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若代数式,,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A. B. C. D.2.如图,是的外接圆,已知,则的大小为A. B. C. D.3.明明和亮亮都在同一直道A、B两地间做匀速往返走锻炼明明的速度小于亮亮的速度忽略掉头等时间明明从A地出发,同时亮亮从B地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止,两人之间的距离米与行走时间分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则A.明明的速度是80米分 B.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800米C.出发25分时两人第一次相遇 D.出发35分时两人相距2000米4.共享单车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某单车公司第一个月投放1000辆单车,计划第三个月投放单车数量比第一个月多440辆.设该公司第二、三两个月投放单车数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所列方程正确的为()A.1000(1+x)2=1000+440 B.1000(1+x)2=440C.440(1+x)2=1000 D.1000(1+2x)=1000+4405.某种计算器标价240元,若以8折优惠销售,仍可获利20%,那么这种计算器的进价为()A.152元 B.156元 C.160元 D.190元6.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牟合方盖”找到了球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牟合方盖”是由两个圆柱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嵌入一个正方体时两圆柱公共部分形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可以形成“牟合方盖”的一种模型,它的俯视图是()A. B. C. D.7.如图,A、B为⊙O上两点,D为弧AB的中点,C在弧AD上,且∠ACB=120°,DE⊥BC于E,若AC=DE,则的值为()A.3 B. C. D.8.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如果AD=2,BD=3,那么由下列条件能够判定DE∥BC的是()A.= B.= C.= D.=9.如图,直立于地面上的电线杆AB,在阳光下落在水平地面和坡面上的影子分别是BC、CD,测得BC=6米,CD=4米,∠BCD=150°,在D处测得电线杆顶端A的仰角为30°,则电线杆AB的高度为()A. B. C. D.10.在“大家跳起来”的乡村学校舞蹈比赛中,某校10名学生参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对于这10名学生的参赛成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众数是90 B.中位数是90 C.平均数是90 D.极差是15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1.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80°,点D是AC边上一点,沿BD方向剪开三角形纸片后,发现所得两张纸片均为等腰三角形,则∠C的度数可以是__________.12.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8,M在DC上,且DM=2,N是AC边上的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是_____.13.如图1,在△ABC中,∠ACB=90°,BC=2,∠A=30°,点E,F分别是线段BC,AC的中点,连结EF.(1)线段BE与AF的位置关系是,=.(2)如图2,当△CEF绕点C顺时针旋转a时(0°<a<180°),连结AF,BE,(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CEF绕点C顺时针旋转a时(0°<a<180°),延长FC交AB于点D,如果AD=6﹣2,求旋转角a的度数.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OC和正方形DOFE的顶点B,F在x轴上,顶点C,D在y轴上,且S△ADC=4,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经过点E,则k=_______。15.已知a+b=1,那么a2-b2+2b=________.16.计算:=____.17.据媒体报道,我国研制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的速度极快,经测试最高速度可达204000米/分,将204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18.(10分)2018年4月份,郑州市教育局针对郑州市中小学参与课外辅导进行调查,根据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科目的数量,分成了:1科、2科、3科和4科,以下简记为:1、2、3、4,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未完成),请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被调查的学员共有人;在被调查者中参加“3科”课外辅导的有人.(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已知郑州市中小学约有24万人,那么请你估计一下参与辅导科目不多于2科的学生大约有多少人.19.(5分)学校决定在学生中开设:A、实心球;B、立定跳远;C、跳绳;D、跑步四种活动项目.为了了解学生对四种项目的喜欢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①②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项调查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请计算本项调查中喜欢“立定跳远”的学生人数和所占百分比,并将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调查到喜欢“跳绳”的5名学生中有2名男生,3名女生,现从这5名学生中任意抽取2名学生,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法求出刚好抽到不同性别学生的概率.20.(8分)根据函数学习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李老师要求学生探究函数y=+1的图象.同学们通过列表、描点、画图象,发现它的图象特征,请你补充完整.(1)函数y=+1的图象可以由我们熟悉的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2)函数y=+1的图象与x轴、y轴交点的情况是:;(3)请你构造一个函数,使其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2,0),且与y轴无交点,这个函数表达式可以是.21.(10分)如图,一枚运载火箭从距雷达站C处5km的地面O处发射,当火箭到达点A,B时,在雷达站C处测得点A,B的仰角分别为34°,45°,其中点O,A,B在同一条直线上.求AC和AB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sin34°≈0.56;cos34°≈0.83;tan34°≈0.67)22.(10分)现有一次函数y=mx+n和二次函数y=mx2+nx+1,其中m≠0,若二次函数y=mx2+nx+1经过点(2,0),(3,1),试分别求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若一次函数y=mx+n经过点(2,0),且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二次函数y=mx2+nx+1经过点(a,y1)和(a+1,y2),且y1>y2,请求出a的取值范围.若二次函数y=mx2+nx+1的顶点坐标为A(h,k)(h≠0),同时二次函数y=x2+x+1也经过A点,已知﹣1<h<1,请求出m的取值范围.23.(12分)先化简,再求值:÷(a﹣),其中a=3tan30°+1,b=cos45°.24.(14分)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附近的湿地公园测量园内雕塑的高度.用测角仪在A处测得雕塑顶端点C′的仰角为30°,再往雕塑方向前进4米至B处,测得仰角为45°.问:该雕塑有多高?(测角仪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不取近似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C【解析】∵,∴,∴.故选C.2、A【解析】解:△AOB中,OA=OB,∠ABO=30°;∴∠AOB=180°-2∠ABO=120°;∴∠ACB=∠AOB=60°;故选A.3、B【解析】

