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3.200
R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5216—XXXX
代替GB15216—1994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
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性能要求
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Performancerequirementsformarine
searchandrescueradartransponder(SART)
(IEC61097-1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GMDSS)–
Part1:Radartransponder–Marinesearchandrescue(SART)–Operational
andperformancerequirements,methodsoftestingandrequiredtest
results,NEQ)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实施
GB15216—XXXX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5216—1994《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性能要求》。
与GB15216—199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1994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4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术语与定义章节(见第3章);
——修改了“一般要求”(见4.1,1994年版的3.1);
——修改了“操作要求”(见4.2,1994年版的3.2);
——修改了“天线高度”(见4.5,1994年版的3.5);
——修改了“天线特性”(见4.6,1994年版的3.6);
——修改了“距离性能”(见4.7,1994年版的3.7);
——修改了“标志”(见第5章,1994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极化方式”(见6.2,1994年版的5.2);
——修改了“接收机有效灵敏度”(见6.8,1994年版的5.8);
——增加了“天线有效高度”(见6.10);
——增加了“测试结果要求”(见第7章);
——增加了“测试方法”(见附录A);
——增加了“测试信号”(见附录B);
——增加了“测试设备连接”(见附录C);
——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EC61097-1《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第1部分搜救雷达应
答器(SART)—操作与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及要求的测试结果》,与IEC61097-1:2007的一致性程度为
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百
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畅、梁策、窦路、庞福文、史晓非、马炎秋。
II
GB15216—XXXX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
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性能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在9GHz频段上的海上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的性能要求、标志、技术特性及测试
结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要求配备的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的设计、制造和
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162—2009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术语
IEC60936-1船载雷达-操作和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IEC60936-1,Shipborne
radar–Operationalandperformancerequirements–Methodsoftestsandrequiredtest
results)
IEC60945船用导航设备-一般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Marinenavigational
equipment–Generalrequirements–Methodsoftestingandrequiredtestresults.)
ITU-RReport1036-1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中搜索和定位频率(Frequenciesfor
homingandlocatinginthe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GMDSS))
ITURR《无线电规则》(RadioRegulations)
IMOA.222(VII)决议导航雷达设备性能标准(Performancestandardsfornavigationalradar
equipment.)
IMOA.477(XII)决议雷达设备性能标准(Performancestandardsforradarequipment.)
IMOA.694(17)决议应用于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和电子导航设备的船载无线电设备的一般要
求(GeneralrequirementsforshipborneradioequipmentformingpartoftheGlobalmaritime
distressandsafetysystemandforelectronicnavigationalaids)
IMOSOLAS公约(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4)(InternationalConventionfortheSafety
ofLifeatSea(SOLAS),1974)
IMOSOLAS公约(1974)修正案(1988)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4)关于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GMDSS)中无线电通信的修订(1988)(SafetyofLifeatSea(SOLAS)Convention(1974)-Amendments
concerningRadiocommunicationsforthe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GMDSS)
(1988))
3术语和定义
1
GB15216—XXXX
GB/T1616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6162中的某些
