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山东省2024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6(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是生成的,逐渐演化成为现在所呈现的形状。古代的神话传说也反映出类似的思想萌芽。中华民族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盘古开天地”传说。三国时期徐整编撰的《三五历纪》一书中有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与基督教文明的创世纪传说相比,盘古开天地传说的神创论色彩比较淡:导致天地开辟的因素是自然本身所蕴含的阴气和阳气,甚至盘古本身也有一个诞生成长的过程;宇宙的现状是宇宙长期演变的结果,这种演变是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的。到了西汉,事情有了转机。《淮南子·天文训》指出宇宙初始是一团混沌不分的气,这团气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这导致阴阳二气的分离。阳气轻清,飞扬上升而为天;阴气重浊,凝结聚滞而成地。阴阳二气的推移运动,造成四季往复,万物衍生。显然,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至此,中国古代的宇宙演化理论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理论的繁荣阶段。在汉代的宇宙演化理论中,东汉张衡的学说值得一提。他在《灵宪》一文中提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在这里,张衡描绘的宇宙演化的最后格局与《淮南子》中天在上、地在下的天地关系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与当时天文界存在着的浑盖之争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既然阳气轻清,理应上扬,它为什么不上浮形成天,而是要包在地外?对此,在张衡的理论中找不出合理的答案来,这就形成了一对新的矛盾。汉代宇宙演化理论全面繁荣的景象,到张衡这里戛然而止。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成熟是以南宋朱熹学说的问世为标志的。他不再从阴阳二气的性质出发,而是从其运行角度出发,用习见的旋涡现象比拟宇宙演化,合理地说明了浑天格局的形成原因。该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对欧洲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某种影响。(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材料二: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与天文学发生联系,“女娲补天”就是一例。《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女娲炼石补天反映了当时天文学界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固体天壳观念。苍天既然能产生裂隙,该裂隙能用固体的五色石来修补,说明天本身一定是固体的。在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学说中,有像宣夜说那样,主张天没有质地,纯粹是气组成的。但在天文学家那里,这样的观点从来就没有被认可过。原因在于,当人们仰视天象时,会看到恒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围绕大地旋转,彼此之间的距离永远保持不变,古人无地球自转之说,除了认为天是固体的、恒星镶嵌于其上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这里我们看到,古人在构思神话时,是如何受到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影响的。“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更多地是借重于盖天说,因为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为人神分离提供了理想的依据。若采用浑天说,则很难想像神如何能够居住于人之脚下。但盖天说也有问题,其理论缺陷的关键在于固体的天硕大厚重,如何能够在地的上方悬空而不坠落?实际上,盖天说在构建自己的理论时,对这一问题预先是有所考虑的。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既然是轻的,就不存在坍塌的危险。但这一理论预设与人们的直观感觉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去甚远。换言之,《淮南子》的作者在其文中杂用了神话来解释天文学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以之使自己的理论保持形式上的完整性。(摘编自关增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文学知识探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与天文学的关系来看,“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传说,“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生成的神话。B.要讨论产生宇宙的原初物质是否存在,合理的答案只能是“无”,因此,老子的看法体现了逻辑的必然。C.《淮南子》的作者由于受到科学知识的局限,在讲述宇宙理论时插入神话传说,以此来保持形式完整。D.材料一以时间串联我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发展历程,材料二则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中探寻相关天文学知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传说,‘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生成的神话”张冠李戴,应是“盘古开天地”是有关宇宙生成演化的传说,而“女娲补天”则是有关宇宙结构的例子,故选A。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天文学关系密切,材料一将盘古开天地传说与创世纪传说对比,指出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B.《淮南子·天文训》与张衡均提及天地关系问题,前者体现的是浑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后者则与盖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相一致。C.古人在构思人神关系时认为,盖天说主张的天地模式比浑天说更为理想,由此可见,盖天说更为古代天文学家所认同。D.