C、由二者第二次相遇的时间结合两次相遇分别走过的路程,即可得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进而得出C选项错误;A、当时,出现拐点,显然此时亮亮到达A地,利用速度路程时间可求出亮亮的速度及两人的速度和,二者做差后可得出明明的速度,进而得出A选项错误;B、根据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的距离明明的速度第二次相遇的时间、B两地间的距离,即可求出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800米,B选项正确;D、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出发35分钟时亮亮到达A地,根据出发35分钟时两人间的距离明明的速度出发时间,即可求出出发35分钟时两人间的距离为2100米,D选项错误.【详解】解:第一次相遇两人共走了2800米,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了米,且二者速度不变,

出发20分时两人第一次相遇,C选项错误;

亮亮的速度为米分,

两人的速度和为米分,

明明的速度为米分,A选项错误;

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距离为米,B选项正确;

出发35分钟时两人间的距离为米,D选项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观察函数图象,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题意可得,1000(1+x)2=1000+440,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进行列方程.5、C【解析】【分析】设进价为x元,依题意得240×0.8-x=20x℅,解方程可得.【详解】设进价为x元,依题意得240×0.8-x=20x℅解得x=160所以,进价为16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列方程解应用题.解题关键点:找出相等关系.6、A【解析】

根据俯视图即从物体的上面观察得得到的视图,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掌握俯视图是从几何体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C【解析】

连接D为弧AB的中点,根据弧,弦的关系可知,AD=BD,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在BC上截取,连接DF,则≌,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即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设则即可求出的值.【详解】如图:连接D为弧AB的中点,根据弧,弦的关系可知,AD=BD,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在BC上截取,连接DF,则≌,即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设则故选C.【点睛】考查弧,弦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综合性比较强,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形.8、D【解析】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当或时,,然后可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解:当或时,,

即或.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也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9、B【解析】

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E,作DF⊥BE于F,∵∠BCD=150°,∴∠DCF=30°,又CD=4,∴DF=2,CF==2,由题意得∠E=30°,∴EF=,∴BE=BC+CF+EF=6+4,∴AB=BE×tanE=(6+4)×=(2+4)米,即电线杆的高度为(2+4)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

由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的定义分别列出算式,求出答案:【详解】解:∵90出现了5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90;∵共有10个数,∴中位数是第5、6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是(90+90)÷2=90;∵平均数是(80×1+85×2+90×5+95×2)÷10=89;极差是:95﹣80=1.∴错误的是C.故选C.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1、25°或40°或10°【解析】【分析】分AB=AD或AB=BD或AD=BD三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B,再求出∠BDC,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知△ABD与△DBC均为等腰三角形,对于△ABD可能有①AB=BD,此时∠ADB=∠A=80°,∴∠BDC=180°-∠ADB=180°-80°=100°,∠C=(180°-100°)=40°,②AB=AD,此时∠ADB=(180°-∠A)=(180°-80°)=50°,∴∠BDC=180°-∠ADB=180°-50°=130°,∠C=(180°-130°)=25°,③AD=BD,此时,∠ADB=180°-2×80°=20°,∴∠BDC=180°-∠ADB=180°-20°=160°,∠C=(180°-160°)=10°,综上所述,∠C度数可以为25°或40°或10°故答案为25°或40°或1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12、1【解析】分析:要求DN+MN的最小值,DN,MN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DN,MN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解答:解:如图,连接BM,∵点B和点D关于直线AC对称,∴NB=ND,则BM就是DN+MN的最小值,∵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8,DM=2,∴CM=6,∴BM==1,∴DN+MN的最小值是1.故答案为1.点评: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13、(1)互相垂直;;(2)结论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3)135°.【解析】

(1)结合已知角度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AB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已知得出△BEC∽△AFC,进而得出∠1=∠2,即可得出答案;

(3)过点D作DH⊥BC于H,则DB=4-(6-2)=2-2,进而得出BH=-1,DH=3-,求出CH=BH,得出∠DCA=45°,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1,线段BE与AF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

