人对马歇尔计划不同评价,认识史料观点的不同与立场的不同有关。(历史解释、唯物史观)5.通过观看视频与梳理坐标轴,了解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理解核武器对美苏对抗却又不兵戎相见发挥的调和作用,总结冷战的基本特征。(历史解释)6.认识到核武器的危险性和其所缔造的“恐怖平衡”,树立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观。并认识两极格局中产生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冷战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与两极格局的关系;冷战的基本特征(二)教学难点冷战的基本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板书设计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呈现材料:教师:核武器历来是以极高的危险和破坏性为我们熟知。在二战末期,美国曾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虽然加快战争的进程但也产生不可弥合的悲剧,请同学们阅读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教师:而在悲剧发生七年之后,在古巴上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从照片上发现了苏联部署的导弹隐蔽性发射装置与一枚中程弹道导弹。据说一枚导弹携带的核弹头威力比广岛原子弹大30倍。核危机为何再度上演?国际和平如何守护?学生阅读数据感受核武器带来的破坏,思考为何人类再度陷入核战危机?让学生感受核武器带来的危害,并对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产生疑问。一、“和“分裂,“核”积聚——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起源呈现冷战概念:冷战即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教师:导弹危机是在战后美苏两国的对峙下爆发的,这种对峙又称为“冷战”。冷战为何爆发?1.直接原因:共同敌人消灭,同盟基础消失呈现诺曼底登陆地图:教师:解释诺曼底登陆中暴露的矛盾,引导学生理解战争末期美苏矛盾已经初露端倪,美苏冷战酝酿已久。而战争结束后共同利益消失,这种矛盾便凸显出来。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国家战略冲突呈现材料:教师:教师解释战后美国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道义上具有的领导世界的“责任”。材料分别反映美国在军事战略上、黄金储备上的优势以及其所具有的“天定使命观”的传统。从而带学生得出公式:“综合国力(称霸可能性)+道义因素(称霸合理化)=全球扩张战略”呈现问题与波兰地图、东欧地图:【书本“学思之窗”】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教师:阅读教材109页“学思之窗”思考斯大林的观点。带学生分析教材地图,并解释苏联的西部边界缺乏天然屏障,历次外敌入侵畅通无阻。因此,视波兰为领土防御“安全地带”。此外,苏联为了确保与东欧关系友好,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势力,在东欧相继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如课件右图)。从而看出苏联战后的国家战略公式:“严守边境+局部扩张=保障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原因:美苏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对立呈现表格:反映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截然不同教师梳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在美苏对峙中的地位和关系。其中美苏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虽然是重要差异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并且时常作为解释国家冲突的一种方式,其中不乏掩盖两国的国家利益矛盾。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差异,用意识形态差异来解释国家关系实际上也是冷战的一大特点,又被称为“冷战思维”,这在冷战的发生发展过程经常看到,同学们需要关注。4.现实原因:他国干涉,推波助澜呈现“铁幕演说”与表格:教师:询问学生从这两段材料中能看出英国外交政策的深特点。(均势政策)一方面与苏联在战后秘密划分领土,其中为保持英国在希腊的传统势力范围,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地做出让步。另一方面,依靠美国并故意营造共产主义在全球扩张、“荼毒西方文明”的恐惧,煽动美国与苏联对抗,牵制苏联在欧洲的壮大。教师总结:在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思想原因与现实原因等错综复杂的影响之下,美苏冷战拉开序幕,冷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画时间轴。时间轴应包括时间、事件和意义。学生通过分析第二战场的开辟的推迟,认识美苏矛盾从战争中就可以窥见一斑,由来已久。学生通过分析图片与文字材料认识美国战后利益所在,理解其国家战略制定的根据学生通过分析教材“学思之窗”、地图并联系旧知,理解波兰对守护苏联西部边界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苏联战后的利益所在与国家战略制定的根据。学生通过对比表格中呈现的美苏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差异理解美苏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思想差异也是影响美苏关系的要素。并通过接受教师讲解,厘清意识形态差异与国家利益冲突在美苏矛盾中的地位,从而认识“强调意识形态冲突”是冷战的一大特点。学生通过阅读“铁幕演说”和“英苏东欧势力划分表”认识英国的均势政策对美苏冷战发生的推动作用。结合材料“学思之窗”等栏目,联系课内外知识,提取文字材料、地图中的信息,掌握冷战发生的原因,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二)冷战发生(教师梳理时间轴讲解冷战典型事件)1.政治对立【凯南电报(1946.2)VS诺维科夫报告(1946.9)】呈现两则报告内容:教师:询问学生两份报告在措辞上有何共同点?解释共同点:夸大其词,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差异,互不信任,甚至以“自现预言”的方式“制造敌人”。其中体现了两国的冷战思维。凯南电报也是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的前奏。