古人在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时,更重视的是直观感觉与实际校验情况,这与关增建在《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中的观点一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关系密切,材料一将盘古开天地传说与创世纪传说对比,指出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错误,材料二说“在古代社会,神话传说最容易与天文学发生联系”,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关系密切,且“宇宙的产生主要是大自然内部因素的结果”是盘古开天地传说的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B.“前者体现的是浑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后者则与盖天说的宇宙结构模型相一致”错误,张冠李戴,《淮南子》中“天上地下”的天地关系与盖天说观点一致,而张衡描绘的“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天地格局则与浑天说关系密切。C.前后并无因果关系,原文为“‘断鳌足以立四极’的说法,更多地是借重于盖天说,因为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为人神分离提供了理想的依据”,且据材料一末段及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一文可知,浑天说在浑盖之争中占上风。故选D。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浑天说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B.《晋书·天文志》:“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瞥精绝,故苍苍然也……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C.杨雄在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D.《晋书·天文志》:“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据材料二可知,浑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球,在外,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A.讲述的是宇宙生成过程,属于宇宙演化思想。B.记载的是宣夜说的观点,认为天没有质地。C.出自《难盖天八事》一文,是杨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太阳从水平面下升起也印证了浑天说的观点。D.记载的是盖天说的观点,其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故选C。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历程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宇宙生于无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宇宙生成演化理论的形成,因为古人无法说清宇宙创生的具体过程。B.在张衡之后,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演化理论步入了缓慢期,这与其无法合理地解释宇宙结构的生成原因有关。C.《淮南子》赋予阴阳二气不同的性质,它们因此而形成天地,这显然也影响到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D.朱熹从运动的角度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这成为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步入了缓慢期”错误,据原文“汉代宇宙演化理论全面繁荣的景象,到张衡这里戛然而止”的说法,及图中的水平线可知,在张衡之后,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演化理论步入了停滞期而非缓慢期。故选B。5.阴阳学说对我国古人认识宇宙有哪些重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西汉时期,《淮南子》指出,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②东汉时期,张衡立足于阴阳二气的性质差异构建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宇宙格局;③南宋时期,朱熹从阴阳二气的运行角度出发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④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他们以此为理论预设构建了天上地下的宇宙结构模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筛选关于“阴阳学说对我国古人认识宇宙的重要影响”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结合“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可概括出,西汉时期,《淮南子》指出,阴阳二气性质上的差异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结合“东汉张衡的学说值得一提。他在《灵宪》一文中提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可概括出,东汉时期,张衡立足于阴阳二气的性质差异构建出“天成于外,地定于内”的宇宙格局;结合“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的成熟是以南宋朱熹学说的问世为标志的……从其运行角度出发,用习见的旋涡现象比拟宇宙演化,合理地说明了浑天格局的形成原因”可概括出,南宋时期,朱熹从阴阳二气的运行角度出发构建出合理的宇宙演化模型;结合“盖天说的天上地下模式……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可概括出,盖天家们主张阳气轻清,上浮为天,他们以此为理论预设构建了天上地下的宇宙结构模式。山东省2024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7(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稻米根据其淀粉含量可分为粘稻与糯稻两类。糯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能够体现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与内涵。人们根据四季代序和作物生长的自然节律与特性,形成一定的耕作方式、组织形式、合作关系,以保证粮食的收成,其中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作共处之道。以此为基础,南方一些民族逐渐构建起与糯相关的文化事项,涉及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在南方部分民族深层次的文化意涵与精神气质中,都可以找到糯的身影与烙印。