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前攻略-古诗文阅读(关联教材比较题型)_第1页
高三语文考前攻略-古诗文阅读(关联教材比较题型)_第2页
高三语文考前攻略-古诗文阅读(关联教材比较题型)_第3页
高三语文考前攻略-古诗文阅读(关联教材比较题型)_第4页
高三语文考前攻略-古诗文阅读(关联教材比较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考前攻略古诗文阅读(关联教材比较题型)【考情诊断】群文阅读是教材改革热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更是诗歌命题难点。高考诗歌命题从比较角度测试学生群文阅读能力,从比较角度提高学生诗歌审美能力。古诗文阅读对比鉴赏是对形象、语言、情感三个考点的综合性考查,以比较阅读的形式呈现,具体考查形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同一诗人不同诗作对比;第二种是不同诗人不同诗作对比;第三种是同一诗人一首诗中不同诗句对比。对比的两首诗通常是课外一首,课内一首,强调课本的回归,这是当下高考的新宠。在古诗文阅读的领域中,关联教材比较题型一直备受关注。这种题型旨在通过对比不同诗文,考查学生对诗文内涵、风格、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关联教材比较题型,要具备一定的古诗文鉴赏基础,能够准确理解诗文的含义,把握诗文的情感基调。同时,还需要具备比较思维能力,能够找出不同诗文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劣,还需要关注教材与课外诗文之间的联系,理解教材在古诗文阅读中的重要地位。【类题举隅】设误一词句解说曲解原意1.(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别[唐]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故选B。2.(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故选A。设误二技巧手法分析失误3.(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故选A。设误三情感主旨分析错误4.(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故选D。5.(2022·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长。【4】鸱鸮:猫头鹰。【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错误,“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两句是说,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外乡人从此经过,久立于树前长吁讶然。他是感慨盛衰无常,不是思乡。故选C。设误四意象意境分析错误6.(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故选C。设误五人物形象分析错误7.(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故选C。设误六典故含义分析错误8.(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B。设误七语言风格分析错误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闲望吴融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阙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瞑归林上鸦。[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点五点”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B.颌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I细优美的图景。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答案】A【解析】“三点五点"“一枝两枝”是口语,不能说是清丽典雅”。故选A。【方法指导】方法指津1.强化记记:对教材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40首诗词)诗歌鉴赏之教考衔接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教材熟悉。衔接的范围可以是教材中的任何课文或知识点,但重点是初高中教材中古代诗歌,特别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40首诗词。2.审清题意:明确考题“求同”、“求异”还是“求异同”。衔接比较的具体内容千差万别,但比较方式就是三种:求同、求异、求异同。审题时应看清楚,以防答错。3.细读诗歌:寻求衔接比较角度。(四大比较范畴:语言、形象、技巧、思想情感)诗歌鉴赏之教考衔接题,主要是从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四大范畴内进行比较。审题时,应侧重从这四大范畴内寻求衔接突破口。4.注意细微:注意衔接比较的细微角度。四大范畴是大范围,每一个大范围里面又有许多小比较。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到小角度小比较落实,切忌“大而不当”的比较。备考建议【攻略一】强化记记:对教材诗歌的理解与鉴赏。(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40首诗)【攻略二】审清题意:明确考题“求同”、“求异”还是“求异同”。【攻略三】细读诗歌:寻求衔接比较角度。(四大比较范畴:语言、形象、技巧、思想情感)【攻略四】注意细微:注意衔接比较的细微角度。高考语文诗歌客观题典题分析及备考建议考点分析高考诗词阅读15题为客观题,其考查落脚点仍围绕四大考点(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考查。它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说十分重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关联课标古诗词阅读和任务群“文学阅读和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联系紧密,这些任务群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解构能力;增强对汉语语言美的感知能力;把握诗歌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理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关联教材古诗词的阅读,贯穿在部编本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五册教材中,选材广泛,既包括诗歌的源头《诗经》中的作品,也包括《离骚》;既包括魏晋诗歌,还包括唐诗,宋词,元曲;风格纷呈,既包括诗人不平则鸣之作,也包括隐逸田园之作;既包括婉约词也包括豪放词;情志迥异,既有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咏史怀古诗词,也有山水田园诗,还有羁旅行役诗,还有悼亡抒怀诗,既有拜谒求见诗,也有即事抒怀诗等。