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辽宁省四校联考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面四首唐诗,各描写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②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③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④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
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
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学
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
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速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
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
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
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
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一一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的破折号,作用相
同的一项是()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一一对死者的纪念。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一一我能抽支烟吗?
D.“顺一一山一一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寥寥无几权利无可厚非目的
B.凤毛麟角权利无可非议目标
C.寥寥无几权力无可非议目的
D.凤毛麟角权力无可厚非目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上的生物需要适应地球的自转,而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生物钟来预测和适应昼夜变化。获得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分离出了一个调控生物钟的基因。他们地观
察细胞中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变化,鉴定其他相关蛋白所的成分,揭示了果蝇生物钟的调控机制。由此,科学
家们认为,(),也是生物适应外界环境而进化的结果,它调控着的基因表达。研究生物钟对了解人类生命
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对治疗由于生物节律失常造成的人类疾病有着的应用价值。
就我们人体而言,如果外部环境与生物钟发生冲突,个体不良行为与生物内在节律,那么,我们的健
康就会受到影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时差综合症”。当乘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有时候
即使我们感到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生物钟的正常工作对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继三位诺奖获得者开拓性
的研究之后,生物钟生物学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指导着人们健康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煞费心机包涵不可限量南辕北辙
B.苦心孤诣包含不可估量背道而驰
C.煞费心机包涵不可估量背道而驰
D.苦心孤诣包含不可限量南辕北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物钟是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现象
B.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生物钟是所有生物都有的现象
C.生物钟是所有生物都有的现象,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D.生物钟是所有生物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有的现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有时候即使我们很疲惫,但是晚上还会失眠。
B.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的情况,有时候即使我们很疲惫,但是晚上还会失眠。
C.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有时候我们虽然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
D.就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的情况,有时候我们虽然很疲惫,但是晚上还是会失眠。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
令天下为之一振。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辉煌仕途的苏轼,是的一代豪杰。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
欲大有作为。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
但当苏轼遇到小人,当他的“出言不逊”遇上奸佞的巧言令色,他被抛弃了。“乌台诗案”之后,他被一贬再贬,
如离群的鸿雁,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苏轼惊恐不安,心如死水,那时苦闷的苏轼留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身影。
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他也许只能成为一名历史政客。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苦闷,那世间也只多了一
只蜉蜡而已。,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
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他以“古之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尽己所能造福百姓。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
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o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目一新爱戴当之无愧然而
B.焕然一新爱护当之无愧固然
C.耳目一新爱戴当仁不让固然
D.焕然一新爱护当仁不让然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B.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C.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D.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B.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倒映在一泓清泉中。
C.他的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D.倒映在一泓清泉般心中的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很诗情画意地展示出一幅春潭送别图,一个“系”字让人联想到刘禹锡的“唯有垂杨组别离”。
B.第二句想象送别时的情景,“酒半酣”让人自然想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第三句的“烟波”让人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和崔颍的“烟波江上使人愁”,充溢别情。
D.尾句将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见可触可被运载的东西,生动形象地显示出别情的沉重。
2.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这首诗与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
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鹅鸽飞”这首《越中览古》在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⑵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⑶,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⑷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
⑸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⑺道千乘之国,o(《论语•学而》)
⑻血沃中原肥劲草,。(鲁迅《无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头
李娟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了好看和不好看的两种。由于我的喜欢,世
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薄,不足以影响真正的现实世界。顶多影响一下我对两块石头的取舍,顶
多影响两块石头的命运吧。
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之后真的就属于我了吗?不是的,从此之
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
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对岸缠绵起伏的金色沙丘,
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
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间散步,寻找脚下的美丽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小石子,便问我:“它们值多少钱?”我说:“不值钱。但我觉得很好看。”
他表示怀疑。他感慨地说:“这种事只有你们汉族人才知道。你们一看就知道哪块石头值钱。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
车来到我们的戈壁滩上捡石头。我们呢,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羊,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却什么也不知道。没办法,我
们什么也不懂,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一块石头
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看,红红的!”他仍然不相信。
在北疆,无论是216国道线还是217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下,几乎每过一百公里就可看到几顶帐篷,
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住。
那些石头从表面看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着透明而梦幻的内瓢。
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的这种反差吧?
