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易错点快攻文言文阅读:做好文意辨析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易错点快攻文言文阅读:做好文意辨析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易错点快攻文言文阅读:做好文意辨析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易错点快攻文言文阅读:做好文意辨析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易错点快攻文言文阅读:做好文意辨析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好文意辨析题

(解析版)

K考情分析』

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设误类型是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扩大范围等

1.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错误选项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

3.选项常见的设误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有误、混淆关系等。

4得关注的是2021年新高考卷从题干到选项的变化,尤其是选项不再分为“概

括”与“分析”两部分,而是采用直接概述的方式。

K失分原因』

1.没有从人物性格事迹角度比对。

2.没有从关键词语角度进行比对。

3.没有从时间地点角度进行比对。

4.没有从分句之间关系进行比对。

5.没有从人事所涉范围进行比对。

K通法通则』

1通读全文,弄清文本内容

整体快速阅读,扫清文中障碍,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总观总览。

2.审清题干,明确锁定区域

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3.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在理解与分析选文内容的过程中,先读选项,然后将选项中的每句话在锁定的原

文区域中一一比对。要特别注意难懂字词的理解,还要注意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

细节,看是否存在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

果,内容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任意拔高等错误。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

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分析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

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

做出初步判断后,考生应回看题目和内容,检查判断是否有误;再从文章内容的

整体上排除错误选项,特别是隐性干扰;最后正确作答。

K真题演练』

(2023新高考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国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

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目:“善

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

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

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

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日: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射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

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

亦当世之圣人也。"子笫日:"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

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

笫日:“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号邑而后有功。韩韭子宫夫

子鲁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丕似裁?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

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

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

而韩非公称之,曾无作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

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噪大道而不悟,信呼

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

“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

杀。②子笫:即孔射,孔子八世孙。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

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

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

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鲍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

进而怀疑圣人,子附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第一步,先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第二步,通读全文,弄清文本内容,明确选项内容,锁定区域。

A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一,对应语句是:“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

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B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二,对应语句是:“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

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C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二,对应语句是:“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

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

愚而度其说也。”

D项的相关信息来自材料二,对应语句是:''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日蒙大道而不厝,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第三步,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选项A中的“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

之心”均来于此。韩非所谓“善赏罚”实际是强调“法”的重要性。有令行禁止

之法而下犹有骄侮之意就应该罚,臣下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应该赏,是对前述

“善赏罚”的补充。因此A项正确。

原文韩非树立法制,与孔子言论不同的地方很多。我探究他们言论的含义,考校

他们的区别,发现在遏制奸邪、鼓励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而孔子也未

必完全合理。因此像韩非这样的人,同样是当代圣人。B项的概述与原文一致,

是正确的。

原文中,世人说到高一定指称苍天,说到低必然会指称深渊。那些好事之徒、穿

凿附会之辈,必定从经书中寻章摘句为自己提供依据,援引圣贤来显示自己的高

明,他们想借此让愚昧民众相信自己的话,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C项的

概述与原文明显不同。主要错误点在于“自辅”“自贤”。“自辅”是指帮助自己、

辅佐自己,即通过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自贤”是通过攀附圣贤、援用

圣贤来彰显自己的贤能。C项表述为“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是错误的。

其余“以上天作比”“以深渊作比”“争取民众的信任”等表述也不准确。将“好

事而穿凿者”等同于“世人”,也有范围扩大之嫌。因此C项表述错误,为答案

项。

“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中“小道”“诸子”互文见义,故D项"韩非之类

的诸子学说”,符合原文意思。”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与现在常说的“以

管窥天、以蠡测海”意思相同,都用来形容见识短浅。“大道而不悟”在选项中

表述为“见识短浅,不明大道”,也与原文意思相符。因此D项正确。

第四步,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

ABD项正确,C项错误

第五步,确定答案。

不正确的一项是(C)

作答步骤

第一步,先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第二步,通读全文,弄清文本内容,明确选项内容,锁定区域

第三步,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第四步,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

第五步,确定答案。

K专项训练』

一、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

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

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

选项: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

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参考答案:强加因果。曾巩”声名闻于四方”是在他“甫冠”的时候,不是

因为他读完数百字的文章就能脱口成诵,也不是因为他写成了言辞奇伟的《六论》。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的文章他能脱

口成诵。他十二岁时,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他刚到二

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写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他考中嘉祐

二年的进士。

二、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2023新课标II卷)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沈水,此兵能合不

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

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日:"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选项: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

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参考答案:忽略观点细节。”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错误。根据原文可知,苻坚战例是失,吴汉战例是得,唐太宗认为可以作为万代

