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MICRIOBOLOGY)课程名称微生物学MICRIOBOLOGY课程代码090302101227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48/3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责任教师课外学时96(48×2)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一)教学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微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既是一门专业课程,又是一门为其他课程提供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水产养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形态和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代谢和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以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微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与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和学会分析和解决微生物学研究、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微生物学领域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等工作建立较好的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基础。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有相当大比例的时间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训练和掌握微生物学领域独特的现代生物技能。2、修读要求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及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和在工、农、医、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等学校生物教学中,丰富内容、扩充知识,为后续的生物课提供基础性知识。使学生学会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并在科学态度、试验技能、独立操作能力等方面获得训练和提高。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说明微生物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三)先修课程:先修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为后续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生理、微生物遗传等课程的基础。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三.微生物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主要要求使学生对微生物学的产生、发展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对现代化微生物学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四大里程碑(DNA功能的阐明,中心法则的提出,遗传工程的成功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中,所发挥的无可争辩的关键作用有全面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第二章原核微生物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二.细菌的繁殖三.细菌的菌落特征第二节其它原核微生物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二.其它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细胞构造和功能。教学重点、难点: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点;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成分;细菌芽孢的形成。第三章真核微生物教学内容:第一节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繁殖方式和生活史三.菌落特征第二节霉菌一.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繁殖方式和繁殖结构菌落特征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功能,比较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不同点。教学重点、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形态构造、繁殖方式。第三节真核微生物与原和微生物的比较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教学内容:第一节病毒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第二节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月元病毒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不同之处,掌握病毒和亚病毒的形态、化学成分和增值方式。教学重点、难点:病毒的特征;病毒的形态和化学组成;病毒的繁殖过程。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教学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一.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因移位第四节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基的种类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6类营养要素,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按不同营养类型提供不同的培养基,并了解微生物是如何吸收营养物质的。教学重点、难点:微生物所需要的6类营养要素;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配制培养基的原则。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教学内容:第一节多样化的能量代谢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第二节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途径固氮作用肽聚糖的合成第三节微生物的代谢调节酶合成的调节二.酶活力的调节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显著特点,掌握微生物生物氧化与产能方式、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及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教学重点、难点:微生物多样化的能量代谢;微生物的固氮机制。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教学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第二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温度PH氧第三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几个基本概念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掌握微生物生长的事宜条件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消毒灭菌方法和原理。教学重点、难点: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教学内容: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3个经典实验核外染色体组——质粒的特点、种类及其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基因突变突变与育种第三节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第四节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五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一.衰退的原因复壮的方法保藏的条件主要要求:使学生清楚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明确基因变异的特点,掌握基因突变的机制和诱变育种的原则及基因重组育种或杂交育种的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教学内容: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中的微生物水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工农业产品及正常人体和动物体上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第二节微生物的生物环境互生共生拮抗、寄生、捕食第三节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磷素循环第四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水体的污染——富营养化用微生物治理污染沼气发酵与环保用微生物监测环境污染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作用、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微生物与环境保护。教学重点、难点: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环保。第十章传染与免疫教学内容:第一节传染一.传染与传染病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三.传染的三种结局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一.表皮和屏障结构二.吞噬细胞及其作用三.炎症反应四.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第三节特异性免疫一.免疫器官二.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三.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第四节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二.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第五节生物制品及其应用一.人工自动免疫类生物制品二.人工被动免疫类生物制品主要要求: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明确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和免疫分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了解生物制品及其应用。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念;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如有实践环节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填写,如实验、上机、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其学时分配见下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总学时课堂教学学时课外辅导/课外实践学时备注理论讲授实践环节第一章绪论1、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 微生物发现与奠基3、 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4、 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2学时2学时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形态、化学组成与功能。第二节放线菌。第三节真菌。第四节其它原核微生物,微生物分类基础。6学时6学时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第一节酵母菌酵母菌的大小形态、细胞结构、主要繁殖方式以及培养特征;简述酵母菌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第二节霉菌霉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4学时4学时第三章无细胞结构生物—病毒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第二节病毒的增殖过程;第三节病毒的分类与应用4学时4学时第四章微生物营养与营养类型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及其吸收方式;第二节营养类型;第三节培养基4学时4学时第五章微生物产能代谢第一节微生物的产能代谢与途径;第二节生物固氮;第三节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第四节微生物代谢的调节4学时4学时第六章微生物生长、繁殖与环境第一节微生物的个体与群体生长与繁殖;第二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第三节微生物生长与环境4学时4学时第七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第一节微生物遗传信息物质;第二节微生物基因的突变与修复;第三节原核微生物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第四节真核微生物的遗传特性4学时4学时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与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第二节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第三节微生物生态系特性;第四节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第五节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第六节微生物在其他元素循环转化中的作用4学时4学时第九章传染与免疫第一节细菌性传染机制;第二节抗原;第三节非特异性免疫;第四节特异性免疫4学时4学时合计40四、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及成绩评价体系由老师根据课程自己设定)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评价体系:平时成绩:10%期末考试:90%五、选用教材及必读参考书(注明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选用教材微生物学教程编者:周德庆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主要参考书1.沈萍:《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黄秀梨:《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蔡信之:《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LansingM.Prescott,DonaldKlein.《Microbiology》.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2000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成绩综合评分体系比例%期末考试100总计100附:网络讨论交流、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1.课程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得分1)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清晰,自主学习能力强,运用所学食品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正确。80-100分2)能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较清晰,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运用所学食品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较正确。60-80分3)能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并能及时完成,基本概念较清晰,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有运用所学食品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思路。40-60分4)不能按照课程要求完成,基本概念不清晰,自主学习能力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