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和植物共同有的生命现象()A.生长、发育和生殖 B.呼吸、排泄C.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摄入有机营养2.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调查法 B.探究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3.下列诗句中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生物影响环境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适应环境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生物影响生物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影响生物4.在制作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使用碘酒进行染色 B.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C.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5.在进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A.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先盖盖玻片再染色C.绘细胞核时直接涂黑 D.直接用高倍镜观察6.将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却观察不到菠菜细胞的原因是()A.低倍镜放大倍数小 B.使用较大光圈对光C.菠菜叶太厚不透光 D.没使用盖玻片压平7.临床上给病人吸氧和点滴葡萄糖,这些物质进入细胞后,被某个结构利用。这个结构是()A.细胞膜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核8.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经三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数目及每个子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4个,23条 B.4个,46条 C.8个,46条 D.8个,46对9.“天宫课堂”中展示了一个生物实验,他们选用了皮肤干细胞、心肌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A.细胞增殖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分裂10.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所示的胃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B.乙中的叶片的上、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C.乙和丙的生物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D.甲、乙、丙均由细胞构成11.有关单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B.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C.一个细胞不可能构成生物 D.所有生命活动都是在一个细胞内完成12.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的主要原因是()A.比苔藓植物高大 B.能够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C.用孢子繁殖后代 D.根、茎、叶中有专门的输导组织13.有关种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水稻种子结构的子叶中B.小麦种子主要由胚乳提供营养物质给胚发育成幼苗C.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D.播种在贫瘠土壤中与播种在肥沃土壤中的种子可同时萌发14.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松树区别于竹、梅的主要特征是()A.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B.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C.输导组织不发达 D.没有根、茎、叶的分化15.下列对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分析不符合事实的是()A.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B.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C.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胚乳D.菜豆种子萌发时,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16.为测定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观察法 B.比较法 C.抽样检测法 D.测量法17.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A.含氮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以上均是18.下列有关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B.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为传粉C.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D.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种子19.下列有关叶片表皮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B.表皮细胞形状扁平且透明C.表皮上有气孔 D.上下表皮都由两层细胞组成20.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后,常常在树苗上方加装黑色网罩以提高成活率。该做法应用的原理是()A.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 B.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C.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 D.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21.如图是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B.a、b在所有的活细胞内均可进行C.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B中D.绿色植物通过a维持生物圈中A和氧的相对平衡2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暗处理②光照③选叶遮光④滴碘液后冲洗⑤脱色后再冲洗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④⑤②23.下列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A.形成果实:开花→受精→传粉→果实和种子B.根尖的结构: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C.有机物的运输:叶→叶脉→茎中的导管→根D.水的运输:根毛→根、茎中的导管→叶24.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的温度和时间不可能是实验的变量B.各种实验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C.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25.下列对呼吸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衰老的叶片比幼嫩的叶片呼吸作用强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呼吸作用能维持生物圈碳-氧的相对平衡26.下列有关生物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B.草履虫具有细胞共同的结构特点和生物的共同特征C.在显微镜下只观察到一个细胞,可以断定它是单细胞生物D.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27.白菜的心通常是黄白色的,最外部的叶是绿色的。若将白菜外部绿色的叶片剥去后放到有光照的地方,黄色的白菜心将会变成绿色。你认为导致上述变化的外部因素是()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空气28.在甲、乙两个相同的量筒内各注入100mL清水,再在两量筒内插入一株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菠菜,并将甲量筒内菠菜的叶摘除。然后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两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分钟)0102030甲(mL)100989795乙(mL)100837165A.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B.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C.叶是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 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29.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是()A.对光时要让反光镜对准直射阳光以获取明亮视野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装片C.观察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暗视野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30.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人类活动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①绿化造林;②围湖造田;③滥捕野生动物;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①③⑥ D.①④⑥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克隆羊“多利”是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请回答下列问题:(注:“[]”填标号)(1)甲是______(选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有______(填图中的数字)。(2)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的是[______]______。能使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结构是[______]______。(3)种下番茄种子会长出番茄,番茄的结构层次为:细胞→a→b→番茄,则a是______。番茄果实属于______器官。完整的番茄可保存较长时间,而破损的番茄会很快腐烂。这说明果皮属于______组织。(4)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与三只母羊有关:A羊供细胞核,B羊供去核卵细胞,C羊是代孕母羊,“多莉”长得最像______羊,请说明理由______。32.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水、阳光等构成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2)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大爆发,短时期内狐和鹰数量会随之______,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和绿色植物数量______,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______。(3)外来因素干扰严重时,生态系统会______(选填“遭到破坏”或“维持不变”)导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为保护美丽的地球家园,从我做起,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3.生物兴趣小组去参观“大棚温室农业”,很多同学发现大棚内另有灯光补充,且灯光颜色都不是白色的。经查阅资料发现:太阳发出的可见光为白光(也叫复合光),可分为多种单色光。这些单色光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否一致呢?生物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盆栽的香蕉苗,且保证光照充足且强度相等。两周后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红光橙光黄光绿光蓝光紫光叶长度平均值(cm)初始值7.27.37.27.37.37.3二周后7.87.87.47.28.18.1增加值0.60.50.2﹣0.10.80.8叶宽度平均值(cm)初始值1.91.92.02.02.01.9二周后2.12.12.01.92.42.3增加值0.20.20﹣0.10.40.4(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叶片的生长情况能反映其光合作用的强弱,发生该作用的场所是______(填细胞结构)。(2)由表可知,对植物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的两种光分别是______光和______光,而完全没有促进效果的是______光。(3)如遇到连续阴雨天,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通常需要进行补光,一般采用______(选填白光或单色光),你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______。(4)从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34.如图1中甲与乙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荔枝苗的光合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甲中种子保持湿润,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______(填加强或减弱);乙中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水珠,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______作用的结果,这些水分是通过茎中的______由下往上运输来的。(3)将图1中的荔枝苗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测得玻璃罩内一昼夜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假定6时、18时分别为日出、日落时间。回答下列问题:①A~B段,光合作用______(选“强于、等于、弱于”)呼吸作用。②B点时,光合作用______(选“强于、等于、弱于”)呼吸作用。(4)根据以上实验,为提高荔枝的产量,请你为荔枝种植户提一条建议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BC、动物和植物都能生长、发育和生殖,都能进行呼吸、排泄,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不合题意;D、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营养,而动物需从外界摄入有机营养,故该项不是动物和植物共同有的生命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答案】A

