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史+模块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湖南省华容县七星墩遗址被确定为湖南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据考古专家介绍,“盆形鼎”上的“丌”形文字距今约4600年,由此开始,文字的发展由最早的图案正式跨入横竖笔画发展时期。据此可知,七星墩遗址()A.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风貌B.形成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规范C.证明我国已全面进入文明时代D.显示出长江流域文明起源较早2.周朝建立后,统治者反复强调“用保义民”“用康保民”“唯民其康义”“惠康小民”,文献中还有“裕民”“民宁”“恤民”等相关记载。这些言论和记载()A.旨在强调对小农经济重视B.体现出浓厚的民本观念C.说明周朝放弃了鬼神思想D.确保了周朝的长治久安3.据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史料出处“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管子·地数篇》管仲说:“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国语·齐语》“子贡好废(卖出)举(买进),与时转货赀……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商业利润增至十分之二)以为务”《史记·苏秦列传》A.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B.城市经济繁荣发展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品经济比较活跃4.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据材料可知,秦朝()A.注重建立比较详密的法律体系B.创立了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度C.建立规范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D.形成了多民族一体发展格局5.下图是东汉画像石《祈雨图》拓本。画面上方刻三神人共拽一辆五轮车,车上一位天神头戴小冠,车后风伯双腿呈跪状,口吐云气,嘘气成风,下方四位雨师在为人间降雨。下图反映了东汉时期()A.循天顺民的传统农耕文化B.泛神崇拜的现象较为盛行C.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D.天人感应的思想广泛传播6.刘备入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的“耦耕法”,广行屯田,与“海外交往范围辽阔”。这些举措()A.扩大了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B.推动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C.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D.增强了治理南方地区的实力7.据文献记载,“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车夫、伎乐、工匠、译语、猎师、马球手等。这些记载在出土的墓葬石雕、壁画、绘画等文物中都有反映。据此可知唐朝()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 B.阶层流动逐渐加剧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D.中外交流日益频繁8.历史学者冯天瑜认为“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使大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据此可知,均田制的实行()A.推动了选官制度转型 B.解决了人口土地矛盾C.抑制了藩镇割据形成 D.保证了两税法的推行9.下图是甘肃瓜州榆林窟第15窟的唐代壁画,在莲花上站立着一位两脚前后开立、右手执球杖、左手执球的儿童,其形象表现为屈膝、上身前俯,欲作抛球击打的动作。该壁画体现了()A.西域民众生活富足 B.体育和艺术的结合C.市民阶层精神解放 D.社会崇尚奢靡享乐10.宋代枢密院的下属机构主要是各个房,宋初有兵、吏、户、礼4房,后来陆续增加,最多时达到25房。此外,还有若干司,如承宣司、兵马司等。南宋时,又添设宣旨院和省马院。由此可见,宋代枢密院的机构设置()A.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B.提升了军队作战能力C.反映了崇文抑武策略D.加强了君主集权统治11.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少数民族首领措施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12.牙人是中国古代经济活动中介人员。宋代牙人有庄宅牙人、牛马牙人、茶牙人、牙嫂、米牙、贩香牙人等,牙人不仅居中说合交易,还要评定价格、押契,甚至担保。这反映出宋代()A.长途贩运逐渐发达 B.市镇经济趋向繁荣C.女性参与市场管理 D.商品经济比较活跃13.下面为某学者对《宋画全集》中379幅小品画(其画幅形式主要为扇面和册页)尺寸的统计结果示意图。据图可以推知()A.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化取向B.皇权强化阻碍了艺术的发展C.格物致知方法论的心学化D.商品经济下唯利是图的心态14.清军入关后的历代统治者都强调盛京为“龙兴之地”,并“监往代两都之制”,尊盛京为留都,其辖区内的制度建设遵循了“参汉(汉族)酌金(后金)”的原则。这些做法()A.分散了清王朝的中央政治权力B.形成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C.吸取了明朝亡于两京制的教训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5.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A.朝廷海洋意识不足 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政府缺乏守疆意识16.明朝中后期,笑话文学广为流行。有人认为“笑能疗腐”“心孔塞者,吾能笑之使达”“无所不可,道在戏谑”,冯梦龙甚至在《广笑府》中拿尧舜、汤武、老子、佛祖、孔子等人开玩笑。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文学娱乐功能为主 D.世俗文化得到发展二、非选择题17.[古代家训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时期代表作品西周《尚书·无逸》: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汉代刘邦在《手敕太子》中以自身实践告诫其子:“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魏晋南北朝《颜氏家训》对族中子弟提出:“明六经之旨,涉百家之书”“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唐代唐太宗《帝范》:“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白居易《遇物感兴因示子弟》:“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宋代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明代袁黄在其《了凡四训》中指出:“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凡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清代石成金《传家宝》中要求子孙:“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守法,义中求利,本分生涯,不要奢靡懒惰,利己损人、明谋诈取”——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训对象和指导思想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8分)18.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肖华忠《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材料二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攽、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材料三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是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水运与国运”材料一材料二隋炀帝“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最终“身丧国灭”。唐中期,为整顿漕运,转运使刘晏从江南调粮,降低关中百姓赋役,招引流民,鼓励商品流通,同时加强兵力以震慑地方节度使和周边政权。此后,从江南到关中的运输时间从9个月左右缩短至40天左右,每斗米的运费从139钱降至34钱。