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项体能突破 专项3 回扣排查-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项体能突破 专项3 回扣排查-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项体能突破 专项3 回扣排查-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项体能突破 专项3 回扣排查-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项体能突破 专项3 回扣排查-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三教材回扣排查回扣1细胞的分子组成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元素组成。其单体的结构通式为CHCOOHRH2N;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化学式表示为-NH-CO-。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为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同,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3)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胃蛋白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4)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其结构模式图为,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其种类共有8种。(5)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二者不同的碱基组成在于DNA中含有T(胸腺嘧啶),RNA中含有U(尿嘧啶)。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组成糖类和脂肪的化学元素是C、H、O,磷脂则由C、H、O、_P、_N组成。(2)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3)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是果糖,特有的二糖是麦芽糖、蔗糖,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所特有的二糖是乳糖,特有的多糖是糖原。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1)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参与;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变小有利于适应代谢活动的增强。(2)无机盐的生理功能: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②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③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1.核酸主要由C、H、O、N和P五种元素组成。(×)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所有肽时,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一切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4.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5.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6.麦芽糖、蔗糖的水解产物完全相同。(×)7.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8.种子萌发过程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变大。(×)9.ATP、核苷酸等物质的合成需要磷酸。(√)回扣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多种多样的细胞(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大型环状DNA的分布区域称为拟核。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①将细胞和外界隔开,②控制物质的进出,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其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3.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2)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3)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4)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细胞器进行正确分类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②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③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④与碱基互补配对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⑤含有D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⑥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_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1.细胞学说的要点之一: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蓝藻和绿藻均含有叶绿体。(×)3.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一切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4.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5.噬菌体所需的氨基酸、ATP、酶、核苷酸均来自大肠杆菌。(√)6.所有细胞生物均具有“细胞膜”或“生物膜”,但只有真核生物才具“生物膜系统”。(√)7.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8.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胞内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主要是分泌蛋白。(√)9.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10.李清照描述海棠的“绿肥红瘦”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液泡含有的色素有关。(√)11.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1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也是细胞代谢的中心。(×)回扣3细胞代谢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以后的结构。(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逆浓度梯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2.酶与ATP(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ATP和ADP的转化①场所: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②能量来源: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ATP与ADP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反应的场所、酶不同。3.细胞呼吸(1)反应式①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eq\o(→,\s\up12(酶))6CO2+12H2O+能量②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反应式:C6H12O6eq\o(→,\s\up12(酶))2H3H6O3+少量能量③无氧呼吸生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eq\o(→,\s\up12(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比较: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反应物主要是C6H12O6丙酮酸+H2O[H]+O2产物丙酮酸+[H]CO2+[H]H2O释放能量少量少量大量(3)高等植物在水淹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4.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①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表示为:CO2+H2Oeq\o(→,\s\up12(光能),\s\do15(叶绿体))(CH2O)+O2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③当CO2不足时,植物体内C3、ATP、C5、[H]的含量变化分别是下降、上升、上升、上升。当光照不足时,植物体内C3、ATP、C5、[H]的含量变化分别是上升、下降、下降、下降。(2)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措施有:给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给植物提供充足的CO2、H2O和矿质元素(无机盐)。(3)硝化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1.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2.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或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3.A—P~P~P中的A跟腺嘌呤“A”的含义不相同。(√)4.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如底物浓度、pH、温度等同样会影响酶的活性。(×)5.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6.马铃薯块茎细胞、苹果果实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均为乳酸。(×)7.破伤风芽孢杆菌在人体的皮肤破损较深时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8.新疆哈密瓜较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9.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10.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中的氧元素来自反应物中的CO2。(√)回扣4细胞的生命历程1.细胞的增殖(1)细胞增殖的周期性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受精卵细胞等。(2)细胞的有丝分裂①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细胞分裂期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3)记住细胞有丝分裂DNA、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图:(如图)(4)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后两个子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和染色体的数量与有丝分裂前亲代细胞相同。2.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1)细胞的分化①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②特点: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普遍性。③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的全能性①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②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需要的条件: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它外界条件。(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①衰老细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②细胞的凋亡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4)癌细胞①癌细胞主要有以下特征: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②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生理功能: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③致病机理: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1.精细胞(或卵细胞)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样具有细胞周期。(×)2.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核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均加倍。(×)3.赤道板和细胞板一样均为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出现的细胞结构。(×)4.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时,也有DNA的复制。(√)5.