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简介
选自(《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叙事详备的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此书依鲁史的顺序,
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
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都君人,姓,名,春秋末
期、、、、=曾任鲁国史官,为
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
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
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
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
明。
二、字词梳理
(1)晋侯、秦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贰于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军两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佚之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郑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臣之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许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行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共其乏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阙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唯君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杞子、逢孙、杨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乃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子犯请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以乱易整,不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吾其还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字读音
(1)秦军徂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佚之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缱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之尊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阚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秦伯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使四子、逢孙、扬孙戍之:
(12)微本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失其所与,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要实词
L贰
(1)国不堪或,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2)其内任卿不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或则疑惑。(《荀子・解蔽》):
(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或。(《左传》):
(5)不迁怒,不不过。((《论语・雍也》):
(6)以其无礼于晋,且或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2.鄙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4)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一
3.许
(1)许君焦、瑕……(《烛之武退秦师》):
(2)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3)潭中鱼可百件头。(《小石潭记》):
(4)先生不知何存人也。(《五柳先生传》):
4.阙
(1)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2)城楼
(3)皇宫,引申为朝廷
(4)I飒秦(《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闻阙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
(1)没有
(2)细小,轻微。
(3)衰败,国势衰微。
(4)卑贱。
(5)微言大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见微知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敝
(1)使史更殴衣草屐。(《左忠毅公逸事》):
(2)谦词,敝人。
(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4)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五、重要虚词
1似
(1)?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敢"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国"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
(1)今急画求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缱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济加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人之力则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焉
(1)子亦有不利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阙秦,将申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淇
(1)行李之往来,共基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基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基还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之
(1)公从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李%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邻之厚,君本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词类活用
(1)背军函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丰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邻之厚,君之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期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奉封郑,又欲肆其酉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郑人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因人之力而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阙秦以利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且或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率缱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君亦无所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且君尝为晋君蝎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若不阚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通假字
⑴去其乏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伯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失其所与,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用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能为也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年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耒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亦寺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敢以烦他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文言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辞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烛之武)许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敢以(之)烦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10(晋)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阙秦以利(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以乱易整,不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若亡郑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
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
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
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
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
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
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
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
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
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
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
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
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十一、段落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问题探究
1.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发展有何关系?
2.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
3.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
十三、写作特点
1.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
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
伏笔。“夜缱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
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2.波澜起伏
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
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
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
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
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
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缱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
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
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参考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简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此书依鲁史《春秋》的
顺序,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春秋末期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
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
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
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
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二、字词梳理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秦穆公(?前621)。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经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
(3)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4)晋军两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之狐:郑国大夫。
(7)郑伯:指郑文公(?一前628)。名捷、郑国国君。
(8)若:假如。
(9)辞:推辞。
(10)臣之壮也:我年轻的时候。壮,古时男了三为“壮”,即壮年。
(11)犹:尚且。
(12)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也也,表肯定语气。
(⑶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4)寡人:诸侯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
(15)然:然而。
(16)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
(17)飨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18)既:已经。
(19)敢以烦执事:冒昧地用(“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自言冒昧的谦辞。执事,办事的官员,代
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20)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国,指晋地处秦、郑之间。鄙,边邑,这里用作
动词。远,指郑国。
(21)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陪。增加。令K,邻国,指晋国。
