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北京市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北京市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北京市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北京市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一)(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文正公读书堂,乃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所建也。初,文正公少孤且贫,从其母归朱氏。朱宰澧之安乡①,公侍母偕来。尝读书于老氏之室曰“兴国观”者,寒暑不倦,学成而仕,为时名卿。邑之士咸知敬慕,筑堂祠之。既毁于兵,庆元初,宪使范公处义复创于观侧,因陋就简,将颓圮矣。侯谓问学精勤,立大志于穷约者,莫如范公;名节不屈,成大勋于显用者,亦莫如范公,学者所宜宗师。将徙书堂于近城,庶使四邑之士,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乃卜澧之阳,惟东彭山突兀其前,诸峰环列,左右旁挟,两水东西来朝,气象轩豁,胜景毕露,岂地灵显晦自有时耶!于是度材鸠工,分画经始②。中建一堂,旁列两庑,设四斋以育士,植五间以为门。后创一楼,匾曰“通经”,盖取文正公读书十年大通六经之旨之意。立文正公祠于堂之东偏,外又辟一门,缭以周垣,克壮形势。栋宇华丽,轮奂鼎新,实一郡伟观也。堂成,士未有养,乃括没官之田,得数百亩,拘而籍之。贰车③马公壬仲又助金千缗,增鬻田。为不朽计,侯命友龙记之。友龙尝读国史,见文正之勋名事业铿鈞宇宙,盖不特著见于参预大政之时,而实根本于穷居江湖之日。其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志已定于素,故能入赞万机,出破西贼,而致我仁祖四十二年之盛治者,公之力也。噫!以文正公之立身行己,视圣贤为无慊,而建功立业,又书之青史而不愧。盖其穷之养即达之施,幼之学即壮之行,犹火然泉达,有不容御。澧之士,其可不知取则哉!今文正公之遗躅懿范,既为澧人所敬慕,然非侯振扬而尊显之,其何以耸人心而激士气,俾强于为善,以振文正之绝响乎哉?侯之心亦勤矣。士登斯堂,苟笃志好学,切磋讲贯,绍文正之事业,以副侯之所期,则可以无负。堂建于宝庆丙戌之秋,成于是岁之冬。费于公帑撙节④之余,而无毫发科敛之扰。是皆可书,故并记之,以谂来者。(取材于宋代任友龙《澧州范文正公读书堂记》)【注释】①范仲淹的继父朱文翰时任澧州安乡县令。②度材鸠工,分画经始:选备材料,招募工匠,规划设计,开始营建。③贰车:指副手。④公帑(tǎng):国库里的钱财。撙(zǔn)节:节省。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赞万机赞:辅助B.视圣贤为无慊慊:遗憾C.绍文正之事业绍:介绍D.以谂来者谂:劝勉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所建也乃卜澧之阳B.邑之士咸知敬慕又书之青史而不愧C.惟东彭山突兀其前其可不知取则哉D.设四斋以育士以副侯之所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景仰他的高风亮节,追慕他的品行功业B.缭以周垣:用围墙环绕四周C.盖不特著见于参预大政之时:大概在他参与国家大事时还不能特别地显现出来D.俾强于为善:使他们努力做得更好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先前纪念范文正的祠堂毁于战火,范处义就着简陋条件进行了重建,现又将倒塌。B.董侯认为范文正是学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将读书堂移至州城附近,欲扩大其影响。C.读书堂改建在东彭山中,堂、庑、斋、楼等一应俱全,成为一郡之中壮观的建筑。D.读书堂建成后,发现曾经有侵占百姓土地的现象,相关人员因此受到了拘役惩罚。10.阅读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5分)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二)(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陵字少卿,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上【1】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急攻陵。汉军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叹曰:“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人持二升粮,期至遮虏鄣【2】者相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3】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陵曰:“丈夫不能再辱。”数年,汉求苏武等,李陵置酒贺武,曰:“陵虽驽怯,令汉且贳【4】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5】,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取材于《史记》《汉书》)注释:【1】上:指汉武帝。【2】遮虏鄣:古地名,在居延附近。【3】韩延年:颖川人,其父征讨南越时战死,武帝封延年为侯,以校尉身份随李陵出征。【4】贳:shì,赦免。【5】曹柯之盟:春秋时鲁国将领曹沫与齐交战,三战三败。后来两国国君在柯邑会盟,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迫使其归还了侵鲁之地。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愿得自当一队