而这些古诗词类型和高考常考的诗词类型高度重合,因此要做好教考衔接,重视教材,将功夫用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用好教材,挖掘教材和试题显性和隐形的关联,做到读一题会一类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命题规律古诗词阅读的客观题,考查的题型一直都很稳定,常见的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命题角度主要是从诗歌的内容和技巧出发,考查学生对词句理解,意象意境,形象,情感,语言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备考建议1.认真审读题干,找清楚选项的设误点和选项中的关键词。如重视词语赏析,重视景物特征和意境,重视写景手法,重视情感变化,重视艺术手法赏析,重视诗歌的主旨,重视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重视专业术语积累,重视选项局部与诗歌整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命题人想要考查我们对何种知识的理解或能力的运用,要知道命题人的意图。2.在读懂诗歌的意思上下功夫。平时可在知识储备上,如典故、体裁常识、作家生平思想情感等有所积累。学会借助题目信息、诗家背景、时代特征等因素提升读诗解诗的共情能力;3.积累必备知识,使考题和教材建立关联。吃透教材篇目,关注课下注解,按照教材梳理的脉络,做有效的归纳整理,在整理中打通思想、技法、情感、境象等知识点的边界,融汇贯通。同时要关注教材中的诗歌板块的单元学习任务。4.读懂题干,如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选择不正确的?有的题干中出现“最恰当”的字眼往往要注意选项的优中选优。此外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对照诗句,仔细判断。逐一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例题分析】例一(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例二(江西重点中学联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暗香·旧时月色姜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①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①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酷爱梅花,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有《咏早梅》等诗。宋人张炎有言“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答案】本词文字优美,笔致婉丽,赋予梅花以新意。①精神气象,气势宏大。旧时与“玉人”携手西湖,但见千万树梅花犯寒而开,势压千顷寒波。②意境清空。本词写梅,多用“清寒、冷”等字眼,环境清冷;回忆与现实交织,然皆有虚无缥缈之感。③于梅花中寄予极沉痛之情。“片片吹尽”,“竹外疏花”不得见,“玉人”“攀摘”更无可能。【解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体现在文字优美,笔致婉丽,赋予梅花以新意。①精神气象,气势宏大。“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回忆旧时与玉人携手西湖,但见千万树梅花犯寒而开,势压千顷寒波,是何等精神,何等气象,堪称千古名句。②意境清空。起句“梅边月下,笛声悠扬,当斯时也,复唤起玉人,犯寒摘花,月色笛声,花光人影,融成一片”,写旧时豪情,以月色、梅花勾连过去和现在,唤起与玉人月下摘梅的回忆,回忆与现实交织,然皆有虚无缥缈之感。写梅的句子如“不管清寒与攀摘”“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千树压、西湖寒碧”,多用“清寒、冷”等字眼,环境清冷;③于梅花中寄予极沉痛之情。“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美好的情景只在回忆之中;如今是“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竹林外梅花稀疏,只有冷香入瑶席;当年曾与玉人赏梅,如今“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惋惜片片落梅,暗含故人不知何日重逢之意。梅花“片片吹尽”,“竹外疏花”不得见,“玉人”“攀摘”更无可能,借梅花抒发了沉痛之情。例三(河北沧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再登南楼郑起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诸营种柳①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②。【注】①诸营种柳: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曾经督促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于己门,侃后见而追责,施惶怖谢罪。后以“诸营种柳”喻军纪严明。②兴亡不必问寒灰:是说历史变迁不尽靠古迹来证明。面对外敌入侵,本诗与苏洵的《六国论》都对统治者提出了建议。两者的建议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①《六国论》中苏洵提醒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国积久的威势胁迫。②郑起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良将,做到军纪严明。③郑起还提醒统治者只需打造雄壮的江山,不必纠结曾有过怎样不堪的历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苏洵的《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本诗“诸营种柳今何在”用典,典出《晋书·陶侃传》,以“诸营种柳”喻军纪严明,醒统治者要任用良将,做到军纪严明。“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强调历史变迁不尽靠古迹来证明,提醒统治者只需打造雄壮的江山,不必纠结曾有过怎样不堪的历史。例四(辽宁辽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

傲欧阳修①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车马九门②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③漏声衢鼓④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注]①词人时任参知政事。②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④衢鼓:街上的更鼓。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人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

