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回事获奖科研报告新生儿黄疸通常是指在出生后28天内未满月新生儿出现的黄疸症状,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胆红素水平过高,进而在巩膜、黏膜、皮肤等部位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一个最为常见的新生儿症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主要与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可自行消退。如果在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在2-4周以上仍不减消退,则属于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黄疸应明确病因和症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治疗,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主要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相关,如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胆红素不足、血浆白蛋白与胆红素联结较差、胆红素排泄能力不足、肠肝循环增加等。在大多数早产儿及部分足月儿中,出生后1周都有可能出现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原因相对较多,如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等。红细胞破坏过多或肠肝循环在增加,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将会上升。低鋅血症、维生素E缺乏、血红蛋白病、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酶缺陷、肠肝循环增加、感染、同族免疫性溶血、血管外溶血、红细胞增多症等,都可能引起此类情况。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能力下降,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就会上升。21-三体综合征、垂体功能低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药物、Lucey-Driscoll综合征、感染、缺氧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这种情况。肝细胞对胆红素排泄结合出现障碍,或胆管受阻等,都可能引起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如果同时合并肝细胞功能受损,也会存在未结合胆红素上升的情况。Dubin-Johnson综合征、胆管阻塞、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新生儿肝炎等,都可能引起这种情况。
二、新生儿黄疸有什么症状表现
在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表现方面,根据不同类型也可能有所差异。其中,生理性黄疸患儿,轻度表现为浅黄色,局限在面颈部或少量波及躯干,巩膜可出现黄染,在2-3天后消退,5-6天后恢复正常。重度表现为先头后足,遍及全身,脑脊液、呕吐物也可出现黄染1周,早产儿可能持续至4周,粪便也为黄色,尿中无胆红素。黄疸色泽在轻度患儿中呈现为浅色,重度患儿呈现为深色,皮肤红润、黄里透红。黄疸位置以四肢近端、巩膜、躯干较多,通常不过肘膝。早产儿比足月儿更容易发病,可能延迟1-2天发生,黄疸程度稍重,消退稍晚,可能持续2-4周。病理性黄疸通常发病更早,出生后24小时即可见。程度更重,足月儿在12.9mg/dl以上、早产儿在15mg/dl以上。进展更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水平可达到5mg/dl以上。持续时间更长,或容易反复发生。黄疸颜色上,结合胆红素上升为主呈现为阴黄色、暗绿色,未结合胆红素上升为主呈现为金黄色、桔黄色。溶血性黄疸通常可合并心衰、水肿、出血点、肝脾大、贫血等。感染性黄疸可合并感染中毒症状体征或发热表现。梗阻性黄疸可合并尿色黄、大便色白、肝肿大等。
三、新生儿黄疸需要如何积极治疗
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当中,可采取光照疗法,是促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降低的首选方法。光照能够使未结合胆红素产生构型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光氧化作用产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结构异构体,能够从尿液、胆汁中快速排出,而无需经过肝脏代谢,从而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当前常用的光照疗法为蓝光照射,将新生儿放置在光疗箱中,用黑色眼罩保护双眼,避免造成视网膜损伤。用尿布遮盖肛门及会阴,其余部位裸露在外。采用单双面光照射的方法,治疗时间在2-48h。采取连续性或间歇性照射的方法,将胆红素水平控制在7mg/dl以下。采取换血疗法治疗,能够使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将已致敏的红细胞换出,同时可减轻贫血。不过换血治疗需要符合特定的指征,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需要严格控制,通常应用于光疗无效的患儿。药物治疗能够减少胆红素产生,加快胆红素清除,抑制胆红素肠肝循环等。可采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肝酶诱导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供应白蛋白等。还应开展积极的支持治疗,如预防和治疗缺氧、饥饿、感染、寒冷损伤、高碳酸血症、高渗药物输注等。避免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