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训练唐顺之作品(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训练唐顺之作品(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训练唐顺之作品(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训练唐顺之作品(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训练唐顺之作品(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唐顺之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西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

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

净季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

用之。其或权位渐«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蛇沧落,不复自振,

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菲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

出于饕餐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日:若人也,而今〃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

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

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

其千金之捐乃其年邑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日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已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奉于身者簿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①,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

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日: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桐则寝乃安,丝袖则寝不安。

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砺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

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项,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

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冬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

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

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日: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①常:地名,指常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势不得不期涯而为廉矫强:勉强

B.而世遂以全节阳之归:归附。

C.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奇节:奇特的节操。

D.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谪:指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前有所慕于进画后有所惧于罪青,取之于蓝画青于蓝

B.其或权位渐以极醉则更相枕以卧

C.若人也,而今乃若是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而奚俟乎余之言耶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对其选择为廉与不廉

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于今天立德树人,反腐倡廉,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B.“今之所谓廉者”前“有所慕”,后“有所惧”,故不得不矫强为廉,以清廉的面目示人,

一旦极度尊荣或极度困顿,就不再惧罪也不再进取而敢于犯罪了。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在作

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D.本文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来说理,既有个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对比,也有古今廉者

不同心态的对比。还用郭文麓妻子的简朴生活来正面衬托他的廉洁自律。

4.用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

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如蹉昵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

②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峪草堂记

[明]唐顺之

灵宝,陕、洛之冲也。环而山者以数十,而西原独考其僻处。西原蔽秦山之南,委蛇数

百里,散而薮者以数十,而西峪又独当其最深处。峪口逼仄,始疑路穷,忽然中开,更出异

境。茂树浅草,森阴蔽亏,水泉淋,若惊蛇出没草间。其人鹿视而穴居,可二十余家。于是

许君廷义游而乐之乃即峪口作草堂于其上仰而眺秦山俯而顾西峪烟云竹树隐见千态不下席

而尽取之其胜&于港为最。

己亥岁,予见许君®于京师。君为人曾②达魁岸,尤以兵自孥,余固意其必且为国家建万

里勋也。一日与余论草堂之胜,且日:“吾将去而休于此矣。”余笑西诘之日:“君不闻马

文渊昆弟之相笑者乎?夫嵬才杰士,其所寄意,必吉奔温汹涌之川,喳妩®崔巍之峰,泱,莽

千里之野,极世间险怪瑰伟超旷之观,然后足以季其耳目,而发其跌宕灌落不羁之气。若夫

耽水竹之清幽,荫树石之麝荟,此则穷愁枯槁之人。漠然无所振于世,而有以自足其乐于此。

夫固各自为尚,而不能两得也。今君试料才气与文渊、少游竟何似?国家耳北收河南,南击

交酋之颈,假令据鞍跃马,今之人孰能先君者?乃欲乘款段④游闾里,自比少游,其宁可得

耶?三门之间,洪河巨石怒而抵击,砰砰磕磕若战鼓然,百里之外有声。而靖、函又秦、汉

以来百战故处,过而览者,莫不踌躇慨然想见乎挥戈溅血,墟鸣之雄。此皆险怪瑰伟,世所

骇诧,且近在君衣带间,君何不寄意于此,乃欲自托于寂寞,背嵬才杰士之好,而就穷愁枯

稿之所乐,此又何说耶?噫嘻,吾知之矣。君居河上,岂尝受河上公语耶?故曰:'养辨于

其讷,藏勇于其怯。'然则君之欲为彼而姑为此也,其有意乎?倏而蟾屈,倏而虎跃,则余

不能窥也已。”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

【注】①许论,字廷义,曾任右都御史和兵部尚书,后因严嵩父子弄权,被夺官赋闲。②曲,

同“畅”。③噎啦(chuanwan),形容山峰高峻。④款段:马。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西原独当其僻处当:处于

B.尤以兵自雄自雄:感到自豪

C.然后足以鹰其耳目魇:满足

D.今之人孰能生君者先:引导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余笑顶诘之日②归加求救国之策

B.①必于奔汹涌之川②其制稍异于前

C.①国家耳北收河南②过而拜耳泣者

D.①乃欲自托于寂寞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灵宝特殊的地理位置,描绘美丽清幽的西峪景色,与下文雄伟壮观的

三门之景形成对比,并为下文中对两类人“寄意”之景的议论作铺垫。

B.许廷义为人畅达乐观,且富有军事才能,作者对此甚为赞许;但后来却消极辞官,

自比少游,并寄情于险怪瑰丽、高远旷达的自然景观,作者对此颇感不解。

C.作者本对许延义寄予厚望,但"己亥岁''京城相见时对他去职隐居的想法深感意外。此

处“己亥”为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该纪年法以60年为一个周期。

D.本文紧扣文题,融记叙、描写、议论为一体,由景入事;语言优美精深,情理蕴于

其中,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国之栋梁被弃置不用的焦灼与痛惜之情。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于是许君廷义游而乐之乃即峪口作草堂于其上仰而眺秦山俯而顾西峪烟云竹树隐见千态不

