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做洗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
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
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士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
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
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
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
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
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做乎其微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
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淘炼出来的结果。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
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现代社会是个
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①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
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
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态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摘编自费孝通著《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农耕文明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生活礼
俗、民族心理等文化形态。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
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父慈
子孝的祖传家训,到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一不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鲜明标签和重要表现。
农耕文明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还间接影响并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质。聚族而居、
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及其他文化经过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家国一体、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和请向善、诚信包容、尊尊亲亲等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早已渗透进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氓黎。”品味着这
些古老的歌谣,我们仿佛看到一幅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演变图景。②在城市文明、工业文明快速
发展的当代,古老的农耕文明并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彰显出独到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农耕文明不
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
因此,我们必须将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一方面,要善待历史的馈赠,切实发掘好、保护
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积极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
文化等传承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去滋养农耕文明,推动农耕文明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节选自《传承千年余韵,凝聚文明之光一一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历程速览》)
材料三:
农业生产是农耕民族赖以生存的资本。从生活角度来观察农业生产行为,可以称之为“农活
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与动植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创造性劳作中对生活真谛的体悟。因此,农业劳
动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其独特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对“完整的人”的设计与培养。然而,现代
化的魔力、经济利益的驱使正挑战着祖辈固守的农耕传统。那些没有经济价值或低产的品种被迅速
淘汰,如何利用新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传统的农
耕技术被摒弃,顺应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农耕制度被现代化工具和技术改写。大棚技术决定了农作物
的生长环境和周期,激素饲料缩短了家禽、家言的出栏时间。这种生产方式的革新,改变了农民的
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人们对科技的笃信与度诚,也使农事信仰对人的约束与规范日趋松弛。对于
年轻一代来说,传统耕作制度中所蕴涵的生态文化观已明显淡化,农耕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几乎是
空白,迫于生计外出打工使他们游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丧失了与自然和农业接触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子孙丧失了对这些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承能力,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会更
加疏离。就此而言,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表面上是保存农村文化,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另一半文
明,更为长远的意义则在于存留现在的生活状态与过往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这是农耕民族生存与
发展之根。
(摘编自孙庆忠《乡土社会转型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乡下人的“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多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
B.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
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D.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农耕文明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不断碰撞,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的农业生产方式,
形成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旨在重振农耕文明,既要传承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也要运用现代文明
价值理念推动农耕文明创新性发展。
C.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传统的生
态文化观和农耕经验已被淡化。
D.存留过往的生活方式是农耕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外出务工者增多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不
利于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材料三中“农业劳动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的一项是(3分)
A.《诗经•米莒》篇描写妇女边采茉边唱歌的场面,展现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B.内蒙多地以农家乐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凭借生态园种植与采摘,发展乡村旅游业。
C.“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生产让人们体悟到了许多生活真谛。
D.经历过完整的春种秋收的人,就更加知道珍惜粮食,懂得尊重农民,尊重劳动。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处内容加了横线,请结合自己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任选一处内容谈谈
你的理解。(请将所选内容的标号填到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分)
5.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哦!香雪》中所展现出的中国乡土社会特征。(6分)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
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
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