【解析】解: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故选:A。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解答此题要掌握调查法的特点。3.【答案】D

【解析】解:A、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植物开始发芽变绿,是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说长长的河堤因为蚁穴的存在而被河水冲垮,是生物影响环境。B错误。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说疾风骤雨将花瓣打落,是环境影响生物。C错误。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植物生长状况不一样,是环境影响生物。D正确。故选:D。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B

【解析】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的,不易观察,需要用碘酒进行染色,故A正确;B.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故B错误;C.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两个面,平面起反光作用,凹面起反光和聚光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使用其凹面使视野明亮,故C正确;D.使用显微镜时,旋转细准焦螺可小范围地升降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故D正确。故选:B。1、观察植物细胞时在载玻片的中央滴清水,观察动物细胞时滴加0.9%的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使用显微镜时,旋转细准焦螺可小范围地升降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本题考查点: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2.显微镜的使用。5.【答案】B

【解析】解:A、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A错误;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可见先盖盖玻片再染色,B正确;C、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C错误;D、先用低倍镜观察,D错误。故选:B。“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为便于记忆可以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一端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轻轻放平,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据此解答。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对方法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作出合理的解释。6.【答案】C

【解析】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所以将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却观察不到菠菜细胞的原因是菠菜叶太厚,光线不能透过菠菜叶。故选:C。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厚薄均匀的,解答即可。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C

【解析】解:A.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符合题意。C.线粒体能利用氧气,来氧化分解葡萄糖,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用,符合题意。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不符合题意。故选:C。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掌握线粒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C

【解析】解: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子细胞……n次分裂后,形成2n个子细胞。所以经三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数目是23═8(个)。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首先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因此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故每个子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46条。可见C正确。故选: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B

【解析】解: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皮肤干细胞、心肌细胞等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故选:B。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掌握组织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C

【解析】解:A.胃是由多个组织组成的一个器官,正确。B.植物的叶片的上下表皮均属于保护组织,起保护作用,正确。C.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错误。D.胃、植物体、人体均由细胞组成,正确。故选:C。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就是植物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动物有系统。掌握动植物体的细胞结构的区别及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区别。11.【答案】C

【解析】解:AB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结构简单,能够完成消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所有生命活动都是在一定个细胞完成,故ABD正确。C.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例如草履虫依靠口沟完成取食;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食物泡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伸缩泡及收集管能够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故C错误。故选:C。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D

【解析】解:苔藓植物无根,只要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无输导组织,因此不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植株长的矮小,适应陆地的能力差。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D正确。故选:D。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更适于陆地生活。关键是比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以及体内有无输导组织。13.【答案】A

【解析】解:A.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其中胚乳储存营养物质,所以大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水稻种子结构的胚乳中,故A错误。B.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所以小麦种子主要由胚乳提供营养物质给胚发育成幼苗,故B正确。C.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故C正确。D.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所以播种在贫瘠土壤中与播种在肥沃土壤中的种子可同时萌发,只要满足自身的条件和环境条件,故D正确。故选:A。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掌握种子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14.【答案】B

【解析】解: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题干中,松树属于裸子植物,而竹、梅属于被子植物,因此松区别于竹、梅的主要特征是:松树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故选:B。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熟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正确区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15.【答案】C

【解析】解:AB、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此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AB正确。C、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子叶,C错误。D、菜豆种子萌发时,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D正确。故选:C。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此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16.【答案】C

【解析】解:抽样调查时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抽样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尽量避免认为因素的影响,不能挑取种子。而为了具有说服力一般抽取种子的数目不宜过少(如100粒以上),如果数目较少如只选三、五粒,则偶然性较大。因此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时,为保证结果正确,应从袋中随机抽取种子进行抽样检测。故选:C。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是得出结论。17.【答案】D