自是“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据吴鹏《水运与国运》等材料三面对黄河泛滥,明代采用“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的方略,设计了四种类型的堤坝:缕堤束窄河道,利于水流冲沙;遥堤防范缕堤溃决;在容易决堤的河道弯曲处加筑月堤;格堤能给缕堤提供物理支撑点。此后10余年间河道稳定、行水通畅。——据刘成等《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历史回顾》简析上述材料对“水运与国运关系”的研究角度,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材料二材料三(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朋友,教后生,御僮仆。(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诫,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三)礼俗相交:礼俗之交……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摘自《吕氏乡约》材料四宋代社会、宋代文化的特点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世俗化,主要是指关注俗世生活的取向。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1.D[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城址……文字距今约4600年”可知,距今约4600年湖南一带已经产生了文字和城市,体现了长江流域文明起源较早,故选D项;七星墩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无法全面反映整个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风貌,排除A项;商周时中国的城市才初具规模,新石器时代并未形成我国古代城市建设规范,排除B项;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除文字的产生外,还有国家的形成等,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当时我国已全面进入文明时代,排除C项。]2.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本思想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材料中“用保义民”“用康保民”“裕民”“恤民”等均为民本思想的体现,故选B项。]3.D[根据材料可知,《管子》中把珠玉、黄金、刀币分别称为上等、中等、下等货币,体现了货币的使用,《国语》中记载商人忙碌于市井,《史记》记载子贡精通商业买卖,资产丰厚;周人从事工商业,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标,这些信息都是商业发展的表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故选D项;根据材料“处商就市井”可知,商人在专门开辟的“市井”中做买卖,商业活动范围受限制,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些著名都会,但此时城市经济尚达不到繁荣发展的程度,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没有体现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4.C[由材料“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可知,有事要去请示,且必须用书面方式,不能口头、托人请示,由材料“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可知,标注有急的文书要立即传送,不急的也要当日送完,不能滞留,说明秦朝对文书的使用和传送有明确的规定,形成了规范的文书管理制度,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在处理其他问题时法律的使用情况,不能以偏概全为法律体系的详密,排除A项;文书制度只是中央集权制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A[通过题干对东汉画像石《祈雨图》拓本的解读可知,该画像石描绘的是雨师为人间降雨,这与农耕经济密切相关,据此可知,该拓片反映了我国东汉时期循天顺民的传统农耕文化,故选A项。]6.D[东汉末年,刘备入川后发展农业和水利事业;孙权立足江东后,发展农业及贸易,这都有利于南方的经济发展,从而为南方地区的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故选D项;此时,南方刚得到开发,经济优势依然在北方,排除A项;这些举措是在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之后推行的,排除B项;当时南方地广人稀,人地矛盾并不突出,排除C项。]7.C[根据材料可知,“胡人”在唐朝可以从事多种的职业,甚至可以进入官僚体系,这体现了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故选C项。]8.A[根据材料“使大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的实行沉重打击了大族豪强,动摇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推动中小地主的产生和壮大,其经济实力的增强必然要提出相应的政治诉求,从而推动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转变,故选A项;均田制解决的是农民和中小地主获得土地的问题,而不是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且“解决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后期,土地兼并成风,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农民沦为佃户,依附于大地主或成为军事武装的私兵,从而导致藩镇割据的形成,排除C项;唐中后期,均田制无法维持,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排除D项。]9.B[根据材料“其形象表现为屈膝、上身前俯,欲作抛球击打的动作”可知,作者将孩童击球的动作与莲花结合,创作壁画,既体现了当时体育运动的场景,也展现了壁画艺术的美感,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西域民众生活富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唐代的体育活动,不能说明市民阶层精神解放情况,排除C项;壁画风格简明、朴素,不存在奢华、享乐的相关描绘,排除D项。]10.D[根据材料“枢密院的下属机构……最多时达到25房”可知,宋代进一步分割枢密院的军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选D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枢密院的军权被分割,不利于提升军队作战能力,排除B项;材料中通过分枢密院的军权,确实可以起到“抑武”作用,但没有涉及“崇文”,排除C项。]11.C[根据题干表格可知,辽、西夏、金、元等政权的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的文化、政治制度等,这就会加速其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由此可知,在这些政权中,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即游牧民族的封建化,故选C项;题干表格仅是述及诸多少数民族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的文化、政治制度等,但是并不能证明其汉文化素养深厚,排除A项;题干表格仅是述及诸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主张向汉族学习,但是并不能说明其文化已经走向没落,排除B项;“因俗而治”属于地方治理层面,与表格内容无关,排除D项。]12.D[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牙人参与了土地买卖、生活用品交易等中介活动,而且牙人中介活动涉及买卖活动的全过程,说明宋朝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排除A项;市镇经济指以市镇为纽带而开展的相关经济活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牙嫂作为女性牙人参与社会交易活动,而非参与市场管理,排除C项。]13.A[从材料可知,宋代小品画的画幅和尺寸,主要满足符合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商品生产,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市民阶层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不能体现皇权强化与艺术的关系,排除B项;格物致知的方法论不可能用于“理在心中”的心学,心学强调内心反省和致良知,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艺术品的商品化,而非唯利是图的心态,排除D项。]