数千年前起源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栽培稻,随着人群的迁徙与流动,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栽培稻大约在公元前350年经过朝鲜半岛或从长江下游渡海传入日本九州,之后又传入日本其他地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采集—狩猎生计,形成了日本的稻作经济和稻作文化。有学者认为,最早传入日本的水稻为“赤米”,即糯稻。糯米至今在日本仍处于祭祀米的地位,过年时以糯米制作的镜饼,是专门祭祀神灵的物品。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稻作农业经由淮河流域、山东半岛传入朝鲜半岛,并逐渐发展为当地人主要的生计方式。尽管目前朝鲜半岛的居民不以糯米为主食,但以糯米为原料制作的食物十分常见,如年糕、糯米鸡、汤团等。年糕在朝鲜和韩国人的年节、民俗生活、祭祀活动及社交礼仪中具有特殊意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年糕文化”。大约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现东南亚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水稻种植,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下游、泰国东北部地区都发现了稻作农业的考古遗存。随着中国古代百越族群和苗蛮族群的南迁,糯稻种植逐渐广布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并进入东南亚,成为许多地区栽种的主要稻作品种。老挝的糯稻产量占其粮食总产量的85%,是世界上唯一以糯稻为主粮的国家。在越南等地,糯米食品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也是年节和祭祀的主要物品。中国起源的栽培稻,在许多流入地逐渐演变成为地方品种,当地人在此基础上还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一些品种反向传入中国,增加了糯稻的多样性。如清代北京西郊玉泉山脚下的御稻田,曾种植过顺治年间来自朝鲜的糯性香稻;又如196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农林儒135号”,改名为“京引15”,在苏南、浙江一带推广。可见,“糯稻文化圈”涵盖了今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民族,他们虽然各自生活在不同国家,有自己的社会文化体系,但在历史长河中交往交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享诸多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摘编自杨筑慧《糯:民族社会文化构建与文明交流互鉴之视窗》)材料二:黔、桂、湘、渝毗邻地区“糯稻文化圈”有许多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人-稻鱼鸭-田”复合生计系统。它由人、稻、鱼、鸭、田5个要素组成。“人”主要指百越民族后裔的7个民族以及苗瑶民族。经过千百年的相互适应和演化,“人”的生理器官与糯米的黏性达到了一种高度适应。比如,“糯稻文化圈”以外的人,连续吃上两三顿糯米饭后,就会引起肠胃不适及其他症状,但“糯稻文化圈”内的人却不会有这种反应。随着人口的增加,“糯稻文化圈”内的人们为解决生存问题,只能开山造田;但原有糯稻品种又不能马上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只有通过不断的人工选育和试种,让选出的糯稻品种与新环境达到一个最佳相互适应状态,这样一个新的生态型品种就诞生了。选育出来的这些新品种还要适应鸭子和鱼儿的生存,矮秆水稻鸭子容易“偷吃”到谷穗,鱼儿长大后,需要较深的水域才能健康成长。百越先民从事“饭稻羹鱼”的生活,养鱼是为了吃鱼方便。鲤鱼是世界上最早被养殖的鱼类,《诗经》中就记载有周文王凿池养鲤的事情。鲤鱼属于底栖(水的下层)杂食性鱼类,荦素兼食,常拱泥摄食。人们就利用鲤鱼的这些特点,使其与水稻一起生长,为稻田松土、吃掉一些不利于水稻生长的杂草和水生动物。除此之外,鲤鱼的粪便还可以肥田。苗民耕种的都是山高路远的梯田,制肥和运肥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鲤鱼与水稻的生长期基本一致,不但能为苗民解决肥料问题,还能获得大量的鲤鱼。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可能要迟于养鱼。不过,至少在北魏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鸭子具有杂食性的特点。鸭子吃的虫类比鱼类更广,能吃掉寄生在秧苗上的各类害虫。但要注意放养鸭子的时间点,只有等秧苗返青[注]后,才能把雏鸭放入稻田,然后鸭子、鱼儿与糯稻一起“成长”。由于“糯稻文化圈”的地理位置处于云贵高原与湖南、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居民多傍山为田。“山高林密,土质较厚”,是开凿高山梯田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水源不枯竭,农民一般不会把梯田周围的森林砍掉。即使某一高山适合全部开垦成梯田,农民也会保留梯田上方的森林。梯田刚开垦出来是不能种水稻的,因为土壤肥力不够,收获太薄,因此,新的梯田一般要养一两年鲤鱼成为熟田后才种水稻。(摘编自杨成《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特点与历史渊源》)【注】返青:指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的一段时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一些南方民族在种植糯稻的过程中构建起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事项,形成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B.糯稻通过不同途径由中国向外传播,逐渐成为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形成了“糯稻文化圈”。C.中国引进许多外国优良的糯稻品种,并在苏浙一带推广种植,解决了我国糯稻长期以来品种单一的问题。D.“饭稻羹鱼”这种传统的生活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吃鱼问题,还能利用鱼与水稻的关系,解决部分虫害及肥料等问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许多”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六段可知,在苏南、浙江一带推广的是“农林儒135号”,并非“许多”。“解决了我国糯稻长期以来品种单一的问题”强加因果,原文只说“增加了糯稻的多样性”,并不能必然反推“我国糯稻长期以来品种单一”,更不能推出“解决了问题”这一结论。故选C。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糯稻不仅是东亚及东南亚各民族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些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的物质载体。B.“糯稻文化圈”的人因生理的特殊性对糯米的黏性天然适应,他们如果到老挝旅游,就不会不适应当地饮食。C.