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灰烬〔jìn〕瓜蔓〔wàn〕发轫〔rèn〕岁月峥嵘〔zhēng〕B.黑魆魆〔xū〕饿殍〔piǎo〕乌桕树(jìu)强劲有力〔jìn〕C.窈窕〔yáo〕赭色〔zhě〕田塍(chéng)面面相觑〔qù〕D.诳语〔kuáng〕恣意〔zì〕
愧煞〔shà〕铩羽而归〔shā〕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慰籍炫耀潦倒怡笑大方B.笔竿跋涉消谴容销金镜C.悲怆矫饰震撼恪尽职守D.雾霭蜇居惶惑得失具亡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浸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C.芜湖那个面临破产的公司在改制以后,理顺了各种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很快出现了回光返照的优良局面。D.近年来网络文学泛滥,出现一些观点奇诡、情节荒诞、格调低俗的作品,真可谓奇文共赏,点击率非常高,批评的热帖子也比比皆是。4.以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B.C.D.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运动有着本质区别。电子竞技是互相比胜负争上游,有着明确的回合对抗或时间对抗性,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入的影响。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②鲜亮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④它们看似陈旧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6.请依据下面提供的八篇交流论文的题目,推断出“浙江省第四届名校长论坛〞的主题。〔不超15字〕〔4分〕《打造强势品牌学校》《校不在老,有特色才行》《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创特色•树品牌•促发展》《办学特色与特色办学》《学校特色教育及其支点》《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国际人才》《以新的教学理念创学校质量品牌》.7.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人喜爱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比如: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等等。请用这种思维方式,任意趣解两个成语。〔4分〕(1).(2).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通过电脑屏幕阅读一页页的网络文章,看似与阅读一页页的印刷文章差不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说明,所有的阅读都是涉及多种感觉的活动,书面作品的物质性感觉—运动经验和文本内容的认知处理过程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醉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更令人不安的是,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教育专家以及网站制定员进行了大量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结论:当我们上网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激励粗略阅读、三心二意、肤浅学习的环境。2008年,以色列一家名为“点击报告〞的公司收集汇总了全球一百万名网站访问者的行为数据,分析发现在大部分国家,人们阅读当前网页的平均时间在十九至二十七秒,其中包括网页内容载入的时间。在网上,不存在气定神闲地从容浏览这回事,我们只是想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搜集信息。同年,一项针对二万七千五百名年龄介于十八至四十五岁的成年人的国际性上网时间调查显示,人们把大约百分之三十的闲暇时间用于上网,其中,中国人上网时间占业余闲暇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四,居世界第一。一方面是长时间的上网,另一方面是每张网页的短暂停留,这恰恰说明了人们在网上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一张网页跳转到另一张。网站上的内容犹如碎布拼成的床单,我们的大脑在神经通路重新排布后,已经完全适应此种安排,而传媒企业针对这一特点所制定的网页更是将之不断地“正强化〞,即越简短、越细碎越受欢迎,一种恶性循环产生了。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一语道破的评论:“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状况下,我们通常喜爱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内容。〞互联网空前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却又空前地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这或许是互联网对我们思维产生长远影响的最大悖论了。大部分时候,人们就是在一次接一次的走神造成的分神状态中匆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浅浏览,既没有深度阅读的可能,也没有深度思索的空间,创造性思索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互联网的兴盛宣告了浅浏览时代的全面到来。科学研究说明,智力深度养成的关键在于形成长期记忆,而长期记忆得以巩固和内化的关键在于专注〔精力集中〕。以往扮演这一角色的是基于书本媒介的深度阅读,书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作者的文字充当着读者头脑中的催化剂,激发读者产生新的洞见、新的联想与新的体会,长期的深度阅读甚至可以使人与书本、纸张间产生情感升华。很不幸的是,如今的互联网所激励的却是继续不断的精力分散,它以远超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强迫性,让我们在精力投注与精力转移之间疲于奔命,在“忙者生存〞的脑细胞大战中,支持深度思索、批判性思索的大脑功能彻底失败了。〔节选自《浅浏览时代的文明忧思》原载《书屋》2012年9期〕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特征的一项是〔〕A.