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护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很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
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
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
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
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
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腔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课烈
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
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
佳。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
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剩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
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
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了老
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
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
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
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
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一九四一年一月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首段交代了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和缘起,娓娓道来,营造了亲切、闲适的气氛,表现了作者
此时悠闲的心境。
B.文章用“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烟上的红灰”“慢火炖猪肉时的声调”等闲适的事物来比
喻秋的况味,体现出作者“闲适”的文风。
C.本文用词精炼,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描写秋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秋天
丰富而细腻的感受。
D.作者在文章末尾说:“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是因为邓肯在她的佳句中表达了与作者一样的
对秋天独特况味的喜爱。
7.下列选项中不能为文中划线句子“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提供佐证的一项是(3分)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C.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D.花视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8.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况味”在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4分)
9.请你发挥想象”穿越时空”,假设本文作者和下表中的六位作家都在各自的网络平台上发表了与秋
天有关的文学作品,并通过相互留言展开了评论和交流。请你从中选出两位作家,参考他们描写秋
天的作品特点,代替他们在这篇《秋天的况味》后面写一段留言,以表达各自的感受或思考。(6分)
作家作品作家作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杜甫《登高》
郁达夫《故都的秋》苏轼《赤壁赋》
史铁生《我与地坛》李清照《声声慢》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
少者不失《苛》《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逐能磨攀,以就素
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丕问愚萱皆然以入
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赖营馔,欲暖而情裁衣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不惮幼劳,以致甘膜力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
不忘诚谏,以利势攀,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
垢藏疾,尊贤容众,茶然②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
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
知,施无不达。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
如鹅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
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然人有坎凛③,失于盛年
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
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圣人之书,号?设救,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光阴可惜,壁诸逝
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甘膜:ganer„意思是鲜美柔软的食物。②茶然:疲惫貌。或形容衰落不振。③坎凛:困
顿,坎坷。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世人A不问B愚智C皆欲识人D之多E见事F之广G而H不肯读书。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即《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
又称“诗三百”。
B.砺,本义是粗磨刀石。“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中“砺”的词义、
用法相同。
C.社稷,“社”为土神,“”为谷神,是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根,因此“社稷”也常被用来
代指国家或朝廷。
D.“所以设教”与《师说》中“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两句中“所以”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了解前辈的优秀品质,并反省自我,效仿古
人,从而在认知和行为各方面提升自我。
B.作者引用民间谚语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人安身立命,
这种技艺比积累财富更有意义。
C.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开始自高自大,耀武扬威,冒犯长者,轻视同辈,作者认为学习切忌妄自尊
大,像这样的人还不如不学。
D.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学习比作种树,只有在好似“春花”一样的修身利行上多下功夫,才能得
到讲论文章这种“秋实”一般的收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鹃枭。
⑵然人有坎凛,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14.材料中的观点与《劝学》和《师说》中的许多观点有相似之处,请从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举出
一例,并用现代汉语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戏赠郑裸阳①
李白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②。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乘里④,一见平生亲。
【注】①郑漂阳:指当时漂阳县令郑晏。②葛巾:据《宋书•陶潜传》载,那守访陶潜,逢其酒熟,郡
守取陶潜头上的葛巾滤酒,用毕又戴在他的头上。陶潜亦不以为意。③羲皇人:伏羲氏时人。陶潜《与
子俨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④栗里:此处指漂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能两句作者将陶游与门前的五模柳狗选行对2,天天喝酒,不问世事的县令连树木回春都感知
不到,可见其醉之深。
D.五、六两句,写陶游北窗高卧,醒而解,解而积,变有能系上人之感,侧面表现出郑姿情淡无为、
逸然自得的生活。
C.诗歌最后两句是直接打情,充监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热切期许,令人倍感真挚和
亲切,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
D.诗歌以东晋陶游喻郑晏,表达了李白对期爱军酒自乐、悠然自得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
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16.陶渊明是中国土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但因为性格或者境遇的不同,历代诗人们在塑造陶渊
明形象时也是各有侧重的。如本诗中李白写陶渊明饮酒是“素琴本无弦,施酒用葛巾",而白居易
写陶渊明饮酒则有“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的句子(《效陶潜体诗十六首》)。请结合上述这两
人诗句中陶渊明饮酒形象的差异,分别谈谈你所了解的李白和白居易。(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与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2)“巷”常出现在古诗词中,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写“”以表现田园生活;