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能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细腻绵密的质地,有着更柔和的光泽。作为
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
迅速枯萎。
在海南三亚,在全国离阿勒泰最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玉。满满的,一板车又一板车,堆在街头叫
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十元三件。如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如塑料制品一样廉价,同时,如塑料制品一样千
篇一律。
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
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着公路上下行走,碰运气
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入。搜罗遍了大地的每一个
角落。
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狂开采的后果也许就是“十元三个”吧。可
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阔崎岖的经历。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
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之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下来,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
终于有一天它重见天日,躺在球上一条平凡的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
我还看到了它的最后一幕记忆。
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坦曝在日光暴晒之中。
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翻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蚁们不知所措。一个个保护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
眼下没完没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处。一窝蚂蚁的毁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王国的覆灭吧?亿万万蚁窝和虫
穴的毁灭,亿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天地之间,无处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着在它所有
细微的裂缝里。所以戈壁玉的颜色黯淡压抑,所以戈壁玉的饰物一碰即碎。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
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
去年那场大旱,不止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
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捡石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他的意思大约是,捡石头改变了大地的面貌,而
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我仍然喜欢石头。我喜欢长时间蹲在河边的空地上,一块一块地翻捡,摸索,不停地惊异于每一块石头的独一无
二。当我埋首大地,沉迷于眼下这石头的世界,在地球的另一端,漫漫迁徙道路上的海鸟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
礁石。
我又拾起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的空穴里有弯弯曲曲的细小道路,被突然曝光的虫子惊慌不已。我改变了这只虫
子的命运。也许还改变了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甚至是冰川融化、雪线后退。甚至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鸟在无望的寻找中筋疲力尽,最终跌落大海。
而在此地,在我的脚下,在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在大陆的最深处,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却迟迟不
敢触碰。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羊人居麻对“我”仅是因为“喜爱”而捡石头表示怀疑和不相信,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头起了贪念。
B.戈壁玉在荒野中才是美丽的,可一旦离开荒野,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可见作者懂得戈壁玉的真正价值所在,并
表现了作者对戈壁玉被疯狂采伐的痛心。
C.作者描写了人们从节假日碰运气一般来捡石头,到后来专职干这个,并开着挖掘机进入来疯狂开采的过程,影射
人类的贪得无厌和对自然的无度侵掠,并以此予人们以启示。
D.本文文字素净、灵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及对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3.本文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请结合全文对此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世
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众多,良渚古城遗址主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
一是良古城遗址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
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为农业经济支撑基础的、出现明显
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做出的杰出贡献。
二是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在空间形态上展现出一种向心式三重结构,这种早期国家都城的
规划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而作为城市水资管
理系系统的外围水利工程,在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五千年前中
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摘编自《良渚申遗亲历者手记:伟哉良渚写在良渚成为世界遗产之际》)
材料二:从历史学的研究范畴来说,我国以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