(22)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2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
弃(围郑)。
(24)行李:外交使者。
(25)共其乏闲: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共,同“供”,供给。其,指代使者。
(26)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
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27)许君焦、瑕:(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个地方。焦、瑕,均在今河南三门峡市。
(28)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
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9)既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同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30)肆其西封:扩张它(晋国)西边的疆界。意思是晋国灭了郑以后,必欲灭秦。肆,延伸、扩张。
(31)阙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削减。
(32)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上地呢?焉,哪里。之,指代土地。
(33)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希望。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34)杞子、逢孙、杨孙: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
(35)乃还: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36)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普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之,指秦军。
(37)公:指晋文公。
(3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哪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
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指秦穆公。
(3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因,依靠。敝,
损害。
(40)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同“智
(41)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
的道义准则。
(42)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43)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三、文字读音
(1)秦军氾南:氾,fWn。
(2)长之狐:佚,宣。
(3)夜缱而出:缱,zhui。
(4)君之薄也:薄,薄,bWo。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6i。
(6)若其乏困:共,g6ng。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6i。
(8)本晋:夫,fii(也有译为“发语词”)。
(9)阙秦:quE;(也有标注iu6)。
(10)秦伯说:说,yuG,高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i,逢,pWng。
(12)微本人之力不及此:夫,显。
(13)失其所与,不知:知,zhi。
四、重要实词
1.贰
(1)国不堪不,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二”的大写。
(2)其内任卿西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副职。
(3)或则疑惑。(《荀子・解蔽》):不专一。
(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朝。(《左传》):离心,背叛。
(5)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再,重复。
(6)以其无礼于晋,且不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从属二主。
2.鄙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邑,边远的地方。
(2)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本文的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庸俗,鄙陋。
(4)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看不起,轻视。
3浒
(1)许君焦、瑕……(《烛之武退秦师》):答应,听从。
(2)杂然相呼。(《愚公移山》):赞同。
(3)潭中鱼可百打头。(《小石潭记》):约数
(4)先生不知何存人也。(《五柳先生传》):表处所。
4.阙
(1)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2)城楼
(3)皇宫,引申为朝廷
(4)用秦(《烛之武退秦师》):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多闻阙疑:阙疑,解除疑惑。
5.微
(1)没有
(2)细小,轻微。
(3)衰败,国势衰微。
(4)卑贱。
(5)微言大义:幽微,精妙。
(6)见微知著:隐蔽,不显露。
(7)徵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6.敝
(1)使史更熟衣草屣。(《左忠毅公逸事》):坏,破旧。
(2)谦词,敝人。
(3)曹操之众,远来疲敢。(《资治通鉴》:疲惫。
(4)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损害,衰败。
五、重要虚词
1.以
(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2)敢以烦执事:拿,来,介词。
(3)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1)今急加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2)夜缱画出:表修饰,连词。
(3)朝济加夕设版焉:表承接,连词。
(4)因人之力则敝之:表转折,连词。
3.焉
(1)子亦有不利荐:语气词,表陈述。
(2)当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3)若不阙秦,将荐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4淇
(1)行李之往来,共基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2)越国以鄙远,君知基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3)失多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4)吾募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1)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2)是寡人之过也:的j
(3)行李本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5)邻本厚,君本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六、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厚,君之厚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5)期济而名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6)既奉封郑,又欲肆其酉封:“东”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西”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西边的;前
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7)与郑人眼: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8)因人之力而触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9)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10)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11)且列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12)事缱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13)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14)君亦无所手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15)且君尝为晋君蜴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16)若不阿秦:使动用法,使...减少。
七、通假字
(1)若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秦伯舜说,通“悦”,赞同,高兴。
(3)失其所与,不细:知,通“智”,明智。
(4)何为之有:厌,通“魇”,满足。
(5)无能为也弓: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八、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微本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义:离开。
今义:往,至一
(5)敢以烦热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九、文言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
(3)佚之狐言于郑伯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
(4)(烛之武)辞日:省略句。
(5)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6)(烛之武)许之:省略句。
(7)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8)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9)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10(晋)许君焦、瑕:省略句。
(11)夫晋,何厌之有: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2)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
(13)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14)若亡郑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应为“于君有益”。
十、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
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
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
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
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
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
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
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
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
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
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
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
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十一、段落大意
第一段: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
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
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第一层: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
第二层: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第三层: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
第四层: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
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第四段: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十二、问题探究
1.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发展有何关系?
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己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
(1)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
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秦、晋两军,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北),一在汜南(今河南中牟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
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
2.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
(1)文章篇幅虽然短小,故事情节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
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个人私怨,慨
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在夜间“缱而出”,秘密私访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总经理年终工作计划参考模板
- 小学心理工作计划集锦
- 2025年度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 小学语文第二学期教研计划
- 《食品安全事故总结》课件
- 2025年一周工作计划表格式
- 幼儿园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
- 《蔬菜陈列培训》课件
- 《复合伤的麻醉》课件
- 《地面工程质量事故》课件
- 产能合作共建协议书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
- 光伏支架巡回检查、维护管理制度
- 小班户外运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岩体力学与工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
- 精氨酸在肥胖中的作用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信息科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微观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初中语文文言文《狼》习题
- 医院总值班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