当:带领,掌管B.陵且战且引

引:退避C.单于遮其后

遮:掩护D.收族陵家

收:逮捕,拘押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壮而许之

若火之始然B.如泥野侯为虏所得

为天下笑C.壮士从者十余人

自是者不彰D.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

空以身膏草野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毋令专走贰师也

不使他们特意离开贰师将军B.三创者载辇

三处受伤的躺在车上C.天子客遇之

天子像接待宾客一样礼遇他D.立政阴谕之

任立政暗中向李陵示意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李陵拒绝为贰师将军运输辎重的任务,是希望独当一面,一展才华。B.李陵率军英勇作战,但因军中逃降者泄露军情,最终没能成功突围。C.李陵自感兵败将死,但身边军吏举前人例子劝说他可采取权宜之计。D.李陵请苏武转呈心愿:如果得到赦免,他将效仿曹沫之举回报汉室。10.班级将举行“历史人物纵横谈”专题讨论会,李陵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焦点。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和链接材料,提炼你对李陵功过的观点和依据,作为发言内容。(5分)【链接材料】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司马迁《报任安书》)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白居易《李陵论》)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三)(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为柳敬亭【1】募葬地疏太史公《滑稽传》曰:“优孟【2】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吾观汉人孙叔敖碑文言:楚王置酒召客,优孟前举洒为寿,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笑于其中。楚王欲立为相,归而谋之,其妻为言廉吏不可为,孙叔敖之子贫贱负薪。为之歌词以感动楚王,复封其子。嗟乎!孙叔敖相楚之烈,自若敖蚡冒【3】荜路蓝缕之后,于荆无两。一旦身死,其子贫贱负薪,楚之列卿大夫无一人为楚王言者,而寝丘【4】之封,乃出于一人之口,则卿大夫之不足恃赖,而优孟之不当鄙夷也,自古已然矣。虽然,孙叔敖之身后,而优孟可以属其子;假令优孟而穷且无后也,楚国之人,岂复有一优孟为之摇头而歌者乎?士大夫恬不知愧,顾用是訾謷【5】优孟,以为莫己若也,斯可以一喟已矣。柳生敬亭,今之优孟也。长身疏髯,谈笑风生,奋袂以登王侯卿相之座,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撑肉薄之时,一言导窾,片语解颐,为人排难解纷。今老且耄矣,犹然掉三寸舌,糊口四方;负薪之子溘死逆旅,旅榇【6】萧然,不能返葬,伤哉贫也!优孟之后,更无优孟;敬亭之后,宁有敬亭?此吾所以深为天下士大夫愧也。三山居士,吴门之异人也,独引为己责,谋卜地以葬其子,并为敬亭营兆域焉。敬亭曰:“此非三山只手所能办也。士大夫之贤者,吾侍焉游焉;闾巷之轻侠裘马之少年,轻死重义,骨腾肉飞者,吾兄事焉,吾弟畜焉。生数椽而死一抔,终不令敬亭乌鹊无依而乌鸢得食也。某不愿开口向人,惟明公以一言先之。”余笑曰:“太史公记孟尝君客鸡鸣狗盗,信陵君从屠狗卖浆博徒游。生之所称引者,冶游则六博蹴鞠之流,豪放则椎埋臂鹰之侣,其人多重然诺,好施与,岂能龌龊阘茸两手据一钱惟恐失者?要离、专诸,春秋时吴门市儿也,岂可与裒衣博带、大冠如箕者比长而较短哉?子姑以吾言号于吴市,吴市之人,有能投袂奋臂感慨而相命者,吾知其人可以愧天下士大夫者也。子当次第记之,他日吾将按籍而稽焉。”(取材于钱谦益同名文章)注释:【1】柳敬亭:明末泰州人,善说书,常周旋于士大夫间。【2】优孟:春税时楚国艺人。【3】若敖蚡冒;楚国先代国君.【4】寝丘:地名。【5】訾謷:诋毀。【6】榇:棺。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叔敖相楚之烈烈:功业B.犹然掉三寸舌犹:好像C.独引为己责独:偏偏D.并为敬亭营兆域焉营:谋划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优孟揺头而歌他日吾将按籍而稽焉B负薪者以封子姑以吾言号于吴市C.楚之列卿大夫无一人为楚王言者此吾所以深为天下士大夫愧也D.则卿大夫之不足恃赖士大夫之贤者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王欲立为相楚王要立优孟扮演的孙叔敖为楚相B.乃出于一人之口才从楚王一人的口中说出C.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撑肉薄之时往往在讲到战场拼杀、近身搏斗的时候D.信陵君从屠狗卖浆博徒游信陵君与狗屠、卖酒者以及赌徒交往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优孟凭借出色的模仿和动人的歌唱打动了楚王,楚王封赏了优孟的儿子。B.作者认为士大夫不值得依赖,艺人不应当被鄙薄,可见他轻身份而重人品。C.柳敬亭的表演不仅声形并茂,能使人开颜欢笑,且还具有解决纠纷的作用。D.作者认为当年的艺人愿为士大夫进言,那么当今士大夫也理应为艺人解困。10.根据文章第五、六两段,分条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5分)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四)(北京卷)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1)恰当地使用颜色词语,可增强诗文的视觉艺术效果,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里澄江似练,_________”,生动地呈现出一幅锦绣江山图;《登泰山记》中“_________”,形象地描绘出泰山日出时色彩相间的景象。(2)孤独思亲是杜甫诗歌中的常见内容,如《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登高》中的“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3)《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六国论》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都在强调以诚待人、礼遇贤才的重要性。(4)叠词有摹声、绘形等作用,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赤壁赋》中“_________,羽化而登仙”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五)(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②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1】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③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④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2】,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⑤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⑥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3】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⑦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4】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⑧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取材于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注释:【1】脂膏滫瀡:油脂类和淀粉类调料,这里泛指食物。【2】小学:旧时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统称。【3】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名。【4】许:许国,春秋时国名。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将吊而更以贺也吊:忧虑。B.心蓄之蓄:暗藏。C.而世之多嫌也嫌:猜忌。D.黔其庐黔:使……变黑。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犹未能究知其状其可得乎B.或将大有为也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C.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犹有顾视而窃笑者D.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今吾之所陈若是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斯道辽阔诞漫这番道理不着边际而又荒诞无稽B.衔忍而不出诸口强忍着不能说出口C.得奋其舌替天子颁布命令D.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主持考试的人,授予您官职也不再害怕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4分)A.本文写柳宗元祝贺友人家中失火,看似违背常情,实则饱含了作者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他一展抱负的祝愿。B.第③段通过老子福祸相倚和孟子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的思想观点,说明王参元家中失火,家资毁于一旦的必然性。C.第④段柳宗元分析好友王参元博学多才却仕途不顺的原因,意在揭露当时社会上埋没人才、诋毁人才的现象。D.第⑦段柳宗元借颜回、曾参安贫乐道的事例,从持志自守、学习古人高尚志趣、追求精神上的富足等方面去鼓励朋友。10.根据全文内容,请概括作者在第①段说自己“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的原因。(5分)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六)(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材料一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故律吕【1】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不用而民自安矣。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2】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弛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取材于阮籍《乐论》)注释:【1】律吕:中国古典音乐名词,分十二律,黄钟是其中一律。【2】五声:也称“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材料二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皆无豫于内。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1】,以自显发。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故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心之与声,明为二物,殊途异轨,不相经纬,焉得染太和【2】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古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3】;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故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丝竹与俎豆【4】并存,进退相须,共为一体,从善日迁,然后化成。(取材于嵇康《声无哀乐论》)注释:【1】和声:和谐的乐音。【2】太和:古代雅乐名称。【3】遁:放纵。【4】俎豆:泛指礼器。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九州一其节