术语和定义。
3.1
搜救雷达应答器searchandrescueradartransponder(SART)
工作在9GHz频段并在受到船载或飞机载9GHz雷达信号触发时能发射一串响应信号的应答器。
[GB/T16162—2009,定义2.5.13]
4性能要求
4.1一般要求
SART应该满足以下一般要求:
a)SART应能使援救者的雷达上显示一系列等间隔的点,以表示遇险者的位置。
b)SART的工作频率应始终保持在《无线电规则》定义的范围内。
c)从20m高处落入水中不致损坏;
d)能在10m水深处最少停留5min而仍保持水密;
e)在规定浸水条件下受到45°C热冲击时,仍保持水密;
f)单独落入水中时,能正向浮起;
g)备有一根可漂浮的短索(不短于10m)用作系绳;
h)能抗海水或者油的浸蚀;
i)能经受长期日光照射,性能不下降;
j)表面颜色应为非常明显的黄色或橙色;
k)外部结构平滑,以避免损坏救生艇;
l)在救生艇筏上配有天线端口或其他可以与天线端口兼容的装置,满足4.5所述的要求。
4.2使用要求
SART应该满足以下使用要求:
a)便于非熟练人员启动;
b)有防止意外启动的装置;
c)有声或光指示器,或两者兼有,以指示工作是否正常及提示遇险者SART已被搜救雷达触发;
d)能人工启动与关闭,也可具有自动启动功能;
e)具有备用状态(启动但未触发)指示功能。
4.3电池容量
电池容量应保证SART在备用状态下工作96h后,在1kHz脉冲重复频率的连续询问下,仍可提供8h的
应答发射。
4.4温度
SART应能在-20°C~+55°C环境温度中工作,并能在-30°C~+65°C的温度下贮存而不致损坏。
4.5天线高度
SART的天线高度应高于海平面至少1m。
2
GB15216—XXXX
4.6天线特性
SART天线的垂直方向性图及其流体动力学特性,应使其在狂涌情况下能对搜寻雷达做出响应。天线
水平方向性图应为全向性,发射与接收均应使用水平极化波或圆极化波。
4.7距离性能
符合IMOA.477(XII)决议和A.222(VII)决议以及IEC60936-1要求的航海雷达使用15m高的天线
对相距至少5nmile处的SART询问时,SART应能正常工作。
当峰值输出功率不低于10kW的机载雷达在900m上空对相距至少30nmile处的SART询问时,SART应能
正常工作。
5标志
产品标志除满足IMOA.694(17)决议规定的项目外,还应在设备的外部清楚地标明简单的操作说明
(用中文或英文)及所使用的原电池的失效日期(用中文或英文)。
6技术特性
6.1频率范围:9200MHz~9500MHz。
6.2极化方式:水平极化或者圆极化。
6.3扫频速率:200MHz/5µs,标称值。
6.4响应信号格式:12次扫描。
6.5扫频形式:锯齿波,正向扫频时间7.5µs±1µs;反向扫频时间0.4µs±0.1µs;响应从反向扫频开
始。
6.6脉冲持续时间:100µs,标称值。
6.7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低于400mW(等效于+26dBm)。
6.8接收机有效灵敏度:优于-50dBm(等效于0.1mW/m2)。符合IMOA.477(XII)决议的船载雷达,
在其距离大于20m时,SART在雷达所发射的辐射场(28dBW/m2)内应能正常运行。接收机有效灵敏度有
关要求如下:
a)包括天线增益;
b)船载雷达脉冲(中/长脉冲)大于400ns,接收机有效灵敏度优于-50dBm;
c)船载雷达脉冲(短脉冲)不大于100ns,接收机有效灵敏度优于-37dBm。
6.9激发后恢复时间:小于或等于10µs。
6.10天线有效高度:大于或等于1m,适用于SOLAS公约(1974)第III章6.2.2和SOLAS公约(1974)
修正案(1988)第IV章7.1.3和8.3.1所要求的SART。
6.11从接收到搜救雷达信号至开始发射应答信号的延迟时间:小于或等于0.5µs。
6.12天线垂直波束宽度:相对于SART的水平面,最小为±12.5°。
6.13天线水平波束宽度:圆度在±2dB以内。
7测试及结果要求
7.1测试基本要求
3
GB15216—XXXX
测试应在鉴定试验部门指定的测试场地进行。除另有约定,应采用组装为成品的SART,并确保设备
在测试开始之前正常运行。
测试期间,应使用SART的电池供电。某些测试项目需要使用外部电源代替电池供电,外部电源需要
制造商和测试机构双方同意。测试应至少包括:电池容量测试、温度测试、天线高度测试、天线特性测
试、距离性能测试、接收器灵敏度测试、扫描特性测试、等效全向辐射功率测试、激发后恢复时间测试、
从接收到搜救雷达信号至开始发射应答信号的延迟时间测试及接收器前段保护测试。
7.2电池容量
通过提供外接电源,确定SART正常工作的最低电压。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1,在测量电池容量最
后的15min内,测量的负载两端电压应不小于SART正常工作的最低电压。
在正常与极限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进行测试(-20°C、常温、+55°C),被测SART的电池容量应满足
4.3要求。
7.3温度
7.3.1干热循环
测试最高温度应不超过65°C,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2.1。在2h内,被测SART应满足6.1、6.3、6.4、
6.5要求。
7.3.2低温循环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2.2。在2h内,被测SART应满足6.1、6.3、6.4、6.5要求。
7.4天线高度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3。被测SART应满足4.5要求。
7.5天线特性
被测天线相对于水平面夹角应为±12.5°。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4。所记录的信号电平应比等效全
向辐射功率电平大-2dB。
7.6距离性能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5,被测SART应满足4.7的要求。
7.7接收机灵敏度
SART应在9200MHz、9350MHz和9500MHz频率下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6。采用测试信号1,参见附录B中B.2,测得的结果(包含天线增益)应优于
-37dBm。采用测试信号2,参见附录B中B.3,测得的结果应优于-50dBm(相当于天线输入端0.1mW/m²)。
4
GB15216—XXXX
A
7.8扫描特性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7。
被测SART应发送12个扫描频率,每个扫描频率覆盖的范围为9200MHz到9500MHz。
正向扫描时间应为7.5µs±1µs,反向扫描时间应为0.4µs±0.1µs。扫描频率在9200MHz到9500MHz
线性扫描的交叉点处应不超过±20MHz。
7.9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8。
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应不低于400mW(+26dBm)。
最大信号电平与最小信号电平之差应在4dB内。
7.10激发后恢复时间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9。SART信号电平应比接收机灵敏度电平至少高3dB。
脉冲重复间隔(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与被测SART发射持续时间之差应小于或等于10µs。
7.11从接收到搜救雷达信号至开始发射应答信号的延迟时间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10。SART信号电平应比接收机灵敏度电平至少高3dB。
测试结果应小于或等于0.5µs。
