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9312-2022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_第1页
(高清版)GBT 29312-2022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_第2页
(高清版)GBT 29312-2022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_第3页
(高清版)GBT 29312-2022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_第4页
(高清版)GBT 29312-2022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GB/T29312—2012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2022-10-12发布2023-05-01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9312—2022前言 I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投切器的分类 35使用条件 36技术要求 7试验方法 8检验规则 参考文献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9312—2012《低压无功功率投切装置》,与GB/T29312—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复合开关投切器术语和定义(见3.4,2012年版的3.4);——增加了术语“控制信号”(见3.13);——增加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按使用场所分类的分类方式,按使用场所划分为:户外型投切器、户内型投切器(见4.3);——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使用条件增加了安装地点条件(见5.2);——更改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规定值(见6.3,2012年版的6.3);——更改了绝缘电阻验证,使用电压不小于500V的直流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电阻测量(见6.4.1,2012年版的6.4.1);——更改了介电性能中主电路和辅助电路工频耐受试验电压值(见6.4.2,2012年版的6.4.2);——增加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冲击耐受电压的技术要求及其试验要求(见6.4.3,7.2.4); 增加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失电保护功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6.5.3,7.3.3); 增加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投切间隔时间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6.6,7.4):——增加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智能化功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6.10,7.8)。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天津天传电控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浙江省高低压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三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力量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华胜电气有限公司、上海南空通讯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廊坊英博电气有限公司、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威司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建开关有限公司、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加勒智慧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萧山欣美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华北油田科达开发有限公司、贵州长通电气有限公司、陕西博古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沃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斯贝兰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帝森克罗德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赛源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大源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凯龙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汇安