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评_第1页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评_第2页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评_第3页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评_第4页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项目编号:QER-EIA-201602A

项目名称: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总则

1.1项目背景

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是青海省重要的水资源配置项目,根据相关规划,工程组成

主要包括有湟水宝库河上的黑泉水库、引大通河水入湟的“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大

通河引调水口上游的“石头峡水库”、利用黑泉水库水资源的“北干一期”配置工程,

以及利用引大济湟外调大通河水源的“西干渠配置工程”、“北干二期配置工程”。

引大济湟工程规划环评已完成环保审查。工程规划所列的各项目内容,除西干渠、

北干二期两项工程尚未建设外,其余均已开工建设并已建成或基本建成。由于调水总干

渠尚未正式运行,且负责落实大通河外调水资源配置任务的西干渠和北干二期工程尚未

建设,故引大济湟工程的整体效益无法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说西干渠、北干二期工程属

于引大济湟工程总体建设任务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公里项目,项目建设在引大济湟工程任

务组成、在青海省水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海省湟水流域属于青海省自然资源相对较好区域,也是经济社会主要发展区域和

生态移民安置发展区域。但同时其流域主要区域湟水干流沿岸又属于浅山地区,水资源

短缺且利用困难,农牧业长期靠天维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温饱问题难以解决,工业

发展也受到了水资源的显著瓶颈制约。尽快建设引大济湟的西干渠、北干二期工程,对

促进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青藏高原可持续与稳定发展的支持能力、全面推进青海

省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干渠工程位于湟水流域湟水河南、北岸,工程总体呈北—南向。地理位置介于东

经101º06′~101º39′,北纬36º22′~37º14′之间。项目区涉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

县两县,面积2885km2,占湟水流域面积的17.9%。

西干渠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引大济湟调水工程相关片区的工业供水和农业、林业

灌溉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工程控制灌溉面积30.05

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25.06万亩,林地灌溉面积4.99万亩。并实施甘河工业园工

业用水配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黑泉水库取水口设施、全长123.27km的干渠和29条支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1--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渠及田间配套工程,引水渠道总长311.74km。

西干渠从已建黑泉水库取水,水量指标从引大济湟总干渠调入的大通河水量中进行

配置,不占用和不影响黑泉水库水资源及下游水资源。西干渠和北干二期原设计中是将

已批复的引大济湟调入的大通河水资源全部进行再分配,但在项目设计和审批过程中,

考虑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要求后进行了调整,最终核减了西干渠工业用水量并用于黑泉

水库坝下生态用水。

2010年,青海省水利厅委托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青海省引大济

湟西干渠工程项目建议书》,2015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农经(2015)

507号对西干渠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2014年,青海省水利厅委托青海省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水勘院”)编制《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并于2015年3月编制完成可研报审稿。2015年6月,水利部水电规划设计总

院对工程可研报告进行了技术审查。

2014年12月,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管理局委托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承

担了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委托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开展了

地下水专题报告。2015年12月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水利部门预审。

1.2编制目的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旨在调查评价西干渠工程影响范围内环境现状,结合工程特

性,预测分析和评价工程建设对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针对不利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从环境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通过

编制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来实现以下目的:

(1)调查西干渠所在及影响区域生态、水环境及大气和声环境等状况,分析项

目相关工程的环境问题与影响关系;预测、评价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和阐述

项目及引大济湟的叠加环境影响问题;并针对工程建设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制定可

行的减免措施和环境保护对策,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拟定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方案,制定环境管理及环境监理计划,

估算工程环境保护费用。

(3)配合工程建设单位,针对性听取公众对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等方

面的意见、建议,并向项目建设方、工程设计方反馈,为工程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2--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学依据。

1.3编制依据

1.3.1委托文件

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管理局关于“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委托函”,见附件。

1.3.2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3-3-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2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8-2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1-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12-2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1994-10-9)

(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

(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2008-10-1);

(18)《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青政办[2004]第64号);

(19)《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2001-3-31);

(20)《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1995-11-1);

(21)《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4-1-1);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3--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3.3评价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8)《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国家环保部第35号令,2015-9-1);

(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0)《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4);

(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13)《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指南(试行)》(环办函[2006]4号);

(14)《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575-2012);