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醉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B.不存在气定神闲地从容浏览这回事,我们只是想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搜集信息。C.空前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在阅读中不致于分散注意力。D.人们是在分神状态中匆匆完成浏览,既没有深度阅读,也没有深度思索,更无创造性思索。9.以下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依据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教育专家以及网站制定员进行大量研究的结论,我们要彻底远离和抛弃网络阅读方式。B.中国人上网时间占业余闲暇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四,居世界第一,说明中国人特别喜爱这种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阅读方式。C.互联网的兴盛宣告了浅浏览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已经没有了深度阅读的习惯。D.书本媒介时代的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更能够激发读者作深入的思索和创造。10.依据文意,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25分〕〔一〕想北平老舍……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爱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表扬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光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柔的香片茶就够了。11.作者说“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个〞指的是什么意思?〔2分〕答:...12.作者为什么说假如住在巴黎会感到“寂苦〞,而后面又说巴黎“太热闹〞?〔4分〕答:...(二)烧梦李锐从东京到仙台只用两个多小时,时速两百多公里的新干线子弹头列车,带着我们一头扎进沉沉的夜幕。现在回想起来,在黑夜进入仙台是最恰当的。当历史在岁月的磨蚀下面目全非的时候,只有黑夜是不会褪色的,只有黑夜最符合当时的历史底色,最符合鲁迅先生的心境。离开仙台二十年后,鲁迅在《藤野先生》里回首往事说:“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日暮里〞,一个和黑夜衔接的地名,顽固地留在他记忆深处。一百零三年前的一九零四年,二十三岁的鲁迅只身远离东京,远离身边的中国同胞们,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那是一次真正的天际孤旅。或者说,那根本就是一次心定如铁的自我放逐。这一去,就到了四百公里外的“东北〞,就到了没有一个中国人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所有的发达国家打败,被所有的发达国家看不起的时候,一定会有什么说法、有什么关于身体的符号会被人挑选出来到处流传。比如肤色,比如身高,比如口音,都是现成的佐料。这就好比是给人起绰号,一下子就能记住。“支那人〞丑陋的特点太鲜亮:女人腿下的小脚,男人脑后的辫子,举国皆同。鲁迅先生当年跨洋越海、天际孤旅也还是逃脱不掉这两样东西。其实,鲁迅自己当年也是拖着一条辫子来到日本的。他一九零二年四月到日本,一九零三年三月剪去发辫后特地照了一张“断发照〞。一个“断〞字流露出激烈的心理动作,所谓一刀两断,所谓洗心革面。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他明白,自己就是耻辱的一部分,自己就是黑夜。沉沉的夜幕是鲁迅记忆的底色,所以他在来仙台的路上牢铭记住了“日暮里〞。在我的理解中,远离人群的鲁迅,就是从“日暮里〞开始独自一个走进了自己精神的黑夜,同时也走进了对这黑夜的抵抗和挣扎。离开东京,离开同胞的鲁迅,到底还是躲不开历史的阴影。在仙台的学校里发生的两件事情让他最终决定辍学离开仙台。先是所谓“泄题〞作弊,同学会的干事无中生有地认定鲁迅的考试及格是靠了藤野先生的泄漏考题。接着,就是那个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鲁迅在日本同学的欢呼声中看见自己的同胞被当作俄国间谍砍头,而身旁却站满了麻木的中国围观者。于是,被人鄙视,而又看清楚了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熬人的双重的鄙视,这是一种黑暗无边的精神笼罩。最为难言的是,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毕竟,那时的鲁迅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轻是要靠梦想来滋养的。遭遇了这样的鄙视之后,青春的梦想非但没有折断,反而把小梦换成了大梦。换梦的结果是鲁迅毅然辍学,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回到东京,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很快,他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不只是失败,是比失败更让人难熬的寂寞。独自一人走进黑夜,原本以为可以用梦想来引路。可梦想幻灭后黑暗之中又加上了寂寞和无望。就此,我们可以循着那个双重的鄙视和反省的轨迹,看到鲁迅此后一生的抵抗和挣扎——那就是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在东京的失败之后,鲁迅又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夭折,军阀们的血腥屠杀,文人的投降......所谓用小说改造“国民性〞的宏图大志,就如同把沙子撒进黑夜。青春不再,梦想幻灭,淹没在无边的历史黑暗中,一个既不相信光明也不相信黑暗的人怎么活下去呢?他只有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这让我想起龚自珍的诗句:“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日诗。〞不由得反复考量:鲁迅在日本完成了自己精神上的一刀两断和洗心革面。当中国一片无边黑暗的时候,是什么给了他走进黑夜的勇气,又是什么支持了鲁迅终其一生独自对抗比历史还要黑暗的绝望?这高深莫测的黑暗里,有多少是日本给他的鄙视,又有多少是日本给他的滋养?本来是红叶的季节,可这次在日本一路上都没有见到过像样的红叶。大阪没有,京都没有,东京没有,仙台似乎也没有。就在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意外地在鲁迅先生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外边看见了一片气势恢宏的红叶。