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历史终极背诵资料_第1页
2024初中历史终极背诵资料_第2页
2024初中历史终极背诵资料_第3页
2024初中历史终极背诵资料_第4页
2024初中历史终极背诵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初中历史终极背诵资料模块一:知识整理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l一个核心:王权。l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l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l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l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l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l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3.

选官和监察制度l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l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l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5.古代商业的发展l一个政策:重农抑商。l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l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l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2)演变: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③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④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9.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10.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1)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2)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思想

11.

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l方式: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l危害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12.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1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2)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15.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1)三次发展机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2)四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3)五个发展阶段:“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4)分布结构:“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5)两个影响: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6)三个障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16.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1)一条主线: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2)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3)三大因素影响: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4)四大表现: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三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四是大众传媒的变化。(5)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7.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l一个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l两个特点: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l三个层面: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世界古代史:政治、法律制度及人文思想的起源

22.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1)从政治机构的设置来看,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体现了人民主权这一特征。(2)从运作方式来看,通过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公民都有执掌最高权力的机会,即轮番而治。23.

罗马法的演变及影响(1)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体系最终完成。(3)三大核心:维护奴隶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4)四大影响:①稳定了罗马的统治;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③现代许多国家法律制度和原则的源头;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世界近代史: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24.

资产阶级代议制统一性的表现(1)一个核心: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2)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3)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4)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25.19世纪至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四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2)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②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3)第三次飞跃是一国到多国的实践。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4)第四次飞跃是由传统模式改革即苏联、东欧改革到现代模式改革即中国改革的转变。26.近代不同历史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1)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积累资本。手段具体包括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手段主要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各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资本输出的场所,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27.

用“一、二、三、四”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2)两重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3)三个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4)四个阶段:①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阶段;②以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拓展阶段;③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④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28.

“一、二、三、四”总结文艺复兴运动(1)一个核心和中心:人文主义和意大利。(2)两个阶段:前期(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后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3)三个领域: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域。(4)四方面影响:思想解放,挑战天主教权威;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解除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29.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思想观念变化。文艺复兴——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2)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科学与科学家受到尊重。(3)科学技术的继承与科技的融合。科学是技术的源泉,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体现。科技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4)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需求,是技术变革的动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是技术变革的保证。(5)创新文化的建立为重大技术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的特征是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缜密的数学、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6)科学家的个人品质。科学家在极端专制黑暗的历史条件下的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是必要的条件。

世界现代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30.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2)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31.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32.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认识(1)三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主要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根本原因——国家利益的争夺。(2)三个对峙: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上,北约与华约。(3)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①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出现分化,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②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3)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苏争霸激烈。(4)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5)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34.影响大国关系的三个因素(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35.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占主导地位(1)金融方面,美国凭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2)国际贸易方面,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工业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4)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36.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特征(1)两个趋势:①经济区域集团化。主要表现:东盟、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②经济全球化。表现在1995年WTO正式运转。

③二者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双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风险与问题。(4)中国抉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贸环境、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是,加入WTO对中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如不加快改革力度,我国的弱势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模块二高频历史开放性设问及答题模板一、大国崛起1.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2.答案模板:(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二、中日关系1.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答案模板:(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①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②加强交流,增进互信;③睦邻友好,合作共赢。(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三、中美关系1.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2.答案模板:(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四、三次科技革命1.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2.答案模板:(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五、对外交往1.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2.答案模板:(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六、民族复兴1.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答案模板:(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3)青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七、战争与和平1.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2.答案模板:(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八、民族团结1.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2.答案模板:(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4)加大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失败。(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1.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2.答案模板:(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3)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5)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十、改革与制度创新1.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答案模板:(1)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4)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十一、侵略与反抗1.常考设问: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2.答案模板:(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2)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等。(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十二、思想解放1.常考设问: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答案模板:(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2)思想解放为社会进步奠定思想基础,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十三、党的发展历程1.常考设问:对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2.答案模板:(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3)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十四、改革开放1.常考设问:由中国改革开放得到的启示2.答案模版:(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2)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3)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十五、民主与法制1.常考设问: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2.答案模板:(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十六、经济全球化1.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2.答案模板:(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2)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3)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十七、世界政治格局1.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2.答案模板:(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快自身发展,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十八、传统文化1.常考设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答案模板:(1)_________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3)积极宣传民族传统文化;(4)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十九、三农与民生1.常考设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2.答案模板:(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3)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的力度;(4)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模块三

相关知识图表分析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探索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学习方面技术制度思想文化口号旗帜自强求富变法维新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1898年1911年1915年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是近代化的开端。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相同点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②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不同点①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是洋务运动;②开启政治近代化的是戊戌变法;③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特点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变革),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专题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

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在位皇帝道光帝咸丰帝光绪帝光绪帝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称霸世界进一步瓜分中国直接原因虎门销烟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朝鲜东学党起义镇压义和团运动签订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失败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②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专题三: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

类别内容割地①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②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沙俄通过《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④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①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②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款额大幅增加。③中日《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天津条的》增开汉口、南京等处为通商口岸。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④《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关税和贸易主权①《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②《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他特权①中英《虎门条约》: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权利。②《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会议内容历史意义(或影响)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1923年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古田会议1929年古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新”在哪里: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国共关系时期时间标志统一战线成果或影响原因合作国民革命1924-1927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胜利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分裂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给日本侵华之机。两党阶级利益不同合作抗日战争1937-1945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分裂解放战争1946-1949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祖国至今未能统一两党阶级利益不同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更多资料请关注“初中教师园地”)(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专题六:近代日本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

项目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时间1894-1895年1900-1901年1931-1945年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廊坊阻击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英雄邓世昌佟麟阁、赵登禹、左权、张自忠、李宗仁、彭德怀结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失败,签订《辛丑条约》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失败╱胜利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罪行旅顺大屠杀洗劫北京城南京大屠杀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端。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专题七:人物篇

人物主张主要活动李鸿章自强求富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一系列军事、民用企业,创建北洋舰队康有为变法维新领导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张謇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创建兴中会、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与中共的合作,创办黄埔军校。毛泽东井冈山道路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参加遵义会议,领导长征胜利,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参加中共七大,参与重庆谈判。1.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重庆谈判目的:①蒋介石:一方面为了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共身上;②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