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送友人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关
杜荀鹤
此去青云莫更疑,出人才行足人知。
况当朝野搜贤日,正是孤寒取土时。
仙岛烟霞通鹤信,早春雷雨与龙期。
我今不得同君去,两鬓霜欺桂一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诗歌的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入关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B.诗人希望友人不要怀疑自己,好友出众的才华和品行会为人所知。
C.朝廷搜罗贤才之日,便是出身低微、孤高耿介之人考取功名之时。
D.尾联既表现了诗人对自身的感伤,也交代了不能同去应考的原因。
2.诗歌颈联写景,与其他各联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归
郑思肖①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寻②。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注】①郑思肖,宋末元初人,很有气节。原名不详,南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
朝国姓“赵(起)”字的组成部分。②潺:水滨。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友人的形象和送别的地点,两句各自构成一幅简单的画面,显出悲凉的气氛。
B.颔联借“月明”劝慰友人,同时也聊以自慰,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享皎洁的月光。
C.从送别的深情厚谊中隐约可见诗人与友人的志同道合,颈联既是赞友人,也是自喻。
D.诗歌结尾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别后友人矗立船头回眸凝望,蕴含着恋恋不舍之情。
4.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友人”的形象?请结合首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所有情感。
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既点出告别的地点,又饱含着绵绵的离情。
C.“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面对吧。
D.诗写得新颖别致,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斑斓。
6.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送友人游蜀
刘沧
北去西游春末半,蜀山云雪入诗情。
青萝拂水花流影,翠霭隔岩猿有声。
日出空江分远浪,鸟归高木认孤城。
心期万里无劳倦,古石苍苔峡路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硬的一项是()
A.诗题虽然直接点出本诗的题材内容,然着一“游”字便淡化了离情别绪。
B.诗歌首联交代友人入蜀的时间和行踪路线,“蜀山云雪”给人美好想象。
C.诗歌的中间两联写景由远及近、声色兼备,生动描绘出蜀地独特的风物。
D.诗歌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疏密有致,层层有序,语言简洁不繁缗。
8.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诗人为什么说友人“无劳倦”?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嘉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绘别浦晚景,诗人登山临水,见兼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B.“谁言千里自今夕”一句是诗人对友人的慰勉,让人感受到诗人无限的深情和遗憾。
C.“离”“杳”两个字表现出诗人相思情意的执着,即使相隔千里,也会长久地思念友人。
D.这首送别诗以景结情,把二人的友谊刻画得淋漓尽致,将离情写得韵味悠长。
10.有人说,这首送别诗的后两句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之气,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牧江州
杜荀鹤①
本国兵戈②后,难官在此时。
远分天子命,深要使君知。
但遂生灵愿,当应雨露随。
江山胜他郡,闲赋庾楼③诗。
[注]①杜荀鹤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②兵戈:指唐末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③庾楼:一名庾公楼,在江州,白居易有诗句“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
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下的唐末社会民不聊生,官场上也是好官难做。
B.诗人希望友人赴任江州能够满足百姓的愿望,即让农事生产风调雨顺。
C.江州胜过其他州郡,还在于江州是利于写文赋诗、进行创作的好地方。
D.末句化用了白居易诗句,由此推测白居易写此诗句时是在被贬江州时。
1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c2.①情感表达:颈联作者融情于景,含蓄委婉地表达诗人希望朋友入关后能与自
己保持通信,以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②结构安排:与前两联记叙不同,本联转为写景,舒
缓诗歌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孤高耿介”理解错误,颔联中“孤寒”是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分析诗歌结构安排的能力。
情感表达:颈联的诗意是仙岛上云雾弥漫,鹤信传达佳音,初春时节,雷雨与龙共舞。此联
的景物描写是欢喜愉悦的情感,作者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用“鹤信”含蓄委婉地表达诗人希
望朋友入关后能与自己保持通信,用“仙岛烟霞”“早春雷雨”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结构安排:前两联诗意是“无需再怀疑,一去青云路已显。走遍大千世界,方能让人了解。
如今是海内搜寻贤才的时日,正值追寻才子之际”,采用了记叙的手法,此联与前两联记叙
不同,本联转为写景,这是一首送别诗,这样由记叙转为写景的结构安排使诗歌全篇的节奏
变舒缓,整首诗歌委婉从容的表达了对友人的真诚祝愿。
3.D4.诗中描绘了一位年事已高。白发如雪,情怀高洁、意欲归隐的老叟形象。首联
写友人年事已高,满头如雪的白发,在江边呼唤舟船欲取道水路归去。颈联把友人比作翱翔
于寥廓宇宙不与群鸟为伍的凤凰和性喜山林的麋鹿,表现出友人的高蹈遗世和不向元朝统治
者俯首称臣的崇高气节。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别后友人矗立船头回眸凝望,蕴含着恋恋不舍之情”错,“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是说