(1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7-2014);

(1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1-2014);

1.3.4设计文件及报告

(1)《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项目建议书》(报批稿),(青海省水利水电勘

测设计研究院,2015年3月;

(2)《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审稿),青海省水利水电

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年6月;

(3)《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报审稿)青海省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年12月;

(4)《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审稿),青海省水利

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年12月;

(5)《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西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青海省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4--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2009.12);

(6)《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黄河水利委员

会水文局,2012.7);

(7)《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审稿)》(中国水电顾问集团

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年12月);

(8)《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青海省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5年7月;

(9)《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文物调查报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5

年3月);

(10)《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北京中地泓

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2月);

(11)《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对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

响专题报告》(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5年12月)。

1.3.5相关文件

(1)《关于印发“大通河水量分配方案”的函》及其附件《大通河水量分配方案》

(水利部水资文[1998]518号);

(2)《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规划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海省水利

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3-6);

(3)《关于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规划报告的批复》(水总[2003]416号);

(4)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水资源配置方案修订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1-12);

(12)《关于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青环函

[2010]264号);

(13)《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规划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青海

省渔业资源监测站,2010年9月);

(14)《青海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2006;

(15)《青海省用水定额》,青政办[2009]62号;

1.3.6其它相关主要资料及依据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5--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1月);

(2)《青海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青海省水利厅,2011年6月);

(3)《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原青海省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11月);

(4)《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12年1月);

(5)《青海省“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

(6)《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4-2023)》;

(7)《大通老爷山(鹞子沟、宝库峡)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8)《青海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

(9)大通县、湟源县和湟中县的统计年鉴。

1.4评价标准

1.4.1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涉及主要地表水体有黑泉水库、大石门水库、宝库河、黑林河、北川河、

西纳川河、云谷川河、湟水河。根据青海省环保厅批复的函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

项目区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详见表1.4-1。水质指标见表1.4-2。

表1.4-1项目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序水质

河流/水库区段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现状

号目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农业

1黑泉水库黑泉水库库区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Ⅱ类

用水

2大石门水库大石门水库库区工业、生活用水工业、生活用水Ⅱ类

黑泉水库至峡门自然保护区源头水Ⅰ类

3宝库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工农

峡门至塔尔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Ⅱ类

业用水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工农

塔尔至桥头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Ⅱ类

业用水

4北川河桥头至新宁桥景观娱乐用水区工、农业用水Ⅲ类

新宁桥至下孙家寨桥景观娱乐用水区工、农业用水Ⅲ类

下孙家寨桥至朝阳桥工业用水区工、农业用水Ⅳ类

5黑林河源头至入北川河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源头水、农业用水Ⅱ类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6--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序水质

河流/水库区段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现状

号目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农业

1黑泉水库黑泉水库库区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Ⅱ类

用水

2大石门水库大石门水库库区工业、生活用水工业、生活用水Ⅱ类

海晏湟中县界至拦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非集中饮用Ⅱ类

7水峡-西纳川河拦隆口至五水厂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Ⅱ类

五水厂至下水滩入湟景观娱乐用水区工农业用水Ⅲ类

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按Ⅱ

8云谷川河源头至入团结渠入口

东峡至扎麻隆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非集中饮用Ⅲ类

9湟水河

扎麻隆至西钢桥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Ⅲ类

表1.4-2主要水质指标一览表

项目Ⅰ类标准Ⅱ类标准Ⅲ类标准Ⅳ类标准Ⅴ类标准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1水温(℃)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pH(无量纲)6~9

饱和率90%

3溶解氧≥6532

(或7.5)

化学需氧量

41515203040

(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

5334610

(BOD5)≤

6氨氮(NH3-N)0.150.51.01.52.0

0.02(湖、库0.1(湖、库0.2(湖、库0.3(湖、库0.4(湖、库

7总磷(以P计)≤

0.01)0.025)0.05)0.1)0.2)

总氮(湖、库以N

80.20.51.01.52.0

计)≤

9阴离子洗涤剂0.20.20.20.30.3

10锌≤0.051.01.02.02.0

氟化物(以F-计)

111.01.01.01.51.5

12硒≤0.010.010.010.020.02

13砷≤0.050.050.050.10.1

14汞≤0.000050.000050.00010.0010.001

15铅≤0.010.010.050.050.1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7--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6氰化物≤0.0050.050.20.20.2