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鲁能力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欧通电气有限公司、恒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高原(山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东方博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柯贝尔电能质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付宝鑫、白文波、王连杰、许启进、周伟、林川、徐志、徐会宏、姜晓东、周金龙、Ⅱ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2年首次发布为GB/T29312—2012;——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本文件规定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以下简称“投切器”)的分类、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本文件适用于额定交流电压不超过1000V(或1140V),频率不超过1000Hz的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5169.10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WEPT)GB/T5169.12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2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指数(GWFI)试验方法GB/T5169.13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3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材料的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试验方法GB/T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T7251.8—2020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8部分:智能型成套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T15576—2020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3术语和定义GB/T15576—2020、GB/T7251.1—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由机电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电抗器或电阻线、半导体电子开关(晶闸管、可控硅)及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等器件,根据需要用结构部件完整地装配在一起实现无功功率单元投切功能的一种组合体。机电开关投切器electromechanicalswitchingcomponent主电路由机电开关和限流的阻抗组成的投切器。2半导体电子开关投切器semiconductorswitchingcomponent主电路是由半导体电子开关组成的投切器。复合开关投切器compoundswitchingcomponent主电路是半导体电子开关和机电开关并联或单片机CPU控制和磁保持继电器的组合体的投切器。电容器投入瞬间产生的瞬态电流。动态响应时间dynamicresponsetimeT从投切器获得控制信号时刻起到投切器通断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的时间间隔。从投切器切除后到其再次投入的时间间隔。额定电压ratedvoltageU投切器制造商宣称投切器预定连接的主电路交流电压的最大标称值。注1:不考虑瞬态电压。注2:由于允许系统有容许偏差,电源电压值可以超过额定电压。注3:对于多相电路,指相间电压。投切器制造商宣称的电流值。在规定的条件下通此电流,投切器的温升不超过规定的限值。额定控制容量ratedcontrolledcapacity投切器制造商宣称的控制电容器容量,在额定电压和其他规定的条件下投入此电容器容量,投切器的温升不超过规定的限值。使投切器接通或断开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的额定控制电压U,或额定控制电流Ik。电寿命electricaldurability在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修理和不更换任何零部件,装置所承受的有载操作循环次数。3控制信号controlsignal投切器接收的使其通或断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的指令。4投切器的分类4.1按主电路元件类型划分按主电路元件类型可划分为:b)半导体电子开关投切器;c)复合开关投切器(含无涌流电容投切器)。4.2按动作方式划分按动作方式可划分为:a)三相联动投切器;b)三相分动(每相可独立动作)投切器;c)单相动作投切器。4.3按使用场所划分按使用场所可划分为:a)户外型投切器;b)户内型投切器。5使用条件5.1正常使用条件5.1.1周围空气温度5.1.1.1户内型投切器的周围空气温度周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40℃,且在24h一个周期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一5℃。