【杜鲁门主义(1947.3)VS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教师:解释“杜鲁门主义”宣布世界已经分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是美国发动冷战的重要标志。而苏联在同一年“予以回击”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这里教师着重强调“美国发动”和“苏联回击”的顺序,但要和学生说明“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冷战是在美苏的敌对互动中发生的,两者都难辞其咎。)2.经济对抗【马歇尔计划(1947.9)VS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教师:最初“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询问学生美国为何援助欧洲?呈现思维导图:教师:介绍美国目的。即一方面美国希望借此稳定西欧进而控制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的拥趸;另一方面欧洲复兴计划还包括援助东欧国家,在战后东欧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中,(战争结束后18个月内,乌克兰和摩尔多瓦300万人死于饥饿。波兰利沃夫小镇一位母亲吃掉了自己两个孩子。)援助东欧趁机拉拢东欧国家,从而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询问学生事实真的如此理想吗?欧洲人会买美国账吗?我们一起来看两张海报。呈现《自由之路》与《停止你的表演》海报:教师:出示右侧两张海报反映时人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观察海报,解读海报的含义。小组讨论。(提供角度:画面内容、作者意图、读者反应)《自由之路》:海报的上方写着德语“自由之路”,下方是“马歇尔计划”。画面中的卡车上插着欧洲国家的旗帜。车牌上为“ERP”,是“欧洲复兴计划”的简写,此外还有一个打开的拦路杆,这些画面内容反映了马歇尔计划下欧洲复兴前途光明的画面《停止你的表演》:海报中央是专心工作的工人,海报底是”我们的口号是:停止你的表演”。是谁在表演呢?工人的背后有一个大腹便便的人,如果进一步放大会发现纸上写的是“马歇尔计划”,拿着马歇尔计划的人可能是谁(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作者用冷色调营造阴险的分为和工人形象鲜明对比。这张海报画面反映的是认为马歇尔几乎事一种阴谋,是包藏祸心的行为。教师总结:教师:询问学生同样是对待“马歇尔计划”何以不同?因为发行者不同,前者为西德当局,后者为东德政府。教师引出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的地缘政治学说:“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斯皮克曼为了防止苏联吞并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的“边缘地带”,把手住德国的界限就至关重要,在地缘政治影响下1949年德国分裂。东西德受到苏美的不同影响,因此立场存在差异。出现了所看到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教师:介绍苏联1947年“莫洛托夫计划”至1949年“经互会”的成立。3.军事对峙【北约(1949.4)VS华约(1955.5)】教师:介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成立。补充美苏在核军备竞赛方面的对峙:1945年美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美国提出“巴鲁克计划”以维持美国核垄断,排除与苏联原子能合作。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国核垄断。1953-1960年艾森豪威尔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开始大规模向海外部署核武器。1956年苏联发射洲际导弹成功。核武器成为外交筹码,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呈现总结性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凯南电报与诺维科夫报告的用词,感受美苏之间夸大其词,互不信任的心态特点,进一步巩固对“冷战思维”的认识学生通过教师讲授了解冷战在政治层面的对立,并树立冷战是由美国率先发动,苏联回击,在双方敌对互动中发生发展的结果的认识。学生思考设问,了解美国借助马歇尔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不仅是促进西欧恢复、稳定资本主义,更是美国遏制政策的一部分,了解冷战在经济层面的表现。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揣测《自由之路》《停止你的表演》两幅海报的画面内容、作者意图、读者反应。并通过分析两者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了解德国分裂的史事。通过本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核军备竞赛这一冷战的基本特征之一,并补充冷战在军事层面的对峙的表现。通过梳理时间轴的方式有条理地呈现冷战“政治对立”“经济对抗”“军事对峙”的过程。通过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掌握“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基本史实,使学生掌握解读艺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素养。(三)两极格局1.两极格局的特点教师:阅读教材111页“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结合材料。总结两极格局的特点。教材地图:呈现材料:至195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3倍。北约联盟加日本的财富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4~5倍。特点:不完全、不对称。2.冷战、两极格局与雅尔塔体系的关系学生通过分析教材示意图中的图例脚注,熟练阅读地图的方法,并通过结合教师所提供的数据,了解冷战所具有的不完全、不对称的特点。学生通过总结冷战,两极格局与雅尔塔体系之间的关系,辨析几个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形成总体性认知。通过地图等材料,使学生对两极格局的特点产生直观认识,锻炼学生读图与提取信息概括关键词的能力;通过结构图构建两极格局、冷战与雅尔塔体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时空观念素养。二、“核”对峙,“和”破灭?