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遗址修建于距今约5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
说时代”的考古遗存。
良渚83年考古之路,63年保护之路,25年申遗之路,而今实至名归,成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遗产,是实
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澎湃新闻)
材料三: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地理边界,它与良渚古城的生产、生
活密切相关,为古城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防洪、蓄水、水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它
见证了良渚时期较为科学的水利工程技术和强有力的社会组织能力,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水利史
(摘编自《钱江晚报》)
材料四: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
首先,认真落实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妥善解决遗址内的过境交通问题,有效应对未来游客数量增长带
给遗产完整性的潜在威胁,调整完善遗产保护区划,提升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保护等级,制定风险管理和灾害预防规划
文件,继续推进考古与保护相融合。
其次,继续深化良渚古城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科学制订考古工作计划,拓展考古发掘范围,推动跨学科合作,不
断深化考古究,朝着全面深入揭示良渚古城遗址文化内涵的目标不断迈进
此外,努力提升良渚古城遗址的展示阐释水平,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考古研究成果,对良渚古
城遗址的价值进行更加专业、生动、深入的呈现统筹好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维度,推进考古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创造性
转化,积极助推遗址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遗址保护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和理解,使周边群众更加自觉、坚定地
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
(摘编自《申遗成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下列对材料中良渚古城遗址符合世界遗产“评定标准”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最符合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
B.良渚古城遗址中出土的具有信仰和制度象征的玉器等物,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存在统一信仰。
C.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的向心式三重结构,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
法。
D.良渚古城遗址中的外围水利工程,展现了五千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的杰出贡
献。
B.在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前,我国55处世界遗产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属于“信史时代”的考古
遗存。
C.经历了83年的考古之路,25年申遗之路程,良渚古城遗址最终实至名归,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D.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水利史,它在防洪、蓄水、水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后续保护管理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来戴戒指的手
秦之欣
邵逸釜经常晃着她的两只手说,她最满意的身体部位就是手。那双手确实好看,葱白一样的手指,顾长,饱满,
不过肥,也没有瘦骨嶙峋之感。她没有留长指甲,但那指甲自然的形状恰到好处地延伸了手指流畅的线条。
更让逸萱引以自豪的是,她的手如果戴上戒指,不管戒指的质地形状如何,那都是最完美的。那双手天生就是用
来戴戒指而不是用来忙碌的。
闲暇的时候,逸釜总爱显摆她的手。其实,她的脸蛋更好看。人们总是多看几眼她的脸而很少留意她的手。她也
许不觉得是这样。她现在手上的戒指,是母亲当年订婚的信物,那是祖母留下来的,母亲戴了三十多年。她结婚时,
母亲将戒指摘下来,戴在她的手上。戒指简单厚重,年岁久了,发暗,有点接近赤铜色,但那的确是一枚金戒指。母
亲说:“这戒指只有逸萱戴最合适。”是因为戴着好看才显得合适,逸董想。
母亲的话惹恼了姐姐。姐姐比逸董早出嫁五年,却没有得到母亲的戒指,嫁妆也简单得很。为此,姐姐曾几年不
回娘家。逸萱想把戒指送给姐姐,可母亲说:“姐姐的手太粗壮,没有你戴着好看。”
母亲最疼爱逸萱了,她也有出息,高中毕业,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毕业以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工资不低。
而姐姐没读大学,高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了。不是姐姐不愿意上学,是因为父亲有残疾,是个痛子,不能下地劳动;
母亲病倒了,没法料理家务。姐姐必须去挣钱,支撑一个家庭的日常开支,并供给逸萱读书的费用。
逸萱从小就受到母亲的娇惯,有好吃的,自己吃够了才轮到姐姐;有好穿的,自己有了,然后才是姐姐;有重活脏
活,都是父母和姐姐的事。尽管如此,逸萱也还是在家里撒娇任性,一点也不考虑姐姐的心理感受。
参加工作后,逸萱用积攒下来的工资给姐姐买了一枚很贵的戒指。姐姐看到它,哭得更是一塌糊涂。后来,姐姐
收下了戒指,但从没有戴过。也许不戴更好,看到它,姐姐可能会想到过去那些令人难言的委曲。.
一个残冬的黄昏,逸萱下班后,正在对着灯光欣赏手上的戒指,突然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是母亲病危。逸萱
急忙租车赶回老家,只见母亲躺在床上,眼睛睁着,但是已经失去了先前的光泽。见逸萱到来,竭力抓着她那只戴着
戒指的手,讲述了以前从来没有讲过的一段故事:
“四十多年前,咱们村的一位青年和一位姑娘青梅竹马,自幼相爱,本来就是天赐的一对儿。姑娘的父亲嫌青年
家里贫穷,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硬是把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嫁到了一个很远的村子,给村长的智障儿子做了媳妇。
姑娘与村长的傻儿子根本没有感情,哪有共同语言,经常借故回娘家居住,悄悄与青年来往。
有一天,姑娘的事被村长派去盯梢的人发现了,已经怀有身孕的姑娘被强行押回婆家,遭到多次审讯、毒打与羞
辱。姑娘实在支持不住了,就托人捎信让青年带她远走高飞。可这住青年这时已经有了家室和一个女儿,而且家庭比
较幸福,哪能说走就走?