分手后诗人徒然回首远望,只有烟雾萦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
重和迷乱。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联“年高雪满簪”,友人年事已高,满头如雪的白发,是一位皤然老叟。“唤渡浙江涔”,呼
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
颈联纯从虚处着笔,写友人、也是自己的抱负和志趣。这两句便点明友人此行是归隐山林,
因而可以推测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当在宋亡以后。上句以翱翔于寥廓宇宙不与群鸟为伍的凤凰
来比友人品性高洁、举止高尚。下句以山林麋鹿喻友人的疏野之性。表现出友人的高蹈遗世
和不向元朝统治者俯首称臣的崇高气节。
5.C6.“孤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
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
人的孤独和惆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语言和情感的能力。
C.“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面对吧”错误,应为“依然不舍得离别”。
故选Co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意象的作用的能力。
“孤蓬万里征”,句意: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孤蓬”离根后随风
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
“浮云游子意”,句意: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
“萧萧班马鸣”,句意: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班马''为
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诗人通过对“孤蓬”“浮云”“班马”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青
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这次分别,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万
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作者即景取喻,“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班马鸣”更增添
了别时的惆怅。
7.C8.①友人入蜀正值春季,蜀山高耸入云,峰顶白雪皑皑,沿途绮丽景色能够激发
友人的创作灵感,所以即使蜀道艰险也不觉辛苦。
②友人入蜀并非单纯游山玩水,愉悦耳目,而是“心期万里”,希望借此次游历能够施展抱负,
所以即使蜀道艰险也无劳倦之感。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歌的中间两联写景由远及近、声色兼备”错误。诗歌颔联写景以近景为主,视听结合,
颈联写景是远景,运用视觉感官为主;两联写景顺序应为由近及远。
故选C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歌前三联通过对“云雪”“青萝”“水花”“翠霭”“高木”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蜀道上诗意美好
的景色,作者在送友人时看到的这蜀地特有的景物自然让人萌生喜悦之情,轻快的心情让旅
途不劳倦,因此纵使疲倦也被这美景所治愈而放松了。
最后一联“心期万里无劳倦,古石苍苔峡路清”中“心期万里”写出另一重要原因,希望借此次
游历能够施展抱负,友人满怀期待的心情胜过了旅途的疲惫,所以即使蜀道艰险也无劳倦之
感。
9.D10.①这首诗的后两句意思是,谁说友人与自己的千里之别,就从今日开始了?
我的梦杳杳而去,跨过迢迢关隘,追随你到遥远的关塞。②人隔千里,自今夕始。“谁言”
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及离别之时的洒脱之气。③真正的朋友虽身隔千山万水,但他
们的心近在咫尺,因为我的梦从没有离开,这是对友人的慰勉,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之气。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这首送别诗以景结情”理解错误,最后一句“离梦杳如关塞长”句意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
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可见此句北非写景,而是抒情。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这首诗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谁言千里自今夕”句意是谁说友人与自己的千里之别,
就从今日开始了?“谁言”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及离别之时的洒脱之气。人隔千里,
自今夕始,这一句是对友人的慰勉。
“离梦杳如关塞长”句意是我的梦杳杳而去,跨过迢迢关隘,追随你到遥远的关塞。这是写“送
别之思念”,真正的朋友虽身隔千山万水,但他们的心近在咫尺,即梦里梦外都是你,山南
海北都是你,无一刻不思,无一刻不想,因为我的梦从没有离开。最后一句中对于友人的思
念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度土地互换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合同
- 2025年度客户价格保密与农业科技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度工地食堂员工满意度调查与提升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夫妻双方子女抚养权及探望权离婚协议书
- 2025年度房屋赠予与遗产分配协议
- 2025年度大型活动临时聘用保安人员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建设合同变更协议
- 互联网平台限用农药违规售卖现状调研报告
- 2025年度总经理聘任与质量管理体系合同:提升产品质量合作协议
- “SoC设计导论”教学大纲
- 风湿性心脏病影像诊断与鉴别学习课件
- 2023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林木育种学:第二讲 林木选育技术基础课件
-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写话》课件
- 转动机械找对轮找中心(有图、有公式)课件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进场验收记录表
- 地基注浆加固记录表
- CA-PDS新品投产管理手册
- 初中生物实验目录(苏教版)
- 2022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完整版课件整套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