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扬州市江都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扬州市江都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扬州市江都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扬州市江都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扬州市江都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扬州市江都区高一语文(下)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庄子》将哲学意蕴寓于丰富的寓言与意象中。与《庄子》的哲学形态类似,《红楼梦》巨大的哲学意蕴寓于精彩的文学形式与审美形式中。庄子既可称为文学家,也可称为哲学家;曹雪芹也是如此,两者兼得。但迄今为止,曹雪芹还没有庄子幸运,即还没有作为文学家和哲学家被充分认识。在文学史上有《红楼梦》的崇高位置,在哲学史上曹雪芹则一直是缺席者。探讨《红楼梦》哲学,首先应注意体现于全书的哲学视角,这是曹雪芹的宇宙观,也是他的哲学观。好的文学作品除了需要具备审美形式之外,还需要有思想,所以作品总是除了艺术性之外又带思想性。但是具有思想并不等于具有哲学,因为思想不一定具备特别的视角,而哲学则一定具有某种视角,即某种特别的观照宇宙人生的方法。这种视角,带有独立价值,甚至带有思想所没有的永恒价值(思想一般只具有时代性、当下性)。没有视角,就没有哲学。视角一变,哲学的形态与内涵就跟着变。《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文学杰作,可以说它很有思想(对科举的批判与对知识分子生存困境及人性困境的思索),但不能说它很有哲学,因为整部作品并不具备哲学视角。《红楼梦》的哲学属性,首先是它具有自身的哲学视角。《红楼梦》中有个大观园,而“大观”正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我们可称之为大观视角或大观眼睛。所谓大观眼睛,用现代的语言表述,便是哲学性的宏观眼睛,或称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境眼睛。《红楼梦》中帮助主人公贾宝玉“通灵”入世的一僧一道,就拥有这种眼睛,即具有天眼与佛眼。《庄子》也把眼睛分为多种,其最高的“道眼”,也是大观视角。《庄子》的开篇《逍遥游》,其大鹏的眼睛,也近似“天眼”“道眼”,从九万里高空上俯瞰人间,便看出“大知”与“小知”的区别。庄子用道观物,正是用大观的眼睛观物,这就打破了世俗眼睛对万有万物的人为分类分割,抵达空物我、泯主客、齐生死的“齐物”境界。正因为具有大观视角,所以《红楼梦》才有许多独特的发现。贾宝玉发现世间有两种世界,一个是以男人为主体的浊泥世界,一个是以少女为主体的净水世界。他所努力的是站立在浊泥世界的彼岸,保持“玉”的灵性与真纯。贾宝玉的眼睛不是肉眼,而是天眼、道眼,所以他才能发现一个遍布整个人间而且就在你身边但肉眼看不见的诗意世界,这就是贵族少女和丫鬟们所构成的女儿国。在他的意识与潜意识里,这些诗意生命,正是世界的本体、历史的本体,其重要性连佛陀与元始天尊都难以企及。《红楼梦》之所以是伟大的悲剧,正因为它是诗意生命的挽歌。把最有价值的诗意生命毁灭给人们看,便构成深刻的伤感主义悲剧。(摘编自刘再复《(红楼梦)哲学论纲》)材料二:《红楼梦》是文学艺术,是虚构的小说,它通过描写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世界观。其中蕴涵着不得入世“补天”转而愤世嫉俗、通灵超然出世的哲学内涵,体现的是曹雪芹用大观(宏观)、中观(不二法门)、微观的眼睛看宇宙,观察人世人生。在近百年前,王国维在其《〈红楼梦〉评论》中说:“《桃花扇》政治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民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在此。”