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的每一条染色体,实际上包含着两条并列着的姐妹染色单体。(√)6.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7.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DNA相同,RNA、蛋白质也完全相同。(×)8.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体现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9.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10.白化病是因为酪氨酸的酶活性降低造成的。(×)11.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引起的细胞死亡也称为细胞凋亡。(×)12.镉化物、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X射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回扣5生物的遗传1.遗传的细胞基础(1)概念:①四分体: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一个四分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是:1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共含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发生联会的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裂次数一次两次子细胞性质体细胞生殖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减少一半产生子细胞数两个四个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无联会、四分体彼此分离(3)精子、卵细胞形成的比较精子形成卵细胞形成细胞质分裂方式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四个精子一个卵细胞生殖细胞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相同点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减半(4)受精过程①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②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是如果不强调是核中的遗传物质,就不能说各占一半,因为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2.遗传的分子基础(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①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从而使小鼠死亡。②艾弗里实验实验结论: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③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首先用32P、35S分别标记两组T2噬菌体,再分别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振荡、离心,之后观察放射性在试管的上清液还是沉淀中。实验结果:标记32P的实验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而标记35S的实验组放射性集中在上清液中。设计思路: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对子代噬菌体的影响作用。(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①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②DNA分子的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碱基之间通过氢键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连接。(3)DNA分子的复制①过程:DNA分子在解旋酶作用下解旋,之后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新合成的子链与母链螺旋化形成新的DNA分子;②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及有丝分裂的间期;③模板: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作模板;④方式: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⑤基本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4)基因的概念与表达①基因与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DNA、染色体、蛋白质、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基因是DNA分子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遗传信息是由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比较(真核生物)转录翻译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一条链信使RNA信息传递的方向DNA→mRNAmRNA→蛋白质原料含A、U、C、G的4种核糖核苷酸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产物信使RNA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特点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全保留一条mRNA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3.遗传的基本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①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②杂交实验操作步骤: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套袋。(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①分离定律实质: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3∶1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②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具体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通过测交实验,如出现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通过杂合子自交,如符合9∶3∶3∶1及其变式比(如9∶3∶4或9∶6∶1等),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不符合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伴性遗传(1)概念: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称为伴性遗传。(2)遗传特点: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所生后代男女发病率不同,前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后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判断基因的位置: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主要是看子代男女发病率是否相同,前者所生子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后者不同。5.人类遗传病(1)类型主要有: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2)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即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因为X、Y染色体具有不相同的基因和碱基序列。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于减数第一分裂后期。(√)2.含A的精子和含a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基因重组。(×)3.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有4种类型。(×)4.肺炎双球菌的两个转化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5.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培养放射性T2噬菌体操作涉及两次同位素的标记。(√)6.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的遗传物质均是RNA。(×)7.DNA单链中相邻的碱基以氢键连接。(×)8.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9.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在细胞核进行。(×)10.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11.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12.编码某些氨基酸的密码子不止一个,而一个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只有一个。(√)13.三种RNA均是单链结构,分子结构中无氢键。(×)14.若两纯合亲本杂交后的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的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子二代中重组类型个体比例一定为3/8。(×)15.X、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回扣6生物变异与进化1.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2)基因重组的应用——杂交育种①方法:通常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杂合体逐代自交从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步骤:亲本杂交→自交→选种→连续自交。②优点: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2.基因突变及应用(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2)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3)应用——诱变育种①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如射线照射、亚硝酸等。②优点: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3.染色体变异与育种(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2)染色体组:有性生殖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其形状大小一般不相同。(3)多倍体: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4)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抑制植物幼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也可采用低温诱导。(5)单倍体: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单倍体的特点一般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6)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先是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4.生物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⑤共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判断某些生物是否是同一物种的依据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能否产生可育后代。(3)物种形成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突变和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地理隔离积累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4)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5)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引起性状改变。(√)2.体细胞的突变一定不遗传给后代。(×)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无法用显微镜检出,而染色体变异则可以检出。(√)4.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的突变只指基因突变。(×)5.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为二倍体。(×)6.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获得的一定是二倍体。(×)7.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与易位属于两类变异类型。(√)8.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技术手段分别是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9.生殖隔离的产生一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10.猎豹与斑马在进化过程中,只有猎豹对斑马的选择。(×)11.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发生了进化,意味着一个新物种的诞生。