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_第1页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_第2页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_第3页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_第4页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是写古代战例的典范作品,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屡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比照、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表达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剧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风格,还有的表现得沉着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战争描写壹贰叁肆战争描写中表达了谋略的综合应用战争描写中表达了相同谋略的不同应用战争描写中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中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战争概况: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

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

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烧掉袁绍粮草辎重,然后发动奇袭最后以全面胜利宣告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赤壁之战战争概况: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南下,荆州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刘备撤走。

曹操派五千轻骑追击刘备,于当阳长坂坡追到刘备,刘备迅速被击溃,赵云反身杀入曹军,将刘备幼子救出,与刘备在江夏会合。张飞率领二十起兵断后,据水断桥,曹军不敢逼近,刘备得以顺利逃亡。江东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派鲁肃来与刘备结成联盟,合力抗拒曹操,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到江东。

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黄盖诈降用火烧了曹操的战船,曹操引军沿华容小道,向江陵方向退却。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那么借此胜役开始开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时机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夷陵之战战争概况: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根底。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根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一、一、战争描写中表达了谋略的综合应用《三国演义》于战争描写中表达了谋略的综合应用。因为三国军事家们个个皆稍通兵学,因此在他们指挥的冬季战役中,兵学理论与军事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三国时期大小一百屡次战役中,“心战、奔袭、设疑,离间、火攻、空城计、美人计、苦肉计等各种军事奇计纷纷运用,特别是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军事谋略和战术用法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方案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二、战争描写中表达了相同谋略的不同应用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描写战争的艺术方法是丰富多样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大战役,又都不得是用火攻,但写来却毫不重复。一者是火烧连船,二者是火烧粮草,三者是火烧连营;或以逸待劳,或出奇致胜,或静以待变。相同的谋略却有着不同的应用,让人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例如袁曹官渡之战,战争一开始,双方的力量比照、客观条件的优劣差异都不利于曹军。但由于曹军这一方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利用和扩大袁军决策错误、军心松散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袭击袁军屯粮之处,火烧粮草辎重,一战而胜,乘胜再下,各个击破,取得击溃和全歼主力的胜利。三、战争描写中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人物塑造上。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锋利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沉着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些主要人物,无不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有血有肉。曹操、关羽、诸葛亮,之所以被称之为“三绝”,从艺术上来说,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个性特征是非常突出的。通过才智相当的人物之间的较量来表现人物的个性,是《三国演义》重要的艺术手法。四、战争描写中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三国演义》反映了统冶阶级的内部矛盾酿成的军阀混战,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例如:第四回写道: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燃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第九十回“火烧藤甲军”:“忽见前面大小车辆,装载干柴,尽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只闻后军发喊,报说谷口已被干柴垒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