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坐标图像问题-2024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核心考点讲解与必刷题型(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8 坐标图像问题-2024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核心考点讲解与必刷题型(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8 坐标图像问题-2024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核心考点讲解与必刷题型(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8 坐标图像问题-2024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核心考点讲解与必刷题型(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8 坐标图像问题-2024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核心考点讲解与必刷题型(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专题08坐标图像问题【题型一】溶液pH的变化图像(2023•莒县一模)小明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做酸碱中和反应后,对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探究,她向一定质量的反应后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Cl B.图中AB段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C.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 D.图中CD段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解答】解:A、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是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图中AB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产生,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C点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图中C点处溶质的种类最少,溶质是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D、图中CD段,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可知Na2CO3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024•碑林区校级一模)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X溶液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Y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实验分析】(1)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由图乙可知,图甲滴定管中的Y溶液是(选填“NaOH溶液”或“稀盐酸”)。(3)关于图乙、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图乙中c点表示的溶液中Na+和Cl﹣微粒数目相同B.取图丙中d点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产生气泡C.取图乙a点的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再将所得固体溶于水,测得溶液的pH=7,可以得出稀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4)图丁是图甲中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反应前的“”表示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拓展迁移】(5)将40g、10%的NaOH溶液与40g、10%的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色。【解答】解:(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特点。所以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2)由图乙可知,溶液的pH由小于7到等于7到大于7,可知图甲烧杯中溶液是稀盐酸,图甲滴定管中的Y溶液是NaOH溶液;(3)A、图乙中b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的溶液中Na+和Cl−微粒数目相同,c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所以图乙中c点表示的溶液中Na+数目大于Cl−数目,故A不正确;B、取图丙中d点的溶液中盐酸还没有反应完,所以加入碳酸钠溶液,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会产生气泡,故B正确;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pH>7,若没有反应则取图乙a点的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再将所得固体溶于水,测得溶液的pH>7,取图乙a点的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再将所得固体溶于水,测得溶液的pH=7,说明稀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故C正确。故选:BC;(4)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反应前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以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式存在,则反应后的白色小球与反应前滴加溶液中的白色小球都表示钠离子,所以反应前的“”表示的微粒是氢氧根离子,用OH−表示;(5)设:40g、10%的NaOH溶液与质量为x、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NaOH+即40g、10%的NaOH溶液与36.5g、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将40g、10%的NaOH溶液与40g、10%的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将40g、10%的NaOH溶液与40g、10%的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分类酸碱稀释过程的pH变化曲线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pH变化曲线酸性溶液稀释碱性溶液稀释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图像分析溶液pH由小于7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pH只能接近7,而不能大于7溶液pH由大于7的某个数值开始,逐渐减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pH只能接近7,而不能小于7起点时,pH<7,随着碱溶液的加入,pH逐渐增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加入碱溶液,溶液显碱性,pH>7起点时,pH>7,随着酸溶液的加入,pH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加入酸溶液,溶液显酸性,pH<7【题型二】与CaO相关的质量变化图像(2023秋•沂水县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甲: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 B.乙:向等质量的Zn、Mg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足量稀盐酸 C.丙:等质量的碳酸钙粉末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和10%的稀盐酸反应 D.丁:木炭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解答】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结束,温度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少,故选项图像错误。B、向等质量的Zn、Mg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足量稀盐酸,若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镁消耗的盐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正确。C、碳酸钙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碳酸钙与10%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D、木炭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木炭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减少为0,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B。(2023秋•碑林区校级期末)下列图像对应变化关系错误的是()A.向一定质量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过量 B.向饱和的Ca(OH)2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D.向等质量的CaO、Ca(OH)2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解答】解:A、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硝酸根离子一直存在溶液中,则硝酸根离子的数目一直不变,A正确;B、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消耗水,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反应前相同,B正确;C、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等于7,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小于7,C正确;D、向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氧化钙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2HCl+Ca(OH)2=CaCl2+2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的氢氧化钙生成111的氯化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不再变化,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的氧化钙生成111份氯化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不再变化,设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氧化钙的质量为mg,则mg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111m74g,mg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111m56g,故选:D。