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一)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一)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一)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一)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券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文艺欣赏中,美感与悲感往往相伴而生。好的作品会让人产生美感,这毋庸置疑;同时,好的作品容易使人产生怅惘莫名的悲感,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现象。这种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马克思指出:“当旧制度还是有史以来就存在的世界权力,自由反而是个别人偶然产生的思想的时候,换句话说,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人类阶级社会的悲剧性质。物质生活的困顿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酷烈,时刻都在酿成无数的人间悲剧。由于阶级社会的历史是悲剧性的,苦难是普遍的现实,所以苦恼意识是普遍流行的意识形态。在苦难的土壤上开放出来的艺术之花,往往带有深刻的悲剧性因素。纵观文学发展史,带有悲剧意味的作品在优秀的作品群中,实在占着绝对的优势。这种现象还有着深刻的心理学根据。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是一种幽远难据的自由境界,它可望而不可即。人们追求它,追求的过程本身就是美的,一旦追求中止,美也就消失了。正因如此,人们在执着追求中,总是伴随着意志受挫的痛感。在这种追求中,人们一方面获得美的享受,一方面又承受着痛苦的煎熬。从创作角度看,作家创作的最深刻动机是心灵的象征欲求。在创作活动中,作家会不自觉地通过移情作用把潜意识的欲望发泄出来,经过升华而成为作品的象征意蕴。历代的伟大作家大多终生蹉跎,饱尝人世的辛酸,他们潜意识里贮藏着丰富的痛苦经验。作家忧患的身世和痛苦的心理经验,能够激发出作家巨大的创造力。这是因为作家身罹忧患,更能深切了解国家和人民的苦难,谛听到时代的脉搏、人民群众的心声,深刻洞察和体验到生活的真理。一旦发为歌诗,就能洞见幽妙,在其作品中揭示出具有巨大概括力的心理或哲理的深刻内涵。他们作品的象征意蕴,因为建立在对人生悲剧性的深刻认识和潜意识中丰富的痛苦经验的基础上,所以必然带有深刻的悲剧性因素。从欣赏的角度看,欣赏者欣赏艺术的最深刻动机其实也是心灵的象征欲求。正如韩愈所说:“固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沈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穷苦的知识分子常常到古籍中寻找精神寄托,而欣赏文艺作品更是他们的心灵获得超脱、自由的途径。读史尚且可以寄愤,品诗当然更能够抒怨了。他们在文艺欣赏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通过象征的手段把潜意识发泄出来。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经历了许多苦难,积累了丰富的痛苦经验。它们平时深藏在心里,在文学欣赏中,优秀作品中隐藏的那种深刻悲剧性的象征意蕴,就像一颗石头一样,投进了满贮着痛苦经验的心里,它激起的必然是痛苦的涟漪。因此,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人们心灵的影响,往往是美与悲相伴而行。如果我们深入到具体的欣赏过程,那么随着文艺作品内容性质的不同,美感与悲感的结合便具有不同的结构方式。上面我们简单分析了文艺欣赏中美感与悲感相伴而生的现象。可以看出,好的作品使人生悲并非偶然发生的现象,而是带有规律性的审美心理现象。深入地研究这种现象,有助于认识人类审美的规律。(摘编自林兴宅《文艺哲学的现代转型》)材料二:悲,是一种普遍的审美现象。中国美学主要集中在对悲态的研究。作为美学范畴之一,悲态不同于人心理上喜怒哀乐中的悲。常人的这种悲态,是与天地人规律合拍的,“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或“嘉会寄诗以亲,离情托诗以怨”(钟嵘),都是人的正常反应,不是美学的悲态。美学的悲态是一种偏离的悲,是人们感到人与社会,人与字宙对立时的悲,是带有询问的哲学高度的悲。美学的悲态,是由人生失意的沉痛升华为向宇宙人生本体询问的感伤情怀,这种询问,不仅仅是对字宙规律为何要设置偏离的询问,更是对“为什么是我遇上偏离”的询问。悲,作为审美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美因为与人有同一性,对人有肯定意义,成为审美对象;悲因为与人有敌对性,对人有否定意义,也成为了审美对象。悲成为审美对象的原因是具备了两个相反相成的条件:一是,人在历史实践中具备了一定的力量,在此力量基础上,敌对的否定意义的悲,才不是单纯的敌对和否定,才有可能成为审美对象;二是,人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力量,但还未强大到对客体有绝对的优势,还不能掌握和征服客体,所以客体虽然成为了审美对象,但不是成为与人有同一性的肯定的审美对象,而是成为与人有敌对性的否定的审美对象。这两个条件,又构成了悲的二重性和动态性。一方面,悲是人目前还未能掌握和征服,甚至不知能否掌握和征服的对象。比如宇宙时空,狂暴自然,社会中强大的敌对力量等。另一方面,人又处在掌握和征服它的过程中,怀着掌握和征服它的信心和愿望。