7.12接收机前端保护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11。被测SART应继续正常运行。
5
GB15216—XXXX
AB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测试方法
A.1电池容量
SART在标称电池所供电压下运行在待机状态时,平均电流I1为毫安级。同样,在应答状态下,1kHz
脉冲重复频率的连续询问时,测量此时电流I2。被测SART的电池连接一个假性电阻负载,提供I1mA的电
流,连续工作96h。然后,重调假性电阻负载,提供I2mA的电流,连续工作8h。
A.2温度
A.2.1干热循环
根据IEC60945中干热测试的标准进行测试。
A.2.2低温循环
将SART置于正常室温下,然后降低温度,并保持在-30°C±3°C持续10h。之后将温度提高到-
20°C±3°C持续30min。
A.3天线高度
测量被测SART的天线高度。最差的情况是当SART处于漂浮状态下,测量从水位线到天线中心点的距
离为被测SART的天线高度。
A.4天线特性
采用测试信号2,参见附录B中B.3,使SART在水平面旋转360°,记录SART天线接收的最大信号电平
与最小信号电平。
A.5距离性能
根据A.3、A.4、A.6和A.8测量所得结果,依据ITU-RReport1036-1中类似图形,确定漂浮SART和
救生艇筏SART的距离。
若测试机构有能力增加测量成本,则漂浮条件下SART的最大距离可根据4.7的要求使用一个或多个
雷达来确定。B
A.6接收机灵敏度
采用测试信号1和测试信号2,参见附录B中B.2、B.3,对SART进行测试,增加信号发生器的功率电
平直至SART在相应频率做出响应。
测试设备连接参见附录C。
6
GB15216—XXXX
A.7扫描特性
采用测试信号2,参见附录B中B.3,对SART进行测试,对SART扫描频率/扫描时间进行测量。
测试设备连接参见附录C。
A.8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采用测试信号2,参见附录B中B.3,对SART进行测试,SART在水平面旋转360°过程中记录接收信号
电平。
测试设备连接参见附录C。
A.9激发后恢复时间
采用测试信号3,参见附录B中B.4,对SART进行测试,增加测试信号的脉冲重复频率,直至SART在
相继两个询问下应答发射失败。
测试设备连接参见附录C。
A.10从接收到搜救雷达信号至开始发射应答信号的延迟时间
采用测试信号3,参见附录B中B.4,对SART进行测试,测量接收到搜救雷达信号到开始发射应答信
号(包络的10%)的延迟时间。
测试设备连接参见附录C。
A.11接收机前端保护
将工作中的SART放置在符合IMOA.477(XII)决议的辐射场中(28dBW/m2),工作频段为9GHz,距
离为20m,此时可在雷达显示器上看到SART信号。
7
GB15216—XXXX
C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测试信号
B.1测试信号概述
测试信号为水平极化方式,模拟实际的各种搜救雷达信号。
B.2测试信号1
信号为重复频率3kHz的脉冲载波。脉冲幅度的10%和90%间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持续时间为20ns±5ns。
90%间的脉冲宽度为80ns±10ns。
B.3测试信号2
信号为重复频率1kHz的脉冲载波。脉冲幅度的10%和90%间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持续时间为20ns±5ns。
90%间的脉冲宽度为500ns±50ns。
B.4测试信号3
信号为重复频率1kHz的脉冲载波。脉冲幅度的10%和90%间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持续时间为20ns±5ns。
90%间的脉冲宽度为1µs±0.1µs。
8
GB15216—XXXX
CD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测试设备连接
测试设备连接如图C.1所示。
频率测量仪
信号发生器
环形器天线
9.2GHz—9.5GHz
雷达应答器
放大器
脉冲发生器PRF转台
1kHz—3kHz
分路器
频谱分析限幅器
包络检波器鉴频器
示波器存储示波器
图C.1测试设备连接图
9
GB15216—XXXX
参考文献
[1]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GB15216—XXXX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性能要求..........................................................................2
5标志..............................................................................3
6技术特性..........................................................................3
7测试及结果要求....................................................................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方法........................................................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信号........................................................8
附录C(资料性附录)测试设备连接....................................................9
参考文献............................................................................10
I
GB15216—XXXX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
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性能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在9GHz频段上的海上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的性能要求、标志、技术特性及测试
结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要求配备的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的设计、制造和
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162—2009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术语
IEC60936-1船载雷达-操作和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IEC60936-1,Shipborne
radar–Operationalandperformancerequirements–Methodsoftestsandrequiredtest
results)
IEC60945船用导航设备-一般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Marinenavigational
equipment–Generalrequirements–Methodsoftestingandrequiredtestresults.)