图像分析将饱和石灰水升温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后会析出晶体,溶质、溶液质量减小(如图所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剂质量不变一定温度,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CaOCaO加入水中后,CaO+H2O=Ca(OH)2,生成的Ca(OH)2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均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CaO时,CaO消耗了溶液中的水,Ca(OH)2析出,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开始减小;当CaO把溶液中的水消耗完全时,溶质和溶液质量都减小为0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CaO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CaO时,溶剂质量随着CaO的加入逐渐减小[CaO+H2O=Ca(OH)2,放热反应],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质量减少,且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当CaO把溶液中的水消耗完全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减小为0向一定量的不饱和石灰水中加入CaOCaO和不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放热反应,CaO+H2O=Ca(OH)2,生成的Ca(OH)2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均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CaO时,CaO消耗了溶液中的水,溶质Ca(OH)2析出,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开始减小;当CaO足量,水被消耗完全时,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减小为0【题型三】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2021•上海)氢氧化镁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常用作阻燃剂。某同学利用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纯净的氢氧化镁,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20℃的溶解度(g/100g水)氢氧化钠109氯化钠36.0①氢氧化钠的俗名是;如表中,20℃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②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图2表示两种生成物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MgCl2质量的变化关系,其中曲线b表示的生成物是(填化学式)。③该实验能否达成实验目的,请结合相关数据分析说明。【解答】解:①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火碱、烧碱、苛性钠;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109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则20℃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氯化钠。②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和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MgCl2═Mg(OH)2↓+2NaCl。图2表示两种生成物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MgCl2质量的变化关系,MgCl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2NaOH+MgCl2═Mg(OH)2↓+2NaCl809558117每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和95份质量的氯化镁完全反应生成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沉淀和117份质量的氯化钠,所以其中曲线b表示的生成物是:Mg(OH)2。③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因为20℃时3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0g×300g故答案为:①烧碱;氯化钠;②2NaOH+MgCl2═Mg(OH)2↓+2NaCl;Mg(OH)2;③不能,20℃时3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108g,而生成的氯化钠为117g,氢氧化镁中至少含有9g未溶解的氯化钠,因此不能达成实验目的。(多选)(2023秋•虹口区期末)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与通入一氧化碳的量的关系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Ⅰ表示装置内固体质量的变化 B.Ⅱ表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C.得到的铜的质量小于32g D.实验过程中共通入0.6mol一氧化碳【解答】解: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装置内固体质量不会变为0,故A分析不正确;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后不再增加,故B分析正确;C、由图示可知,通入一氧化碳的物质的质量为0.5mol;假设一氧化碳完全反应,设生成铜的物质的量为x。CO+CuO△¯Cu+CO110.5molx11=0.5生成铜的质量为:0.5mol×64g/mol=32g在实际反应中通入的一氧化碳,不一定完全反应,实际生成铜的质量应小于32g,C分析正确;D、由图示和实验的过程可知,反应完成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实验过程中通入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应多余0.6mol,D分析不正确。故选:BC。分类反应物的质量变化曲线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图像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①所示;若反应物完全反应,则图像如图②所示图③,生成物(通常指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当反应结束后,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的质量不再随加入反应物的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图④,反应时加入催化剂,反应的速率或反应的总时间会发生变化,但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图⑤,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先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先发生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变化曲线如图③,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⑤(2023•西山区校级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加入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②用汽油除油污和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是相同的原理③不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FeCl3溶液、KOH溶液、MgCl2溶液和稀盐酸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检测的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细微颗粒、SO2、CO、NO2、O3等⑤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取a点时的固体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A.2个 B.3个 C.4个 D.5个【解答】解:①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①错误;②用汽油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所以用汽油除油污和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是不同的原理,故②错误;③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溶液,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钾),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剩余的是稀盐酸,故③正确;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检测的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细微颗粒、CO、NO2、SO2、O3等,故④正确;⑤金属活动性:Zn>Cu>Ag,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a点时,部分硝酸银参与反应,硝酸铜还未参与反应,a点的固体中只含银,银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气泡产生,故⑤错误。故选:A。(2023秋•都昌县期末)向盛有100g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的铁粉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阳离子 B.