(摘编自后天艺术家《悲,是一种普遍的审美现象》)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艺作品中美与悲相伴而生,这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文艺现象,它对人们的心灵产生深远影响。B.由于人类阶级社会的悲剧性质,所以文学发展史上的优秀作品都必然带有深刻的悲剧性因素。C.美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幽远难据的自由境界,因此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只会感受到痛苦。D.在文艺欣赏过程中,作品中带有深刻悲剧性因素的象征意蕴会激荡起欣赏者内心的痛苦经验。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诗文中体现出来的"悲态”不属于“美学的悲态”的一项是(3分)()A.“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一个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的相仿的感情。别的感情,表现得无论如何精彩,对他都不产生作用。”B.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C.巴尔扎克说过:“我最好的灵感总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才放光芒。”D.托尔斯泰:“痛苦能引起深切的同情,还会使人产生唯恐伤害别人的感情,产生对能够忍受痛苦的人的崇高敬意。”4.材料一作者说:“如果我们深人到具体的欣赏过程,那么随着文艺作品内容性质的不同,美感与悲感的结合便具有不同的结构方式。”下图是作者对正剧(悲喜剧)、喜剧和悲剧欣赏过程的分析。下列选项对该图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剧欣赏往往先是给观众的心理造成一种紧张的悲感,最后大团圆式的结局使观众的心理紧张得到解脱。B.在欣赏喜剧时,欣赏者带着生活重负造成的心理紧张进人审美状态,在欣赏过程中,这种紧张心理得到解脱,感到愉快。C.观众欣赏悲剧时积累起来的心理紧张在欣赏者从审美境界返回到现实世界之后获得解脱,并感到轻松愉快。D.第(2)(3)种情况不符合“美与悲相伴而行”的审美心理,而第(1)种在艺术世界中积累了心理紧张并获得解脱的过程符合这种审美心理。5.长篇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请以《孔雀东南飞》为例,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好的文艺作品容易让人产生悲感的原因。(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阳台芦芙荭对面三楼住着的是一对老夫妻。男的姓秦,小区人都喊他老秦。两年前,老秦生了一场病,就只能坐在轮椅上了。出来进去都是老伴推着他。他活成了一只羊,随时都得老伴牵着他。老秦,出去呀。老秦,回来了。轮椅上挂着买回的菜,有时候老秦的怀里抱着一株花,花正开得旺,老秦一脸高兴的样子,老秦之前并不怎么爱花,自从坐上轮椅后,就喜欢上了花。这是有证据的。老秦没生病之前,他家的阳台上什么也没有。现在,那阳台上已零零星星地多出了几盆花。当然,拿盆来说那些花,似乎又不太准确和妥帖。有些花其实根本就不是栽在花盆里的。比如那株仙人球就是载在一只大老碗里面的。那只原来主人吃面用的碗里栽了一只仙人球,这看起来倒蛮有意思的。有时候,老秦的老伴一个人出门,就把老秦的轮椅推到阳台上,给他膝盖上搭一薄被子,让他在那晒太阳。老秦晒一会儿太阳,就会拿起身边放着的洒水壶,从轮椅上伸直了身子,给阳台上的花酒水。那水一半洒在了花身上,一半洒在了自己身上。老伴回来了,要在那里给他收拾半天。这样,老伴要是一个人再出门时,就会把阳台高处放的花,搬到低处,老秦坐在花丛中间给花剪剪枝,洒洒水,再在花丛中打个盹。这样时间不长,对面三楼的阳台上就摆放着几十盆花了。说起来有几十盆,但花的种类并不多,有好多盆都是一个品种,只是栽在不同的容器里罢了。老秦养花并没那么讲究,好多花都是随手找个能装土的东西,把那花栽在了那里面。或许是舍不得钱买花盆,或许是想等以后闲些了,找着机会了,再把花盆买回来,把花移栽过去。可一直又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那些后来陆续买回来的花大多栽在大小不一的盆盆罐罐里。有株文竹竟然是栽在一只用来装油的塑料桶里。塑料桶被拦腰切断,做个花盆还真是合适!或许太忙,他们把花栽在盆盆罐罐里了,就忘了再买花盆的事。好在那些花并没那么计较,只要有土,有阳光,栽在那里,该发芽就发芽,该长叶就长叶,该开花就开花,一点也没耽误。阳台是离阳光最近的地方,养上几盆花,或者栽上几株草,这样,坐在轮椅上的老秦就能缩短他与自然的距离,推开门就可以看见叶的绿和花的红,还能闻到花的香和泥土的气息。有时还能招蜂引蝶嗡嗡嘤嘤的倒也热闹。其实,我家对面一眼望去,是有很多阳台的。一家一个阳台,但那些阳台的主人们似乎都太忙,大部分阳台似乎都被主人们忘记了,大家一回家就坐在沙发上看手机或者电视。怎么会想起阳台呢?即使那里充满了阳光,谁又能坐到那里晒太阳呢?只是偶尔洗了衣服,把它挂在那里,让衣服去晒晒太阳。也有几家,或许走在街上看见卖花的了,突然来了兴趣,买回了几株花,还买来了好的花盆可现在人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那花在阳台上开过一季,就被遗忘了,经了一个冬天,那些花就自行自灭,枯萎了的枝枝蔓蔓,个个耷拉着脑袋,像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倒像是山水画中的景了。还有几家,以前也是养过花的,大概觉得养花不实惠,在花盆里栽了葱或者蒜,还有的种上了小白菜,看起来油汪汪的绿,却是不开花,实惠却少了几分浪漫。