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居住民俗_第1页
传统居住民俗_第2页
传统居住民俗_第3页
传统居住民俗_第4页
传统居住民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住民俗一、居住民俗概念居住民俗:

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如:新建居所的仪式居所内外的摆设居室的分配住房之间的协调等二、居住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一)萌芽阶段(二)始创阶段(三)不断发展完善阶段(一)萌芽阶段:穴居、巢居穴居《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在民智未开的原始社会之初,人们不会从事生产,也不会建造住所,只能在大自然中寻找栖身之处,于是天然形成的岩洞便成为理想的选择对象。因为他们无须人力搭建即可遮风避雨、避野兽,无疑是较为安全的庇护所。《庄子·盗跖篇》“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7原始巢居,树房,多利用树桠为房柱,构房树上,树房有顶盖避雨,四周有壁挡风,人们常援绳梯或长木梯上下。穴居、巢居利用天然空间(洞穴、树洞等)穴居、巢居。特点:(1)原始群居,抵御外界侵害(2)生与死的分居(3)不稳定性(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特点)(二)始创阶段:风篱、帐篷风篱、帐篷风篱——帐篷风篱:如美洲印第安人、中国四川摩梭人帐篷:如赫哲族、鄂伦春、鄂温克等特点:(1)向固定住所转化、稳定化;(2)家庭单居代替原始群居;(3)出现火塘(家庭居住的象征)。火塘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1)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防御野兽)(2)家庭生活的中心;(饮食、取暖、议事、睡眠的场所)(3)火塘边座次、睡次;(瑶族男左女右、长上晚下;普米族左男铺、右女铺)(4)神圣的地方。(火塘上方供家神、祖先神,任何人不许触动;不许跨过火塘;不许用利器捅火;不许脏水泼火)(三)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农业生产出现——定居房型:窑洞、平房建材:土木结构、砖石结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2)文明进化程度特点:(1)体现浓厚的文化内涵(如北京四合院)(2)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的多样化北方气候干燥寒冷,故多建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的房子,居住空间主要在地面。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故南方民居多采用干栏式建筑,房屋悬空构建在木柱之上,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自然环境居住民俗的形成分期居住方式特点创始期穴居、巢居原始群居、生死分居、不稳定过渡期风篱、原始帐篷住所稳定化趋势、出现火塘形成期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等等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多样化三、居住民俗的类型(一)穴居式住房(二)干栏式住房(三)栋宇式住房(四)帐篷式住房穴居式窑洞

干栏式干栏式建筑受巢居的启发,人类用木桩代替树干插入地下,建造了干栏式房屋。使人类摆脱了对天然空间的依赖,可以较为自由的选择建筑地点,或傍山而筑,或临水而居。兴起与流行这种房屋主要流行于江南、岭南、西南与台湾地区,其起点是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风行于中国南部,尤其是在百越族中。最早的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秦汉时代,中原民俗文化逐渐南下,南方的干栏式住房开始萎缩,至唐代,才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台湾、岭南及西南的许多地区,这种建筑依然十分流行。直到近代,高山、壮、布依、侗、瑶、傣、佤、哈尼等少数民族的房屋建筑,仍然留有干栏式建筑的遗风。较为典型的有——傣族的竹楼、侗族的木楼、苗族的吊脚楼兴起与流行(1)全楼居干栏式立柱较高的干栏式住房,多建于平地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以竹子为建筑材料,上层住人,下层无墙,八面来风。既利通风,又能避蚊防虫,驱潮去热。

傣族民歌:“走进竹林一片黄,/挑选一些来盖房,/不要砖来不要瓦,/冬天温暖夏天凉。”

类型傣族竹楼(2)半楼居干栏式俗称“吊脚楼”,是构筑在二级平台或斜坡上的干栏式建筑。或依水而建,或依坡而建,近山一面建在地上,远山一面用立柱支撑。可应付各种复杂地形。典型:湖南苗寨、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吊脚楼此外,四川、贵州各西南省份,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也有此类住房建筑。类型

湖南张家界、凤凰等地吊脚楼

《边城》摘录: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建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到水脚逐渐进街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长长的梯子,一端搭在自家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墙上,人人皆骂着嚷着,带了包袱、铺盖、米缸,从梯子上进城里去,等待水退了,方从城门口出城……吊脚楼关于干栏式房屋的作用,大致有三种。一是避瘴气及毒虫,二是避猛兽,三是避鬼怪,巢居是出于某种禁忌。如“仡gē佬以鬼禁,所居不着地”正因为具备上述几点作用,才使得干栏式建筑延续至今日。作用栋宇式上栋下宇式《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上栋下宇式栋,是指房屋中的大梁;宇,是指屋之四垂。指有屋顶、四壁和夯筑坚实的地基的民居建筑形式。

