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云南临沧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云南临沧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云南临沧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云南临沧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耿马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素质能力提升训练

七年级历史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训练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

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结论是

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B.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C.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D.山顶洞人仍然使用打制石器

2.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

年,种植粟的农耕文化遗存。该文化遗存位于()

A.珠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

而尧使摄政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这反映了尧舜禹时代实行了()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

4.《中华历史朝代歌》开篇唱道:盘古开天神话传,三皇五帝数千年:炎帝黄帝华夏祖,尧舜禹王位让贤。史

前时期的人物中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B.炎帝、黄帝C.三皇五帝D.舜和禹

5.“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愈加严

重。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标志着()

A.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B.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6.如图是1986年,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1193号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克盍(h6)。其上所刻铭文大意为:“我

大封给你土地,供你享用,命克去燕为侯。再把羌、页……划归燕国管理。”克爵(he)铭文反映的政治制度

是()

1

A.刺史制度B.分封制C.郡县制D.县制

7.商周青铜器制作采用陶范铸造技术,陶范的选料、制模、翻范、花纹都很考究;当时工匠熟练掌握了浑铸、

分铸、铸接、叠铸、锡焊、铜焊等技术。这说明商周青铜器()

A.铸造历史悠久B.装饰风格鲜明

C.生产规模庞大D.制作工艺成熟

8.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

的转型时期。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C.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D.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9.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

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

A.制度创新B.技术进步C.社会转型D.百家争鸣

10.秦王朝建立起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国家权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

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是()

A.世袭制B.郡县制C.皇帝制D.三司制

1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

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A.睡虎地秦墓竹简B.史学著作《史记》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D.电视剧《大秦帝国》

1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秦朝巩固统一的

措施无关的是()

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开拓交通D.铸造五铢钱

13.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馍。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实行

“休养生息”政策的()

A.背景B.内容C.特点D.影响

14.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

郡级官员和豪强及其子弟进行巡视监察。这些措施()

A.巩固了民族团结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强化了思想统一D.恢复了汉初经济

15.如图是《汉代讲经图》。位于画面左中部的是一位老师,只见他盘腿坐于高台上,显然是在向学生传授儒

家的经典。整个画面老师和学生围坐成“椭圆形”,气氛既和谐,又井然有序,也暗示出讲经课堂的庄严和肃

穆。如图内容可以佐证的历史事件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盐铁官营、专卖

2

16.刘秀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

安定。刘秀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楚汉之争D.国人暴动

17.近数十年考古工作的收获表明,西安浦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

发现。这些发现证明了()

A.造纸术起源于西汉B.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

C.西汉时纸已经出现D.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

18.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

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发现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19.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

难。东汉末年,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泗水之战C.官渡之战D.哪城大捷

20.“西晋时期,一场以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衰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该“内乱”是指()

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楚汉之争D.国人暴动

21.初步掌握各种历史载体的特征,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

南北朝政权更迭”图示理解正确的是()

一耦|:六国|北魏甲।北周

薪层"I东晋I亲I齐I梁陈

A.三国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C.东晋、宋、齐、梁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

D.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统称为北朝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中,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

是()

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前秦东晋泗水之战D.北魏孝文帝改革

23.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

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②赤壁之战③长平之战④泗水之战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24.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不能论证“民族交融逐步加强”这一论

点的是()

A.胡床、胡凳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传入内地

B.《北魏帝王出御图》中帝王和大臣都穿汉服

3

C.南朝时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D.汉语逐渐成为北方的主要的通用语言

25.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

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A.《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C.《女史箴图》D.《水经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

分,共50分)

26.(12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着大变革,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

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合乎秦国国情。变法时遵循的改革思想及变法的内容,针对当时秦国的内部形势和

内部环境所制定和推行,是秦国走向强大的根本原因。但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

可低估的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秦的灭亡。苏轼言:“故帝秦者,商君也;

亡秦者,亦商君也。”

——摘编自张俊英等《商鞅变法与秦王朝之兴衰研究》

材料二国家兴自北上,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

为难。靖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

(1)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同学们持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商鞅变法促使秦国走向强盛;第二种,商鞅变法