谁料姑娘的这个秘密被村长看穿。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北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青年在外出打工回家的路上,
被一伙蒙面人拖到山沟里,打折了双腿,第二天被村里人发现,送到医院,命是保住了,但两条腿却留下残疾,只能
凭借假肢慢慢移动。
由于长期遭受摧残,这位姑娘的身体非常虚弱,分娩时难产,刚把宝贝女儿生下来,就离开了人世。婆家的人见
此情景,把姑娘的尸体和刚生下来的女婴放到姑娘娘家门口,扬长而去。此时,姑娘的母亲已经年迈多病,只好强支
着病体,含泪埋葬了姑娘,悄悄把女婴放到了青年的家门口。青年的女人听到门口有婴儿的啼哭声,二话没说,就把
婴儿抱回了家中。”
“后来呢?”逸萱追问道。
“那位青年拖着残废的身体,历尽艰辛,与他的女人把那个女婴抚养成人。”母亲说到这里,长舒了一口气,好
像心里卸下了一块硕大的石块。“您说的那位青年是谁?”逸萱急切地问。
“他,就是你爹……”母亲有气无力地说完,两颗泪珠从深陷的眼窝里滚了下来,落在邵逸萱戴戒指的手上,安
详地睡着了,睡着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落笔详细描写邵逸萱适合戴戒指的手,不但为描写戒指的来历作了铺垫,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描写母亲
的高尚品格奠定了基础。
B.小说拿邵逸萱在家庭中受到的优厚待遇与姐姐的待遇进行对比,其主要用意在于突出姐姐深怀厚爱、不计得失、
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C.“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北风卷着雪花疯狂飞舞”这两句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肃杀的气氛,营造了青年遭
遇伤残之祸的紧张氛围。
D.小说以邵逸萱欣赏自己戴戒指的手为开端,以邵逸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为发展,以邵逸萱得知自己的身世为高潮,
以母亲的病故为结局。
2.小说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叙述戴戒指的手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农继日。年十二,便
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按。起家南海王国左常
侍,兼司文侍郎。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汆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
妹,自甘唯藜釐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
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中书侍郎领着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
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日:“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
侍郎,寻兼通直散^常侍。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成相倾江沛国刘先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引同因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
赢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俄
敕知著作郎事,眼照,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察既累居名眼,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
过甚,为之动容。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糠一匹。察谓之目:“吾所衣著,
止是麻布蒲此物于吾无用。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此人逊请,犹翼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大业
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海葬,务从率俭。两宫悼惜,瞿脚甚厚。
(节选白《陈书•姚察传》)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B.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C.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D.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羽析/皆有经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B.凶问,指死讯、噩耗。“凶”,指不幸,与“夙遭闵凶”中的“凶”意思相同。
C.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忧服,则是指为父母服丧而忧伤过度。
D.照财,也作“财嵋”,文中指两宫送给姚察家人用来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察聪慧勤奋。他小时就有卓绝的品性,不爱玩耍,十三岁参与辩论被学者称赞;在梁朝王室动乱时他也没有停
止学习。
B.姚察擅长著史。他被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推荐为史佐,撰著史书;入隋后担任秘书丞,后又受命撰著梁、陈两
代史书。
C.姚察谨守孝悌。战争饥荒时粮食匮乏,姚察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些分给弟妹;他志在为父亲守丧,数次推辞任
官。
D.姚察居官清廉。他位居显要,能以清廉自处,连门生的薄礼也拒绝;他常常资产空乏,有人劝其经营生计,他不
为所动。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2)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必大,字子克,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绍兴二十年,
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卷搀速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目:“掌制手也。”
孝宗践祚,除起居郎。侍孥整,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日:“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
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名,金为之屈。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
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上善其言,为革二
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乞归,弗许。拜枢密使。上目:“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
人不能也。”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
高宗升遐Q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②。”止之。金贺正使至,或请权易
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镐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
为山陵使。阳掌加恩,封济国公。十一月,留身乞去,上奖劳再三。拜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右丞相。
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联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嫩令帖麻改定,
既而斥嫩予郡。必大求去。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传致仕。四年,薨,年七十
有九。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第一百五十》,有删改)
(注)①升遐:帝王死去的婉辞。②曲徇:顺从,曲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B.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C.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D.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在宋代才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有教授,此处非指教师。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C.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及行大典的地方。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D.少傅,“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孤”,为一品官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必大进士及第,才学出众。进士及第后,又考中博学宏词科,在馆阁任职时所撰写的策论受到皇帝的称赞。
B.周必大奏对国事,切中时弊。侍读经筵时,应皇帝要求奏对国事,他陈述了十件时弊之事,革除了其中的二件。
C.周必大护国利益,捍国尊严。高宗去世,朝廷想遵循旧例,主动去金国报丧,他坚决反对,朝廷最终取消了决定。
D.周必大身居高职,不恋名位。虽有丞相职位,国公之尊,却不贪恋名位,多次请求去职,最终以少傅身份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