一:整齐B.礼逾其制则尊卑乖

乖:错位C.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

发:激发D.不相经纬

经纬:交织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昔者圣人之作乐也

此物之自然也B.以迎阴阳八风之声

五行以成C.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

人安其生D.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

其体自若而无变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男女不易其所男女不改变各自的位置B.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移风易俗,于是百姓同乐C.皆无豫于内都与内心的感情没有关联D.而醉者以喜怒为用而醉酒的人把喜怒作为外在表现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阮籍认为,雅乐不烦扰百姓,五音也无韵味,却可使万物自得其乐。B.嵇康以酒取譬,说明音乐并无悲欢,只是把人的情感引发出来而已。C.阮籍文侧重谈音乐的教化作用,嵇康文侧重探讨音乐和情感的关系。D.在音乐的本质方面,他们都认为音乐源于天地自然,具有自然属性。10.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两篇文章的见解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答案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一)(北京卷)【答案】6.C7.D8.C9.D10.①彰显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卓著功勋。②激励学子学习范仲淹的精神品质,传承其事业。③称颂董侯修建书院的功绩,包括建堂过程中没有扰民。【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C.“绍”:继承。句意:继承范文正公的事业。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乃”:表判断;/表承接,于是,就。句意:是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提议建造的。/于是选择澧水北岸的地方。B.“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代词,代文正公的功业。句意:同县的读书人都对文正公敬佩仰慕。/把它写在青史上也没有愧色。C.“其”:代词,指代读书堂。/副词,表反问。句意:东彭山就高耸在前面。/怎么可以不知从文正公这里取法呢!D.“以”:都表目的,意为用来。句意:安排四间教室来培养读书人。/来达到董侯的期望。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C.“特”在句中应译为只是、仅仅。句意:不仅仅是由于在参与国家大政时的显著表现。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发现曾经有侵占百姓土地的现象,相关人员因此受到了拘役惩罚”说法有误。原文相关信息“乃括没官之田,得数百亩,拘而籍之”的意思是征集被没收入官的田地,得到数百亩,限制这些田地的使用(作为读书堂的专用土地)并登记入册。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侯谓问学精勤,立大志于穷约者,莫如范公;名节不屈,成大勋于显用者,亦莫如范公”“以文正公之立身行己,视圣贤为无慊,而建功立业,又书之青史而不愧”“今文正公之遗躅懿范,既为澧人所敬慕,然非侯振扬而尊显之,其何以耸人心而激士气”可归纳出:彰显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卓著功勋。根据原文“学者所宜宗师。将徙书堂于近城,庶使四邑之士,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澧之士,其可不知取则哉”可归纳出:激励学子学习范仲淹的精神品质,传承其事业。根据原文“费于公帑撙节之余,而无毫发科敛之扰。是皆可书,故并记之,以谂来者”可得出:称颂董侯修建书院的功绩,包括建堂过程中没有扰民。参考译文:范文正公读书堂,是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提议建造的。当初,范文正幼年丧父并且家庭贫困,母亲改嫁,他跟随母亲来到朱家。继父朱文瀚担任澧州安乡县令,文正公就随母亲一起来到安乡县。曾在道家的“兴国观”读书,无论冬天、夏天都不倦怠,学成后去做官,成为当时富有声望的官员。同县的读书人都对文正公敬佩仰慕,便建造读书堂来纪念他。后来,读书堂在战乱中被焚毁,庆元初年,宪使范处义在兴国观旁重建读书堂,建时就着简陋的条件,现在快要倒塌了。董侯评价说,从求学专心勤勉、困顿时立下远大志向方面看,没有人能比得上范文正公;从名誉节操不改、被重用时成就卓越功业方面看,也没有人比得上范文正公,因此,范文正公是求学的人都应该尊奉学习的老师。于是想要把读书堂迁移到离县城较近的地方,希望能让周围的读书人景仰他的高风亮节,追慕他的品行功业。于是选择澧水北岸的地方,东彭山就高耸在前面,山峦环绕左右两边,两条水流从东西方向涌来,就像臣子前来朝觐,景象开阔,优美的景色全部呈现出来,难道是山川灵秀之气的显隐自有它的时机么!于是选备材料,招募工匠,规划设计,开始营建。正中央建一堂,旁边建两间廊屋,安排四间教室来培养读书人,修立五间规制的大门。堂后面建造一栋楼,牌匾上书“通经”,大概是取文正公读十年书,通晓了六经要旨的意思。在读书堂东面建立了文正公祠堂,祠堂外又开辟一扇门,用围墙环绕四周,突出了地形山势的壮阔。整片建筑富丽堂皇,高大华美,面貌一新,实在是当地的宏伟建筑。