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描绘了刘裕曾经生活的地方。
⑶小倩想写一篇有关“诗词江水意象”的文学短评,在写到以“水”这一抒情意象来表现绵长汹涌、
无休无止的愁苦时。她借用了古人的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朱自清没有想到,与自己惺惺相惜的挚友会遭逢一场大劫难。1946年7月11日,李公仆遭到
暗杀,15日下午,在李公仆葬礼上,闻一多愤怒地跳上讲台,厉声痛斥国民党特务的无耻行径,在
散会回家路上遭特务暗杀。
得知闻一多被杀害,朱自清悲愤、激怒。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人士举行的闻一多追
悼会。二十多年没写新诗的他,悲愤地写下《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
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贪婪致使抗战胜利后国内1,1947年1月,全国十个城市50万余学生示威
游行,要求撤出驻华美军,废除《中美商约》。国民党政府仅在北京就逮捕了两千多人,来自清对
此2,在抗议宣言上签了名。报纸发表后,有朋友看到国民党黑名单,上面第一个就是朱自清。朱
自清的妻子得知后颇为焦急,要他小心些,朱自清却是轻轻冷笑、老无惧色:“不用管它。”
巨大的压力、贯穿一生的清贫和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体3。1948年夏,他的体重只有
38.8公斤。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先生在北平病逝。一代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民不聊生深恶痛绝每况愈下B.生灵馀炭族恶如仇江河日下
C.民不聊生嫉恶如仇江河日下D.生灵涂炭深恶痛绝每况愈下
19.文中多次使用数词,任选两处说说它们在文段中不同的表达效果。(2分)
20.仿照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以“挽
朱自清先生”为题写一首小诗。(答题卡上不用写题目。诗句之间以“/”隔开。)(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语言与文字历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语言文
字的重要性,从个人层面来说,①。现在,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考核大多首先看他的语言素
养与文字能力,包括母语和外语、口语和书面语。②,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语言文字政策,将确
保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有助于构建和
谐的社会生活。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面来说,语言文字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带一路”建
设需要语言文字铺路搭桥,语言互通是“五通”的基础。
语言文字对个人、对国家、对世界是如此之重要,③,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必
须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构建国家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个字。(6分)
22.学校将围绕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拟
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是勤劳的人在创造世界。从引导"绿色革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到“心有一团
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从“探界者”钟杨到无数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中国制造者,无一
不是凭着废寝忘食弹精竭虑的辛勤书写着时代的风貌。
也有人说,是懒情的人改造了世界。懒得爬楼梯的人发明了电梯,懒得写信的人发明了电话,
懒得计算的人发明了电脑,懒得走路的人制造出了汽车、火车和飞机,而懒得什么都不想做的人已
经研发出了人工智能.....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与认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A强加因果。B与原文“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文意相反。C因果倒
置)
2.(3分)C(A“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农业生产方式”错。B根据原文应是“传承和发扬”
而不是“重振”农耕文明。D“外出务工者增多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原文无据。)
3.(3分)B(体现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能体现“综合的人性”。)
4.(4分)示例:
①在内蒙西部地区,家里的儿女长到12岁,父母几乎都要为孩子举办“圆锁”仪式,
亲朋好友纷至沓来,为孩子送上礼物和祝福。年纪相仿的家庭难免会扎堆互相庆祝。
没有法规说明“圆锁”庆典的必要性,但熟人之间都会遵守这一“规矩”。(能举出某种
中国民间约定俗成的熟人之间的''规矩”1分,表述符合文意、清晰完整1分)
②虽然超市里的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但是夏秋季节的农家手工采摘活动还是颇受欢迎,
并且为农业养殖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能举出一例在今天仍具有价值和魅力的、
体现衣耕文明的文化现象1分,表述符合文意、清晰完整1分)
5.(6分)小说《哦!香雪》中的台儿沟是一个“熟悉”的社会(2分)。台儿沟曾是一个封
闭在大山深处的农业村落,香雪和她的父老乡亲小姐妹所有的生活和生产都与世代定
居的乡土紧密相关(1分),因此,火车的出现带来了陌生的人和事物,与这里常态的生
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依土而居的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向往(1分)。小说
中的乡民彼此信任,重视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尊重长辈和传统,强调劳动和勤奋,
这些都体现了乡土社会的规矩(2分)
(能够结合作品中乡土社会的特征进行言之有理的分析即可得分)
6.(3分)C(没有反复修辞)
7.(3分)D(描写的是春天)
8.(4分)①一种不同于春天、夏天、冬天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答“古色苍茏之概”得・1
分)②是事物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特点及其带给人的一种愉快的感受。3是事物
表现出的一种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的格调(境界)。(答“更华丽、更恢奇的景色”
也可以。)。(每点1分,概括语言简洁,文从字顺占1分。
9.(6分)示例①毛泽东:林先生说秋天的况味中有着万倍的雄壮与惊奇,深以为然!所
以秋天带给我们的是活力与生机,更是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
示例②杜甫:作为饱经战乱病苦和颠沛流离的老人,早已不再追求“下笔惊人的格调”,
把“语不惊人死不休”留在春天吧!万物凋零的秋天,陪伴我的只有猿声哀怨,落叶
飘零和凄凉萧瑟。
(有对《秋天的况味》文中内容的理解1分;有对所选作家及表内作品的理解1分;有
符合所选作家特点的见解与思考1分。)
10.(3分)CEG(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
11.(3分)B(“磨砺”的“砺”是动词,“就砺”的“砺”是名词。)
12.(3分)D(与原文文意“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相反了。)13.(8分)(1)
人们憎恨他如同仇敌,讨厌他就如同鸥枭一般。(按照状语后置句翻译也可以,但必须
前后句式一致。“疾”“恶”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⑵但是人遭遇坎坷,(就会在)青壮年时期失去学习机会,(这样就)更应该在晚年学习,
不能够自暴自弃。(状语后置句式、“失”的省略补足各1分,句意2分。共
4分。)
14.(3分)示例①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一一古之学者必有师说明:古往
今来,人人都需要拜师求学
示例示例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乘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不可以已
说明:无论何时都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或'’活到老,学到老。”)
(观点与原文对应正确且句子无误2分,说明文字简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还款计划守矩承诺书
- 违章行为自律责任保证书
- 通信设备零件选购
- 配电箱共筑辉煌采购协议
- 采购合同尚未定稿
- 重庆市房屋买卖协议范本
- 钢板购销互动合同
- 钢构制作劳务分包合同
- 钢筋工程制作安装劳务分包
- 钢管购买合同
- 中国看世界之加拿大篇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高清版)JTGT 3331-2024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
- 家长会课件:小学四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七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神经外科进修总结汇报
- 我的教育故事20篇
-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班会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3》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降低阴式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PDC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