《红楼梦》是宇宙的,就是说它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自由的,不仅仅是《桃花扇》表现的那种有限的现实时间空间。《红楼梦》具有一个大于家国境界、历史境界的宇宙境界,不仅仅用肉眼(微观)看人间,而且用天眼、佛眼、法眼、慧眼的大观视角看宇宙!刘再复先生在《〈红楼梦〉哲学论纲》中说:“事实上,《红楼梦》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性的宝藏、文学宝藏,而且拥有最丰富的哲学宝藏、思想宝藏、精神宝藏。”中国文化最精华的东西,中国文学、哲学最精彩的元素都蕴涵在这部伟大的小说之中。理性哲学重逻辑,重分析,重实证;悟性哲学则是直观的,联想的,内觉的。《红楼梦》的哲学就是悟性渗透在作品艺术语言中的哲学。感悟与直观是中国哲学的特色和长处。禅把直观、感悟的方法发挥到了极致。禅宗六祖慧能的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方法,就是放下概念范畴直达事物核心的方法。慧能是一个不识字的天才思想家。老子是思辩性哲学家,庄子则是意象性艺术的哲学家。庄子的文章是天马行空般想象出来的,浪漫的,也是包含哲理的散文。《红楼梦》里的哲学思想是贵族性的理想反叛哲学思想;《水浒传》里的哲学思想是那种农民性的理想反叛哲学思想。而《金瓶梅》是严格的现实主义小说,它把世俗生活原貌原生态,特别是人性的原生态淋漓尽致地真实地呈现出来了,处处可以见到生活与生命的肌理,然而它没有哲学;小说结尾的那点因果报应只是小因小果,禅师也谈不上什么禅性,是画蛇添足,败笔而已。《红楼梦》没有用思辩代替审美,没有用理念代替艺术,不像当今流行于西方的所谓“后现代主义”,只有口号、主义、观念,却没有真艺术。(摘编自张柔情《〈红楼梦〉从哲学视角的文学解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哲学形态类似于《庄子》,将巨大的哲学意蕴寓于精彩的文学形式与审美形式中,折射了曹雪芹自身的宇宙观和哲学观。B.思想有时代性、当下性,哲学有独立性、永恒性。《儒林外史》对科举的批判与对知识分子生存困境及人性困境的思索不能说是哲学。C.刘再复认为具有思想并不等于具有哲学,所以他只肯定了《红楼梦》里带有独立价值甚至永恒价值的哲学视角,并未对其思想作出评价。D.《红楼梦》的哲学是悟性哲学,是悟性渗透在作品艺术语言中的哲学,蕴涵着不得入世“补天”转而愤世嫉俗、通灵超然出世的哲学内涵。2.下列关于文中“大观视角”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仅用肉眼看人间,而且用天眼、佛眼、法眼、慧眼的哲学性的大观视角去看宇宙,是《红楼梦》的哲学视角。B.庄子的用道观物是“大观视角”的一种,依靠这种大观视角,庄子达到了空物我、泯主客、齐生死的“齐物”境界。C.贾宝玉具有大观视角,他用天眼、道眼看世界,所以能发现遍布整个人间但很多人肉眼看不见的世界。D.没有大观视角,就没有大观哲学,《红楼梦》凭借其具有的大观视角、大观哲学,才拥有了肉眼可见的哲学思想。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为她的兄弟薛蟠所做之事而生气、难过。B.《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个性色彩鲜明。C.《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写下了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葬花吟》。D.《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醉酒后要撵李奶妈,但最终被袭人劝住。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材料二中指出“《红楼梦》里的哲学思想是贵族性的理想反叛哲学思想”。请从《红楼梦》中举一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雷雨(节选)曹禺[四凤端过药碗来。]鲁四凤

