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科学)试题卷试题卷I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l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唯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配置食盐水C.检验装置气密性 D.测定溶液pH值【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配制氯化钠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止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物质的溶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A.干冰;CO2 B.烧碱;NaOHC.熟石灰;Ca(OH)2 D.水银;Ag【答案】D【解析】【详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一致;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一致;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一致;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一致;故选:D。3.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表,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

)名称新鲜肉次鲜肉变质肉pHA.变弱 B.变强 C.不变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pH值是体现某溶液或物质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常见溶液的pH值为014范围,pH<7,属酸性,pH>7,属碱性,pH=7为中性。因为猪肉在变质过程中,pH逐渐增大,那么酸性减弱。故选A。4.如图是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答案】C【解析】【详解】A、乙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三种原子,所以乙物质的组成元素有三种,故错误;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经图示可知反应前是3个,反应后是4个不相等,故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在化学变中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故正确;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应该是反应物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其系数乘积的和与生成物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其系数乘积的和相等,故错误。故选C。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HCO3=Na2CO3+CO2+H2OB.CH4+O2CO2↑+H2O↑C.Fe+CuSO4=FeSO4+CuD.Mg+O2MgO2【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书写不正确;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物中即使生成气体也不标注气体生成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书写不正确;C、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的活动性强于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书写正确;D、镁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化学方程式中的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书写不正确。故选C。6.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观点描述错误的是()选项X的物质类别观点描述A金属若X为Cu,则反应能够发生B金属氧化物若X为MgO,则Y为H2OC碱若X为NaOH,则盐为Na2SO4D盐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选项错误;B、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选项正确;D、氯化钡能与稀硫酸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选项正确;故选A。7.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答案】C【解析】【分析】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显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详解】A、若X是稀硫酸,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故A正确;B、若X是稀硫酸,稀硫酸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显黄色的硫酸铁溶液,b可能是氧化物,故B正确;C、若X是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显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铜,c可能是单质,故C不正确;D、若X是稀盐酸,则X与d反应生成的蓝色溶液为含铜离子的溶液,而稀盐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即d可能为含铜的氧化物或碱,但d不可能是单质,故D正确。故选C。8.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答案】A【解析】【分析】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发生的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A符合题意。B、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而能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硫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下列组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A、①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该组合无法得出Cu、Ag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B、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该组合无法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C、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⑤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银;该组合无法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D、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该组合能得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故选项正确。故选D。10.“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下图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答案】B【解析】【详解】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A正确;

B.②只有水没氧气,不生锈,③只有氧气没水,也不生锈,无法证明生锈需要有水,故B错误;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故C正确;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有水和氧气同时参与,故D正确。

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

故选B。11.如图所示,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XYZAO2CO2氢氧化钠溶液BHClCO2石灰水CCO2H2氯化钙溶液DCO2H2石灰水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氧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没有沉淀生成,溶液不变浑浊,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石灰水变浑浊,但因有HCl存在,HCl能够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出现浑浊现象,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和氢气都不能跟氯化钙反应,没有浑浊现象,选项错误;D、氢气与氢氧化钙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出现浑浊现象,选项正确;故选D。12.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KCl(MnO2)足量蒸馏水溶解、过滤、洗涤、洪干BCO2(CO)通入氧气点燃CMgSO4溶液(CuSO4)适用Mg(OH)2过滤DN2(O2)铜粉灼热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表示等质量的锌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片反应D.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铝的活动性比锌强,铝的反应速度快,所以铝先出现转折点;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2Al+3H2SO4=Al2(SO4)3+H2↑可知,每65份质量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每18份质量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等质量的锌和铝与足量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质量更多,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

B、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首先发生的是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即开始不会产生沉淀,所以图像不应该从原点开始画,而应该从x轴右方某点开始画,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

C、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知,每65份质量锌能生成2份质量氢气,故加入锌粒后溶液质量逐渐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

D、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水的质量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