∵∠ACB=90°,BC=2,∠A=30°,

∴AC=2,

∵点E,F分别是线段BC,AC的中点,

∴=;(2))如图2,∵点E,F分别是线段BC,AC的中点,

∴EC=BC,FC=AC,

∴,

∵∠BCE=∠ACF=α,

∴△BEC∽△AFC,

∴,

∴∠1=∠2,

延长BE交AC于点O,交AF于点M

∵∠BOC=∠AOM,∠1=∠2

∴∠BCO=∠AMO=90°

∴BE⊥AF;(3)如图3,∵∠ACB=90°,BC=2,∠A=30°∴AB=4,∠B=60°过点D作DH⊥BC于H∴DB=4-(6-2)=2-2,∴BH=-1,DH=3-,又∵CH=2-(-1)=3-,∴CH=BH,∴∠HCD=45°,∴∠DCA=45°,α=180°-45°=135°.14、8【解析】

设正方形ABOC和正方形DOFE的边长分别是m、n,则AB=OB=m,DE=EF=OF=n,BF=OB+OF=m+n,然后根据S△ADF=S梯形ABOD+S△DOF-S△ABF=4,得到关于n的方程,解方程求得n的值,最后根据系数k的几何意义求得即可.【详解】设正方形ABOC和正方形DOFE的边长分别是m、n,则AB=OB=m,DE=EF=OF=n,∴BF=OB+OF=m+n,,∴=8,∵点E(n.n)在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上,∴k==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15、1【解析】

解:∵a+b=1,∴原式=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16、1【解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化简,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12=21,

∴=1,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先把化简是解题的关键.17、2.04×1【解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非负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解:204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04×1.故答案为2.04×1.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18、(1)50,10;(2)见解析.(3)16.8万【解析】

(1)结合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中的参加“3科”课外辅导人数及百分比,求得总人数为50人;再由总人数减去参加“1科”,“2科”,“4科”课外辅导人数即可求出答案.(2)由(1)知在被调查者中参加“3科”课外辅导的有10人,由扇形统计图可知参加“4科”课外辅导人数占比为10%,故参加“4科”课外辅导人数的有5人.(3)因为参加“1科”和“2科”课外辅导人数占比为,所以全市参与辅导科目不多于2科的人数为24×=16.8(万).【详解】解:(1)本次被调查的学员共有:15÷30%=50(人),在被调查者中参加“3科”课外辅导的有:50﹣15﹣20﹣50×10%=10(人),故答案为50,10;(2)由(1)知在被调查者中参加“3科”课外辅导的有10人,在被调查者中参加“4科”课外辅导的有:50×10%=5(人),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3)24×=16.8(万),答:参与辅导科目不多于2科的学生大约有16.8人.【点睛】本题考察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关键在于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题.19、(1)150;(2)详见解析;(3).【解析】

(1)用A类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总人数;(2)用总人数分别减去A、C、D得到B类人数,再计算出它所占的百分比,然后补全两个统计图;(3)画树状图展示所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刚好抽到不同性别学生的结果数,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1)15÷10%=150,所以共调查了150名学生;(2)喜欢“立定跳远”学生的人数为150﹣15﹣60﹣30=45,喜欢“立定跳远”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为1﹣20%﹣40%﹣10%=30%,两个统计图补充为:(3)画树状图为:共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刚好抽到不同性别学生的结果数为12,所以刚好抽到不同性别学生的概率【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利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也考查了统计图.20、(1),1;(2)与x轴交于(﹣1,0),与y轴没交点;(3)答案不唯一,如:y=﹣+1.【解析】

(1)根据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可得答案;(2)根据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可得答案;(3)根据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可得答案.【详解】(1)函数的图象可以由我们熟悉的函数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故答案为:,1;(2)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交点的情况是:与x轴交于(﹣1,0),与y轴没交点,故答案为:与x轴交于(﹣1,0),与y轴没交点;(3)请你构造一个函数,使其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2,0),且与y轴无交点,这个函数表达式可以是:y=﹣+1,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y=﹣+1.【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知识,利用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21、AC=6.0km,AB=1.7km;【解析】

在Rt△AOC,由∠的正切值和OC的长求出OA,在Rt△BOC,由∠BCO的大小和OC的长求出OA,而AB=OB-0A,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AOC=90°,OC=5km.在Rt△AOC中,∵AC=,∴AC=≈6.0km,∵tan34°=,∴OA=OC•tan34°=5×0.67=3.35km,在Rt△BOC中,∠BCO=45°,∴OB=OC=5km,∴AB=5﹣3.35=1.65≈1.7km.答:AC的长为6.0km,AB的长为1.7k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知识。22、(1)y=x﹣2,y=x2++1;(2)a<;(3)m<﹣2或m>1.【解析】

(1)直接将点代入函数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函数解析式;(2)点(2,1)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到n=−2m,利用m与n的关系能求出二次函数对称轴x=1,由一次函数经过一、三象限可得m>1,确定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此时当y1>y2,只需让a到对称轴的距离比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