建成后,前来读书的人没有供养,于是征集被没收入官的田地,得到数百亩,限制这些田地的使用(作为读书堂的专用土地)并登记入册。贰车马壬仲又资助了一千缗钱,增购田地。出于不朽的考虑,董侯让我写一篇文章记录此事。我曾经读国史,发现文正公的功名事业传扬天下,不仅仅是由于在参与国家大政时的显著表现,实在是因为在他读书未做官时打下的根基。文正公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志向已经在平时读书中确立,所以参与国家政事时,在朝廷内能辅助处理政务,在朝廷外能战胜西夏,仁宗朝有四十二年昌明的政治局面,离不开文正公的贡献啊。噫!将文正公的立身行事,与圣贤比照也没有遗憾,而且文正公所建立的功业,写在青史上也没有愧色。这是因为他困窘时修养的品德在做官后体现了出来,幼时所学与成年所行一致,就如同大火燃烧、泉水流淌般自然而然,不可阻挡。澧州的读书人,怎么可以不知从文正公这里取法呢!现在文正公留下的事迹和美好品行,虽然已经被澧人敬仰崇拜,但如果没有董侯显扬光大,如何能够进一步激励人心、振奋士气,使读书人努力向善,发扬文正公不可多得的品行呢?董侯用心也竭尽全力了。读书人到读书堂学习,如果坚定志向、专心学问,研讨讲习,继承文正公的事业,来达到董侯的期望,就不辜负董侯重建读书堂的期望了。读书堂从宝庆丙戌的秋天开始建造,在同年冬天建成。经费来源于国库钱财的结余,对百姓没有丝毫的摊派烦扰。这些都值得记录,所以一并写出,来劝勉后来者。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二)(北京卷)【答案】C7.B8.A9.D10.李陵功过参半。功在于他能“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以寡敌众,重创敌师,扬国威,有大功。他主动请命率精兵出击,有雄心;率军与匈奴重兵苦战数日,全军上下始终奋力死战,有勇气、人格魅力与统兵能力;孤身夜出欲擒敌首,有胆魄;让士兵携粮逃命,有体恤之心。过在于他贪功轻敌冒进,且没能坚守气节,又祸及家人。汉武帝本想让他随大军行动,但他想展现才能,主动请求仅率五千人深入敌境,过于贪功冒进;他虽是在苦战多日、矢尽道绝、救援无望后才投降,且称欲效仿曹柯寻机报国,但终是没有守住气节;这也导致他的家人被轻信人言、冷酷寡恩汉武帝杀害。因此说他功过参半。【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遮:阻断。句意:单于断了汉军后路。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代词,他,指李陵;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皇上认为他勇壮便答应了他。/像火刚刚燃烧(终必不可扑灭)。B.为:都是介词,表被动,被。句意:就像浞野侯曾被俘。/被天下人耻笑。C.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人。句意:跟从的壮士有十几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D.以:介词,因;介词,把、用。句意:李陵痛恨自己的家因李绪而灭族。/白白地用自己的身躯来给草原做肥料。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走:追赶。句意:不让他们专门追赶贰师将军。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他将效仿曹沫之举回报汉室”错,由“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可知,是说假使汉朝暂且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使我能施展由于投降匈奴之耻辱而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能像曹沫那样寻找机会立功赎罪,但是皇上逮捕族灭了我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即在被逮捕族灭了全家的情况下,李陵不会效仿曹沫之举回报汉室了。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李陵功过参半。“功”在于他能“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以寡敌众,重创敌师,扬国威,有大功。由“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可知,他主动请命率精兵出击,有雄心;由“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可知,率军与匈奴重兵苦战数日,全军上下始终奋力死战,有勇气、人格魅力与统兵能力;由“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可知,孤身夜出欲擒敌首,有胆魄;由“令军士人持二升粮,期至遮虏鄣者相待”可知,让士兵携粮逃命,有体恤之心。由“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可知,“过”在于他贪功轻敌冒进,且没能坚守气节,又祸及家人。汉武帝本想让他随大军行动,但他想展现才能,主动请求仅率五千人深入敌境,过于贪功冒进;由“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等,他虽是在苦战多日、矢尽道绝、救援无望后才投降,且称欲效仿曹柯寻机报国,但终是没有守住气节;这也导致他的家人被轻信人言、冷酷寡恩汉武帝杀害。因此说他功过参半。参考译文:李陵,字少卿,善于骑射,爱护关心他人,对部下谦让,很有好名声。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到祁连天山攻打匈奴右贤王。