故选C。14.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A.HCl;NaOH;BaCl2;Na2SO4B.HCl;Ba(OH)2;Na2SO4;BaCl2C.H2SO4;Ba(OH)2;Na2SO4;BaCl2D.H2SO4;Ba(OH)2;BaCl2;Na2SO4【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各种会反应的物质都生成了硫酸钡,酸碱反应生成硫酸钡,酸中肯定有氢离子,酸就只会提供硫酸根离子,碱就提供了钡离子,可以排除A、B,酸和乙盐反应也生成了硫酸钡,酸中肯定有氢离子,酸就只会提供硫酸根离子,乙盐中肯定有钡离子,可以排除A、D,碱和甲盐也生成了硫酸钡,根据前面的推导可知,碱中有钡离子,甲盐中就一定有硫酸根离子,排除A、D。故选C。15.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向左右两端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Fe和金属A。有气体产生时,托盘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如图所示);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反应结束,托盘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则托盘天平右端加入的金属A可能是()A.Zn B.Mg C.Cu D.Al【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质量相等的铁和金属A加入完全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所出现的现象: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可判断金属A反应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速率大于金属铁,即金属A的活动性比铁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铝>锌>铁>铜,可知锌、镁、铝都符合这一要求,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可判断等质量金属A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小于金属铁,根据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放出氢气质量=×金属的质量,可知四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镁>铝>铁>锌,则只有金属锌符合这一要求,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16.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1)酸性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________7(“>”“=”或“<”)【答案】①.红②.>【解析】【详解】(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7。1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端导管通入。若要检查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端导管口处;(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使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________端导管通入。【答案】①.A②.B③.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指空气被从上端排出,所以出气口是B,则进气口为A;验满必须在氧气出口处,所以若要检查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端导管口处。(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必须从B端进气,否则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会从B端逸出,而收集不到氧气。考点:本题考查氧气的收集方法。18.如图是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写出下列指定序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④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________(填代号);(3)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将烧杯换成液面高度相同水槽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c.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c.可能是塞子未塞紧【答案】①.分液漏斗②.A③.a【解析】【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④的名称为分液漏斗;(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属于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应该选A;(3)a、将烧杯换成液面高度相同水槽,对产生气泡没有影响;b、导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水产生的压强过大,可能使气体无法逸出;c、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先用手捂住试管时,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再将导管另一端放入水中就看不到气泡产生;d、塞子未塞紧,用手捂住试管时,空气受热从试管口和塞子的缝隙逸出,也看不到气泡产生;故选a。19.扫地机器人自动清洁做到清扫抛拖一步到位,彻底替代了人的卫生打扫问题。扫地机器人电动机额定电压为12V,正常工作时通过线圈的电流为,若此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那么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线圈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J。【答案】①.60②.360【解析】【详解】[1]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1min,线圈产生的热量[2]电动机消耗的电能20.小齐家最近购买了一辆电动汽车,为了测量电动汽车充电器的功率,晚上11点整,他关闭了家中其他用电器,使用充电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同时记下了开始充电时电能表的读数,小齐于第二日早晨发现正好8点完成充电,此时,电能表如图所示,不考虑能量损失,电动汽车充满一次电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W·h,该汽车充电器的电功率为______W。【答案】①.18②.2000【解析】【详解】[1]由图知,电能表前后示数W1=351.5kW·h,W2kW·h,电动汽车充满一次电获得的能量[2]充电时间该汽车充电器的电功率21.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下图实验。试推断:(1)白色沉淀B是______(填化学式)。(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答案】①.AgCl②.氢氧化钠、硫酸钠【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因此NaOH、MgCl2或Na2CO3、MgCl2不能共存;加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镁;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A是硫酸钡,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B是氯化银。【详解】由分析可知(1)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B是氯化银;(2)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因此NaOH、MgCl2或Na2CO3、MgCl2不能共存;加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一定没有氯化镁;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A是硫酸钡,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2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都相同,灯泡L1、L2的规格分别为“”和“4V2W”。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正常发光,其中灯________较亮,滑动变阻器________接入电路的电阻较大,甲、乙两电路的总功率之比P甲∶P乙=________。【答案】①.L2②.R1③.1∶1【解析】【详解】[1]灯泡L1、L2的规格分别为“”和“4V2W”,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正常发光,小灯泡的实际电压等于它们的额定电压,实际功率等于其额定功率,L2的额定功率比较大,所以L2更亮。[2][3]由题意可得,灯泡L1的额定电流为正常发光时,灯泡L1的电阻为灯泡L2的额定电流为正常发光时,灯泡L2的电阻为两灯都正常发光,故电路中电流都是额定电流,由计算可知,两灯额定电流相等,所以两电路中的电流相等,又因为电源电压都相同,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两电路中的总电阻相等,且RL2大于RL1,所以甲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大;两电路电源电压相等,电流相等,由P=UI可得,两电路总功率相等,即甲、乙两电路的总功率之比为P甲∶P乙=1∶1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23.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2)A、F组合制氧气,氧气收集完毕,应先________(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3)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________;(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H2S。某同学用下图G、H、I组合收集H2S。请回答装置H的作用:________。【答案】①.分液漏斗②.从水中取出导气管③.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④.防止液体倒吸入G中【解析】【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3)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原理是:打开C装置右端活塞,气体逸出,反应进行,关闭右端活塞,气体不能逸出,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反应停止;(4)H装置的作用是其缓冲作用,防止液体倒吸入G中。24.小科为判断酸碱中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往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装置如图甲。实验中温度变化如表所示:加入盐酸的体积V/mL511182329溶液温度上升t/℃(1)判断方法一:利用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红色消失,因为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乙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当温度为________℃时表明中和反应完全进行,由此得出判断方法二:利用________变化来判断是否完全中和;(3)判断方法三:通过计算获取准确的数据来判断,当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时反应完全进行。【答案】①.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②.③.温度④.设盐酸质量为x。