17挥发酚≤0.0020.0020.0050.010.1

18石油类≤0.050.050.050.51.0

19硫化物≤0.050.10.20.51.0

20总镉≤0.0010.0050.0050.0050.01

21六价铬≤0.010.050.050.050.1

粪大肠菌群(个

222002000100002000040000

/L)≤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青海省环保厅批复的函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项目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执

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详见表1.4-3。

表1.4-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序号项目Ⅲ类水质标准(mg/L)

1pH6.5~8.5

2高锰酸盐指数≤3.0

3溶解性总固体≤1000

4亚硝酸盐≤0.02

5硫酸盐≤250

6氯化物≤250

7铜≤1.0

8汞≤0.001

9砷≤0.05

10铅≤0.05

11总大肠菌群≤3.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本项目工程区域主要是农村地区,根据青海省环保厅批复的函影响评价执行标准

的复函,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详见表1.4-4。

表1.4-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序号项目取值时间二级标准(mg/m3)

年平均0.2

1TSP

日平均0.3

2PM10年平均0.07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8--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日平均0.15

年平均0.06

3SO2日平均0.15

小时平均0.5

年平均0.04

4NO2日平均0.08

小时平均0.2

声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工程区域主要是农村地区,根据青海省环保厅批复的函影响评价执行标准

的复函,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昼间55dB

(A),夜间45dB(A)。

土壤环境质量

本项目工程区域的土壤主要是农田,根据青海省环保厅批复的函影响评价执行标

准的复函,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土壤

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4-5。

表1.4-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序号项目二级标准

1pH值6.5~7.5

2镉0.3

3汞0.5

4砷(旱地)30

5铜(农田)100

6铅300

7铬(旱地)200

8锌250

9镍5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根据青海省环保厅批复的函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旱作土地的农灌水质执行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标准见表1.4-6。

表1.4-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序号项目旱作标准(mg/L)

1水温(℃)≤35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9--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pH(无量纲)5.5~8.5

3五日生化需氧量≤100

4化学需氧量≤200

5氟化物≤2

6汞≤0.001

7总砷≤0.1

8六价铬≤0.1

9铅≤0.2

10粪大肠菌群(个/100mL)≤4000

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营运期无废水排放,仅在施工期有施工废水排放。根据本项目渠道穿越区

域及施工营地附近河流水环境功能,项目区河流的水环境功能要求较高,可研设计和

环评要求,施工废水禁止排入附近河流。

根据环评报告施工期废水排放可行性分析可知,施工营地分散,各施工点废污水

排放量相对较小,经处理后用于道路、场地洒水降尘、绿化等,施工期废污水可全部

综合利用,因此,本项目施工期能够做到废污水不排入河流。

噪声排放标准

本项目营运期无噪声源,仅在施工期存在施工机械噪声排放情况。根据青海省环

保厅批复的函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施工区场地环境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70dB(A),夜间55dB(A)。

1.4.3水土流失强度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水利部行业标准(SL190-2007)分级指标,见表1.4-7。

表1.4-7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序号级别侵蚀模数(t/km2·a)

1微度侵蚀<1000

2轻度侵蚀1000~2500

3中度侵蚀2500~5000

4强度侵蚀5000~8000

5极强度侵蚀8000~15000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10--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6剧烈侵蚀>15000

1.5评价等级

1.5.1地表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HJ/T2.3-93)中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判别。工程运行期无废水排放,施工期废水排放强度为7371m3/d,

由于施工线路较长,施工点较分散,各施工点生产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降尘等,不

外排河道,施工附近河流影响基本无影响。农业灌溉退水为无明流退水,退水仅是输水

过程的变化,无污染物,退水以潜流方式最终回归湟水流域。规划年2030年项目区农业

灌溉需水量为7800万m3,退水量为1640万m3。根据表1.5-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分析,确定本工程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表1.5-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析表

河流农田退水量m3/d水质复杂程度水域规模水质要求工作等级

黑林河6575简单小河Ⅱ二级

北川河15535简单中河Ⅲ二级

西纳川8658简单小河Ⅱ二级

云谷川3123简单小河Ⅱ二级

湟水河1414简单中河Ⅲ二级

1.5.2地下水

本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建设期隧洞线路施工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变