皇上(汉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担任贰师将军的辎重运输任务,以此来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让他们专门追赶贰师将军。李陵叩头自请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士兵,都是荆楚的勇士奇材剑客,力大可搏猛虎,射箭必中目标,希望能独立带领一队,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就可以开进单于王庭。”皇上认为他勇壮便答应了他。李陵于是率领步兵五千从居延出关,向北行三十日,到达浚稽山。李陵军与单于军遭遇,匈奴足有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军。李陵率军交战相攻,千弩齐发,敌军应弦而倒。匈奴退回山上,汉军进击,杀死数千敌兵。单于大惊,召集左右步兵、骑兵八万多人攻击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南行数日,到达山谷中。李陵军与敌连续交战,士兵中箭受伤,三处受伤的躺在车上,两处受伤的驾车,一处受伤的执兵器作战。李陵军在树林中交战,又杀死敌军几千人,用连弩射单于,单于下山退走。当时,李陵军更加危急,匈奴骑兵多,一日交战数十回合,又杀死敌军二千余人。匈奴不能取胜,想退兵,正遇李陵军军候管敢逃降匈奴,详细告诉说“李陵军无后援,箭也快射完了”。单于大喜,猛攻李陵。汉军一天就消耗掉五十万支箭,士兵还剩下三千多人,只能砍断车辐当作武器,军官持短刀,深入到峡谷之中。单于断了汉军后路,就着山势往下投垒石,士兵伤亡惨重。黄昏后,李陵着便装独自走出营,制止左右随从说:“不要跟随我,大丈夫一人去捉单于可以了!”过了很久,李陵返回来,叹息着说:“兵败,就死吧!”有的军吏说:“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顺利,以后再寻找途径回去,就像浞野侯曾被俘,后来逃回来,子像接待宾客一样礼遇他,何况对将军您呢!”李陵说:“你不要说了!我不死,就不是壮士了。”于是砍掉所有旗帜,埋藏了珍宝,叹息说:“今天没有武器再战,天亮了就只能被俘!大家各自逃命,还会有脱身回报天子的人。”令军士每人带二升粮,约定到遮虏鄣等待。半夜时,李陵与韩延年都上了马,跟从的壮士有十几人。匈奴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匈奴人拦阻住狭窄的通道,截断了归路,李陵军队粮食缺乏而救兵又没赶到,匈奴人加紧攻打,要李陵投降。李陵说:“我没有面目去回报陛下了。”于是就投降了匈奴。皇帝将李陵家灭族,母、弟、妻、子皆被杀。后来,汉派使者出使匈奴,李陵责问使者说:“我为汉率领步兵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兵支援而失败,有什么对不起汉室的,要杀我全家?”使者说:“汉室听说李少卿教匈奴用兵。”李陵说:“是李绪,不是我。”李陵痛恨自己的家因李绪而灭族,派人刺杀李绪。昭帝立为帝,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向来与李陵友好,派李陵的老朋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一同到匈奴招回李陵。任立政暗中向李陵示意,说可以归汉。李陵说:“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过了几年,汉朝要求归还苏武等人,李陵摆设酒宴祝贺苏武,说:“我李陵虽然无能怯懦,假使汉朝暂且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使我能施展由于投降匈奴之耻辱而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能像曹沫那样寻找机会立功赎罪,这是我从前念念不忘的。皇上逮捕族灭了我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还有什么可留恋的?”李陵在匈奴生活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链接材料】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确是个守节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讲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很廉洁,或取或予都合乎礼义,能分别长幼尊卑,谦让有礼,恭敬谦卑自甘人下,总是考虑着奋不顾身来赴国家的急难。(司马迁《报任安书》)汉代的李陵出任上将,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不勇,放弃先前的功绩是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是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白居易《李陵论》)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三)(北京卷)【答案】6.B7.A8.B9.A10.(1)受柳敬亭之托,代其向人倡议募捐,使柳敬亭老有所居,死有所葬。(2)赞赏市井之人重视信誉、好助人为乐的品质,以此鼓励苏州市民募捐。(3)鞭挞一些士大夫的吝啬冷漠。【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B.犹:仍然。句意:仍然说书。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都表修饰。句意:优孟摇头歌唱。/将来我将依照名册考查他们。B.连词,因而;介词,把。句意:打柴为生的人因而受到封赏。/你姑且把我的话在苏州集市上大喊。C.介词,向;介词,替。句意:楚国的列卿大夫没有一人(替他)向楚王诉说。/这是我替天下的士大夫感到深深羞愧的原因啊。