5.1.1.2户外型投切器的周围空气温度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40℃,且在24h一个周期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25℃。5.1.2.1户内型投切器的湿度条件最高温度为40℃时的相对湿度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例如,20℃时的相对湿度为90%。宜考虑到由于温度的变化,有可能会偶尔产生适度凝露。45.1.2.2户外型投切器的湿度条件最高温度25℃时,相对湿度短时可达100%。如果没有其他规定,投切器一般在污染等级3环境中使用。而其他污染等级可以根据特殊用途或微观环境考虑采用。注:投切器的微观环境的污染等级可能受外壳内安装方式的影响。安装地点的海拔不应超过2000m。注:对于在更高海拔处使用的投切器,要考虑介电强度的降低、器件的分断能力和空气冷却效果的减弱。5.2安装地点条件投切器安装地点的系统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0%,电压总谐波畸变率(相电压)不大于5%。注1:使用条件不符合上述要求或特殊使用条件的用户可与制造商协商解决。注2:在安装地点的电压为1.1倍额定电压的情况下,谐波量不致使电容器的电流大于其额定电流的1.3倍。5.3特殊使用条件5.3.1如果在不符合5.1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使用,则应遵守适用的特殊要求或装置制造商与用户之间应签订专门的协议。特殊使用条件举例如下:a)温度值,相对湿度和/或海拔高度与5.1的规定值不同;b)在使用中,温度和/或气压的急剧变化,使在成套设备内易出现异常的凝露;c)空气被尘埃、烟雾、腐蚀性微粒、放射d)暴露在强电场或强磁场中;e)暴露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f)受霉菌或微生物侵蚀;g)安装在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场地;h)遭受强烈振动冲击和地震发生;i)安装在会使载流容量或分断能力受到影响的地方,例如将设备安装在机器中或嵌入墙内;j)暴露在除电磁骚扰以外的传导和辐射骚扰场所,以及除在6.11中所述环境以外的电磁骚扰场所;k)异常过电压状况或异常的电压波动;1)电源电压或负载电流的过度谐波。5.3.2制造商宜考虑投切器用在系统有谐波的工况时,电容器的工作电流会增大,谐波严重时有可能造成半导体电子开关和复合开关投切器的投、切动作过零检测失误,使涌流增大。制造商宜考虑在适用条件中加以说明,必要时制造商与用户之间签订专门的协议。56技术要求6.1外观与结构6.1.1投切器的外壳宜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机械力。外壳采用不防锈的金属材料时,外壳内外表面应进行涂覆处理。涂覆层应均匀美观,有牢固的附着力。采用非金属6.1.2投切器中使用的金属紧固件或金属支持件均应有适当的镀层。镀层应有牢固的附着力,不应有起皮或脱落现象。6.1.3投切器的结构设计应外形美观,易于维修、安装和调试。电路的设计、元件的选用及结构设计都应保证投切器的抗干扰性能。6.1.4采用的紧固件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因振动而松动或移位。6.1.5投切器的主电路绝缘导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与电器元件连接。冷压接端头与绝缘导线的配合以及压接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6.1.6投切器采用金属外壳时,应在外壳上提供接地端子,并应设有接地标志,接地端子可采用不小于M4的螺钉。6.1.7投切器的外部接线端子附近应有标明其功能的文字或符号。6.2元器件及辅件的选择投切器内安装的所用独立电器元件及辅件应符合本文件和相关元器件自身标准。半导体电子开关器件的耐压应不小于该器件额定电压的2√2倍,其长期允许电流应按不小于通过该电路最大工作电流的1.5倍进行选择。辅助电路宜采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导线的截面应根据所能承受的额定工作电流选择。6.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采用最高电压额定数据来确定各电路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气间隙依据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爬电距离依据额定绝缘电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适用于投切器的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体之间。电气间隙应足以达到能承受电路宣称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mp)。电气间隙应为表1的规定值,但按照GB/T7251.1—2013中的10.9.3和11.3分别进行了冲击耐受电压设计验证和例行检验的情况除外。投切器内的电器元件应符合各自标准的规定。6表1空气中的最小电气间隙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最小的电气间隙4.0根据非均匀电场环境和污染等级3决定。在任何情况下,爬电距离都不应小于相应的最小电气间隙。初始制造商应依据所选择的额定绝缘电压(U;)去确定爬电距离。对于任一电路,其额定绝缘电压应不小于额定工作电压(U。)。爬电距离应符合表2给出的额定绝缘电压下相应的材料组别。表2最小爬电距离额定绝缘电压U;Vb最小爬电距离污染等级123材料组别“材料组别“材料组别“所有材料组IⅡⅢa和ⅢbIⅡⅢa2222424.545457额定绝缘最小爬电距离污染等级123材料组别“材料组别“所有材料组IⅡⅢa和ⅢbIⅡ24589458589注1:CTI的值是根据GB/T4207—2022中所用绝缘材料方法A取得的。注2:值来自GB/T16935.1,但保持最小值1.5mm。