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统整本单元教学_第1页
浅析如何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统整本单元教学_第2页
浅析如何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统整本单元教学_第3页
浅析如何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统整本单元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如何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统整本单元教学【摘

要】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实施单元统整教学,应以教材为核心,以生活为基础,以主题为统领,以任务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将单元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于生,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关键词】单元统整教学;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家国情怀”这样的主题在统编教材各个年段中均有体现。这类单元具有独特的人文思想和教育价值,承担了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以“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写书信”为语文要素,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如何对本单元进行统整教学呢?一、对标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可以发现,本单元从人文主题到学习内容,都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完全匹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细品以上表述,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人文主题,通过阅读古诗、记叙文、现代诗等多样的文学作品,在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去感受、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学会鉴赏、评价文本,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借助观察、走访、搜集、整理等方式去感受美、表达美甚至创造美,从而真正形成真善美的审美取向,切实提高核心素养。站在学生立场回看整个单元,可以明确,要让学生体悟“家国情怀”,就得引导他们走进课本,走进生活。只有这样,“家国情怀”才有可能被理解、认同,并得以传承。由此,可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定为“抒家国情怀,扬民族精神”,并根据教材,使整个单元的内容趋于结构化,统整成“概览单元感情怀”“走进课文明情怀”“联系生活悟情怀”“传承精神抒情怀”四个学习任务,并创设“策划‘抒家国情怀,扬民族精神班级专栏”这一真实情境,期望通过这样的整体架构,使阅读与表达、语言与情感相互融合,从而引导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化、践行单元主题。二、聚核立足人文主题,细读本单元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个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带动作用的延安精神。旨归相同,情愫却不一样。理解与感悟这些情愫,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有较大困难,再加上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均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家国情怀”也就成了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所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聚焦小学六个年级,对于这项能力的训练从二年级就已开始(见表1)。从“了解”到“把握”再到“加深理解”,能力层级不断提升。但就“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来说,四年级的三个单元承担了主要责任,其重要性与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基于课文内容,对照《课程标准》,立足单元篇章页,可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以“抒家国情怀,扬民族精神”为学习主题,通过课前预习、随文理解等方式理解把握本单元生字新词。2.以“走进课文”为抓手,学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方法,在品味语言和体会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感受仁人志士所展现的家国情怀。3.以“联系生活”为关键,通过搜集、走访等方式走进生活,感悟家国情怀在当代的诠释。4.以“传承精神”为中心,通过“抒家国情怀,扬民族精神”班级专栏这一实践载体,礼赞志士,弘扬民族精神。其中,第二条和第三条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三、融文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一书在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建议中提出:“灵活运用文学作品选文,根据需要适当融入学习资源。”它明确指出:“语文教科书编选的文学作品是按照人文主题和关键能力两个维度确定的。语文教科书具有较为严密的单元体系和体例。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语文教科书只是教学的凭借,教师不必完全遵循其单元编排逻辑,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跨单元组合选文。”聚焦本单元内容,为更好地实施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统整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提升教学实效,教师可尝试对选文进行适当融合。(一)单元内联系为了丰厚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在“概览单元感情怀”这一学习任务中,可将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志存高远”“精忠报国”等八个四字词语提前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仁人志士的故事与词语意思进行对照匹配,以人物事迹促词语理解,以词语理解促情感体验。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时中,教师可将课后题中周恩来总理的诗与书法融入教学。这些文字充满豪气与决心,书法点画沉着、笔力遒劲,由字及人,周恩来总理的风骨尽显其中。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学习写信,从课本呈现的内容及样例“给叔叔的信”来看,侧重于体现“家”之情愫,与四篇课文展现的“国”之情怀距离较远。为此,教师可从“请给你的亲人或者其他人写一封信”中找到突破口,建议写信的对象可以是“家中的亲人”,也可以是“书中的仁人志士”或者“身边的仁人志士”,从而把阅读与表达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基于主题的“输入”与“输出”得到更好的衔接与融合。(二)单元间联结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三个小伙伴通过对话提示了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幫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写了多个事件的文章,可以先弄清每件事,再把这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因此,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可以引入本册第四单元“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学生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把握多件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降低难度,搭建进阶之路。(三)教材外融合基于选文与学生距离遥远的实情,为帮助学生突破时空上的隔阂,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融入相关学习资料,如飞将军李广的故事,李清照历经国破家亡的故事,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台湾光复的故事,“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延安故事,还可以融入《周恩来传》……这样课内课外融合,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对家国情怀的感悟也更为丰满与多维。四、展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根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实现语文课程结构化的一种新探索,是语文课程内容新的组织形式。它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活动整合重组原有相对孤立客观的知识,使之情境化、条件化。”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对语文学习任务群作出的界定。那么,基于学习任务群“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结构化特点,该如何展开单元学习呢?(一)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学核心素养是个体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只有在尽力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核心素养的精髓就在于真实。本单元的教学以策划“抒家国情怀,扬民族精神”班级专栏为真实的情境,对整个单元进行统整。从专栏的开辟、设计到专栏材料的搜集、整理、内化,再到专栏成果的呈现与讲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把接触到的人、事、场景、情愫、价值观等汇聚在一起,使单元学习全面铺展,体现了学习的综合性、开放性、挑战性、真实性。(二)在关联的任务中展学只有亲身经历语文学科特有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形成语文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在本单元,教师对四大学习任务作进一步分解,设计如下学习活动(见图1)。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与了解”“理解与感悟”“观察与寻访”“搜集与筛选”“设计与创作”,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去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解决复杂而又有挑战性的任务,实现用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的目的。综观本单元设定的四大学习任务,从“概览单元感情怀”到“走进课文明情怀”,再到“联系生活悟情怀”,最后到“传承精神抒情怀”,引导学生从了解人物与事迹到聚焦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再到融入生活、深化认知,直至抒发情怀、提升自我。一步步,一层层,四个任务紧密关联,有序推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延展学习宽度、增加学习深度提供了可能。(三)在适恰的策略中展学要让关键能力得以发展,就得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因此,在每个学习活动之中,运用适恰的策略就显得特别重要。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周亮老师在落实“抓主要人物,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设计了如下流程:“一思”(想一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二试”(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尝试自主把握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三理”(围绕主要人物,从起因、经过、结果中梳理出文中的主要事件)—“四用”(小组合作,尝试把握第二和第三件事的主要内容)—“五探”(探究并发现三件事情之间的关联)—“六连”(将三件事情按内在逻辑连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这样显性的策略的支持下,学生“把握多件事的主要内容”的能力逐步提升。(四)在即时的评价中展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