鸭子和鲤鱼均具有杂食性特点,但鸭子的放养时间比鲤鱼的放养时间晚,这是因为鸭子吃的虫类比鱼类更广。D.“山高林密,土质较厚”之地适合开垦为梯田,与土层厚才能长出密林,而密林能为梯田提供水源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东亚及东南亚各民族文化”扩大了范围,材料一最后一段原文是“‘糯稻文化圈’涵盖了今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民族”.B.“因生理的特殊性对糯米的黏性天然适应”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经过千百年的相互适应和演化,‘人’的生理器官与糯米的黏性达到了一种高度适应”。且“当地饮食”扩大范围,老挝当地饮食不只有糯米制品。C.“这是因为鸭子吃的虫类比鱼类更广”强加因果,且原文是“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可能要迟于养鱼”,选项将或然变成必然。故选D。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一段介绍了稻米的类别,引出“糯稻”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B.材料一列举出许多明确的时间节点,以此来清晰地呈现栽培稻的传播、演化过程。C.材料二只论述了人、稻、鱼、鸭、田5个要素的内涵,缺少对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论述。D.两则材料论证语言都较为通俗平易,但材料二比材料一更生动,如“偷吃”“成长”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缺少对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论述”错,材料二主体部分虽然按要素分别进行论述,但每个要素的论述中都包含本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故选C。4.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对下列图示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稻、鱼、鸭、田5个组成要素相辅相成,协同进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B.人居于系统的核心,负责水田的开垦与维护、鱼鸭的收放、糯稻的种植及收割。C.水田是系统的环境基础,森林及不利于水稻生长的生物都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D.鱼和鸭既可清除虫害与杂草,也可为水田提供肥料,但在系统中仅起环境支撑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文信息的能力。D.“在系统中仅起环境支撑作用”有误,鱼、鸭也属于附属产品,具有经济价值。故选D。5.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均提及“糯稻文化圈”,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从人文的角度,阐述“糯稻文化圈”的形成及对文化的影响;②材料二侧重于从生态特征的角度,阐述其生态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根据“糯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能够体现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与内涵”“在南方部分民族深层次的文化意涵与精神气质中,都可以找到糯的身影与烙印”“‘糯稻文化圈’涵盖了今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民族……有自己的社会文化体系……共享诸多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等涉及总起、总结关键信息的相关语句可知,材料一侧重于从人文的角度,阐述“糯稻文化圈”的形成及对文化的影响。材料二中,作者重点针对“‘人-稻鱼鸭-田’复合生计系统”展开分析,阐述了人们如何利用好高原、丘陵等低山高林密的地理生态特征来种植糯稻并辅以鱼、鸭养殖的系统。由此可见,材料二侧重于从生态特征的角度,阐述其生态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山东省2024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8(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说《红楼梦》是“自叙传”,是否以胡适为始呢?如果就五四以后的立说而言,可以说是的。但其实乾隆时人本就明白,这部小说的实质是写作者自家的,因此鲁迅才说“自传说”之出现实际最早,而肯定确立反在最后。比如书中有二十首诗作,其所引原诗都已发现为富察明义之作,我们考明雪芹与富察氏明义家交往关系密切,彼此相知,非同道听途说之比。又如同时人吴云跋石媪玉的《红楼》剧本,也说《石头记》是“小说之妖也。本事出曹使君家”。如果再往晚一点的时代看,1903年夏曾佑在《小说原理》中指明:“写贫贱易,写富贵难。此因发愤著书者,以贫士为多,非过来人不能道也:观《石头记》自明。”可见夏氏是看出了作者雪芹即是亲历者,亦即此书是自叙的道理。两年以后,1905年,王国维始作《红楼梦评论》,其言有云:纵观评此书者之说,约有二种,一谓述他人之事,一谓作者自写其生平也。这也足以说明,在胡适先生考证《红楼》之前的20年,“自叙传”之说本就存在,并未中断或绝迹。嘉庆十七年(1812)已有刊本的二知道人所著《红楼梦说梦》早已揭出:“盲左、班、马之书,真事传神也;雪芹之书,虚事传神也。然其意中,自有实事;罪花业果,欲言难言,不得已而托诸空中楼阁耳。”这话已够明白。道光元年(1821)已有刊本的诸联所著《红楼评梦》也说:“凡值宝、黛相逢之际,其万种柔肠,千端苦绪,一一剖心呕血以出之,细等镂尘,明如通犀。若云空中楼阁,吾不信也;即云为人记事,吾亦不信也!”这是何等的真情实话,何等具有说服力的逻辑语言!至于咸同年代撰刊的书,可举江顺怡《读红楼梦杂记》的一则。其言曰:“或谓《红楼梦》为明珠相国作,‘宝玉’对‘明珠’而言——即(纳兰)容若也。窃案《饮水》一集,其才十倍宝玉,苟以宝玉代明珠,是以子代父矣!况《饮水词》中,欢语少而愁语多,与宝玉性情不类。盖《红楼梦》所纪之事,皆作者自道其生平,非有所指。数十年之阅历,悔过不暇,自怨自艾,自忏自悔,而暇及人乎哉?”他驳“纳兰说”的理由,都切中其病害,难以比附之理最明。到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于其中郑重指出的则是:“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按:指蔡元培说)遂不立……然谓《红楼梦》乃作者自叙,与本书开篇契合者,其说之出实最先,而确定反最后……知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苓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索隐派”,源于本土传统,极力反对“写己”之论,此是民初年代之事,至今后继有人,以“虚构”“概括”为理由而批判“自传说”的风潮,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事。鲁迅的看法是,从整体宏观看,小说分明是雪芹自叙——因为他的半生,即与“石头”绝似。说得这样明白确切,岂不足见《红楼梦》更可能是“自叙”而不是“他叙”?