【解析】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故选:D。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植物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据此解答。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磷、钾无机盐,了解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18.【答案】D

【解析】解:A.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织,雄蕊和雌蕊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的关系,故A正确。B.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为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故B正确。C.受精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故C正确。D.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故D错误。故选:D。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了解花的结构和发育是解题的关键。19.【答案】D

【解析】解:A.叶片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正确。B.表皮细胞形状扁平且透明,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正确。C.表皮上面分布有气孔,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的下表皮气孔较多,正确。D.大多数绿色植物上下表皮都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错误。故选:D。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掌握叶片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0.【答案】B

【解析】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后,常常在树苗上方加装黑色网罩,就使得光照不是很强,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B正确。故选:B。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分析答题。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21.【答案】B

【解析】解:A、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分析可知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有光和无光都在进行,只要是活细胞,所以,a光合作用在光照下,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内进行,b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内均可进行。B错误。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所以,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B有机物中。C正确。D、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绿色植物通过a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A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D正确。故选: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图中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2.【答案】B

【解析】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故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⑤④。故选: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把叶片里的淀粉运走耗尽);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③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23.【答案】D

【解析】解:A、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即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A错误;B、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B错误;C、有机物由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叶→叶脉→茎中筛管→根,C错误;D、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因此水的运输途径:根毛→根、茎中导管→叶,D正确。故选:D。(1)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3)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熟知植物体的结构及生理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4.【答案】C

【解析】解:A、变量也就是你所要探究的因素,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A错误;B、探究实验一般都需要设置对照,而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并不是必须的,B错误;C、进行数据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正确;D、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错误。故选:C。探究实验的原则是设置对照实验和变量具有唯一性原则。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25.【答案】C

【解析】解:A、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可进行,错误。B、衰老的叶片比幼嫩的叶片呼吸作用弱,错误。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正确。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错误。故选:C。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主要场所是线粒体。26.【答案】B

【解析】解:A.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单细胞生物的细胞通常比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要大,错误。B.草履虫具有细胞共同的结构特点和生物的共同特征,草履虫也是能够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正确。C.在显微镜下只观察到一个细胞,有可能是离体的单个组织细胞,也可能是一个单细胞生物,错误。D.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错误。故选: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7.【答案】A

【解析】解:白菜最外部的叶片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所以颜色是绿色的。白菜的心不能接收到光照,无法形成叶绿素,所以是黄白色的。将白菜外部绿色的叶片剥去后放到有光照的地方,黄色的白菜心会形成叶绿素,所以会变成绿色。可见A正确。故选:A。叶片显绿色是因为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掌握影响叶绿素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答案】B

【解析】解:由材料和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甲、乙的变量是有无叶,乙菠菜有叶,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越来越低,而甲量筒内菠菜的叶摘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变化不明显,所以得出结论是: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故选:B。植物体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进行的主要器官是叶。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了解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29.【答案】C

【解析】解:A、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要把镜头短的物镜和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而不能直射阳光,A错误;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B错误;C、观察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不能用强光,要用平面镜、小光圈使视野变暗,利于观察,C正确;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左下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D错误。故选:C。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操作、显微镜中污物的判断以及原核细胞的结构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难度适中。30.【答案】D

【解析】解:①绿化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正确;②围湖造田会破坏湿地环境,破坏各类动物的家园,不利于环境保护,错误;③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不能滥捕野生动物,错误;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节约环境,保护资源,正确;⑤随意排放工业污水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错误;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可减少木材的使用,利于保护树木,保护环境,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知识,要利用所学知识,根据具体事例加以解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做一名环保小卫士。31.【答案】植物

①④⑥

细胞膜

叶绿体

组织

生殖

保护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

【解析】解:(1)甲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因为植物细胞具有①细胞壁,④液泡,⑥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这三个结构。(2)②细胞膜紧贴细胞壁,且薄而透明,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制造的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番茄的结构层次为:细胞→a→b→番茄,则a是组织。植物体具有六大器官。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番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番茄的果皮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4)多莉羊的所有性状和A母羊一模一样,就是因为A羊为它提供了细胞核,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故答案为;(1)植物;①④⑥。(2)②细胞膜;⑥叶绿体。(3)组织;生殖;保护。(4)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题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细胞质,⑥叶绿体,据此答题。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32.【答案】非生物部分

5

捕食和竞争

增多

减少

减少

遭到破坏

自动调节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爱护花草树木(合理即可)

【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指阳光、空气、土壤等。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蛇被老鹰吃,蛇和老鹰又同时吃老鼠,所以,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大爆发,短时期内狐和鹰数量会随之增多,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和绿色植物数量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可见,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生态系统虽然有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因素干扰严重时,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导致生态危机。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生存的生态系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吃野生动物等。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5;捕食和竞争。(2)增多;减少;减少。(3)遭到破坏;自动调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爱护花草树木等(合理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