x=18.25g,

答:盐酸质量为。【解析】【详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当温度为37.8℃时表明中和反应完全进行,是因为此时温度最高,由此得出判断方法二:利用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完全中和;(3)见答案。25.如图所示为纯净的CO气体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在对A中氧化铜进行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CO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答案】防止发生爆炸【解析】【详解】该实验中,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CO气体,目的是排出玻璃管中的空气,避免加热混有空气的一氧化碳发生爆炸,故填防止发生爆炸。26.“鱼浮灵”主要成分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性质探究(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有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双氧水的双重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二】“鱼浮灵”样品的组成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鱼浮灵”样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查阅资料:①活性氧含量是指样品中能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是一等品,>活性氧含量%是合格品。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气。(3)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4)装置B的作用________(填字母代号)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5)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D装置增重.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答案】①.O2②.CO2+Ca(OH)2═CaCO3↓+H2O③.ab④.13.3%【解析】【详解】(1)生成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所以该气体是氧气,氧气的化学式为O2,故填O2。(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a(OH)2═CaCO3↓+H2O。(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生成的气体的水蒸气,同时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一级过氧化氢生成的氧气都不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气体通过浓硫酸时,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故填ab。(5)铜能够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即生成氧气的质量为,所以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100%≈13.3%,故填13.3%。27.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药品(编号A和B),其中一瓶是碳酸钠,另一瓶是碳酸钾;现要将两种药品区别开来,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分别将两种待检药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用天平测得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其质量差如表所示。实验二: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分别将两种待检药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用量筒测出排出水的体积,其体积值如表所示。待检药品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1克Am11克Bm2待检药品排出水的体积1克AV11克BV2(1)写出碳酸钠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若m1<m2,V1<V2,则待检药品A是________;(3)两次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都会有二氧化碳残留。试分析此现象对两次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一中,“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实验二中,“排出水的体积”________。【答案】①.Na2CO3+H2SO4═Na2SO4+H2O+CO2↑②.碳酸钾③.偏小④.偏大【解析】【详解】(1)碳酸钠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2)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当碳酸钠、碳酸钾质量相等时,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比碳酸钾多,若m1<m2,V1<V2,则待检药品A是碳酸钾;(3)实验一中,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导致“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偏小;实验二中,二氧化碳残留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但因为滴入稀硫酸会占一部分体积,所以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第28小题6分,第29、30、31、32小题8分,第33小题7分,共45分)28.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理解为: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1)用小木棍蘸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2)在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如果蔗糖完全脱水,则生成C和H2O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答案】①.小木棍变黑②.2:1③.8:11【解析】【详解】(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用小木棍蘸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小木棍变黑。

(2)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则氢、氧原子个数比是22:11=2:1。

如果蔗糖完全脱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从微观上,生成12个碳原子和11个水分子,生成C和H2O的质量比是(12×12):(18×11)=8:11。

故答案为(1)小木棍变黑;(2)2:1;8:11。29.某溶液可能含CuSO4、HCl、MgCl2、Na2CO3中的几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a(OH)2溶液,反应中加入的Ba(OH)2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ab段生成的沉淀是: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2)某同学说该溶液中一定没有CuSO4,他的理由是_____。(3)a中溶液含有_____种溶质。(4)原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答案】①.Mg(OH)2②.Cu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应从起点开始生成。③.2④.HCl、MgCl2【解析】【详解】由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可知,碳酸钠与盐酸不能共存,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钡沉淀;由图象可以看出,刚开始无沉淀产生,则说明了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有盐酸则不含有碳酸钠,过一段时间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镁,则不含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盐酸和氯化镁。由此可知:

(1)ab段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沉淀,化学式是:Mg(OH)2。

(2)Cu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应从起点开始生成。

(3)由图象可知,a点时,氢氧化钡和稀盐酸恰好反应,溶液含BaCl2、MgCl2两种溶质。

(4)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Cl、MgCl230.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1)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2)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3)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________(填“>”、“<”或“=”)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________的质量。【答案】①.使硫酸铜、硫酸亚铁完全反应②.取固体D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固体D中不含有锌,说明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足量③.>④.固体D【解析】【详解】(1)锌能与硫酸铜、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使硫酸铜、硫酸亚铁完全反应;(2)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取固体D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固体D中不含有锌,说明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足量;(3)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由于反应生成了部分硫酸锌,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由流程可知,铜的来源只有硫酸铜,要计算该废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