唯独老秦家的花独自开着,这倒成了小区里的一道风景。他家的阳台成了一个花房。老伴出门买菜回来,小区人碰着了,就和她打招呼,你家的花养得真好。自从有了这阳台花房,老秦几乎很少出门了,他天天坐在阳台上,给花浇水施肥。即使是冬天,那些花已长得要死不活了,他仍是在为春天做着准备。现在,老伴给老秦弄了个长嘴的小响壶,老秦坐在轮椅上,不再费劲,那水都能洒到那些枯萎了的花的身上。多数时候,老秦坐在轮椅上手里捧着个收音机打打盹。有时候,老伴出门回来了,也搬个小凳子坐在他的身边晒着太阳。春天尚未到来,老秦却出来了,不过这一次,他是被救护车拉出小区的。这一次,老秦出了小区,就再也没有回来。老秦走了,老伴开始为那些花操起了心。她一有空,就去阳台上收拾那些花,给花翻盆,给花翻土,给花浇水施肥。春天来了的时候,老秦阳台上的花又开了,开得姹紫媽红。有一天,老秦的老伴出了一趟门,回来时,她的后面跟着一辆三轮车。三轮车上拉了一车的花盆。老秦的老伴给所有的花都换上了新花盆。有了花盆,那些花看起来就更加地恣意了。老秦的老伴把这些装了盆的花给她的邻居们一家送了一盆。几天时间,对面那栋楼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摆放了一盆花。那些花在他们的阳台上独自开着,独自香着,看起来一片绚丽多彩。只有老秦家的阳台上,一盆花也没有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秦因为一场病坐上了轮椅,作者说“他活成了一只羊”,突出了他任人摆布的个性特点。B.老秦之前并不怎么爱花,自从坐上轮椅后,就喜欢上了花,这些花成为他的一种精神寄托C.老秦坐在轮椅上就能看见叶和花,能闻到花的香和泥土的气息,从而拉近与自然的距离。D.邻居养花之所以没养好,有的是因为关爱不够,有的是兴趣不够持久,还有的是太功利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叙述时穿插许多场景描写,节奏舒缓,与文中人物的心境相协调。B.老秦养花并不在意栽在什么容器里,但他老伴后来给所有花都换上了新花盆,两个人物形象形成对比。C.小说对老秦的叙述与描写用了大量笔墨,而对老秦老伴的描写着墨不多,可见小说的主人公只是老秦。D.老秦的老伴最后把花都送给邻居们,而自己家里一盆没留,这一情节引人深思,丰富了小说的主题。8.小说写邻居们阳台养花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在小说中,“阳台”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场所。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阳台”这一场所的象征意义。(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天下者,其资有三:有以德得之,有以力并之,有以智取之。得之以德者,三代是也;并之以力者,秦人是也;取之以智者,刘汉是也。至于项羽之争天下也,其所执者为何资耶?德非羽之所得言者矣,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而后世之议乃曰:项羽其亦不幸遇敌于汉而遂失之嗟夫!虽微汉高帝,而羽之于天下固将失之也。汉王之于智盖疏矣,以其能得真智之所在,此所以王。项羽之于力尝强矣,以其不知真力之所在,此所以亡。彼项羽以百战百胜之气盖于一时手裂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观其所赖以为资,盖有类乎力者矣。虽然,彼之所谓力者,内恃其身之勇,叱咤震怒足以威匹夫;外恃其众之劲,搏捽决战,足以吞敌人而已。至于阻河山、据形便,俯首东瞰,临制天下,保王业之固,遗后世之强,所谓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轻指关中天险之势,燔烧屠戳以送其暴,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反怀区区之故楚,而甚荣其归。乃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能知者?”此特浅丈夫之量,安足为志天下者道哉!后之数羽之罪者皆曰:“夺汉王之关中,负信义于天下,此所以亡。”嗟夫!使项氏无意于王而徒夺汉王之关中,则谓其得罪于区区之信义可也。如其有意于王而夺之,是得计也。惟其知夺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耳。韩信未释垓下之甲,而高祖夺其兵,不旋踵而又夺其齐。然而智者不非而义者不罪者,以其为天下者重,而负人者轻故也。是以不顾意气之微恩,而全社稷之大计也。汉高祖挟其在已之智术,固无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归之者,盖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夫能因人之智而任之不疑,则天下之智皆其资也,此所谓真智者也。又其所负者,帝王之度,故于其西迁也,则曰:“吾亦欲东耳,安能悒悒久居此乎?”此其与项羽异矣。(节选自何去非《楚汉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彼项羽A以百战B百胜之气C盖D于一时E手裂天下以王下豪杰G而宰制之H自以天下I莫能抗也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无,非,与《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相同。B.遗,遗留,与《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遗”意思不同。C.荣,感到光荣,与《孔雀东南飞》中“足以荣汝身”的“荣”用法相同。D.因,介词,凭借,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称王天下的人有三种,有的凭借道德,有的依仗武力,有的依靠智谋,汉高祖取得天下,就是依靠智谋。