材料组别Ⅲb一般不用于630V以上的污染等级3。作为例外,对于额定绝缘电压127V、208V、415V、440V、660V/690V和830V,可采用分别对应于:125V、200V、400V、630V和800V的较低挡的爬电距离。根据相比电痕化指数(CTI)的电压范围值,材料组别分组如下:——材料组别I:600≤CTI;——材料组别Ⅱ:400≤CTI<600;——材料组别Ⅲa:175≤CTI<400;——材料组别Ⅲb:100≤CTI<175。6.4介电性能应使用电压不小于500V的直流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经过绝缘电阻试验,带电体不同极之间、带电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Ω/V(电路的标称电压)。6.4.2工频耐受电压主电路和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耐受表3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8表3电路的工频耐受电压值额定绝缘电压U;(线-线交流或直流)V介电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V介电试验电压直流VU;≤6060<U;≤300300<U;≤690690<U;≤800800<U;≤10001000<U;≤1500⁴200022002700212026702830仅指直流。”试验电压是根据GB/T16935.1—2008中6.1.3.4.1。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承受表4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表4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频耐受电压值额定绝缘电压U;(线-线)V介电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VU;≤1212<U;≤6060<U;见表3投切器采用非金属外壳时,带电部件与非金属外壳之间施加表3、表4规定的1.5倍试验电压值。施加电压时间为:例行检验1s,型式检验5s。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6.4.3冲击耐受电压主电路和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耐受表5给出的对应于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的试验电压值。不与主电路连接的辅助电路,可以有与主电路不同的过电压承受能力。表5冲击耐受试验电压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试验期间相应海拔的试验电压U₁.2/so(交流峰值和直流)交流有效值海平面2000m海平面2000m2.954.04.84.84.74.44.04.74.29表5冲击耐受试验电压(续)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试验期间相应海拔的试验电压U₁.2/50(交流峰值和直流)交流有效值海平面海平面2.000m试验过程中,过流继电器不应动作,不应有击穿或闪络现象。6.5功能要求6.5.1投切器的正常工作范围投切器在额定电压的85%~110%、额定频率±2%的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投切器在额定电流1.3倍的状况下应能正常工作。6.5.2缺相保护功能(适用时)投切器宜设有缺相保护功能,当缺相时投切器应能分断。6.5.3失电保护功能投切器应设有失电保护功能,系统失电后,投切器应自动复位(分闸)。6.5.4.1在以下试验条件下进行限涌流试验,应符合6.5.4.2和6.5.4.3的要求:——主电路试验电压:额定频率、额定电压U,(1±5%);——主电路试验电流(容性):额定电流I(1±5%)。6.5.4.2机电开关投切器控制电容器投入瞬间,机电开关投切器应能承受电容器支路中产生的涌流峰值应小于50倍电容器的额定电流。6.5.4.3半导体电子开关投切器、复合开关投切器控制电容器投入瞬间,电容器支路中产生的涌流峰值应小于3倍电容器的额定电流。6.5.5投切器的动态响应时间从投切器获得投入控制信号时刻起到投切器主电路导通时的时间间隔为导通时间T。;从投切器被取消投入控制信号或获取切除控制信号时刻起到投切器主电路分断时间间隔为分断时间T。。半导体电子开关投切器:Tm、Ton≤50ms;机电投切器的响应时间不做规定。经过7.3.6的投切器的投切功能验证试验,机电开关投切器试验时,不应发生持续燃弧或触头熔焊或接通时不导通、分断时不能正常断开现象;复合开关投切器、半导体电子开关投切器试验时,投切应无异常现象。6.6投切间隔时间(适用时)复合投切器、半导体电子投切器1s时间内手动投切2次,投切应无异常现象。机电投切器的不做规定。6.7电寿命电寿命作为特殊试验可由制造商自行验证。电寿命用在规定的条件下不修理和不更换任何零部件所能承受的额定负载操作次数来表示。推荐电寿命次数为(万次)0.1,0.3,0.5,1,3,5,10,30,50,100,150,200,250。电寿命试验后,投切器应仍能满足6.4.2工频耐受电压和6.5.1的要求。投切器通以额定电流,温升限值应不超过表6的规定。表6温升限值装置的部件温升限值K内装元件根据不同元件的有关要求,或(如果有)根据元件制造商的说明书,考虑装置内的温度用于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端子内装元件与母线连接处母线固定连接处:裸铜—裸铜铜搪锡—铜搪锡铜镀银—铜镀银可接近的外壳和覆板:金属表面绝缘表面6.9电磁兼容性(EMC)装有电子器件或电子电路的投切器,应符合GB/T7251.1—2013中规定。6.10投切器智能化功能装有智能型的投切器,应符合GB/T7251.8—2020中的规定。6.11气候环境6.11.1环境温度性能环境温度性能试验是考核投切器在5.1规定的环境温度上限和下限情况下长期运行的可靠性。经过7.9.1环境温度性能试验,对其功能进行检查,投切器应符合6.5.1中要求。