下席而尽取之其胜又于是为最。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耽水竹之清幽,荫树石之翳荟,此则穷愁枯槁之人。

(2)养辨于其讷,藏勇于其怯。然则君之欲为彼而姑为此也,其有意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信陵君救赵论

[明]唐顺之

论者以窃行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

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

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

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目:“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

知有王也。平原君以承般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

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个乌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

丕在赵而在他国则里撤魏之障撤左国之障信陵亦於丕故使赵毛干原或生原而非信陵之姻感

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

社翠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

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①,而如姬②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

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

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

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侧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

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侯生:侯嬴,信陵君门下食堂客。原为魏都大梁夷门看守。②如姬:魏王宠妾。

因信陵君为其报父仇,故对信陵君深为感激。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

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B.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

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C.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

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D.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

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古代代朝廷封官、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用的凭证。分为两半,合二为一方生

效。

B.婚姻:男女结合为夫妻,嫁娶;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后者。

C.六国: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楚、燕、齐。

D.社稷:社,古代指五谷之神意;稷,古代指土地之神。象征国家。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唇齿相依,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魏国又是楚国、燕国、齐国等国的屏障。

B.作者认为通过“窃符”而借一国的军队分散六国的灾祸,并不是信陵君的罪过。

C.作者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不是为了魏国,也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和平原

君。

D.作者认为信陵君备受时人尊崇,致使时人和邻国不知魏国还有魏王。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

(2)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参考答案:

1.B2.B3.C4.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5.①至于仕途蹉诧、

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就将甘愿触犯刑

罚而不推辞。

②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守贫刻

苦、严守规矩来自我约束。

【分析】L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归:归附”错误,“归”在这里的意思是“赞许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去葭

B.两个“以”均为连词,表修饰。

C.乃:连词,竟然/连词,于是。

D.之:助词,的/指示代词,这,这类。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曲解文意,原文是“古之所谓廉者,

必始于不见可欲”,意思是说,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开始就没有足以引起他欲念的

事物。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古之所谓廉者”是判断句式,“者”后应断开;“故”一般位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故其奉于

身者薄”和“奉于身者薄”意思相似,第二个“奉”字前应断开,同理,第二个“不见可欲”前也

应断开;“虽”“而”表转折,其前均应断开。

再结合句子意思“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开始就没有足以引起贪念的事物。没有足以

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所以他对于物质的

依赖就比较轻。虽然他完全没有所羡慕和所担心的,却从未不清廉”,句子可以断开为:古

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自振,自我振作;冒,触犯;辞,推辞。

(2)岂弟,和乐平易;休息,休养生息;绳约,自我约束。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

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廉洁的官吏自古以来都不容易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

望升官而后来畏惧刑罚,因此虽然他贪图钱财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但他规避刑

罚的心计是超过他担心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互对立,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

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

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至于败坏(名声),因而社会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如果)

有的人的权力地位逐渐达到顶峰,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得到之后,就不再有畏惧刑罚

的心思。至于仕途蹉泥、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

希望了,就将甘愿触犯刑罚而不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收缩着肚子(忍受饥

饿),雕刻着骨头来使自己痛苦;而后来(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饕餐之徒都不做的

行为。世人见到他那个样子,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

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

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抛弃它们足以

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

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

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

称赞他廉洁。

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所说的廉洁的官吏呢?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开始就没

有足以引起贪念的事物。没有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

身的奉养微薄,所以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虽然他完全没有所羡慕和所担心的,却从

未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要不廉洁,(财物对他)却没有适用之处。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守贫

刻苦、严守规矩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

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

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泊,厌烦憎恨繁华,曾经说:我吃蔬食就开

心,吃肉食就不开心;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做床褥睡觉心就有不安。他奉养自身

大概是这样。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喜欢吃粗食穿破衣,

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有的仍然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

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袭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

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

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害怕,而(他)刚担任州守

的时候,还处在有所贪慕、有所害怕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

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害怕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之后世人就会相

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害怕(才廉洁)的人吧。但是知道郭侯的人没有比我早

的,(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

6.D7.D8.B9.于是许君廷义游而乐之/乃即峪口作草堂于其上/仰而眺秦山

/俯而顾西峪/烟云竹树/隐见千态/不下席而尽取之/其胜又于是为最。10.(1)至于沉浸

在澄澈的山水与幽静的竹林中,隐身在密集的树木与乱石之间的人,这些都是困窘愁苦面容

憔悴之人。

(2)在(那)木讷中蕴含着善辩,在(那)怯懦中隐藏着勇敢,既然这样,那么许君实际

想那样做(为国效力)却暂且这样做(归隐),大概有这种想法吧?