(2)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编素服,就帷幄引见。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发源于罗马帝国,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有人说,
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
②老子不相信苍天会赐福于人,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于是,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
公移山、精卫填海……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都留下了“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鲜明的民族烙印。
③始于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疫情,短时间内即蔓延全国。在这场旷世灾情面前,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无数医护人
员、公务人员甚至普通公民,都化身意志坚定的战士。媒体人白岩松说:“疫情的数字给我们震动,逆行的面孔却给
了我们最深的感动。”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某市举行以“传承民族信仰,共创华夏未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代表“复兴中学”参加比赛的演讲稿。
(2)你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呼吸科医生,不顾妈妈的劝阻,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抗疫。在武汉工作一周后写给妈妈
的信。
(3)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日子里,涌现出一些触动你灵魂的人物,你选择其中一位给他(她)写的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根据诗句的意思给中国的传统节日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
首先要读懂所给的诗句,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意象或词语,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然后根据时间顺序排
列。
①出自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的意思是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
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句中“禁火”“空斋冷”可知写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②出自令狐楚的《中元日赠张尊师》。“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句中的“中元”指的是中元节,别名七月
半、农历七月十四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③出自王勃的《蜀中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的意思是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
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句中“九月九日”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踏秋”。农历九月初九。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望乡”就是登高远
眺,思亲怀人。
④出自罗隐的《七夕》。“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上一句指天上,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香帐是
制作结婚用的圆帐。牛郎织女相会,也要制作圆帐。句中的“婵娟”是指七夕节的月亮。“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
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巧夕等。“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
总上,①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在清明节前一天。
②中元节,别名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日。
③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④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故选Bo
2、1.B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
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
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使用。原文中的破折
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A项,表示强调重点;
B项,表示解释说明;
C项,表示语意的转换;
D项,表示声音延长。
故选B。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
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
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泛指。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
无几”。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
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
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此处表示可以理解,但是有功利心还是
有问题的,应用“无可厚非”。
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应用“目
的”。
故选A。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
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
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AC。
故选D。
【点睛】
近义词辨析,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
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
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
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
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1.B
2.A
3.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
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
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煞费心机”和“苦心孤诣”
同为强调科学家观察的煞费苦心,“煞费心机”含有贬义,不符合文意,所以选“苦心孤诣”。“包含”是“里边含
有”,“包涵”是客套话表示,请人原谅,有“包容、宽容”的意思,结合语境,应选用“包含”。“不可限量”指前程
远大,一般不做修饰语,“不可估量”指数量大或程度深,应选“不可估量”。“南辕北辙”强调一个对象的行动和目的
相悖,“背道而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强调两个对象或行动间的相悖,文中是“个体不良行对”与“生物内在
节律”两个事物,所以选“背道而驰”。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
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文意,本句陈述的是生物钟,并非强调“包
括我们人类在内”,所以排除B、C;本句陈述生物钟时强调的是“所有生物”而非“人类”,所以排除D。故选A。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
子,将其修改为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
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本题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A、C两项,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
语;B项,搭配不当,“即使”和“但是”不搭配。故选D。
4^1.A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
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
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根据横线前“妙语
连珠的回答”,应选“耳目一新”;
第二处,爱戴:敬爱并且拥护。爱护:爱惜并保护。这里说的是百姓对苏轼的态度,应选“爱戴”;
第三处,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
不退让。语境强调的是苏轼担得起“一代豪杰”的称号,应选“当之无愧”;
第四处,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固然: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
也不否认乙事实。根据上下文“那世间也只多了一只蜉蟾而已”“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此处表转折,
应选“然而”。
故选Ao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
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