化(Ⅱ类建设项目)。运营期灌区农田农药、化肥等会随灌溉用水同时渗入地下引起地

下水水位和水质变化(Ⅲ类建设项目)。

隧洞工作等级的确定

(1)建设项目排水规模

隧洞线位高于地下水位地段,仅在受到降雨入渗补给时,产生瞬时涌水时需进行排

水,此过程对地下水水位无影响;隧洞线位低于地下水位地段,需要施工排水、降水,

可能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

隧洞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即隧洞排水规模)是根据汇水面积、降水入渗系

数等参数计算的全段隧洞在不采取任何堵水措施的情况下的全部疏干量。隧洞施工的掌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11--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子面在百米之内,本次在确定Ⅱ类建设项目场地排水规模等级时按采取预处理措施考

虑,排水单元按100m计。

根据计算,隧洞正常百米涌水量在1.65~215.55m3/d,均小于2000m3/d。因此,

本项目排水规模为小。

(2)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

根据隧洞洞身岩性和隧洞埋深,计算确定隧洞开挖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半径为

7.53m~642.75m,因此,本项目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为小~中。

(3)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隧洞沿线不存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准保护区,但存在分散的基岩裂隙水泉眼和

村庄。因此,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4)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

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量减少和隧道施工

过程中出现局部塌落,陷落柱等现象,但不会引发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面下沉等环

境水文地质问题。因此,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定级为弱。

由于工作精度原因,可研阶段未给出支渠11个隧洞的剖面设计图。因此,本项目

隧道工程重点对干渠的64个隧洞进行评价定级,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具体见表1.5-2。

支渠11个隧洞较短,且岩性、隧洞设计与干渠一致,周围没有集中供水水源地。因此,

评价等级类比主干渠隧洞的级别,也确定为三级。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12--

Tel:(0971)8185815Fax:(0971)8189425

E-mail:qhhky@

青海省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表1.5-2隧洞建设期Ⅱ类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百米涌水量分影响半径分隧洞上方及两侧1km范围内分

隧洞桩号(m)总长(m)(m3/d)级(m)级分布的村庄分级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级定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小宽台宽台)小小小宽台较敏感

1#-0+861.2--3+017.92156.73.8615.06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宽台祁汉沟)小小无不敏感

2#-3+204.2--9+795.76591.493.8628.45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隧洞(祁汉沟罗干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3#-小小无不敏感

沟)10+190.41--16+424.86234.353.86369.47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隧洞(罗干沟青山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4#-小小青山乡、贺家庄较敏感

乡)16+475.9--17+121668.073.86149.72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隧洞(青山乡黑林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5#-小小下阳山村较敏感

河)17+585.1--19+235.91660.83.86174.65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黑林河中庄)小小毛合湾村较敏感

6#-19+245.9--20+642.71425.483.867.53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中庄下宽)小小中庄沟村较敏感

7#-22+300.3--22+771.9471.653.86107.93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下宽哈洲)小小无不敏感

8#-24+194.88--25+433.91239.023.86102.77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哈洲吴什庄)小小吴什庄村较敏感

9#-25+631.7--27+072.11440.413.86132.63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隧洞(吴什庄尕漏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10#-小小无不敏感

村)27+244.4--29+261.52017.073.86133.25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尕漏逊让)小小无不敏感

11#-30+502.5--30+733.9231.373.8642.30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逊让上沟)小小逊让乡较敏感

12#-31+480.85--32+055.88575.033.8698.54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上沟化龙沟)小小无不敏感

13#-32+184.4--32+757.7573.343.86104.16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化龙沟兰家)小小兰家村较敏感

14#-32+958.2--33+363.8405.63.8665.57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兰家角木沟)小小兰家村较敏感

15#-33+589.6--33+881.8292.23.8643.71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隧洞(角木沟逊布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16#-小小兰家村较敏感

沟)34+028.8--34+585.9557.123.8664.11土地荒漠化、沼泽化等问题弱三级

工程施工中不会引起较大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和

隧洞(逊布沟庄头)小小庄头村较敏感

17#-34+630.6--35+746.21115.543.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