您喝吧。周蘩漪

(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鲁四凤

我。周蘩漪

太不好喝,倒了它吧!鲁四凤

倒了它?周蘩漪

嗯?好,(想起朴园严厉的面)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厌恶)你还是倒了它。鲁四凤

(犹豫)嗯。周蘩漪

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周冲由中门进,穿一套白西装上身。]周

妈,我现在喜欢一个人。周蘩漪

哦!(证实了她的疑惧)哦!……这个女孩子是谁?周

她是世界上最……(看一看蘩漪)不,妈,您看您又要笑话我。反正她是我认为最满意的女孩子。她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有意义,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周蘩漪

可是你不是喜欢受过教育的人么?她念过书么?周

自然没念过书。这是她,也可说是她唯一的缺点,然而这并不怪她。……但是我仍然是尊重她,帮助她的,我希望她现在受教育,我希望父亲允许我把我的教育费分给她一半上学。周蘩漪

你真是个孩子。周

(不高兴地)我不是孩子。我不是孩子。周蘩漪

你父亲一句话就把你所有的梦打破了。……[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周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周朴园

什么?周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周朴园

哦。周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四凤端茶,放朴园前。]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鲁四凤

煎好了。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鲁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周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周蘩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周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周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周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周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周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周

(反抗地)爸!周朴园

(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周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周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周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周蘩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周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

爸!我……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周萍走至蘩漪面前。]周

(求恕地)哦,爸爸!周朴园

(高声)跪下![周萍望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要下跪。]周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半晌。]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周

(抬头,慢慢地)什么?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周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周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倒了?哦?倒了!药还有么?”这一句连用三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表明了周朴园的冷酷和专制,暗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爆发。B.“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一句,周冲抢断话语,为蘩漪说情,表现了他天真善良、打抱不平的形象。C.“喝药”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在周家却最终演变成全面的矛盾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周家家庭关系的扭曲。D.周朴园强逼蘩漪喝药,一方面是他对家庭内的叛逆者进行压制和教化,另一方面也是对结婚数十年的妻子的关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没有鲜明的面目、典型的个性,但在情节发展中却起到重要作用。B.文中蘩漪的相关舞台说明,很好地揭示了蘩漪从一开始的痛苦,到无奈接受,最后反抗的复杂的变化过程。C.“周萍望繁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这一舞台提示,既展现了人物的各有所思,又引出了下文戏剧高潮部分。D.周朴园向周冲询问“刚才说的事呢”是“喝药”事件的余波,既照应了前文的情节,又暗示了“喝药”事件带来的影响。8.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潜台词。(1)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2)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9.曹禺曾在《<雷雨>序》中说:“(蘩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之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文本二: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B.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C.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D.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祐,是北宋时期宋仁宗使用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纪年是汉武帝首创的。B.通判,中国古代的官名之一,多指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为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到郊外祭祀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D.君实,是司马光的字。古人的名和字是有区别的,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人一诞生就起名,十八岁行冠礼后取字。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才华横溢,喜好读书,擅长为文。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十分赏识王安石,四处为他扩大名声。B.在任鄞县县令时,王安石修筑堤堰,开挖池塘,兴办水利交通事业;他还把谷子借贷给百姓,让百姓生产出粮食后加些利息偿还即可。C.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一一予以拒绝,因此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为世所用。D.王安石清楚地知道,他的改革主张在当时会遭到顽固派的非议,但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可惜未得到宋仁宗的支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14.请简要概括王安石向仁宗皇帝上书言事的要点。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孟子【北宋】王安石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①,故有斯人慰寂寥。孟子好辩【南宋】陈普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②竟若何。【注】①迂阔:指思想行为不切实际。②民彝:人伦。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第二句直抒胸臆,表达读孟子遗书对其人品格顿生钦慕之情。B.王诗第三句用设问句歌颂孟子思想虽脱离现实却不改初衷的坚定。C.陈诗前两句指出孟子生活的时代特点,为孟子好辩提供背景原因。D.陈诗后两句假想孟子面对社会小人当道的现实若选择沉默的后果。16.两首诗都包含了对孟子的评述,但评述内容和写作目的却各有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杜牧善于运用比喻,“

”两句描写宫女们早上梳头的情形。(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向唐太宗建议

”,而不能根据个人喜恶来任意赏罚。(3)苏洵在《六国论》中解释了齐、赵两国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

”,而对于赵国灭亡,他感叹道:“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除了吃春饼,这一天还要“啃春”,好像残冬是顽石一块,不动用牙齿啃噬它,春天的气息就飘不出来似的。我们啃春的对象就是萝卜,萝卜到了立春时,柴的比脆生的多,所以选啃春的萝卜需要费一番周折,既要看它的模样,又要看它是否丰腴,汁液是否饱满。很奇怪,嘴里就会荡漾着一股啃过春后才有的恰似春天草木复苏的清香的气味。立春一过,离清明就不远了。人们这一天会挎着篮子去山上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篮子里装着染成红色的熟鸡蛋,它们被上过供后,依然会被带回到生者的餐桌上,由大家分食,据说吃了这样的鸡蛋很吉利。而谁家要是生了孩子,主人也会煮了鸡蛋,把皮染红,送与亲戚和邻里分享。所以我觉得红皮鸡蛋走在两个极端上:出生和死亡。它们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一手把新生婴儿托到尘世上,一手又把一个衰朽的生命送回尘土里。所以清明节的鸡蛋,吃起来总觉得有股土腥味。18.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3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啃春”引号的用法一致的是(