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人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人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人的笑靥。D.“长安城里人先老”与“花开未老人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车马九门来扰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都运用了叠词。请分别简要分析两者的表达效果。【答案】①“车马九门来扰扰”中“扰扰”运用叠词,写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纷纷扰扰,充满了为名利奔波的人;词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涌动的名利之争的厌恶。②“寻寻觅觅”运用叠词,写词人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能找点什么来慰藉自己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①“车马九门来扰扰”写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纷纷扰扰。其中“扰扰”,纷乱貌,运用叠词,更突出了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纷纷扰扰,而这些人之所以都到京城来,无非为名或为利,“扰扰”实际是写出这里充满了为名利奔波的人;“扰扰”也有烦躁意,词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涌动的名利之争的厌恶。②“寻寻觅觅”是词人的动作,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运用叠词,写词人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能找点什么来慰藉自己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例五(内蒙古包头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算山①陆龟蒙②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五十八年争虎视,三千馀骑骋龙媒③何如今日家天下,阊阖④门临万国开。【注]①算山:位于今浙江宁波附近。②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③龙媒:骏马。④阊阖: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朝廷等。本诗与李白《蜀道难》都有对山川险固的描写,请分析这两首诗相关描写的意图有何不同?

【答案】陆诗的描写意在引出并衬托历史上在此盘踞的孙吴政权。李诗的意图有三:一是写山川之险以突出蜀道艰险难行,表达对奇险自然的赞叹;二是警醒当朝统治者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之意;三是提醒友人早日还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陆诗写“水绕苍山固护来”,也写出算山的险固,表明此地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有军事意义,“当时盘踞实雄才”引出历史上曾经盘踞此地的孙吴政权;颔联“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叙述周瑜用计谋大败曹军的史实。可见描写险固山川,意在引出并衬托历史上在此盘踞的孙吴政权。李白“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到蜀中要塞剑阁,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还写到“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既强调了蜀地的险要,又意在提醒统治者加强统治,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川之险,风光变幻,险象丛生,还为了突出蜀道艰险难行,表达对奇险自然的赞叹,提醒友人早日还乡。

【即时巩固】(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注】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B.颔联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牡丹残败的景象:先写暴雨击花,再写牡丹的凋谢使人不忍直视。“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作者自叹。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D.尾联中,“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牡丹落尽时,回想今朝雨中粉态,更觉其清丽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2.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别简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赴犍为经龙阁道[注]岑参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注】本诗为大历元年(766年)诗人经龙门阁时作。犍为,指嘉州,今四川乐山。龙阁道,即龙门阁栈道,在今四川广元东北,是蜀道中最险的一段。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五、六句用“暗”“网”二字,描绘富有动感的山林景色,突出了蜀道风光的独特。B.“屡闻羌儿笛”与诗人另一诗句“胡琴琵琶与羌笛”,都以声写静,暗含诗人愁绪。C.尾句中“岷峨”泛指高山,全句表达了诗人不因险阻而退却的担当精神和积极心态。D.本诗前八句描写行道场景,后四句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全诗结构清晰。4.本诗前四句与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百步九折萦岩峦”四句都描写蜀道,请简要概括两诗这些诗句共同表现的蜀道特点,并简要分析它们各是如何运用正、侧面描写的。(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刘长卿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②心。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②楚客:客居他乡的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颔联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孤独。B.颈联虚实结合,作者沉醉在音乐中,眼前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中乌云弥漫。C.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这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有所不同。