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翻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那么卿大夫不值得依赖。/贤士大夫。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内容并翻译句子的能力。B.“乃”,竟然;“一人”,指优孟;“口”,歌唱。句意:竟通过优孟一人的歌唱获得。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推断文章内容的能力。A.“楚王封赏了优孟的儿子”错误,由原文“为之歌词以感动楚王,复封其子”可知,(优盂)替孙叔敖的儿子唱歌来感动楚王,(楚王)又封赏了孙叔敖的儿子。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和主旨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到有效信息,在分条概括即可。结合“……生数椽而死一抔,终不令敬亭乌鹊无依而乌鸢得食也。某不愿开口向人,惟明公以一言先之”可知,柳敬亭不愿向人张口,希望作者说句话(替我)倡导一下,受柳敬亭之托,代其向人倡议募捐,使柳敬亭老有所居,死有所葬。结合“……其人多重然诺,好施与,岂能龌龊阘茸两手据一钱惟恐失者?要离、专诸,春秋时吴门市儿也,岂可与裒衣博带、大冠如箕者比长而较短哉?”可知,作者赞赏他们乐善好施,重情重义,以此鼓励苏州市民募捐,实现柳敬亭的所托。结合“子姑以吾言号于吴市,吴市之人,有能投袂奋臂感慨而相命者,吾知其人可以愧天下士大夫者也”可知,市井之人的捐款助人的行为会使天下的士大夫感到羞愧,从而鞭挞一些士大夫的吝啬冷漠。参考译文:太史公《滑稽列传》说:“优孟摇头歌唱,打柴为生的人因而受到封赏。”我看到汉代人写的孙叔敖碑文说:楚王摆下酒宴宴请臣子,优孟上前举起酒杯为楚王敬酒祝福,就穿戴着孙叔敖的衣冠,在酒宴上击掌谈笑。楚王(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他回家和妻子商量这件事,他的妻子对他说清官不值得做,(因为)孙叔敖的儿子贫困到打柴为生,(优盂)替孙叔敖的儿子唱歌来感动楚王,(楚王)又封赏了孙叔敖的儿子。唉!孙叔敖辅助楚王的功业,从先代国君艰辛创业以来,在楚国独一无二。有一天死去,他的儿子贫困到打柴为生,楚国的列卿大夫没有一人(替他)向楚王诉说,然而寝丘的封地,竟通过优孟一人的歌唱获得,那么卿大夫不值得依赖,优盂不应当被鄙薄,古时就已经如此了。虽然这样,孙叔敖过世后的事情,优孟可以托付给他的儿子于困境又没有子嗣,楚国人难道还有一个(像)优孟(一样的人)为他摇头歌唱吗?士大夫安然处之,不知羞愧,反而因此诋毁优盂,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可以一叹啊。柳敬亭,就是当今的优盂。他身材高,胡须稀疏,(说书时)有说有笑,挥动衣袖,登上王侯卿相的座位,往往在(讲到)刀枪林立拼命冲杀、身体碰撞徒手搏斗的时候,一句话导向空处,使听者开颜欢笑,他为别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现在柳敬亭老了,年近八旬,仍然说书,以技艺在四处谋生;儿子死在旅馆,灵柩简陋,不能归葬故乡,悲哀啊!贫困啊!优孟死后,再无优孟;敬亭死后,难道还有敬亭吗?这是我替天下的士大夫感到深深羞愧的原因啊。三山居士,是苏州的奇人,偏偏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责任,选择葬地来安葬柳敬亭的儿子,并为柳敬亭规划坟墓。柳敬亭说:“这不是三山居士凭一人之力所能办到的。贤士大夫,我陪从在他们身旁,结交他们;民间生活富裕的少年,轻死重义,放逸不羁的,我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像对待弟弟一样喜爱他。(我希望)生时有几间房子,死后有一座坟墓,最终不使敬亭像南飞的乌鹊一样无所依傍,而被乌鸦和老鹰啄食。我不愿向人张口,希望明公说句话(替我)倡导一下。”我笑着说:“太史公记载孟尝君接纳学鸡鸣叫、装狗盗窃的人为门客,信陵君跟以杀狗为业的人、卖酒的人和赌徒交往。你提到的那些人,野外游玩的即擅长六博、蹴踘这类人,雄豪奔放的即挖掘坟墓、外出狩猎这类人,这些人大多重视信誉,好助人为乐,难道是龌龊卑贱、两手攥住一枚钱就怕失去的人吗?要离、专诸,是春秋时苏州集市上的人,怎可与宽衣大带的儒生、大冠如箕的士大夫比较长短,评论优劣呢?你姑且把我的话在苏州集市上大喊,苏州街市上的人,有能挥动袖子(行动起来)、举起手臂(出手相助)、有所感而激愤、互相通知的,我知道那些人可以使天下的士大夫感到羞愧啊。你应当依顺序记录他们,将来我将依照名册考查他们。”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四)(北京卷)【答案】6.B7.C8.D9.BCE10.先举管仲、诸葛亮执法公正使人信服的事例,慨叹当今存在不公的问题,提出只有刚与公并行才能使天下人信服的观点;接着分析朝廷存在赏罚不明、执法不公的现象和弊端,指出其原因正是“执之不刚,守之不公”;最后引用《诗经》,强调只有公者能以刚服天下,劝勉君主追求真正的为君之乐。【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耿耿”,嫌恨;句意:在他心里还是会有嫌恨。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句意:我听说孔子称赞管仲说。/然而我暗自观察人主在发布政令、实施刑罚赏赐的时候。B.结构助词,“的”/代词;句意:而上面的人即使在这方面十分公道。/即使赏给他千金。C.均为“代词”;句意:这是什么缘故呢?/所以认为他有罪应当贬黜。D.介词,因为/连词,来;句意:因为这辩难之人的言论而贬黜别人。/来使他的愤怒得以宽慰。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而为自己分辩”错误。“乎其辨之者”意思是对与他辩难的人,“乎其辨之者”是“有所不悦”的状语。