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旧楼房。意想不到的是,整整一面旧楼的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满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整座楼都在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仿佛能闻声从火焰里传出的狂歌和浩叹:“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选自2008年第2期《收获》,有删改)13.初到日本的鲁迅是“拖着一条辫子〞的,一年后他剪去辫子并留“断发照〞,再过一年,鲁迅到了仙台学医,作者借这个细节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形象?(3分)答:...14.如何理解“在这鄙视中有自己对自己难以宽宥的鄙视〞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15.本文以如“冲天大火〞的红叶的火焰和仿佛从其中传出的狂歌收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16.“烧梦〞出自龚自珍的诗句,原是反映龚自珍思想上的“绝望的呐喊〞的,本文以此为题想要表现鲁迅当时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答:...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9分〕墨妙亭记〔宋〕苏轼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②,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旁午:交错;纷繁。17.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B.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适:合适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先例D.朝廷方更化立法更化:改革18.以下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寡求而不争蟹六跪而二螯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古之学者必有师C.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凌万顷之茫然D.故具载其说其皆出于此乎19.以下对文章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B.文中借他人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C.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显示了全文的主旨。D.文章第三段以议论的方法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21.把下面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过山农家〔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22.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却可以从、看出“山〞在其中。〔2分〕23.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4分〕
答:..〔三〕古诗文默写。〔8分〕24.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1〕,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沁园春·长沙》〕〔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荀子《劝学》〕〔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师说》〕〔4〕,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5〕桂棹兮兰桨,。渺渺兮予怀,。〔苏轼《赤壁赋》〕四、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作文。(60分)痕迹约翰·罗斯金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楚,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心得呢?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金华一中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参照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A.〔B.强劲有力〔jìng〕C.窈窕〔yǎo〕D.愧煞〔shā〕〕2.C〔A.慰藉,贻笑大方B.笔杆,消遣D.蛰居,得失俱亡〕〔A“浸染〞逐渐沾染或感染,此处应用“濡染〞,受熏陶之意。B“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C“回光返照〞为贬义词,感情色彩错误〕4.C〔A项语序不当;应为:“改装、试航到正式入列〞。B项“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有歧义。D“锻炼……精神〞搭配不当。〕5.C〔注意⑥,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先说文化,再说历史,然后转折〕6.参照答案:树立品牌意识,办好特色学校。(答对一个方面给2分。)7.参照答案: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最怕寒冷的人——不寒而栗;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高大的超人——顶天立地;最难治的疾病——肝肠寸断;最怪异的动物——虎头蛇尾;最美丽的帽子——冠冕堂皇;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最绝望的前程——山穷水尽;最神秘的行动——神出鬼没;最遥远的地方——天际海角;最宽阔的胸怀——虚怀假设谷;最昂贵的时间——一刻千金;最为小气的人——一毛不拔;最急速的流水——一泻千里;最狭窄的海洋——一衣带水;最丰厚的稿酬——一字千金;最牢固的工事——固假设金汤二、现代文阅读8.C〔此项表述错误。〕9.D〔其他三项的推论都是错误的。〕10.由于互联网的兴盛,人类全面进入浅浏览时代,传统的书本媒介时代的深度阅读将可能终结。〔原因1分,“全面进入浅浏览时代〞1分,“深度阅读将可能终结〞1分。〕11.指作者对北平的爱像爱母亲一样是想说而说不出来的。12.感到“寂苦〞是因为住在巴黎会思乡。“太热闹〞指的是巴黎不象北平那样动中有静,有很多地方使人疲乏,需要酒精和咖啡的刺激。13.断发学医,是鲁迅人生中的一次挣扎和抵抗,刻画了一个要和过去决裂,从而开始坚定走自己的路的、孤独的先行者(前行者)形象。(意思对即可)