上栋下宇式

多是土木结构,一般是竖木为柱,连柱架梁,梁上搭檩,顺檩搭椽,上铺茅草或屋瓦,山墙用土坯或者砖石砌成,窗户、门楣等均为木制.客家围拢屋四合院

四合院

四合院,是我国传统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建筑历史四合院是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建筑意义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

四合院

建筑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建筑规模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四合院

影壁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合院雕饰

四合院里的绿化也很讲究,各层院落中,都配置有花草树木、荷花缸、金鱼池和盆景等。

书厢(书香门第),文官战鼓(抱鼓),武官

门当户对文化内涵

1.儒教思想和宗族观念--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的家庭是封闭式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四合院也是封闭式的。2.风水理论与方位追求--四合院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得方向一致。3.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四合院住宅装修中有一种最普通、最常见到图案就是“步步锦”,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帐篷式帐篷式帐篷是我国古代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喜好的一种居住形式。古代称为“穹闾”、“穹庐”,俗称“毡房”、“帐篷”、“蒙古包”。毡房几千年来哈萨克族是逐水草的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就创造了毡房,以便于其游牧迁徙。远在西汉时,远嫁至乌孙的细君公主就说其生活是“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穹庐就是指的毡房,从中可知,毡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圆顶锥形帐篷,用木条做骨架,上蒙毡子。毡房,哈萨克语之为称“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蒙古族的蒙古包一般有圆形围壁(木质网状墙)和伞形组成,其上围以和覆盖厚毡,然后用毛绳从四面绑起来。上开天窗作采光和通风用。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春、夏、秋三季,哈萨克牧民住“宇”,是可以拆卸和搬运的圆形毡房;冬天则在冬季牧场(俗称“冬窝子”)修建平顶的木头和泥土搭建的矮房。毡房的形状大致上是仿蒙古包的。毡房与纯蒙古包,在外形上有所区别:毡房比蒙古包显得要小巧,顶部要尖一些。在材料和搭建方法方面,两者并无太大区别

帐篷式四、居住民俗的装饰(一)艺术表现(二)题材与表达方式1.塑形装饰:增强民居造型艺术和空间效果的感染力,丰富天际轮廓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塑性装饰就是马头墙,其类型包含了平行阶梯形、弓形、鞍形等。艺术表现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不同马头墙。马头墙,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古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徽州民居的山墙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印斗式鹊尾式朝笏式坐吻式2.图案装饰

多用在檐板、门窗、挂落、栏杆、铺地等处。如:大理白族民用几何形面砖,云南瑞丽傣族民居墙面利用竹子正反面色泽质地的不同,编制各种图案花纹。

图案装饰中的一项——窗棂图案包括:直棂、六角、八角、网格、斜纹、龟背纹等式样。艺术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上设在山墙博风板中央交点处的一种装饰构件。位于屋檐下部,山墙上部,主要应用于悬山顶和歇山顶建筑上。宋《营造法式》:凡垂鱼,施于屋顶博风板合尖之下,惹草施于博风板之下,博水之外。悬鱼悬鱼的历史悬鱼应始于唐代,且纹样较为简单,宋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确立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制,悬鱼也有了自己的形制,北宋李诫《营造法式》中的悬鱼样式为卷云如意纹样,但资料及现存遗址中的悬鱼并未严格按照营造法式的尺寸。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纷繁复杂,悬鱼的样式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悬鱼的形制也不再是简单的对称,而是出现了大量的自由形式的悬鱼。悬鱼的几种纹样1、“鱼”形状

除了雕一条鱼,也可雕两条尾部相交的鱼。悬鱼上多加“水”字,有的是用“壬”“”字代替。表达如意、富贵、平安美好意象。对称式的鱼纹样较多。其中,又以双鱼对称较多。形式自由灵活,给人以逼真的生动感,也有鱼与水鸟的组合。2.“花篮”状