ITU-RReport1036-1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中搜索和定位频率(Frequenciesfor
homingandlocatinginthe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GMDSS))
ITURR《无线电规则》(RadioRegulations)
IMOA.222(VII)决议导航雷达设备性能标准(Performancestandardsfornavigationalradar
equipment.)
IMOA.477(XII)决议雷达设备性能标准(Performancestandardsforradarequipment.)
IMOA.694(17)决议应用于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和电子导航设备的船载无线电设备的一般要
求(GeneralrequirementsforshipborneradioequipmentformingpartoftheGlobalmaritime
distressandsafetysystemandforelectronicnavigationalaids)
IMOSOLAS公约(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4)(InternationalConventionfortheSafety
ofLifeatSea(SOLAS),1974)
IMOSOLAS公约(1974)修正案(1988)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4)关于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GMDSS)中无线电通信的修订(1988)(SafetyofLifeatSea(SOLAS)Convention(1974)-Amendments
concerningRadiocommunicationsforthe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GMDSS)
(1988))
3术语和定义
1
GB15216—XXXX
GB/T1616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6162中的某些
术语和定义。
3.1
搜救雷达应答器searchandrescueradartransponder(SART)
工作在9GHz频段并在受到船载或飞机载9GHz雷达信号触发时能发射一串响应信号的应答器。
[GB/T16162—2009,定义2.5.13]
4性能要求
4.1一般要求
SART应该满足以下一般要求:
a)SART应能使援救者的雷达上显示一系列等间隔的点,以表示遇险者的位置。
b)SART的工作频率应始终保持在《无线电规则》定义的范围内。
c)从20m高处落入水中不致损坏;
d)能在10m水深处最少停留5min而仍保持水密;
e)在规定浸水条件下受到45°C热冲击时,仍保持水密;
f)单独落入水中时,能正向浮起;
g)备有一根可漂浮的短索(不短于10m)用作系绳;
h)能抗海水或者油的浸蚀;
i)能经受长期日光照射,性能不下降;
j)表面颜色应为非常明显的黄色或橙色;
k)外部结构平滑,以避免损坏救生艇;
l)在救生艇筏上配有天线端口或其他可以与天线端口兼容的装置,满足4.5所述的要求。
4.2使用要求
SART应该满足以下使用要求:
a)便于非熟练人员启动;
b)有防止意外启动的装置;
c)有声或光指示器,或两者兼有,以指示工作是否正常及提示遇险者SART已被搜救雷达触发;
d)能人工启动与关闭,也可具有自动启动功能;
e)具有备用状态(启动但未触发)指示功能。
4.3电池容量
电池容量应保证SART在备用状态下工作96h后,在1kHz脉冲重复频率的连续询问下,仍可提供8h的
应答发射。
4.4温度
SART应能在-20°C~+55°C环境温度中工作,并能在-30°C~+65°C的温度下贮存而不致损坏。
4.5天线高度
SART的天线高度应高于海平面至少1m。
2
GB15216—XXXX
4.6天线特性
SART天线的垂直方向性图及其流体动力学特性,应使其在狂涌情况下能对搜寻雷达做出响应。天线
水平方向性图应为全向性,发射与接收均应使用水平极化波或圆极化波。
4.7距离性能
符合IMOA.477(XII)决议和A.222(VII)决议以及IEC60936-1要求的航海雷达使用15m高的天线
对相距至少5nmile处的SART询问时,SART应能正常工作。
当峰值输出功率不低于10kW的机载雷达在900m上空对相距至少30nmile处的SART询问时,SART应能
正常工作。
5标志
产品标志除满足IMOA.694(17)决议规定的项目外,还应在设备的外部清楚地标明简单的操作说明
(用中文或英文)及所使用的原电池的失效日期(用中文或英文)。
6技术特性
6.1频率范围:9200MHz~9500MHz。
6.2极化方式:水平极化或者圆极化。
6.3扫频速率:200MHz/5µs,标称值。
6.4响应信号格式:12次扫描。
6.5扫频形式:锯齿波,正向扫频时间7.5µs±1µs;反向扫频时间0.4µs±0.1µs;响应从反向扫频开
始。
6.6脉冲持续时间:100µs,标称值。
6.7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低于400mW(等效于+26dBm)。
6.8接收机有效灵敏度:优于-50dBm(等效于0.1mW/m2)。符合IMOA.477(XII)决议的船载雷达,
在其距离大于20m时,SART在雷达所发射的辐射场(28dBW/m2)内应能正常运行。接收机有效灵敏度有
关要求如下:
a)包括天线增益;