14.(1)自己属于被鄙视者;(2)自己作为被鄙视者也鄙视(或“痛心于〞)中国围观者的“麻木〞;(3)对自己不能改变被鄙视者的“麻木〞和“无可救药〞的自责。(每点2分,共6分,)15.①照顾题目"烧梦",同时暗寓鲁迅的梦想正在照亮黑暗照亮人生。(2分)
②照顾开头,文章以黑夜始,以火焰结束,给人一种敞光亮明热烈的美的感受。(2分)
16.(1)"烧掉"(抛弃)以前不切实际的学医救人的梦想,(2分)和过去的思想一刀两断(或:彻底决裂)。(1分)
(2)点燃绝望为自己照明,为自己找一条出路,(2分)也为国人照亮,找一条生存发展之路。(1分)("烧"在文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烧掉""烧毁";一是"燃烧""照亮")三、古代诗文阅读17.B适:恰逢,刚好18.A〔A.“而〞均表并列B.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代词,……的人。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D.代词,这些/语气词,表推测,大概〕19.D〔第三段,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主要意思是表达作者要“知命〞的观点〕20.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21.〔1〕我认为凡是永州特异的山水,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2)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22.“板桥〞“泉声〞23.“莫嗔〞、“却喜〞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时烟雾弥漫而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意对即可〕24.〔1〕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2〕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3〕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5〕击空明兮溯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墨妙亭记》译文宋神宗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从广德调任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在住宅的北边,逍遥堂的东面建造了一座墨妙亭,搜集从汉代以来吴兴境内的古文和前代遗存的碑刻来充实墨妙亭。从东晋以来,吴兴就是好地方,被称为山水清美幽远。当地老百姓满足于鱼稻蒲莲的收入,欲求少,相处和睦。不是有特别的事情,很少有宾客到那里去。所以大凡吴兴的太守,大抵把啸歌吟诗、投壶饮酒之事作为消遣。自从孙莘老到任后,那年吴兴恰逢遭遇水灾,土质好的田地都歉收,湖州的人缺粮非常严重,准备相随离开那里。孙莘老开仓放粮赈灾,亲自抚恤慰劳前来的百姓.非常真诚。有余粮的宽裕人家,都争相拿出粮食帮助官府赈灾,救活的人不计其数。这个时候,朝廷正改革立法,使者频繁往来,以为孙莘老会日夜处理文书,前往约期聚会,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举止从容自得其乐。可是孙莘老更加喜爱与宾客聚会,吟诗饮酒作乐,又在空闲时间,搜集遗散的文章,得到前人数百篇文章,编辑成《吴兴新集》,又把那些遗留在荒山野草中字迹尚存的残破碑刻,汇合到墨妙亭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事到湖州,遍览后顿生叹息,孙莘老求我为墨妙亭写一篇记述的文章。有人对我说,一切事物都要归于消亡,而依靠形体牢固的物体,更不能够长期,即使是牢固的金石,不久就会变坏。至于功业、名声和文章,它们流传到后世,才可以略为长期一些,现在居然把功业、名声和文章托于金石,是久存的东西反而求助于速坏的东西。这已经是前人的糊涂,可孙莘老又用高大的屋子来储存它们,推测他的心意,那恐怕是不懂得事物生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我认为知命的人,一定要尽人事,这以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遗憾。事物之有成形也必定有毁坏,就像人有出生必有死亡,国有兴盛一定会有消亡一样。虽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君子保养身体,大凡可以生缓死的东西没有不用的,那治理国家,大凡可以储存国家拯救亡的措施没有不使用的,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才罢了。这才叫作懂得事物生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这个亭子是否该建造,不值得争辩,但其中的道理是不能不辨析的。所以我把这些状况全部记载下来,并且把墨妙亭里的各种文物记录如下。《过山农家》鉴赏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六言绝句一体,整个唐代作者寥寥,作品很少。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这一句写出农家四周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这时,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桶装水合作合同
- 加油站场地租赁合同
- 股权转让合同担保合同
- 建设工程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条款
- 材料运输买卖合同
- 专业档案管理与咨询服务合同
- 聘任常年法律顾问合同
- 与供应商的合同评审流程指南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荆州学院《机能实验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SY∕T 5280-2018 原油破乳剂通用技术条件
- 技术-tpu挤出加工注意事项
- 包扎(三角巾)课件
- 外科学第八版手外伤以及断指再植
- 高校助学贷款结清凭证
- 产业园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 现场快速反应跟踪管理看板
-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34T918-2019
- 框架核心筒结构办公楼施工测量方案(12页)
- 整体机房维护方案及报价通用
- 北大金融学课程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