(摘编自周汝昌《红楼十二层》)材料二: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在写实的同时,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出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忽忽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的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小说本就是间隔疏离现实人生的一种手段,荒诞、幻化更增强了这种间离效果。《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弛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完全地写实,让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这就往往会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乾隆时期就有人认为《红楼梦》为作者自传,但这种学说直到五四之后才确立。B.富察明义的诗,吴云的跋,二知道人的《红楼梦说梦》都可作为自传说的证据。C.有人认为《红楼梦》为纳兰明珠所作,江顺怡的《读红楼梦杂记》对此作了驳斥。D.蔡元培先生以“虚构”“概括”为理由反对自传说,作者不认同蔡元培这种看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以“虚构”“概括”为理由批判自传说的不是蔡元培,而是“索隐派”的后继者,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作品需要一些幻化出的生动、神秘、奇异,否则就缺乏文学性。B.写实的作品,一般具有厚重、拙朴、超脱等特点,因此与梦幻的作品有所不同。C.荒诞性与梦幻性是相对于科学性、可知性而言的,它有一种突破现实的美。D.小说应该追求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不应该涉嫌不敬、溢美、揭隐私、造舆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需要”“否则就缺乏文学性”曲解文意,这只是说梦幻的作品,而此外还有写实的作品。B.“超脱”,这是梦幻的作品的特点,应该是“执着”。D.“应该”“不应该”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完全写实的缺陷和加入幻化的好处。故选C。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孟子曾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B.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苏轼在写给谢民师的回信中说道:“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D.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红楼梦》是作者自叙。A.意为读书要了解作者,知人论世,符合材料一观点。B.强调写作要反映现实。C.强调言辞达意的重要性。D.强调文艺为大众。BCD均与材料一观点无关。故选A。4.“新红学”是指五四运动之后胡适等学者进行的《红楼梦》研究,它主要研究《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依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属于“新红学”范畴的一项是(
)(3分)A.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读者之一,其写下的大量评点式评语随《红楼梦》抄本的正文保留下来,有助于我们了解著作原貌。B.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将真实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分析了其中的人物及其籍贯问题。C.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从民族主义情感出发,提出《红楼梦》的立意在于反对满族统治,从而把《红楼梦》解读成一部政治小说。D.吴宓运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与多”之说,分析《红楼梦》的结构和人物,把对《红楼梦》的认识提升到了哲学层面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脂砚斋不是五四运动之后的学者。C.蔡元培对《红楼梦》立意的解读,不属于“新红学”的范畴。D.吴宓研究的是《红楼梦》的结构和人物,与“作者和版本”无关。故选B。5.这两则材料评论《红楼梦》的角度有何不同?分别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6分)【答案】①材料一从《红楼梦》作者的角度进行考证,它启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了解作者生平,知人论世,还要结合其它相关资料进行研读。②材料二从《红楼梦》艺术特色的角度进行论述,它启示我们,真小说应该像《红楼梦》那样,写实与荒诞化、幻化相结合,现实与梦幻相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材料一“说《红楼梦》是‘自叙传’,是否以胡适为始呢?”“‘自叙传’之说本就存在,并未中断或绝迹”“说得这样明白确切,岂不足见《红楼梦》更可能是‘自叙’而不是‘他叙’?”从《红楼梦》作者的角度进行考证,它启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了解作者生平,知人论世,还要结合其它相关资料进行研读。②材料二“《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在写实的同时,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从《红楼梦》艺术特色的角度进行论述,它启示我们,真小说应该像《红楼梦》那样,写实与荒诞化、幻化相结合,现实与梦幻相结合。山东省2024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9(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宇宙论范畴,主要探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来源,无论是老子所言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还是孔子所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或是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是指人与天地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始于同一宇宙本源的有机整体,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人合于天的“天人合一”,而且这些保护自然的理念在传统社会也都得到了实践。