B.项羽自身勇猛,部众强劲,占据了优势战略地位,拥有俯首东视、君临天下的机会,却无意于称王,只想衣锦还乡。C.有后世议论者认为,项羽之所以没能取得天下,原因就在于他夺取了汉王的关中,背弃了信义。作者对此持不同见解。D.汉高祖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和他在齐国的封地却不被有智慧和讲道义的人怪罪,这是因为汉高祖顾全国家之大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汉王之于智盖疏矣,以其能得真智之所在,此所以王译文:(2)然天下卒归之者,盖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译文:14,作者认为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沁园春·和吴尉子似①辛弃疾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膝,谁是陈雷②。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还知否,恰清风入手,日看千回。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开。向松间乍可,从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苍苔。岂有文章,谩劳车马,待唤青刍白饭来。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注】①这首词作于庆元五年(1199)前后,当时稼轩罢居铅山瓢泉。吴尉子似,即吴绍古,字子似,时任铅山县尉,与稼轩交往颇密,常相互唱和。②肝胆、楚越:“肝胆楚越”比喻虽近犹远,虽亲犹疏。③陈雷:陈重、雷义。两人交谊甚厚,每当官府举荐时,他们都互相推让而不应命。乡里赞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④清风:喻诗篇。《诗经·大雅·柔民》:“吉甫作诵,穆(美)如清风。”⑤青刍白饭:青草喂马,白饭供客,喻待客周到。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三句以茅庐山水增光添彩,衬托出宾至主喜之情,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B.“怅平生”四句,叹平生知已疏远,唯与吴子似相与情深,与下文写爱及友人之诗相呼应。C.“岂有”三句,表示自愧无才,徒劳友人来访,自己将殷勤待客,诚挚之情再次溢于言表。D.末尾三句勉励友人莫效自己流连丘壑,当以立功建业自勉,直抒词人功业无就的悲愤。辛弃疾善于化用古人的诗句入词。请指出画横线句子的出处并分析辛词化用该诗句的用意。(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出身高贵的两句是“,。”(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借游览山水时生发的“,,可乎?”的感悟,表达了在治学上要严谨的主张。(3)古代诗文中常常将“云”与“鸟”并举,构建出优美的意境,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青少年永远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群体。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体育的存在①。2024两会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足名宿、前国家队主教练水庆霞表示,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非常重要,这需要政策层面长期而稳定的持续推动。当下,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鼓励青少年和校园体育发展的措施,这些政策所带来的正向刺激也是②的。多年以来,许多家长认为参加体育运动耽误时间、影响学习。家长的不正确认识,造成很多孩子在本③的年纪成了没精打采的快走几步都要喘的小胖墩。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三高”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猎物”。学业的压力成为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水庆霞认为,随着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愈加深入,类似的矛盾会越来越少。作为一名深耕体育事业多年的体育人,水庆霞对体育运动的好处有着深切的认识。“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难免会碰到很多困难,体育的精神可以让人在碰到困难时不放弃。对孩子的一生来讲,即便以后不从事体育行业,也可以得到很多的锻炼。”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答:①②③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例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B.当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C.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D.现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20.