借鉴的是这两个战例的得失。

参考译文:李靖说:“苻坚指挥百万大军却在沈水战败,这是他能将兵力聚合而

不能分散所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时,与副将刘尚分开驻扎,相隔二十里,公

孙述前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与吴汉合围,从而大败敌军,这是兵力分散而能合

击的结果。”太宗说:“是这样。吴汉战例的得失,足以成为后世万代的借鉴。”

三、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2023.新课标I卷)子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

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

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节选自

《孔丛子•答问》)

选项: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

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参考答案:“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范

围扩大。根据原文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

”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

参考译文:子附回答说:“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

作比。好事而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在言谈中一定引经据典来自我修饰,援引圣贤

的事例来标榜自我贤能,想要获得民众的信任从而传播他的说辞。像诸子的著作,

其中的义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

与否。”

四.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

原文: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

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

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

琼日:“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日:“所

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

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苏琼

为一些被冤枉的人洗脱了罪名。

参考译文:

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毕义云任御史中丞,任职时以

凶猛暴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都害怕他,不敢有不同的意见。苏琼审察案件务

在公平,许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开始的。他

又迁任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区内不断有人来告发谋反的逆谋,前

后都交付苏琼审理,事情大多得到申冤和洗雪。尚书崔昂对苏琼说:“你如果想

要立功名,应当再从别的地方考虑一下,如果还是经常为反叛的逆贼洗清罪责,

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之轻?”苏琼正颜厉色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

被冤枉的人,从来没有放过反逆的人。”崔昂十分惭愧。京师的人流传说:“断

决无疑苏珍之。”

五、(2023全国乙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相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

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於为

亶伤匿丕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日:“公从外来而有不

乐之色,何也?"负羁日:"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

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

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冬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

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日:“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

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

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日:"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4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

零售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日:

“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

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

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

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

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

礼莅之,此所以年”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

食。

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

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

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

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

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答案】5.BFG6.A7.D8.(1)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

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

(2)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

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

“遇之无礼''的主语是"君","礼〃是"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彼"代指"晋公子

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语,“彼"前断开,所以B处断;

“彼"是主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且"若"

和下一句"即"构成"如果……就会……”的假设句,"即"前断开,所以F处断;

“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

所以G处断。

故断句处为:BFGo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意思相同"错误。"穷冬烈风"的"穷"意思是"深","穷冬"即"深冬""隆冬"o

句意:现在困窘逃亡,路过曹国。/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

B.“出入之迂也"的"出入",出来进去。

句意:大约十年。/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C.正确。

D."绝世无双"的"绝世",冠绝当代。

句意:这就是断绝后代的原因。/姿才超众,天下无与伦比。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错误,文中“悬叔瞻

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意思是"把叔瞻从城上吊下来,我将杀掉他陈尸示众”,

是让曹君把叔瞻从城上吊下来,由重耳自己杀掉示众,且并没有说要"大开杀戒”。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如果;"返"通"返",返回;"无礼",无礼之人;“首",第一个。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充之",

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遗、送给。

参考译文:

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在外,路过曹国,曹君趁他脱去上衣时偷看他的骈肋。釐负

羁和叔瞻在前侍奉。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平常的人。您对待他没有

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

他。”曹君不听。釐负羁回家,脸上不高兴,他的妻子问他说:“您从外面回来,

带着不高兴的神色,为什么?”负羁说:“我听说,有福轮不到,祸来牵连我。今

天国君召见晋公子,待他没有礼貌。我夹在里面,因此不高兴。”他的妻子说:

“我看晋公子像大国的君主,他的随从人员像大国的相国。现在困窘逃亡,路过

曹国,曹国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

第一个了。您为什么不先把自己和曹君区别开呢?”负羁说:“好吧。”就在壶里

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公子见了使者,拜

了两拜,留饭而谢绝收璧。晋公子从曹到楚,从楚到秦。到了秦国三年,秦穆公

召集群臣商量说:“过去晋献公和我结交,诸侯没有不听说的。献公不幸死去,

已十年上下了。继位的儿子不好,我怕他会让晋国的宗庙得不到打扫而社稷得不

到祭祀了。长此下去不变样,就不符合与人交往的原则了。我想帮助重耳让他回

国,怎么样?”群臣都说:“好。”穆公因而发兵,革车五百辆,同一规格的马二

千匹,步兵五万,帮助重耳回到晋国,立为晋君。重耳登基三年,就发兵攻打曹

国了。于是派人告诉曹君说:“把叔瞻从城上吊下来,我将杀掉他陈尸示众。”又

派人告诉釐负羁说:“大军迫城,我知道您不会反抗我。请在您住的巷门上做好

标记,我将据此下达命令,使军队不敢去侵犯。”曹国人听到后,率领他们的亲

戚去依附釐负羁住地的有七百多家。这就是礼的作用。所以,曹是小国,夹在晋、

楚之间,君主的危险就像叠起来的蛋,却用无礼来待人,这就是断绝后代的原因。

六、(2024上•河南周口•高三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蒿,蓬户瓮牖,揉桑以为枢,上漏下湿,匡坐

而弦歌。子赣闻之,乘肥马,衣轻裘,中绡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

宪冠叶冠、杖藜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衽襟则肘现,纳履则踵决。子赣日:"嘻!