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设有管理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的环保机构及管制机构“虞”,商周时期出现的“网开一面”“里革断罟”的著名典故就是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雏形。孟子与梁惠王论政时就明确提出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秦代还颁布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田律》。要回答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还需要还原到历史的客观情境中寻找答案。《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古代的圣人正是在观察天地之道的基础上发现、总结、掌握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所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格外先进,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大量天文现象的记载。而且,当下仍广泛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体现了“天人合一”所蕴含的系统性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更是从“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层面与社会伦理交往层面衍化而来的具体指向。作为“自然之天”,“天人合一”的要求就是走绿色持续可协调的发展道路,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义理之天”,“天人合一”又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伦理要求,体现在国际关系上就明确为了中国的外交方针,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都是对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延续、继承及发展。(摘自徐佳佳《天人合一》)材料二:在原始状态下,人类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中,从自然中获取必需的生活资料,人与自然生存与共。人与自然之间的这一关系,被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彻底打破。在资本的驱使下,人类开始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是妄图征服自然。人类对自然秉性的判断一度是错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启蒙时期以来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最大误判,人类绝不会无条件地成为自然的主人,自然也绝不会像羔羊那样“温驯”地可以任尔欺凌,人类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恩格斯早就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出于自身的短期需要,无理无序无度地掠夺自然,将自己视为至上的主人,任意地宰制自然,“人为自然界立法”。自然界被当作一个巨大的“能量库”,用以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其实,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自然不管多么博大,总是有边有界;自然资源不管多么丰富,总是有始有终。经济理性对自然界的僭越,违背了自然本身的进化逻辑,影响到了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必将走向反面,反过来危及人类的生存。人不是站在自然之外的主人,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人类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人绝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相反,人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自然对于人类具有先在性、优先性。没有人类,地球还是地球;没有地球,人类何处安身立命?人来自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因此,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摘自陈曙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材料三: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摘自习近平《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社会中“虞”这一机构的设立,与“里革断罟”等典故的出现,表明中华民族保护自然的意识古已有之。B.超前的绿色环保思想催生出了先进的、与农业相关的天文历法,其中的一些在今天仍被广泛地使用,如“二十四节气”。C.材料二认为,人是自然之内的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是对人类文明的高度负责。D.绿色发展观是对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对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经济理性主义进行反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催生出了先进的、与农业相关的天文历法,其中的一些在今天仍被广泛地使用,如‘二十四节气’”错误。由材料一第2段可知,“‘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的原因,也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格外先进”的原因,“当下仍广泛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后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B。2.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2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B.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C.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D.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的能力。由材料二第2段“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人类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因此,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可知,材料二第2段是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A.