有的悬鱼会用花瓶、花篮、莲花等造型来取代鱼的造型,以示万事平安。用牡丹代表大富大贵,用莲花代表连年有余,用梅花代表美满幸福,用菊花代表福寿安康。这类纹样的对称式少一些,均衡式的较多,不论是花瓶还是花的部分,形式都叫为自由,花篮有长颈瓶、壶,四棱瓶,罐,坛,花篮形。悬鱼的几种纹样3.卷云如意纹

云纹如意是悬鱼中最原始的纹样,也是应用中最多的一种,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悬鱼的几种纹样4.古钱纹

钱币在中国不只是代表某种价值,而且也是吉庆祥瑞的宝物。常见的组合有钱与太极,鱼形,意为吉祥富贵永远不断,钱与蝙蝠意为福在眼前、福寿双全。万字纹花鸟纹太极八卦东南部浙江福建等地基本形式有直线和弧线两种,多为木材质,上部大都刻有水,下边雕有鱼的形象,都是木材本色,雕刻精细,没有彩绘。这个地区悬鱼较多,中国之最。福建地区悬鱼有垂带形,十字形,桃形,鱼形,近似山花,纹样相对浙江地区要简单一些。地域差异性西南部云南这些地区的悬鱼长度在80~100cm,其造型简单独特。基本形式为直线和弧线,略有雕饰,但大多有红、黄、蓝、绿等色彩绘也有少数为鱼形浮雕,上半部雕成太极图,下雕双鱼,多为几何形(直线和弧线)组成的细长形体,较东南部古民居悬鱼造型简易。中原地区河南、山西等地

其造型大多为传统卷云样式,多为砖石雕刻或者琉璃材质,尤以山西地区的琉璃悬鱼较多,风格大气朴实,纹样饱满,色彩精美。

汉族民居的色彩多以材料原色或清淡的色调为主。其中江南民居粉墙黑瓦,栗色的梁柱和栏杆,使建筑显得素净明快,情新幽雅。而闽南、粤东民居室内梁架、神龛雕刻常用金漆饰面。色彩装饰还包含了彩画装饰,诸如:人物、山水、图腾、花鸟等彩画色彩装饰江南民居

陈设装饰的目的在于增加室内的美观,形成某种风格或气氛。主要使用家具、灯具、屏风、楹联、匾额、书法、挂画、工艺品、古玩、盆景以及地毯、挂毯、门帘、窗帘等装饰织物。陈设装饰1.装饰题材:装饰题材包含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福禄喜庆、长寿安康;怡情养性、陶冶情操;道德伦理、德化教育;风水方位、除凶避灾等。题材及表达方式2.表达方式在物化时多使用象征手法、形声手法(谐音、假借等)、形意手法(利用直观的形象表达非本身意义的内容)。

(1)动物类

常见有狮子、麒麟、鹿、鹤、蝙蝠、凤凰、孔雀、蝴蝶、喜鹊、鸳鸯、雄鸡鱼等。题材及表达方式狮子:用来象征人世的权势、富贵,也有镇宅驱邪之意。狮子滚绣球,表示喜庆、

吉祥的意念。麒麟:传说中的仁兽,喻指仁厚贤德的子孙。鹿:

传说中为长寿仙兽,常与寿星为伴,以祝长寿,鹿音同“禄”,表示福气

或俸禄。蝙蝠:蝠与“福”音相谐,五只意指“五福”。蝴蝶:因蝶与耋谐音,耋泛指高寿。特指八十岁。《礼记》有“七十曰耄,八十

曰耋”。寿石、菊、蝶、猫组成的纹图表示寿居耄耋。鱼:

谐“余”音,寓意生活富裕美好。鱼常绘成鲤鱼、金鱼,“鲤”与“利”

谐音,金鱼谐“金玉”。(2)植物类

常用的有松、竹、梅、桂、桃、石榴、牡丹、芙蓉、兰花、菊花、海棠、合欢、百合、万年青等等。松:象征长寿。由于凌霜不凋、冬夏常青、苍劲挺拔,又象征坚贞不屈、意志坚强。竹子:潇洒脱俗、清秀俊逸、亮节虚心,象征君子德行与君子风度。梅花:象征着气节与坚韧。寒梅报春,具有古样喜庆的意义。牡丹:“国色天香”,代表富贵。芙蓉:代表荣华,芜蓉花与牡丹花的纹图、象征荣华富贵。兰花:清雅芳香,花质素洁,以兰喻君子高洁的品质。水仙:“仙”与神仙、仙境之“仙”同音同形。(3)器物、神人类器物如如意、古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