D.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同时也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新奇。6.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叶梦得翩跹飞舞半空来。晓风催。巧萦回。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欲问玉京【注】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云涛无际卷崔嵬。敛浮埃。照琼瑰。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注】玉京: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处。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催”“巧”二字分别赋予晓风和雪花人的动作和特质,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B.“回望兴悠哉”写词人回望大雪兴致悠然,其中“兴悠”二字奠定全词感情基调。C.面对天地之间雪花飞舞的景象,词人大胆想象自己与客人携手登上高台成仙而去。D.词的上片主要写雪落的情态,下片则集中描写雪景,同时又寄寓个人情怀于其中。8.本词尾句“一时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一句都有“一时”一词,两者在含义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朝中措·夜来听雪晓来看朱敦儒夜来听雪晓来看。惊失却尘寰。摇撼琼林玉树,心疑身是仙官。乘风缥缈,凌空径去,不怕高寒。却被孤鸿相劝,何如且在人间。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夜里听风吹雪,晨起看雪,“惊”字从侧面写出雪势之大之广。B.白雪皑皑,树林一片银装素裹,置身其中,词人恍若自己已是仙人。C.词人欲御风逐雪,离开尘世,却被孤鸿哀鸣声拉回到苦闷的现实中。D.本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显得真切而自然,令人心驰神往。10.同是咏雪之作,本词与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所写雪景的特点及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一)1.【参考答案】B【解析】“诗人细致地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是说:牡丹花那如玉盘一样的花冠上雨珠飞溅,让我屡屡伤心;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频频惊破美梦。诗人并没有直接细致地描绘牡丹败落的场景,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雨打牡丹。2.【参考答案】作用:《锦瑟》中,锦瑟是核心意象,作者以此来寄托情怀;此诗中的锦瑟并非核心意象,作者只是把风雨之声喻为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以此来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3

分)情感:《锦瑟》中,锦瑟蕴含着作者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此诗中,锦瑟蕴含着作者对牡丹的怜惜,对自己科举不顺的哀叹。(3

分)【解析】题目要求就“锦瑟”这一物象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答不同之处。有两问,一是作用的不同,一是情感的不同。《锦瑟》是已学篇目,考察了教材内容,是得分点。作用不同思考方向:“锦瑟”在诗歌中所处的地位,诗歌创造中运用这一意象的构思程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含艺术效果和情感效果)。《锦瑟》以“锦瑟”为题,开篇由锦瑟入笔,以之起兴,引出对年华逝去的感叹,并引出后面人生的种种感叹。从全诗来看,诗人的情感是由锦瑟引发的,锦瑟是核心意象。《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诗歌的主要意象是“牡丹”,锦瑟是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频频惊破美梦,以此来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情感不同思考方向:《锦瑟》中“锦瑟”是静态的,取其“一弦一柱”,表达的是“思华年”,情感表达很直接——蕴含着作者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中的“锦瑟”是静态的,取其“”之声,扣题目“牡丹为雨所败”,就联想到“锦瑟”频频惊弦,就如无情的狂风骤雨,摧残盛开的牡丹。表达的情感从“破梦”中感悟,结合诗人科举不第的创作者背景,自然想到诗人借牡丹的遭遇来写自己,锦瑟蕴含着作者对牡丹的怜惜,深层是对自己科举不顺的哀叹。(二)3.【参考答案】B【解析】本诗中写“羌儿笛”,意在以乐声写愁绪,而不在于写蜀道之静,从前后诗句看,诗人行走的这段蜀道紧靠嘉陵江,水声轰鸣,也难说静谧。另外,“胡琴琵琶与羌笛”意在表现宴会的热闹,并不存在“以声写静”的用意。4.【参考答案】第一问:高,险。第二问:①本诗在正面描写蜀道的“侧径”“青壁”“危桥”“鸟道”的同时,还以诗人“汗流”“胆碎”等侧面描写,突出蜀道的高险难行。②《蜀道难》先以善于高飞的黄鹤“不得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也愁“度”进行侧面烘托,再用“何盘盘”“百步九折”进行正面描写,突出蜀道的高和险。(三)5.【参考答案】C【解析】“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分析错误,全诗主要运用的是侧面描写,主要是写诗人听胡琴的感受。如:“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等。6.【参考答案】①表现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刘诗尾联描写了两种景象:一个是漂泊的诗人,一个是战马的出塞。前者是诗人自身实景,后者是诗人的想象。杜诗也描写了两种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前者是诗人的想象,后者是诗人的自身实景。②情感: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自身漂泊之苦,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刘长卿由音乐想到蔡文姬因国家战乱而漂泊异乡,再到对自身漂泊的感伤,进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身在洞庭,内心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解析】题目要求从表现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答题也应该从这两方面来答。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