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郭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善的管理,强调的是“顺木之天”的道理,给树自我生长的自由,不切合材料二第2段的观点。B.意思是说,天地不会说话,但不影响四季运行,也不影响百物生长。比喻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发展。这是在写自然万物的生长状态,与材料二第2段观点不一致。C.意思是说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强调的是我们要以和而不同的眼光来看待差异性,尊重多样性,说明的是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最适合做论据支撑材料二第2段观点。D.意思是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强调“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是告诫统治者,人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不可将自己视为至上的主人,并未直接说明材料二第2段观点。故选C。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的第一段中列举了老子、孔子、庄子的言论后采用了演绎论证的方法得出了“人与万物是相互联系的”的结论。B.材料二第一段,采用了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手法来论证人与自然的关系。C.材料一整体上使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这和材料二中两段材料形成的对比式论证结构不同。D.材料一中“自然之天”和材料二中“能量库”这两个词都使用双引号来起着标示特殊含义的作用,体现了论证语言的准确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采用了演绎论证的方法”错误。用的是归纳论证。正确。“对比式论证结构”错误。材料二中两段材料用的是并列式论证结构。“都使用双引号来起着标示特殊含义的作用”错误。“自然之天”使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作用。故选B。4.以下对两幅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图1历史时期大熊猫分布的变化1.全新世中期大熊猫最大分布范围;2.清代初期(17世纪末以前)大熊猫的主要分布范围;3.20世纪初期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A.图1显示,从全新世中期到20世纪初期,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呈现出碎片化趋势。B.图1显示,历史上大熊猫分布面积不断减小,反映出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保护思想实际意义不大。C.图2显示,从2003年到2013年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说明我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D.图2显示,从2003年到2013年,野外来源的圈养大熊猫基本没有增长,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顺应自然的生态保护理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反映出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保护思想实际意义不大”错误。由“这些保护自然的理念在传统社会也都得到了实践”“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历史上大熊猫分布面积不断减小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关,但不能因此否认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保护思想的实际意义。故选B。5.三则材料都提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三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答案】材料一侧重从传统文化角度,挖掘“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原因、演变历程及当代价值。材料二侧重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材料三侧重从政治方针角度,宏观把握建设美丽中国的方向与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引用《老子》第二十五章,《论语·阳货》《庄子·齐物论》《孟子·梁惠王上》《周易》里的语句及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设有管理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的环保机构及管制机构“虞”,商周时期出现的“网开一面”“里革断罟”的著名典故,以及秦代还颁布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田律》的内容,来说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结论,这是从传统文化角度,挖掘“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原因、演变历程及当代价值。材料二,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论述,如“人与自然之间的这一关系,被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彻底打破。在资本的驱使下,人类开始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是妄图征服自然。人类对自然秉性的判断一度是错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启蒙时期以来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最大误判,人类绝不会无条件地成为自然的主人,自然也绝不会像羔羊那样‘温驯’地可以任尔欺凌,人类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些内容是侧重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材料三,内容摘自习近平《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知是侧重从政治方针角度来讲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应该如何去做,从宏观角度,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向与措施。