存在着消极影响。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

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重大改革?根据材料二,列举此次重大改革中的一项措施。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的意义。(4分)

(3)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古代改革的认识。(2分)

27.(14分)邮票、地图、历史文献均是历史的主要呈现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邮票中的历史】材料一中国邮政2017年9月20日发行《张骞》特种邮票(如图)

4

“丝绸之路”是因古代中国丝绸的商贸之旅而命名,这条纵横几千公里的商路在几千年间,一队队骆驼商

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跋山涉水,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

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还把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

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等传入中原。

——摘自(美)比尔•波特《丝绸之路》

【史料归纳历史】材料四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加快“一带一

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

项造福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对张骞的介绍。(4分。要求:指出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影响)

(2)材料二是哪一著名通道的路线示意图。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通道最远到达今天的

什么地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技术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文化

史实

______②:______

结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骨文属于语言的范畴,我们说它是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较好理解。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

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毋庸置疑,现

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摘编自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教学探索》

材料二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世尊为“医圣”。他医德高尚,自幼驾实好学,10岁便拜师学

医,立志以医救民,当时兵祸连年、瘟疫肆虐,很多人死于非命,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

《素问》《灵枢》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在数十年救治百姓的实践中写成了《伤

寒杂病论》等划时代巨著,奠定了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创造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受到历代医学

生和临床大夫的高度推崇。

——摘编自许敬生《中国历代医药名家文库古代卷》等

材料三他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

大成就。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他创

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材料四纵观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距今

5500年左右开始,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礼仪制度和宗教观念,出现过以彩陶扩张

5

和玉礼器传播为标志的大范围文化整合过程:距今4500年以来,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

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距今3800年前后,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王巍《中华文明具有三大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的发展历程。并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原因。你认为“医圣”张仲景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特征。(2分)

29.(12分)中国古代历史辉煌灿烂,人才辈出。我校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以“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

你参与。

材料一(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酷,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

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

背井离乡。秦二世统治时更加黑暗。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

亡了。

——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

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一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三王羲之七岁学书,十二岁习笔法,每日临书不辍,终身练笔不止,用池中水蘸笔习字,染黑了一

池水。尔后,他遍访名川大山,学习各家书法,并领悟到博采众长之后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讲求书法有己

意,从此创出自家体。

——《王羲之的魏晋风度与书法境界》

材料四小组同学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整理了如下历史人物

朝代代表人物。

远古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原始农耕时期河姆渡人、半坡人、尧、舜、禹

夏商周时期周武王、孔子、老子、墨子、商鞅、李冰、屈原、韩非子

秦汉秦始皇、董仲舒、汉武帝、蔡伦、华佗

魏晋南北朝曹操、刘备、司马睿、顾恺之、郦道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以“人物”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8分。要求:结合相关史实

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2)材料三中的王羲之是哪一时期的书法家,并写出他的代表作。(4分)

耿马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素质能力提升训练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CBDBABDADBADABC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BCDCAABDC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

分,共50分)

26.(12分)

(1)评分标准:观点明确1分,说明理由有史实依据4分,结论1分,共6分。

观点:商鞅变法促使秦国走向强盛。(1分)

理由: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经济上实施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奖励耕织、统

一度量衡等改革措施:政治上的改革则是以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确立县制等为主要内容:在

军事上采取奖励军功的办法。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

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因此,商鞅变法促使秦国走向强盛。(1分)

(2)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措施;①迁都洛阳;②说汉语;③穿汉服;④改汉姓;⑤与汉人通

婚。(1分)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3)认识: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②要坚持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③我们应客观地、辩证

地看待改革。(2分。写出两点即可)

27.(14分)

(1)介绍示例: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

开辟奠定了基础。(4分)

(2)著名通道:丝绸之路。(2分)起点:长安。(1分)地方:欧洲。(1分)

(3)①:丝绸、漆器等物品及凿井、冶铁和造纸技术等。(1分)

②:中亚的葡萄等农作物、印度的佛教。(1分)

③: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

(4)说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

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分)

28.(12分)

(1)历程:从刻绘符号到甲骨文到青铜铭文。(2分。顺序不能错)

地位:①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②在文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③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2分。写

出两点即可)

(2)“医圣”原因:①救治百姓:②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