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1页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2页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3页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4页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总议题:回顾法律发展历史展示法治建设成就

议题一:正确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

议题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议题三: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壹正确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我国法律发展历史

,獬豸,一种神兽,能辩曲直,不好查的案子就把它请出来水平之如水,喻示法像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去,即离开。触不平者去之,对不公正行为惩罚“法”字表意——公平公正(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形式(2)本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统治阶级反抗制定法律国家诞生(统治工具)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阶级产生被统治阶级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形式(1)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2、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

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法律发展历程中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那么,我国的法律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呢?议一议:1.中华法系诞生于何时?又是如何形成的?法律是人类一出现就有的吗?它维护的是谁的利益?2.

阐述中国法律发展历程。源:春秋战国远:西汉时期流:唐朝时期长:近代尝试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唐律疏议》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古代发展历程源远流长(1)辉煌的历史——中华法系①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②意义: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形式(2)曲折的历程——近代中国移植西方法治模式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土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在民主的国家,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国王就是法律。——卡尔·马克思议一议:1.为何汉朝要禁随意聚众饮酒,杀牛是犯罪?有何作用?唐不准吃鲤鱼。明武宗不准吃猪肉、满清不准研究天文,聚众20人以上斩首,维护"主仆名分"…这些律法本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看秦脸上刺字、矮小不担贵的法律?2.法的历史分类、特征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①其本质在于为统治阶级服务,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②这些律法起到了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饮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不允许。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限制饮酒和保护耕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法的社会功能奴隶制、封建制法并没有如同宣传那样公平,法律面前没有人人平等3.怎么看秦脸上刺字、矮小不担贵的法律?1.为何汉朝要禁随意聚众饮酒,为什么杀牛是犯罪?有何作用?2.唐不准吃鲤鱼、明武宗不准吃猪肉、满清不准研究天文,聚众20人以上斩首,维护"主仆名分"…这些律法本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产生:

法律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1、法的产生、本质及其决定因素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统治阶级反抗国家(统治工具)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阶级产生(2)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被统治阶级(3)决定因素: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地理环境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国西周《吕刑》魏相李悝的《法经》、法国《诺曼底大习惯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2、法的历史类型(五种社会形态,四种法律类型)《唐律疏议》罗马法《拿破仑法典》民法典注意:原始社会没有法律我国当代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P77奴隶主将奴隶杀死----无罪帮助遭奴隶主虐待的奴隶逃亡----死罪医生给奴隶主治病,结果奴隶主死亡---剁掉双手奴隶不承认奴隶主的主人身份----割掉双耳贵族杀死贵族----赔偿知识拓展:奴隶制法《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封建制法《大明律》内容:成语十恶不赦中“十恶”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的重罪。①体现: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②在我国的体现: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3、法的基本特征(作用,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社规会范

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目的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还有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①制定: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成文法)。②认可: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习惯法)。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3、法的基本特征(作用,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的法律认可法律。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强制力:监狱、军队、警察等(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法的职能:社会职能与政治职能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打击违法犯罪。案例一: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案例二: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根据合同法第159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向农户支付购粮款。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例如规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政治职能社会职能

联系: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区别:叁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十二个“法制宣传日”、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我们在宪法的保护下成长,须牢记宪法,坚定对宪法的信仰,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国家宪法日

“宪”给你一生守护议一议:1.《民法典》有什么意义?(国家、社会、个人)2.《民法典》对我国依法治国有什么启示?三、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1、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有法可依: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②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2、法治建设的成就(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①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②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②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③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1)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2)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3)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总结:法治建设的新目标与新实践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产生1发展历程4本质2作用3产生1本质2决定因素3分类4基本特征5职能6社会主义法的本质1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小结

1.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从2021年上半年起陆续展开,至2022年6月底全面完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举产生2629447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比上届增加151459名,增长6.11%。由此可见(

)①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②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③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直接选举的方式④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最大优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练习【答案】A【详解】①②: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举产生2629447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比上届增加151459名,增长6.11%。由此可见,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①②正确。③: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③排除。④: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最大优势,④排除。故本题选A。

2.(2022秋·广东茂名·高二统考期中)公民王某因抢劫致人重伤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这一判决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的(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