【解析】6.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

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

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

断出来。

D项,“先”,动词,超越,超过。句意:现在的人谁能超越您呢。

故选D。

7.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

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B项,介词,在;介词,和。

C项,副词,将要;连词,表并列,并且。

D项,两个“乃”均解释为“竟然,却”。

故选D。

8.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

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

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寄情于险怪瑰丽、高远旷达的自然景观,这让作者颇感不解”有误。结合“夫嵬才杰

士,其所寄意,必于奔潮汹涌之川,喧妩崔巍之峰,泱沸千里之野,极世间险怪瑰伟超旷之

观,然后足以虐其耳目,而发其跌宕潼落不羁之气”分析,作者认为“嵬才杰士'’应该寄情于

此类景物,而不应该像许廷义一样寄情于西峪这样的清幽之景。

故选B。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

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

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

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

的原则。

结合连词“乃”分析,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许廷义”,“乃”前面需要断开;“仰而眺秦山”“俯

而顾西峪”句式对称,需要断开;“不下席而尽取之”“其胜又于是为最”的主语不一样,结合

句意内容分析,应该断开。句意:许廷义在此游历并感到很快乐,于是沿着峪口在上面建了

一座草堂,仰望可以远眺秦山,俯身可以看到西峪。烟云竹树,隐约可见千变万化的形态,

坐着就能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那里的景色又属这里最美。

10.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

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耽”,沉浸,沉迷;“水竹之清幽”(定语后置句);“荫”,遮蔽,藏身,隐身;“翳荟”,

指草木丛密,丛密的杂草;“此”,代词,这;“穷”,困窘,不得志;“此则穷愁枯槁之人”(判

断句)。⑵“辨”,同"辩”,雄辩,善辩;“讷”,木讷,寡言或言语迟钝;“怯”,怯懦;“然

则”,既然这样,那么;“姑”,姑且,暂且;“其”,大概,表揣测。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灵宝,是陕县和洛阳之间的交通要道。群山环绕,有数十座山锋,而唯独西原处在灵宝

最偏僻的地方。西原被秦山遮挡,位于秦山之南,弯弯曲曲绵延数百里,有数十片分散的水

草地,西峪独处在其最深之处。峪口狭窄,才怀疑到了路的尽头,忽然视野开阔,又出现奇

异的境界。树木茂盛,绿草浅浅,树阴遮蔽了空地,潺潺的流水声,就像惊蛇出没于草丛间。

那些人惊疑、警惕地注视,并且营穴而居,大约有二十多户人家。许廷义在此游历并感到很

快乐,于是沿着峪口在上面建了一座草堂,仰望可以远眺秦山,俯身可以看到西峪。烟云竹

树,隐约可见千变万化的形态,坐着就能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那里的景色又属这里最美。

己亥年,我在京城拜见许君。许君为人畅达,身材高大,他在用兵上尤感自豪,我本来

料想他一定会打算为国家建立伟大功勋。一天他与我谈论草堂的美丽,却说:“我将要辞官

隐居在此地了。”我笑着反问他说:“您难道没有听到马文渊在嘲笑您吗?那些杰出人士,

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波涛汹涌的江河,险峻巍峨的高山,广大无边的田野,赏尽

这世上险怪瑰丽、高远旷达的景观,这样以后才足以满足耳与眼对美的需求,从而抒发自己

身世起伏、沦落失意而又放荡不羁的情怀。至于沉浸在澄澈的山水与幽静的竹林中,隐身在

密集的树木与乱石之间的人,这些都是困窘愁苦面容憔悴之人,孤独寂寥不愿在世上有所作

为,却在此自得其乐。(每一个人)本来就各有自己崇尚之物,因此不能二者兼得。如今您

料想自己在才能上与文渊、少游比,究竟如何?国家将要向北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向南攻打

交酋的要害,如果跃上马背驰骋疆场,现在的人谁能超越您呢?您竟然想骑着马在乡间游历,

把自己比作少游,怎么能做得到呢?三门之间,洪水猛烈地拍打着巨石,发出砰砰磕磕的巨

响,好像战鼓擂响的样子,百里之外都能听到水石撞击之声。而靖函又是秦汉以来诸多战役

的老地方,经过这里游览的人,没有不徘徊感慨的,像是看到了战场挥刀溅血的场景和咆哮

怒吼的英雄。这些都是奇险瑰丽之景,世人都为之惊骇诧异,况且与您近在咫尺,您为何不

将情感寄托在此,竟然想把自己托身于孤寂之中,背离卓越伟大之人的喜好,却享受困厄消

极者的快乐,这又有什么可高兴的呢?哎,我知道了。您居住在河上,难道曾经接受过河上

公的教诲吗?所以说:“在木讷里蕴含着善辩,在怯懦中隐藏着勇敢。既然这样,那么您想

那样做却姑且这样做,大概有这种想法吧?(至于)忽而像尺一样沉沦沮丧,忽而又如猛虎

腾跃般奋起,就不是我所能探查得到了。”

11.A12.D13.C14.(1)天下的形势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所以援救赵国,

也应是援救魏国。

(2)在内有受宠的如姬,在外有邻国,地位卑贱的有看守夷门的人,他们又都是只知道有

信陵公子,不知道有魏王。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

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

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整句话的意思是“假

如灾祸不发生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使是撤除魏国的屏障,撤除六国的屏障,信陵

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又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或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赵国被灭

亡,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

“使祸不在赵”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两项。

“信陵亦必不救”一句中“信陵”做主语,其后是谓语,是独立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应断开,排

除D项。

故选A„

1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