小明想参加校园足球队,但家长认为频繁参加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业,请你以小明的口吻,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扩展为一段话,通过讲述参加体育运动的好处来说服家长。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150个字。(5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最早的手机的确是为通信而发明的。①,让它偏离了最初的目标,人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打游戏、看电视、读新闻……甚至使用办公软件在线处理工作。所谓的智能手机更像一台手持多媒体设备--只不过,相对其他功能来说,通信功能已然微不足道。②,似乎可以为人们节省不少时间。比如,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处理信息和工作,看起来灵便不少。可正因如此,工作量也呈现爆炸式增长。过去,人们可能需要一台电脑才能办公,可如今,③。于是,连深夜十二点也可以被转化为工作时间。最终,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工作也被扭曲为每时每刻都在工作。智能手机可以帮人们打发时间。过去,人们百无聊赖时,可以躺在大树底下乘凉。如果想打打游戏以作消遣,也许得步行半小时,才能找到一家网吧。而现在,打开手机便能开启一个无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世界。由于娱乐过于便利的原因,人们不仅在闲暇时间打游戏,甚至占用睡眠时间、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持续打游戏。换而言之,娱乐的成瘾性大大增强,让正所谓的打发时间,变成了浪费时间。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①②③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75个字。(3分)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32年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说:“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两年后,他在《给青年三个人生药方》中又说:“我们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获。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会白费。”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为新时代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看似矛盾,实则蕴含着辩证的哲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一)参考答案1.D(A项,“文艺作品中美与悲相伴而生,这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文艺现象"错,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原文是“在文艺欣赏中,美感与悲感往往相伴而生……这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现象”,相伴而生的是文艺欣赏中产生的美感与悲感,且这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心理现象”,而非"带有规律性的文艺现象”。B项,“文学发展史上的优秀作品都必然带有深刻的悲剧性因素”错,以偏概全,原文是“纵观文学发展史,带有悲剧意味的作品在优秀的作品群中,实在占着绝对的优势”。C项,“只会感受到痛苦"错,曲解文意,原文是“在这种追求中,人们一方面获得美的享受,一方面又承受着痛苦的煎熬”)2.D(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对常人的悲态与美学的悲态的描述,A项是“带有询问的哲学高度的悲”,B项、C项是“人与宇宙对立时的悲”,这三项都属于材料二中所说的“美学的悲态”,D项是“离情托诗以怨”的常人的悲态,不属于“美学的悲态”。)3.C(A项,强调只有相似的经历或感情,才能产生艺术欣赏时的共鸣。B项,解说的是悲剧和喜剧两种艺术的呈现方式。C项,强调了痛苦“能够激发出作家巨大的创造力”,能支撑材料一第四段的观点。D项,强调的是痛苦对他人的影响,与艺术创作无关。)4.D[图中(2)(3)两种情况表面上不符合“美与悲相伴而行”的审美心理,但实际上,前者是在现实世界中积累了心理紧张而到艺术世界中获得解脱,后者则是在艺术世界中积累了心理紧张而回到现实世界中获得解脱,它们都经历了由“悲”而“美”的情感过程,与第(1)种情况一样,符合“美与悲相伴而行”的审美心理。5.①从作品内容看,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个由于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而造成的爱情婚姻悲剧,这个悲剧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对立,带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②从创作者角度看,这首诗是一首民歌,是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劳动人民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集体创作,饱含了潜意识里贮藏着的丰富的痛苦经验,带有深刻的悲剧性因素。