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况且古代做君主的人,有他极大的快乐,而当今之世,人们不知道。人君的快乐,不是因为占有天下,而是能为天下去除丑恶、奖励善良以顺遂自己的情志。“古”是“为君”的定语,“古之为君者”的谓语为“有”,宾语为“所大乐”,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乐”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今世”的谓语为“不知”,“也”为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也”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人君之乐”的谓语为“非乐”,宾语为“夫有天下”,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下”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所以,应在BCE处断开。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文章第一段说到“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又读《蜀志》,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列举了管仲、诸葛亮执法公正使人信服的事例。第二段说到“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败天下之至刚,而天下之不刚,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二者相与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众”,提出只有刚与公并行才能使天下人信服的观点。第三段说到“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此其故何也?”,提出了朝廷存在赏罚不明、执法不公的现象和弊端。第三段说到“此其弊始于执之不刚,而成于守之不公”,指出其原因正是“执之不刚,守之不公”。第四段说到“《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引用《诗经》,强调只有公者能以刚服天下,劝勉君主追求真正的为君之乐。参考译文:我听说孔子称赞管仲说:“夺了齐大夫伯氏骈地食邑三百户,使他只能吃些粗糙的饭食,他却终身没有怨言。”又读《三国志·蜀志》,那上面记载诸葛孔明贬黜李平、流放廖立,到孔明死后,这二人都悲泣不已,李平还悲痛而死。我常常读书看到这种情况,都要感叹古人不可企及,就暗自哀怜当今之世不能做到这样。治理天下国家,只有刚强的人能恪守法度,而公道的人能用刚毅使天下服膺。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而且路途遥远。”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奖赏惩罚的权柄,给予或剥夺的事情,出自天子,本没有敢议论的人。就因为不公道,所以有一个人在这时受责罚而离开朝廷,虽然他应当受责罚,却也愤愤然有不服的心气。而上面的人即使十分公道,在这时也害怕他不服气,而不敢理直气壮地斥责他的罪过。所以天下的不公道,足以败坏天下的最刚强,而天下的不刚强,也足以败坏天下的最公道。至刚与至公同时实行,然后才能让天下的人深深地服膺。如今海内太平安定,外部没有诸侯专权的忧虑,内部也没有执政的祸患。然而我暗自观察人主在发布政令、实施刑罚赏赐的时候,时常好像有所畏惧而不敢一以贯之、坚定执行。这是什么缘故呢?朝廷的臣子,没罪就留在原职,有罪就罢黜,这是对待臣子的常规。所以认为他有罪应当贬黜,那他的官位一定要削减;认为他不应当贬黜,那没有原因而把他放任外地就更加不可以了。如今有罪而把他放逐外地,却增加他的爵禄,这样是要作为赏赐呢,还是作为刑罚呢?这些都无从知晓。大概是在说:“姑且用来安抚他烦躁不安的心吧。”他失去作为近臣的资格而离去,即使赏给他千金,在他心里还是会有嫌恨。况且天下的罪人,都想满足自己的意愿,那作为天子还怎么施行刑戮呢?然而天下不平的事情,又不只像这样。有一个被贬黜的人,就一定有一个排斥并与他辩难的人,国君认为被贬黜的人对与他辩难的人有所不满,而最终使得两人都被贬黜。这两人中,罪责到底在谁身上呢?因为这辩难之人的言论而贬黜别人,又因为他自己的这番言论而被贬,这是给被贬的人报仇罢了。因此天下虽没有擅权之臣的灾祸,而臣下暗自揣测天子的心思,都秉持私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弊病开始于执行时不刚强,而形成于坚守时不公平。《诗经》说:“人有议论,柔软中听的就吸纳它,刚硬不中听的就吐弃它。只有仲山甫,柔软的不一定就吸纳,刚硬的不一定吐弃,不欺侮鳏寡孤独之人,不害怕强横逞势的人。”人只有不欺侮鳏夫寡妇,才能不害怕强横逞势的人。我所以说:只有无私的人,能用刚毅使天下服膺,这是形势的必然啊。况且古代做君主的人,有他极大的快乐,而当今之世,人们不知道。人君的快乐,不是因为占有天下,而是能为天下去除丑恶、奖励善良以顺遂自己的情志。现在假使天下有不道义的臣子,惩罚他不成,却又接着尊崇他。尊崇他不足以使他喜悦,却又接着贬黜他所怨恨的来使他的愤怒得以宽慰。这二件事,难道是做君主的快乐吗?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五)(北京卷)【答案】6.A7.C8.C9.B10.①王参元是既孝顺又恬淡的人,却遭遇火灾,因而作者“始闻而骇”;②作者不认可遭遇灾难和有所作为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中而疑”;③过去大家虽知王参元的才干,却因其财富多,怕有受贿之嫌而不敢表达肯定之意;如今家产烧尽,可以大胆推荐了,所以“终乃大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吊:忧虑”错误。