)A.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B.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C.包身工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D.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对于春笋,有人表示担忧:“不食嘴馋,食之胃寒。”所谓胃寒,是指那些原本胃肠功能比较差的人,在“贪吃”春笋后,出现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____①____,是因为其中含有一些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分。比如,含有大量草酸和粗纤维,还含有单宁(鞣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它们加在一起,对胃肠就是一个严峻考验了。买过鲜笋的人会发现,竹笋虽然有鲜味,____②____。如果直接切丝烹调,会感到苦涩难咽。这个涩味,很大程度上是草酸带来的。草酸可以与舌头表面黏膜的蛋白质发生作用,使蛋白质凝聚而引起涩感。草酸不仅伤害动物的消化道,也会降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然而,草酸可以帮助嫩嫩的笋尖抵抗病菌和昆虫的伤害,并让动物们不敢一下子啃食太多。这就给了竹笋更多的生长机会,长成高大的竹子。同样,蔬菜涩味越重,____③____。比如菠菜、韭菜、马齿苋、番杏等,都是这样。人们日常吃的小白菜、油菜、芥蓝、西兰花等蔬菜,草酸含量是很低的,因此吃不出明显的涩味。20.下列句子中的“成分”和文中画横线的“成分”,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B.目标和理想是成长的核心成分。C.《红楼梦》不是作者的自传,但总有自传的成分。D.建国初期,城市居民成分可以分成很多类。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六、整本书阅读22.《红楼梦》下列判词对应的分别是(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②子系山中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③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门侯女,独卧青灯古佛旁。④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A.贾探春

贾迎春

贾惜春

贾元春

B.贾迎春

贾惜春

贾探春

贾元春C.贾探春

贾惜春

贾迎春

贾元春

D.贾元春

贾探春

贾惜春

贾迎春七、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边界,指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限。有形的边界直观醒目,无形的边界则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其实,学习生活、文化交流、科技创新乃至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涉及边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边界”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D3.C4.①首先将《红楼梦》与《庄子》类比,指出曹雪芹既是文学家也是哲学家;②接着通过对比与类比,阐述曹雪芹具有“大观”哲学视角;③最后举例论证大观视角让《红楼梦》有了许多独特的发现。