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变成浅绿色 C.M点表示铁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 D.N点对应的固体成分是铜和铁【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当加入铁的质量为5.6g时,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的铁粉质量的变化曲线图的斜率发生改变,说明此时铁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则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硫酸铜有剩余,溶液中只含有铜离子、亚铁离子两种金属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A选项的解析可知,M点表示铁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N点是铁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铁粉,对应的固体成分是铜和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草酸钴晶体是制备钴的氧化物的重要原料。18.3g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在隔绝空气受热时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240℃及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其中Co的化合价为+2或+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到A点时草酸钴晶体失去2个H2O B.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为Co3O4 C.若B点时通入氧气,则会发生反应3CoC2O4+2O2高温¯Co3O4+6CO2D.C点到D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O3高温¯CoO+CO2【解答】解:A、若草酸钴晶体失去2个H2O,则18.3g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中固体CoC2O4的质量为18.3g×147183=B、若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为Co3O4,根据钴元素质量守恒,得到关系式为CoC2O4•2H2O~13Co3O4,由18.3g草酸钴晶体,可得到四氧化三钴的质量为8.03g,则固体质量保留百分数为8.03gC、B点剩余固体为CoC2O4,通入氧气,则会发生反应3CoC2O4+2O2高温¯Co3O4+6CO2D、CoCO3固体质量保留百分数为59+12+3×16183×100%≈65.03%,则推测C点为CoCO3,CoCO3高温分解生成Co2O3,则Co2O3固体质量保留百分数为12×(2×59+3×16)183故选:C。(2023•谷城县模拟)室温下,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溶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B.整个变化过程溶液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C.c→d段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a、c点均含两种溶质【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一开始没有生成沉淀,说明一开始发生的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的量不变,生成水及加入的溶液中的水将溶液稀释,a→b段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故A错误;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氯离子始终存在于溶液中,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整个变化过程溶液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故B正确;C、bc段沉淀质量增加,盐酸反应完,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至c点,沉淀不再增加,氯化铁完全反应;c→d段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C错误;D、a点含有的溶质为氯化氢、氯化铁,c点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含有的溶质只有氯化钠,故D错误。故选:B。(2023•宛城区二模)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pH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钠不断增加 B.溶液显无色,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C.溶液pH的变化证明了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D.若稀盐酸换为稀硫酸,则曲线经过c点【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钠不断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液显无色,不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像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等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溶液pH的变化证明了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36.540H2SO4+2NaOH═Na2SO4+2H2O98804940可知,若稀盐酸换为稀硫酸,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多,则曲线经过c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022秋•万州区期末)小明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置于试管中,一起加热,试管中部分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有误的是()A.a线代表试管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变化 B.在本次实验中,高锰酸钾分解的速度比氯酸钾快 C.m点时,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的速度相等 D.图中没有代表氧气质量的变化曲线【解答】解: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能加快化氯化钾的分解速率,没有催化剂时,氯酸钾需要较高温度才能分解,所以一起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混合物时,高锰酸钾先分解,由图可知,a线代表的物质先开始减少,说明a线代表高锰酸钾的质量,b线代表氯酸钾的质量,故正确;B、由图可知,a曲线比b曲线斜率大,说明高锰酸钾分解的速度比氯酸钾快,故正确;C、由图可知,m点时氯酸钾还没有开始分解,故错误;D、氧气是生成物,质量应该由0开始不断增加,直到氯酸钾分解完,由图可知,c曲线代表生成物,但高锰酸钾分解完后,c曲线不再改变,说明c曲线不代表氧气,故正确。故选:C。(2022•富平县二模)室温下,向稀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溶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B.整个变化过程溶液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C.c→d段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a、c点均含两种溶质【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一开始没有生成沉淀,说明一开始发生的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的量不变,生成水及加入的溶液中的水将溶液稀释,a→b段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氯离子始终存在于溶液中,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整个变化过程溶液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故选项正确。C、bc段沉淀质量增加,盐酸反应完,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至c点,沉淀不再增加,氯化铁完全反应;c→d段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选项错误。D、a点含有的溶质为氯化氢、氯化铁,c点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含有的溶质只有氯化钠,故选项错误。故选:B。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与足量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实验是将氧化铜粉末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②该图像还可反映溶液质量随加入氧化铜质量的变化趋势③a点和b点均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的颜色深浅不同⑤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同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解答】解:①反应前溶液质量大于0,说明该实验是将氧化铜粉末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该选项正确。②该图像还可反映溶液质量随加入氧化铜质量的变化趋势,该选项正确。③a点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b点时氧化铜过量,该选项不正确。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的颜色深浅相同,该选项不正确。⑤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同,该选项正确。故选:A。(2023•泰安模拟)实验室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温度和pH的变化曲线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 B.温度最高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在0~75s时pH变化不大说明盐酸没反应完 D.150s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钠【解答】解:A、由pH图像可知,刚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