6.11.2耐湿热性能(仅适用于户外型投切器)经过7.9.2耐湿热性能试验,检查投切器元件应无过热、紧固件应无松动,绝缘应无损坏现象。6.12振动(正弦)试验振动试验是考核投切器经受振动的适应性和结构的完好性。经过7.10振动(正弦)试验,试验过程中,投切器工作状态应无变化;试验后样品的构件应无破裂,无明显变形,紧固件及插接件应无松动现象,通电运行投切器各功能均应正常。6.13耐冲击性能经过7.11冲击试验,试验后检查样品的外形及构件应无破裂,无明显变形现象。6.14绝缘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外壳对非正常发热和着火的耐受能力适用于绝缘材料制作的外壳,经过7.12绝缘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外壳对非正常发热和着火的耐受能力验证,应至少达到如下要求的任意一项:——没有明显的火焰和持续不断的亮光;——试品的火焰或亮光在取走灼热丝30s之内熄灭;——绢纸不应燃烧,松木板不应烧焦。7试验方法7.1一般检查一般检查需要的项目包括:a)检查投切器是否符合6.1~6.3中的要求;b)检查安装的元器件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元器件安装是否正确,是否牢固;各接线端子的符号标志是否与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一致。7.2介电性能试验试验包括以下内容:——绝缘电阻验证;——工频耐压试验;——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前应将消耗电流的器件(如线圈、测量元器件)及不能承受试验电压的元器件断开或旁路。主电路为电力电子器件的以及投切器为用外壳完整封闭组装且不便断开或旁路相关元器件的,由制造商确定是否有必要在生产过程中做介电性能试验。7.2.2绝缘电阻验证按照6.4.1的规定,用电压至少为500V的直流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测量。测量部位:a)相间;b)相导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c)相导体与地(外壳)之间;d)控制端子与地(外壳)之间。7.2.3工频耐压试验7.2.3.1工频耐压测量部位按照6.4.2的规定施加试验电压,试验电压应施加于:a)相间;b)相导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c)相导体与地(外壳)之间;d)控制端子与地(外壳)之间。注:投切器采用非金属外壳时,用金属箔裹缠外壳,在带电部件与用金属箔裹缠外壳的表面之间施加电压值。7.2.3.2可选择的工频电压试验试验电压波形应是近似正弦波形,频率在45Hz~65Hz之间。在输出电压已调整到合适的试验电压值后,当输出端子短路时,用于试验的高压变压器应设计为输出电流至少为200mA。当输出电流小于100mA时,过流继电器不应动作。试验电压值应是表3中规定值,允许有±3%的偏差。应一次满额施加工频试验电压,持续时间宜长以达到确定的值,不应小于15ms。7.2.3.3可选择的直流电压试验试验电压可含有可以忽略的纹波。用于试验的高压源应设计成在输出电压调整到合适的试验电压值,且输出端子短路时,其输出电流至少为200mA。当输出电流小于100mA时,过流继电器不应动作。试验电压值应是表3中规定值,允许有±3%的偏差。对每个极性施加直流电压一次,持续时间宜长以达到确定的值,但不应小于15ms或大于100ms。开始时施加的工频试验电压不应超过全试验电压值的50%,然后将试验电压平稳增加至全试验电压值,并维持5+3s,然后把试验电压逐渐下降至零。例行检验时,按规定的试验部件施加1s。冲击电压发生器应调整到投切器所要求的冲击电压值。试验电压值应是表5中的规定值。施加的峰值电压的精度应为±3%。不与主电路连接的辅助电路应接地。对投切器每个极性施加1.2/50μs的冲击电压5次,间隔时间至少为1s。试验电压应施加于:a)相间;b)相导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c)相导体与地(外壳)之间;d)控制端子与地(外壳)之间。投切器采用非金属外壳时,应用金属箔裹缠外壳,在带电部件与用金属箔裹缠外壳的表面之间施加电压值。7.3.1通电操作试验试验前先检查投切器所有接线正确后,通以额定电压,在不小于110%额定电流的条件下,操作10次,在分别通以额定电压的85%、110%,工作电流不作规定的条件下,各操作5次,观察投切器所有电器元件的动作是否符合电路图的要求。7.3.2缺相保护功能试验(适用时)将投切器所带电容器投入运行,将主电路的任何一相断开,观察投切器是否将电容器切除。7.3.3失电保护功能试验将投切器处于导通状态,系统失电后,观察投切器是否自动复位(分闸)。在同一主电路试验电源中,试品的主电路与预投电容器组之间连线应不超过2m。试验时先预投入容量至少大于试品所在支路电容器6倍的电容器组,待其工作稳定后,再投入投切器所在支路的电容器。试验随机投入20次(机电投切器也可以采用在峰值时投入,试验不少于3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小于3min,检测投切器所在支路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值。取最大涌流值。7.3.5投切器的动态响应时间检测在投切器的控制端施加投入控制信号,记录导通时间T。。和分断时间To。试验各进行10次分别记录。取最大值。7.3.6投切器的投切功能验证同一主电路试验电源中,试品的主电路与预投电容器组之间连线不超过2m。试验时先预投入容量大于试品所在支路电容器容量6倍的电容器组,待其工作稳定后,再投、切所在支路的电容器,进行投切器的投切功能验证。主电路试验电流(容性):In(1.1±5%),或Q,(1.1±5%)。注:投切器以额定控制容量(Qn)标示的额定试验电流按在投切器的额定电压U。下额定控制容量Q。的对应电流值[例如:三相投切器的额定控制容量为Q,额定电压为U₁,额定电流I=Qn/(√3Un)]。试验次数:100次。控制电源:110%U(Ik)50次;85%Uk(Ik)50次。