5.示例:贾宝玉,出身在贾府这样的贵族门第,本应发愤读书,考取功名,继承家业,但他却抗拒科举仕途,爱好诗词歌赋,这是他对封建科举制度和仕途的一种反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并未对其思想作出评价”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三段说“刘再复先生在《〈红楼梦〉哲学论纲》中说:‘事实上,《红楼梦》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性的宝藏、文学宝藏,而且拥有最丰富的哲学宝藏、思想宝藏、精神宝藏。’”,肯定了红楼梦的思想价值。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拥有了肉眼可见的哲学思想”说法错误。从材料一最后一段“贾宝玉的眼睛不是肉眼,而是天眼、道眼,所以他才能发现一个遍布整个人间而且就在你身边但肉眼看不见的诗意世界”可知,“肉眼可见”不属于大观哲学,不构成条件关系。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大观”正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我们可称之为大观视角或大观眼睛。A.这是以微观视角来描写世情。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B.这是以微观视角来描写世情。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C.这是林黛玉以“大观”的视角看到了一般人看不见的世界。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D.这是以微观视角来描写世情。不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四段,第一段首先将《红楼梦》与《庄子》类比,指出曹雪芹既是文学家也是哲学家。“与《庄子》的哲学形态类似,《红楼梦》巨大的哲学意蕴寓于精彩的文学形式与审美形式中”“在文学史上有《红楼梦》的崇高位置,在哲学史上曹雪芹则一直是缺席者”。第二段,作者首先将《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相对比,指出“《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文学杰作,可以说它很有思想(对科举的批判与对知识分子生存困境及人性困境的思索),但不能说它很有哲学,因为整部作品并不具备哲学视角。《红楼梦》的哲学属性,首先是它具有自身的哲学视角”;而第三段作者则指出“‘大观’正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然后将曹雪芹的世界观与庄子的世界观相类比,阐述曹雪芹具有“大观”哲学视角。最后,第四段中,作者通过举出“贾宝玉发现世间有两种世界,一个是以男人为主体的浊泥世界,一个是以少女为主体的净水世界”“贾宝玉的眼睛不是肉眼,而是天眼、道眼,所以他才能发现一个遍布整个人间而且就在你身边但肉眼看不见的诗意世界,这就是贵族少女和丫鬟们所构成的女儿国”等例子,来论证大观视角让《红楼梦》有了许多独特的发现。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材料二中“《红楼梦》里的哲学思想是贵族性的理想反叛哲学思想”这一观点,可以从作者在《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得以体现。《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二人都出身于上层社会,有着贵族的身份。但二人都反对当时的封建礼教,所以身上都体现着贵族性的理想反叛哲学思想。以贾宝玉为例,他出身在贾府这样的贵族门第,本应发愤读书,考取功名,继承家业,但他却抗拒科举仕途,爱好诗词歌赋。贾宝玉把朱熹之流的书籍,一概斥责为“杜撰”出来的,对于换取功名利禄的八股文章公开表示鄙弃和嘲笑。他说:“最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罢了。”贾政逼他读书,他总是阳奉阴违,甚至装病逃避。贾政认为“最要紧”的《四书》,他“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贾政不在家时,他连书房门都不进。相反,那些反映出一些民主思想,但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移人心性”的“邪书”,如《牡丹亭》、《西厢记》等,却被他当成“读了连饭也不想吃”的好文章。再如他的姐姐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荣宁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他“心中怅然如有所失”,将此事置若罔闻。所以,这些行为反映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和仕途的一种反叛。同样的,在林黛玉身上也有这样的贵族性的理想反叛哲学思想。生活在经济仕途的时代,黛玉从未劝宝玉走经济仕途道路,这与袭人、宝钗等形成鲜明的对比。黛玉最大的特点就是:由着自己的性格生活。这个体现的也很多,比如黛玉的闺房布置,翠竹流水,大把的毛笔,大堆的书,燕子窝就在自己屋内,一派自然和谐,清闲自在的高士风光。她深爱贾宝玉,在思想上与贾宝玉是相通的,她也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不屑一顾。所以从《红楼梦》这两个主要人物身上就可以看出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贵族性的理想反叛哲学思想。6.D7.B

8.(1)这句中的“苦药”含有双重内涵,既是药本身的苦,更是多年来周朴园带给她的精神折磨。(2)既有对父亲的失望,也有自己理想破灭的苦涩,周冲已经明白,将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读书的美好愿望终将落空。

9.①在周朴园逼迫她喝药这一情节中,她从一开始直言让四凤把药倒了、坦言自己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的宣泄,到后来同意先把药放着的顺忍,再到和周朴园直接对抗,最后面对周萍和周冲的恳求而不得不喝下药的不忍和无奈。②蘩漪不屈服于命运,敢于反抗周朴园的专制,在极端的压抑下敢于爆发,具有鲜明的“雷雨”性格。【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另一方面也是对结婚数十年的妻子的关爱”错误,没有关爱之情,只是为了让繁漪听话。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从一开始的痛苦,到无奈接受,最后反抗的复杂的变化过程”错误,舞台说明应该很好地揭示了蘩漪从痛苦、到反抗、最后无奈接受的变化过程。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含意的能力。“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一句,这里的“苦”是语意双关,话中有话,不仅指药苦,更重要的是表达繁漪内心和精神上受到的折磨,饱含的辛酸,甚于药苦,这句话可谓含蓄有味。“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这句话是周冲在看到周朴园如何蛮横地对待自己的母亲时,看轻了周朴园的本性,对父亲感到失望,更是将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读书的美好愿望终将落空的一种苦涩,代表了周冲理想的破灭。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戏剧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在周朴园逼迫她喝药这一情节中,由“太不好喝,倒了它吧!”“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可知,她一开始直言让四凤把药倒了,坦言自己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这是情绪上的宣泄,内心的真实想法;由“(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可知,在周朴园的强制下,她同意先把药放着,表现出她的顺忍,不得不如此的无奈;由“(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可知,和周朴园直接对抗;由“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可知,最后面对周萍和周冲的恳求而不得不喝下药的不忍和无奈,也预示着她不断被逼迫而接近于疯狂的边缘,最后成为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这一切都反映了她内心深处最深的痛苦,最强的渴望和反抗,积累着近乎疯狂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在极端的压抑下敢于爆发,具有鲜明的“雷雨”性格。10.B11.D