“吊”:慰问。句意:所以原本想来慰问您却改为道喜了。B.正确。句意:暗藏在心里。C.正确。句意:而世人大多喜欢猜忌、怀疑。D.正确。句意:大火使您的房屋变黑了。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代词,其中的/语气词,大概,难道。句意:我还不能确知其中的情形。/句意:大概还有可能吗?B.名词,作为,成就/介词,被。句意: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有大的作为。/句意:现在您的家财幸而被天火烧得精光。C.都是代词,……的人。句意:那些喜欢嗤笑别人的人就会以为他一定是得到您的厚礼了。/句意:仍有相视而暗笑的人。D.代词,这些事/助词,取独。句意:我常常跟孟几道说起这些事,并为此感到痛心。/句意:现在我说的情况就如上面所述。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替天子颁布命令”错误,句意:能够说说话了。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说明王参元家中失火,家资毁于一旦的必然性”错误,家中失火与成就大事未必会有必然联系。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可知,王参元是既孝顺又恬淡的人,却遭遇火灾,因而作者“始闻而骇”;结合“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可知,作者不认可遭遇灾难和有所作为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中而疑”;结合“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可知,过去大家虽知王参元的才干,却因其财富多,怕有受贿之嫌而不敢表达肯定之意;结合“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如今家产烧尽,可以大胆推荐了,所以“终乃大喜”。参考译文:接到杨八来信,知道您遭受火灾,家中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刚开始听到时很吃惊,接着便感到疑惑不解,而最后才大为高兴,所以原本想来慰问您却改为道喜了。你我相隔很远,信中言词简略,我还不能确知其中的情形,假若果真烧毁已尽,一无所有,那就是我更要祝贺您的原因了。您殷勤地侍奉双亲,每天都很快乐,只希望平平安安不出事情。如今竟然遭到大火肆虐的忧患,使您受到了惊吓,而且连平日普通的食物,或许也因此匮乏了,我刚听到时很吃惊。一般人都这么说:吉凶祸福是互相依存的,是来去不定的。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有大的作为,就先要遭受困苦惊吓,在这时会遇到水与火造成的灾难,会受到众多小人的怨恨,经历了辛劳、苦难、变乱与动荡之后,才能成就显赫,古代的仁人都是这样的。这番道理不着边际而又荒诞无稽,即使圣人也未必认为这确实可信,因此对于您的这次遭灾,我继而感到疑惑不解。凭您这样能读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训诂等方面又有专长,具备如此多的才干,但在仕进上却不能高出一般的士人,从而取得显赫尊贵的地位,其实并无别的原因。京城里的人大多说您家中有很多钱财,那些好求清廉之名的人,都害怕和顾忌这点,不敢称道您的长处,只是自己明白,暗藏在心里,强忍着不说出口。这是因为公正的道理不易辨明,而世人大多喜欢猜忌、怀疑。一旦有人说出称赞您的话,那些喜欢嗤笑别人的人就会以为他一定是得到您的厚礼了。我从贞元十五年读到您的文章以来,就把对您的赏识暗藏在心里,大约有六七年一直没有说过。这表明我只顾自身而亏于公道很久了,不只是对不起您啊。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时,自以为有幸成为皇帝身边的官员,能够说说话了,想趁此推荐您,从而使您心中的郁闷得以排除。但那时在同僚中称道您,仍有相视而暗笑的人。我深恨自己修养得还不能被世人所明察,平素的声誉还没有树立,因而被世人的猜忌烦扰。我常常跟孟几道说起这些事,并为此感到痛心。现在您的家财幸而被天火烧得精光,大概众人的疑虑也都会化为灰烬。大火使您的房屋变黑了,使您的墙壁变红了,从而显示您已一无所有,这样您的才能才可以显露出来,而不受污损,您的成果就显现出来了。这是火神帮助您呐。那么,我与孟几道十年来对您的知遇,还不如这场大火在一夜之间给您带来的声誉呢。大火帮助您,把您已一无所有的情况显现出来,使那些把对您的赏识藏在心里的人,都能开口为您说话,而主持考试的人,授予您官职也不再害怕了。即使要像以前那样畏缩不进,受人讥笑,大概还有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因此,最后我才感到非常高兴。古时候,某个诸侯国遇到灾祸,列位相同的诸侯国就都去慰问它。春秋时,许国没去慰问别国的灾祸,君子对它就很憎恶。现在我说的情况就如上面所述,而又与古代有些不同,所以本来打算来慰问,却又改成祝贺了。像颜回、曾参那样地安贫乐道,其中所拥有的乐趣可谓多了,您虽物质上有所缺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您先前要我文章的古体字书作,我牢记不忘,等积满几十幅后就一起给您寄去。吴二十一武陵来到我这里,说起您作了《醉赋》和《对问》,非常好,可托人捎一本给我。我近来也喜欢作古文,与在京城时很不一样,想和您这样的人谈谈这方面的感受,但被禁锢得十分厉害,就不可能实现了。趁着有人到南方来,给您写这封信探讨关于死生的道理。余不尽言。宗元禀述。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六)(北京卷)【答案】6.(3分)A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