14.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清朝历代统治者在盛京进行制度建设时遵循了“参汉酌金”原则:既参考汉人(明朝或以前)的法律,还考虑后金的情况,再制定适用的法律,这种做法有利于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治理,从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D项;“参汉酌金”原则针对的是东北地区,其权力中枢仍在北京,排除A项;根据题干可知,清政府在东北地区遵循“参汉酌金”原则,其治理方式与内地并不一致,排除B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清政府在治理东北地区时采用“参汉酌金”原则,并没有述及其原因,排除C项。]15.A[根据材料“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可知,面对西方海洋霸权崛起的趋势,中国明清政府采用了被动防御政策,意图通过忽视海洋主权来抵御外敌,体现了当时封建政府的海洋意识严重不足,故选A项;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完全禁绝民间贸易,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以被动防御的方式抵御列强侵略,助长了统治者自大的心态,为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埋下伏笔,排除C项;“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说明当时政府的守疆意识比较浓厚,只是应对措施存在问题,排除D项。]16.D[明朝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反对偶像崇拜、强调内心舒适的笑话文学广为流行,这说明世俗文化得到发展,故选D项;材料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理学由于僵化而吸引力下降的现象,但理学依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严重挑战”夸大了当时儒学所面临的挑战,故A项错误;笑话文学的流行无法体现“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娱乐只是文学的诸多功能之一,由材料得不出“文学娱乐功能为主”的结论,故B、C两项错误。]1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可得出由面向帝王子弟扩大到面向宗族子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守法”可得出,由主要遵循诸子百家到主要遵循儒家思想。第(2)问,根据材料“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尚书·无逸》: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可得出,此为厚德载物;根据材料“《了凡四训》中指出:‘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凡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可知,此为自强不息(格物致知);根据材料“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可知,此为以廉为本;根据材料“唐太宗《帝范》:‘……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可知,此为崇尚贤能;根据材料“石成金《传家宝》中要求子孙:‘存好心……明谋诈取’”可知,此为明理守法。答案:(1)家训对象:由面向帝王子弟扩大到面向宗族子弟。指导思想:由主要遵循诸子百家到主要遵循儒家思想。(6分)(2)厚德载物:《尚书·无逸》提到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自强不息(格物致知):《了凡四训》指出:“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凡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以廉为本: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崇尚贤能:唐太宗《帝范》:“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明理守法:石成金《传家宝》要求子孙:“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守法,义中求利,本分生涯,不要奢靡懒惰,利己损人、明谋诈取。”(8分)18.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中北方人才比重呈逐渐下滑趋势,而南方人才比重呈逐渐上升趋势可知,南方人才数量逐渐超过北方;根据材料一表中“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中北方地区(包括关中区、江北区)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南方地区(包括四川区、江南区)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可知,地区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二“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可知,人才辈出,领域广泛。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在作答“评述类”题目时,先要“叙述”,然后再“评价”;具体到本题而言,先要“叙述”出“我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然后再对这一具体内容进行“评价”。在进行“评价”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其积极的作用,即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等对当今人才选拔培养仍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应该指出其不足之处,即轻科技等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应该摒弃。答案:(1)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南方人才数量逐渐超过北方(人才中心逐渐南移);人才辈出,领域广泛。(2分)原因:从政治军事的角度作答:宋代崇文抑武,社会相对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作答: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文化教育的角度作答:完善科举制度,理学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6分)(2)评述: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轻视科技。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才观,对后世影响深远;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等对当今人才选拔培养仍具有借鉴意义,但轻科技等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应该摒弃。(6分)19.解析: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一可知,中国龙山时代的文明遗址,多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龙山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材料一是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分布的角度,由地图可知,各文明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依水而生,依水而存;结合材料二“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唐中期,为整顿漕运……周边政权”可知,材料二是从国家水政管理的角度,根据材料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身丧国灭”可知,隋炀帝开凿运河因忽视民生等而导致身死国亡,根据材料二“降低关中百姓赋役,招引流民,鼓励商品流通,同时加强兵力以震慑地方节度使和周边政权”得出,中唐政府漕运治理考虑到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诸方面因素,措施配套,进而推动国家发展;根据材料三“面对黄河泛滥,明代采用‘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的方略”得出材料三是从治水技术的角度,由材料三“设计了四种类型的堤坝:缕堤束窄河道,利于水流冲沙;遥堤防范缕堤溃决;在容易决堤的河道弯曲处加筑月堤;格堤能给缕堤提供物理支撑点”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