b)船载雷达脉冲(中/长脉冲)大于400ns,接收机有效灵敏度优于-50dBm;
c)船载雷达脉冲(短脉冲)不大于100ns,接收机有效灵敏度优于-37dBm。
6.9激发后恢复时间:小于或等于10µs。
6.10天线有效高度:大于或等于1m,适用于SOLAS公约(1974)第III章6.2.2和SOLAS公约(1974)
修正案(1988)第IV章7.1.3和8.3.1所要求的SART。
6.11从接收到搜救雷达信号至开始发射应答信号的延迟时间:小于或等于0.5µs。
6.12天线垂直波束宽度:相对于SART的水平面,最小为±12.5°。
6.13天线水平波束宽度:圆度在±2dB以内。
7测试及结果要求
7.1测试基本要求
3
GB15216—XXXX
测试应在鉴定试验部门指定的测试场地进行。除另有约定,应采用组装为成品的SART,并确保设备
在测试开始之前正常运行。
测试期间,应使用SART的电池供电。某些测试项目需要使用外部电源代替电池供电,外部电源需要
制造商和测试机构双方同意。测试应至少包括:电池容量测试、温度测试、天线高度测试、天线特性测
试、距离性能测试、接收器灵敏度测试、扫描特性测试、等效全向辐射功率测试、激发后恢复时间测试、
从接收到搜救雷达信号至开始发射应答信号的延迟时间测试及接收器前段保护测试。
7.2电池容量
通过提供外接电源,确定SART正常工作的最低电压。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1,在测量电池容量最
后的15min内,测量的负载两端电压应不小于SART正常工作的最低电压。
在正常与极限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进行测试(-20°C、常温、+55°C),被测SART的电池容量应满足
4.3要求。
7.3温度
7.3.1干热循环
测试最高温度应不超过65°C,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2.1。在2h内,被测SART应满足6.1、6.3、6.4、
6.5要求。
7.3.2低温循环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2.2。在2h内,被测SART应满足6.1、6.3、6.4、6.5要求。
7.4天线高度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3。被测SART应满足4.5要求。
7.5天线特性
被测天线相对于水平面夹角应为±12.5°。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4。所记录的信号电平应比等效全
向辐射功率电平大-2dB。
7.6距离性能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5,被测SART应满足4.7的要求。
7.7接收机灵敏度
SART应在9200MHz、9350MHz和9500MHz频率下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6。采用测试信号1,参见附录B中B.2,测得的结果(包含天线增益)应优于
-37dBm。采用测试信号2,参见附录B中B.3,测得的结果应优于-50dBm(相当于天线输入端0.1mW/m²)。
4
GB15216—XXXX
A
7.8扫描特性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7。
被测SART应发送12个扫描频率,每个扫描频率覆盖的范围为9200MHz到9500MHz。
正向扫描时间应为7.5µs±1µs,反向扫描时间应为0.4µs±0.1µs。扫描频率在9200MHz到9500MHz
线性扫描的交叉点处应不超过±20MHz。
7.9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测试方法参见附录A中A.8。
最小接收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知识产权合同范本:网络游戏软件授权许可合同
- 2025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物理试卷答案
- 酒店内部设计合同范本
- 幼儿照护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孝感市工业学校
- 外贸家具出售合同范本
- 2025共同投资合同
- 2025年建筑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租赁合同》
- 2025中介租房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招聘真题
- 2024年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南充卫生职业学院招聘真题
- 用电知识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二模联考语文试卷
- 保密知识题库含答案
- 共享农场合同标准文本
- 医院建设项目智能化专项工程技术要求
- 2024年中国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三-国开-参考资料
- 2.2城镇化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 电影《白日梦想家》课件
- 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
- VISI简单操作说明14070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