12.A

13.(1)按照先例,地方官员任期已满,允许向朝廷进献文章请求试任馆职,王安石偏偏不请求就试,调任鄞县知县。(2)盘庚不会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啊。

14.改革法度(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重视理财,重用人才,表明心迹。【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苟且因循”共同修饰“弊”,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明诏大臣”,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臣之所称”与“流俗之所不讲”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排除A。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十八岁行冠礼后取字”有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欧阳修”有误,原文为“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应为“曾巩带着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故事”,先例;“秩满”,官员任期已满;“知”,管理,此处指作知县。(2)第一个“度”,计划;第二个“度”,考虑;“是”,认为正确。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结合“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可概括出,改革法度,效法先王政令精神;结合“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可概括出,重视理财;结合“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可概括出,重用人才;结合“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可概括出,表明心迹。参考译文:文本一: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之职。王安石,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带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按照先例,地方官员任期已满,允许向朝廷进献文章请求试任馆职,王安石偏偏不请求就试,调任鄞县知县。到任后,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鄞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不久,他调任为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他通过朝廷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王安石没有去上任。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王安石与周敦颐相遇,接连交谈几个日夜,王安石回去后深入地思考,至于废寝忘食。先前,馆阁的命令多次下发王安石总是推辞不接受,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遗憾无缘结识王安石。朝廷每次想要任命他一个官职,总是担心他不愿接受。等到他就任度支判官,听闻的人没有不高兴的。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宋仁宗读过之后放置在一旁。吕祖谦评价说:“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文本二: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15.B16.(一)①内容:王从孟子的品格修养入手,歌颂他不在乎遭举世嫌恶,坚定推行仁政主张的执着。②目的:王诗借此以自勉,孟子在政治上不避世人眼光、坚定推行仁政的勇气,使遭遇重重阻挠的王安石坚定了推行变法的决心。(二)①内容:陈诗从孟子好辩的原因入手,指出孟子所处时代的社会困境——小人、恶人当道,人也容易走错路,从而表现孟子好辩对于时代的重要意义。②目的:陈诗借此呼吁人们应敢于为社会发声,以便恢复天理和规范人伦,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思考。【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用设问”“孟子思想虽脱离现实”错误。“何妨”,表示反问,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不是设问;“何妨举世嫌迂阔”的意思是何妨被全世界的人视作迂腐。结合全诗内容,作者是借孟子来表达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视自己为迂腐,也无所畏惧,不会妥协退缩。“虽脱离现实”说法错误。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王诗:这首诗前两句“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写孟子死去不可复生,每读其遗著,他的高大形象便浮现在眼前。后两句“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写即使世上所有的人都嫌弃我迂阔又有何妨,只要有孟子的精神和论著给我以安慰,我并不感到孤寂。在内容上,写诗人从孟子身上找到了鼓舞力量,得到了精神慰藉,暗示了王安石以继承和发扬孟子的事业为己任,推行其政治主张,实现变法革新的伟大抱负。作者借歌咏同被世人视为“迂阔”的孟子以言志,由此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与支持,诗人在变法中曾受到种种攻击,但他从不妥协退缩,对自己的事业始终坚信不移。陈诗:“禽兽纵横鬼魅多,人间岐路总差讹”,是说这个世界上,禽兽横行,鬼魅众多,人们在人生的岔路上时常迷失方向。“当时缄口终无语,天理民彝竟若何”,是说当时的孟子如果默然无言,天道正义、人民的规范又将何去何从呢?在内容上写了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常常迷茫和困惑,这样时代,必须有人来指点迷津,孟子的好辩恰好为人们提供方向。作者借写孟子好辩,表达对孟子好辩行为的赞美,正是孟子的好辩,才给人们指点方向,让人们懂得规范和人伦。作者借此呼吁人们应敢于为社会发声,让人伦和规范重现世间。17.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