——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一)冷战发展——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教师:经过40-50年代中期的积聚,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50年代后中期以后东西方既有缓和又有对抗,以核武器相威慑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接下来重点来看古巴导弹危机。呈现坐标轴。1.危机爆发古巴与美国本土相距仅217公里;短程导弹仅2分钟可毁灭佛罗里达;中程导弹仅5分钟可毁灭1/3国土……教师:介绍介绍美国U-2侦察机在古巴上空拍摄的照片并讲述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对美国的威胁:2.危机升级教师播放视频,使学生对危机现场核核对峙的危局有更生动的体会。3.危机解除教师:介绍美苏通过谈判的形式化解危机的过程。最终呈现出完整坐标轴:4.危机反思教师:阅读教材113页“问题探究”,思考何为“共同的立场(语言)”。呈现结构图教师: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一度要走到发动核战争的边缘,就在战争一触即发时转而采用谈判的形式。这反映了什么。美苏在核均势的情况下一方面用核讹诈的方式使对方让步,但是都给对方留有余地,因为双方都惧怕核武器的使用导致互相毁灭,这就形成了一种“恐怖平衡”,而核武器在此时充当了平衡的调节者,反而有利于防止军事冲突爆发。这种“平衡”又被视作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的表现,避免冲突的无限制升级。因此“核”对峙,“和”破灭的说法是不尽然的。核威慑能维持一长段时间的“和平”,只是这种和平被核阴云笼罩。呈现地图教师:简要介绍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其他几场局部对抗,世界规模的大战不再重演。学生通过绘制坐标轴,将古巴导弹危机划分为几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特点产生具体认知,另一方面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升级与解除产生总体性认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感,从而树立和平与发展的观念。学生通过回顾古巴导弹危机中核武器的使用,结合教师的讲授,理解冷战基本特征——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的运行机制,理解美苏双方通过核讹诈的方式使对方让步又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通过讲解与播放视频,使学生掌握古巴导弹危机基本史实,理解冷战基本特征,树立和平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二)多极趋势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欧共体成立呈现阿登纳语录:只有欧洲联成一体,我们欧洲人才能使我们在几个世纪中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财富”重新发扬光大,并且重新给欧洲国家在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中占有一个席位。——整理自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语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欧洲共同体是内在的愿望,且有利于欧洲的恢复发展。欧共体的成立也经历了一系列过程:②日本经济起飞,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呈现表格:教师:介绍同一时期日本的经济起飞。这个表展示的是日本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短短15年之间,有近20倍的增加。可见发展之快,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日本开始谋求政治的大国地位。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教师:结合图片介绍在50-60年代发生的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与布拉格之春,使学生了解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此外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也拒绝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党大会。(结合《纲要》(下)20课内容)中国复兴教师:结合图片简要回顾“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事件。说明中国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结合《纲要》(上)26、27课)第三世界崛起教师:结合图片简单回顾“万隆会议”,着重强调万隆会议的性质以及其产生的万隆精神。介绍“不结盟运动”强调其性质。教师总结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纲要上所学,对50年代形成的多极力量产生基本的了解。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各国家主体的基本发展状况,本部分以把握基本史实为主。三、“核”阴霾,“和”启示——两极格局的瓦解(一)两极格局的瓦解教师:介绍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美苏关系经历了从对峙到缓和的变化,及其典型事件。其中,核武器也从加紧军备竞赛到促进核武器控制的变化。“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美国新的核战略,通过建立空间反导弹系统,维持美苏"核平衡"的形势。美苏核对峙再度紧张,而1987年美苏签订《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美苏达成的第一个裁减核军备的协议对缓和核对峙有重要意义。教师:同时,世界格局也发生重要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学生通过教师讲授,了解这一时期美苏关系变化,并认识到两极格局下产生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瓦解过程的基本史实,并认识到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培养家国情怀。课堂小结“和”的启示教师:冷战之后,国际和平如何守护?“恐怖平衡”能持久吗?要强化政治投入,凝聚国际共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握标本兼治方向,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要强化国家责任,部署实施核安全战略,构筑严密持久防线。要强化国际合作,打造核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