③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读者对悲剧性故事往往有悲悯情怀,希望故事有美好的结局出现,而《孔雀东南飞》的结局终究是男女主人公双双自尽,人们在欣赏作品执着追求美好中,伴随着意志受挫的痛感。(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6.A(“突出了他任人摆布的个性特点”错,突出的是“随时都得老伴牵着他”,随时随地都需要老伴照顾的情形。)7.D(A项,“全知视角”错,小说虽然讲的是老秦家的故事,但是是从“我家”看过去的视角来讲述的,故事背后有一个“我”这样的观察者和讲述者,因此小说采用的是限知视角。B项,“两个人物形象形成对比"错,两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并不形成对比。C项,“可见小说的主人公只是老秦”错,小说以“阳台”为线索,讲述了老秦养花以及老秦老伴陪伴、照顾老秦的过程,两个人都是故事的主人公。)8.①写邻居们养花没能养好,为下文老秦的老伴送花作了铺垫。②邻居们养的花与老秦养的花形成了对照,突出了老秦家的花养得好,侧面衬托出老秦对生活的热爱。③邻居家的阳台展示了不同的生存状态,阳台上花盆的变化,也暗示了老秦老伴爱心的传递与辐射,具有丰富小说主题的作用。(答出①给1分,答出②③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9.①“阳台”象征着与自然界的联系和接触。老秦因病无法外出,阳台成为他接触自然、感受阳光和空气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桥梁。②“阳台"象征着老秦夫妇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相互扶持的精神。他们在阳台上共同养花,分享生活的点滴,阳台成为他们情感交流的场所,也见证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③“阳台”还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老秦虽然身体不便,但他通过养花,在阳台上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阳台上的花不仅是生命的象征,也是老秦夫妇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期许。④各家阳台上的不同情形,也代表着不同人家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人生百态。(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0.CEH(原文标点是:彼项羽以百战百胜之气,盖于一时,手裂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11,C(B项,“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遗”是“丢失"的意思;C项,文中加点的“荣”是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的“荣”是使动用法,两者用法不同;D项,“不如因善遇之”的“因”的意思是“趁机”。)B(“却无意于称王,只想衣锦还乡”错,根据原文,是作者假设“项氏无意于王”,而非其真的不想称王。)13.(1)汉王在智谋方面大概也是不周密的,只是因为他能够认识到真正的智慧之所在,这就是他称王天下的原因。(“疏”“真智”“所以”各1分,句意1分)(2)然而天下终归于他,就是因为他能收纳他人的智谋并且用人不猜疑。(“卒”“盖”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①不懂得真正力量之所在;②目光特别短浅,只知道夺取关中却不懂拥有它。(每点2分,两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称王天下的人,他们所依赖的资本有三种:有依靠道德得到天下的,有依靠力量吞并天下的,有依靠智谋获取天下的、依靠道德得到天下的,夏、商、周三代就是;依靠力量吞并天下的,秦朝就是;依靠智谋获取天下的,刘汉就是。至于项羽争夺天下,他所拥有的是什么资本呢?道德方面项羽是谈不上的,而智谋和力量两方面(他)都没有。然而后人的议论竟说:项羽的不幸是(因为)遇到了汉王这个敌人才丢掉了天下。唉!即使没有汉高祖,项羽也必然要失掉天下的。汉王在智谋方面大概也是不周密的,只是因为他能够认识到真正的智慧之所在、这就是他称王天下的原因。项羽的力量曾经强大过,只是他不懂得真正力量之所在,这便是(他)所以野亡的原因。项羽以百战百胜的气概,压倒一切于一时,亲自割裂天下的土地来给英雄豪杰之士分封做王而自己主宰拉制他们,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抵抗(自己)了。观察他所依赖的资本,确实好像有力量强大的方面。即使这样,他所谓的力量,不过是)内靠自身的勇敢,叱咤风云以威慑懦夫;外靠部众的强劲,拼搏决战,足以吞掉敌人罢了至于倚仗有利地形、占据有利战略位置,俯首东视,治理天下,保住王业的稳固,把强盛的国家遗留给后代,即所说的真正的力量,他本来就或许弄不懂。因此(他)轻率地(把锋芒)指向有天险之势的关中,烧杀屠戮,放任士卒逞其凶暴,最后还(把关中)留给了两三个秦国的降将,反倒怀念小小的故土楚地,并把回归故土看做是最大的光荣。(他回到故乡后)竟说道:“富贵荣华了,如果不回故乡,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