观察三相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并随机记录同一时间每相电压、电流的变化。试验次数:100次。控制电源:110%U(Ik)50次;85%U,(Ik)50次。观察三相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并随机记录同一时间每相电压、电流的变化。7.3.6.4半导体电子开关投切器试验次数:100次。控制电源:110%U(Ik)50次;85%Uk(Ik)50次。观察三相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并随机记录同一时间每相电压、电流的变化。7.4投切间隔时间验证试验前先检查投切器所有接线正确后,通以额定电压,在不小于110%额定电流的条件下,在投切器的控制端施加投入控制信号,1s时间内手动投切2次,观察投切器投切现象。7.5电寿命操作频率:按制造厂确定的操作频率进行。主电路试验电流(容性):额定电流I。(1±5%),或额定控制容量Qn(1±5%)。控制电源:额定控制电源Uk(Ik)。制造商根据具体情况在下列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a)8台试品同时进行试验,一直试验到指定的电寿命,不合格的台数不超过2台。b)3台试品同时进行试验,一直试验到指定的电寿命,3台都合格。如果有1台不合格,再试3台试品一直到指定的电寿命,且3台都合格。电寿命试验后,检测投切器是否仍能满足6.4.2工频耐受电压和6.5.1的要求。7.6温升限值验证温升限值按照GB/T7251.1—2013中10.10规定的方法验证。7.7电磁兼容性(EMC)装有电子器件或电子电路的投切器,应按GB/T7251.1—2013的10.12对投切器进行电磁兼容性7.8投切器智能化功能验证(适用时)按照GB/T7251.8—2020中8.2验证系统检测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功能。7.9气候环境试验7.9.1环境温度性能试验试验箱的容积及其空气循环应使被试品放入后,在5min内温度保持在允差之内。试验方法如下:对于户内使用的投切器将被试试品分别置于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40±3)℃和最低环境温度(-5±3)℃的条件下,然后给试品接通电源,待投切器内部元件的温升达到稳定值后(但不小于1h)检查其功能是否符合6.5.1的要求。试验方法如下:对于户外使用的投切器将被试品分别置于规定的最高环境温度(40±3)℃和最低环境温度(-25±3)℃的条件下,然后给试品接通电源,待投切器内部元件的温升达到稳定值后(但不小于1h)检查其功能是否符合6.5.1的要求。7.9.2耐湿热试验(仅适用于户外型投切器)试验箱的容积及其空气循环应使被试品放入后,在5min内温度保持在允差之内。试验时投切器不包装,不通电。将投切器置于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的试验箱中,连续存放4d,然后取出置于环境温度下恢复。直观检查是否有元件过热、紧固件松动、绝缘损坏的现象。待恢复1h~2h后,按照7.2进行绝缘电阻和工频耐压试验,检测其是否符合6.4的要求。7.10振动(正弦)试验7.10.1试验目的振动试验是考核投切器经受振动的适应性和结构的完好性。7.10.2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按GB/T2423.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振动试验采用扫频试验法,按规定条件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向进行扫频试验。试验时试品应处于带电工作状态。具体方法如下:a)安装用机械方法将试品牢固地安装在振动试验台工作面上,要保证使激振力直接传递给控制器的机体。b)试验条件振动频率为10Hz~57Hz时采用恒定位移法,单振幅为0.15mm;当振动频率为57Hz~150Hz时宜采用恒定加速度法,加速度为20m/s²。每个方向的扫描时间为10min,往复扫描一次时间为2min~2.5min。试验过程中,观察投切器工作状态;试验后观察样品的构件有无破裂、变形,紧固件及插接件有无松动现象,通电运行投切器工作状态。7.11冲击试验试验在产品无包装非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冲击加速度为500m/s²(50g)峰值加速度,脉冲持续时间为(11±1)ms;波形为半个正弦波;冲击至少在3个互相垂直的面进行,每面3次。试验后检查样品的外形及构件有无破裂、变形现象。7.12绝缘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外壳对非正常发热和着火的耐受能力验证所用仪器应符合GB/T5169.10、GB/T5169.11、GB/T5169.12、GB/T5169.13中相关要求。将一块大约10mm厚、包有一层绢纸的白松木板放置在低于试品底部200mm处。此绢纸的特点是薄软,而且比较结实,一般用来包装易损的精密仪器,其单位面积质量为12g/m²~30g/m²。试验开始之前,将样机放置于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45%~75%的大气中24h。应按GB/T5169.10、GB/T5169.11、GB/T5169.12、GB/T5169.13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将试验设备放在密闭的不通风的暗室里,以便可以看到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火花。试验开始之前,应按照GB/T5169.10、GB/T5169.11、GB/T5169.12、GB/T5169.13中相关要求校准热电偶。每次试验后,应把落在灼热丝触点上的绝缘材料的残渣清除掉,例如可以用刷子清扫。灼热丝顶部的温度为:——固定主电路载流部件的绝缘材料(960±15)℃;——所有其他部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