先生何病也?”原宪仰而应之曰:“宪闻之,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宪,

贫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交,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

马之饰,宪不忍为也。“子赣逡巡,面有愧色,不辞而去。原宪曳杖拖履,行歌

《商颂》而反,声满天地,如出金石。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故养

志者忘身,身且不爱,孰能不之?

晏子之晋,见披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日:“曷为而至

此?"对日:"齐人累之,吾名曰越石甫。"晏子曰:"嘻!"遽解左骏以赎之,载而

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甫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日:“婴未尝得交也,

今兔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邪?”越石甫曰:“吾闻君子蚀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

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日:“向也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

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婴可以蒙而无弃乎?”越石甫曰:“夫子礼之,敢

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兔人于厄,

而反讪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日:“子列圉寇,盖有道之士也,

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

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佚乐,今

妻子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先生不受,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日:

“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其罪我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后

民果作难,杀子阳。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带

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

矣。

(节选自刘向《新序•节土》)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

君非自知A我者也B以人之言而遗我(:粟D其罪E我又将以人F之言G此H吾

所以不受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轩车不容巷,,与《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中的"容"意思相同。

B."孰能累之”与《(老子〉四章》“起于累土"中的"累"意思不同。

C.“婴可以辞而无弃乎”与《苏武传》“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中的"辞"意思相

同。

D.“犹不苟取"与《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中的"苟"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宪居住环境恶劣,穿着打扮简朴,即便是房屋漏雨他也能端坐屋里弹

琴,可看出他安于贫困的精神。

B.子赣轻裘肥马、华服轩车见原宪,并嘲笑原宪,但原宪用没有钱财叫贫

穷、学习东西不会实践叫患病,自己只是贫穷而不是有病的观点回击了子赣。

C.把越石甫待为上宾的晏子不同于当时的世俗之人,世俗之人认为自己对

人有功劳就是对别人有恩德,会表现出傲慢,但晏子对待越石甫很谦卑。

D.列子的妻子说有大道的人,妻子儿女都能得到安逸的生活,而现在他们

却面带饥色,从中可看出她认为列子不是有道之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原宪曳杖拖腰,行歌《商颂》而反,声满天地,如出金石。

(2)晏子之晋,见披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14.文中越石甫、列子各自表现出怎样的高贵人格?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DG11.C12.D

13.(1)原宪拿着手杖拖着鞋子,边走边唱《商颂》返回屋里,声音高昂充斥天

地间,就像钟磬发出的一般(金石相击一样的声音)。

(2)晏子到晋国去,看见一个披着皮袄、背着喂牲口的草在路上休息的人,认

为是个君子,就派人问他。

14.①越石甫:不委曲求全,自尊自重。②列子:安贫乐道,坚守道义,目光

长远。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相国不是自己了解我的,而是因为他人的言辞而送给我粮食,以后他若降

罪于我也将会是因为别人的言辞。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

“知我”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者也”是句末语气词,B处断开;

“遗我粟”是动宾结构,D处断开;

“罪我”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其罪我又将以人之言”是状语后置句,且“此"

是下句主语,G处断开。故选BD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容纳"。句意:他那豪华宽大的马车无法进去。/可以容纳一个人居

住。

B.正确。拖累;通"第〃,筐。句意:连身体都不爱惜,还有什么能拖累他呢!/是

从一筐土开始的。

C.错误。用言辞责备;供词。句意:您可以责备我而不抛弃我吗?/单于派遣卫

律叫苏武受审。

D.正确。随便;如果。句意:仍然能够不随便接受馈赠。/如果不是我应该拥有

的。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从中可看出她认为列子不是有道之士"错,原文"君过而遗先生,先生不受,岂

非命也哉”,她不是认为列子不是有道之士,而是不理解列子为何不接受馈赠。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展‘,鞋子;"行歌",边走边唱;"反",通"返",返回。

(2)“之”,动词,至U;"涂",通"途",路上;"以为",认为。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越石甫:晏子带着越石甫回家后,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尊重,于是越石甫请求

与之绝交,并且说“吾闻君子讪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表明他不委曲求全,

自尊自重。

②列子:列子很穷,"容貌有饥色",但他不接受国君馈赠的粮食,表明他安贫

乐道;列子认为不是国君自己了解他的,而是通过别人了解他的,以后也会因为

谗言而降罪于自己,后来子阳果然被人杀死;作者也评价他“内有饥寒之忧,犹

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表明他坚守道

义,目光长远。

参考译文:

原宪住在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