山东省2024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过关检测10(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稻米根据其淀粉含量可分为粘稻与糯稻两类。糯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能够体现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与内涵。人们根据四季代序和作物生长的自然节律与特性,形成一定的耕作方式、组织形式、合作关系,以保证粮食的收成,其中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作共处之道。以此为基础,南方一些民族逐渐构建起与糯相关的文化事项,涉及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在南方部分民族深层次的文化意涵与精神气质中,都可以找到糯的身影与烙印。数千年前起源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栽培稻,随着人群的迁徙与流动,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栽培稻大约在公元前350年经过朝鲜半岛或从长江下游渡海传入日本九州,之后又传入日本其他地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采集—狩猎生计,形成了日本的稻作经济和稻作文化。有学者认为,最早传入日本的水稻为“赤米”,即糯稻。糯米至今在日本仍处于祭祀米的地位,过年时以糯米制作的镜饼,是专门祭祀神灵的物品。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稻作农业经由淮河流域、山东半岛传入朝鲜半岛,并逐渐发展为当地人主要的生计方式。尽管目前朝鲜半岛的居民不以糯米为主食,但以糯米为原料制作的食物十分常见,如年糕、糯米鸡、汤团等。年糕在朝鲜和韩国人的年节、民俗生活、祭祀活动及社交礼仪中具有特殊意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年糕文化”。大约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现东南亚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水稻种植,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下游、泰国东北部地区都发现了稻作农业的考古遗存。随着中国古代百越族群和苗蛮族群的南迁,糯稻种植逐渐广布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并进入东南亚,成为许多地区栽种的主要稻作品种。老挝的糯稻产量占其粮食总产量的85%,是世界上唯一以糯稻为主粮的国家。在越南等地,糯米食品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也是年节和祭祀的主要物品。中国起源的栽培稻,在许多流入地逐渐演变成为地方品种,当地人在此基础上还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一些品种反向传入中国,增加了糯稻的多样性。如清代北京西郊玉泉山脚下的御稻田,曾种植过顺治年间来自朝鲜的糯性香稻;又如196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农林儒135号”,改名为“京引15”,在苏南、浙江一带推广。可见,“糯稻文化圈”涵盖了今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民族,他们虽然各自生活在不同国家,有自己的社会文化体系,但在历史长河中交往交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享诸多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摘编自杨筑慧《糯:民族社会文化构建与文明交流互鉴之视窗》)材料二:黔、桂、湘、渝毗邻地区“糯稻文化圈”有许多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人-稻鱼鸭-田”复合生计系统。它由人、稻、鱼、鸭、田5个要素组成。“人”主要指百越民族后裔的7个民族以及苗瑶民族。经过千百年的相互适应和演化,“人”的生理器官与糯米的黏性达到了一种高度适应。比如,“糯稻文化圈”以外的人,连续吃上两三顿糯米饭后,就会引起肠胃不适及其他症状,但“糯稻文化圈”内的人却不会有这种反应。随着人口的增加,“糯稻文化圈”内的人们为解决生存问题,只能开山造田;但原有糯稻品种又不能马上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只有通过不断的人工选育和试种,让选出的糯稻品种与新环境达到一个最佳相互适应状态,这样一个新的生态型品种就诞生了。选育出来的这些新品种还要适应鸭子和鱼儿的生存,矮秆水稻鸭子容易“偷吃”到谷穗,鱼儿长大后,需要较深的水域才能健康成长。百越先民从事“饭稻羹鱼”的生活,养鱼是为了吃鱼方便。鲤鱼是世界上最早被养殖的鱼类,《诗经》中就记载有周文王凿池养鲤的事情。鲤鱼属于底栖(水的下层)杂食性鱼类,荦素兼食,常拱泥摄食。人们就利用鲤鱼的这些特点,使其与水稻一起生长,为稻田松土、吃掉一些不利于水稻生长的杂草和水生动物。除此之外,鲤鱼的粪便还可以肥田。苗民耕种的都是山高路远的梯田,制肥和运肥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鲤鱼与水稻的生长期基本一致,不但能为苗民解决肥料问题,还能获得大量的鲤鱼。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可能要迟于养鱼。不过,至少在北魏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鸭子具有杂食性的特点。鸭子吃的虫类比鱼类更广,能吃掉寄生在秧苗上的各类害虫。但要注意放养鸭子的时间点,只有等秧苗返青[注]后,才能把雏鸭放入稻田,然后鸭子、鱼儿与糯稻一起“成长”。由于“糯稻文化圈”的地理位置处于云贵高原与湖南、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居民多傍山为田。“山高林密,土质较厚”,是开凿高山梯田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水源不枯竭,农民一般不会把梯田周围的森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工业4.0项目厂房收购合同样本3篇
- 航空航天碳资产管理办法
- 矿山工程招投标法规实务讲解
- 桥梁质量检测协议
- 2024年度地板企业竞业禁止协议范本3篇
- 企业重组顾问聘用协议模板
- 私募基金资金流动规则
- 畜牧养殖保证人担保承诺书
- 通信网络行业退休管理办法
- 保险公司房产管理策略
- 2023年妇科门诊总结及计划
- 方大重整海航方案
- 旅游酒店招商策划案例
- 潜在供应商审核报告模版13-02
- 学校委托书:图书馆志愿者招募
- 矿山治理专项研究报告范文
- 经典安徒生童话故事100篇
- 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社区服务
-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124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综合练习卷1-含详细答案解析
-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