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题中,“将文学史”
中介词“将”使用不当,排除A项;“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
典”中“老翁”与“成为经典”搭配不当,排除BC。
故选D。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
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题中,前文只是说“这
时的苏轼,轻装上阵”,并未涉及“清泉”,而A、B两项也并未指出“清泉”到底是什么,表述突兀,与前文不衔
接,故排除;上文“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主语是“苏轼”,与“倒映在一泓清泉般心中的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
的伟大“搭配不当,表意不完整,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
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
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
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1.B
2.《柳枝词》首句表现“等”字,次句回答等的对象,三四句作者直写离别,一气而下,使我们直觉得相别之干脆、
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俳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越中览古》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
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
只是几只鹏鹄在飞表达盛衰无常的主题。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
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
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
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第二句想象送别时的情景”错误,此句为实写。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
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思路的能力。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并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各联所写内容,根据
情景关系分析各联之间的联系。
《柳枝词》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
一幅春江送别图。次句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
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三四句作者直写离别。第三句在首句”点染的画船上做文章,说不管烟波
浩渺,不管风风雨雨,行人终将离去,画船带走的只是离愁别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
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越中览古》首句点明题意,
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是诗人在越国历史画卷中有意摄取的两
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威风;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鹅鸽
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点睛】
读懂诗歌的技巧
(-)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
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
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
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6、云归而岩穴暝拄杖无时夜叩门奈何取之尽锚铢唯见江心秋月白赢得仓皇北顾雕栏玉砌应犹在
敬事而信寒凝大地发春华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
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暝”“拄
杖”“叩”“锚铢”“唯”“仓皇”“犹”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
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
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7、1.A
2.①人类疯狂开采石头,对戈壁滩的地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所开采的石头制作成商品后在城市售卖,价格却十分
廉价。②人类因贪婪对大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③现代文明对游牧文明的价
值观带来了冲击。
3.因为“我”深深认识到:①“我”虽然喜爱石头,但不能把“喜爱”变成“贪婪”而去占有不属于自己的石头;②
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改变更多一季节、气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各种自然灾害。(3)
戈壁玉的确美丽,但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解析】
1.试题分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
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
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错在“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头起了贪念”这一句。原
文是“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原文表述的是牧羊人居麻不相信
我的说法,认为石头的秘密“我”知道而且不告诉他,感慨自己的命运,并不是对石头起贪念。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含义。本题考查“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
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的含义。抓住该句的关键词“哀凉无望”、“批发戈壁玉的地摊”、“不能明白”。
把含义题转化为原因概括题。认真读文本,找出原因。文章写了人类疯狂开采石头,极大的伤害戈壁滩地貌,但开采
的石头城市售卖时,价格极其廉价。人性的贪婪伤害大自然,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
点睛:重要句子指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句子;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的或脉络层次的
关键性的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的含义,通常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理清文句枝干对较为复杂的句子,可通过理清文句的主干和枝叶,来达到
理解文句句意的目的。比如本题考的就是文章的主旨句。
3.试题分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相关信息筛选并整合。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
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先审题。题干是“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
该题其实是要求回答“不敢碰触”的原因。属于原因概括题。此举出现在文章最后一句,起到总结作用,所以答案分
散在原文。应逐一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概括为“我”虽然喜爱石头,但“喜爱”和“贪婪”不同,“贪婪”是有占
有欲和不满足感的。倒数第三说“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重点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中学中考生物猜题卷含解析
- 2024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日照2024年山东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招聘社区工作者24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恩施2025年湖北恩施州建始县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高中教师30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百分数应用》课件
- 美妆带货知识培训课件
- 《彩色的梦》教案
- 司法所助理员个人工作总结
- 土木工程合同(2篇)
- 融资服务(居间)协议带分流表参考
-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 浅层气浮的工艺原理及操作
-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
- 北京保险中介行业营销员增员及流动自律公约
- 柴油发电机施工方案33709
- 外来施工单位人员报备登记表完整
- 100以内加减法混合[列竖式运算练习]
- 深圳市建设工程施工围挡图集(试行版_下半部分).pdf
- 全国城市雕塑行业设计收费标准
-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