(×)回扣7植物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3)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4)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2.生长素的运输、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1)运输方式:主动运输。(2)运输方向: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3)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生长。(4)作用特点:两重性。3.其他植物激素激素类型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组织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等作用促进细胞分裂;防止植物衰老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促进果实成熟4.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1.生长素的合成需要光。(×)2.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体现在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3.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4.番茄在花蕾期去雄,雌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获得无子番茄,获得的无子番茄可遗传。(×)5.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6.乙烯和乙烯利都属于植物激素。(×)7.脱落酸能抑制甘薯发芽。(√)回扣8人及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②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兴奋的传递与传导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结构基础神经纤维突触方向与特点双向传导单向传递传导(或传递)速度迅速较慢传导(或传递)效果使未兴奋部位兴奋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实质以电信号传导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人脑的高级功能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言语区,指W区、S区、V区、H区。2.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1)常考的动物激素及作用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①神经调节: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如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受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②神经—体液调节:此种调节方式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通过下丘脑、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调控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3)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如图)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反。(×)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不一样,神经纤维上较快。(√)3.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4.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5.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6.激素是信息分子,而不是能源物质。(√)7.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8.微量、高效是激素调节的特点。(√)9.激素、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均可以重复利用。(×)10.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的内流有关。(√)

回扣9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1.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2)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水分、无机盐、抗体、激素、氧气、血浆蛋白、神经递质等。(3)内环境组成成分间的关系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3.稳态调节实例(1)水盐平衡调节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此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释放。(2)体温调节主要产热器官:平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皮肤。分泌激素的腺体:肾上腺、甲状腺。(3)血糖调节①与血糖平衡相关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②血糖的三个来源: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类物质的转化,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三个去路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某些氨基酸。4.免疫调节(1)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2)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器官及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3)体液免疫①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的,能够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物中。②抗体产生的三个途径: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后增殖分化产生;抗原由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后刺激B细胞后增殖分化产生;抗原刺激记忆B细胞后增殖分化产生。③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与初次相比,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4)细胞免疫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发生细胞免疫;外毒素是细菌合成分泌到细胞外的抗原,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免疫过程,予以清除。5.免疫失调病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强;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6.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的T细胞。(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1.呼吸酶、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均为内环境的成分。(×)2.内环境稳态是恒定不变的。(×)3.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4.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5.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6.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7.效应T细胞能彻底消灭抗原。(×)8.无胸腺的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9.T细胞、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10.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的分布部位相同。(×)11.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回扣10生物与环境1.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③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④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密度。(2)种群的数量变化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J”型增长的关系式:Nt=N0λt;②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K值及应用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②对资源动物的捕获,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进行捕获,而且限制捕获量,有利于资源动物的恢复。防治害虫需要考虑改变环境,以降低K值。(4)群落的结构特征①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②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多数群落也有不同的水平结构。(5)群落的演替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其区别在于演替的起点不同。(6)种间关系寄生、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等。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态系统的结构①概念: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②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功能①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_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②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生物、被分解者利用、部分未利用;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a.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b.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③信息传递: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信息传递的作用: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①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③两种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弱一般呈负相关关系。(4)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我国人口剧增的原因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①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的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直接价值。②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食物链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2.种群呈现S型增长时,随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不断增加。(×)3.一个鱼塘里的所有鱼类属于群落。(×)4.群落的演替就是取而代之。(×)5.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6.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7.生物摄入量等于此营养级的生物同化量。(×)8.数量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型,有时也会呈现倒置情况。(√)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指具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往复循环。(×)10.蜣螂以大象的粪便为食,象和蜣螂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11.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12.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13.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14.生产者一定能固定二氧化碳。(√)15.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回扣11教材实验总结1.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唯一性)。2.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第1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第2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第3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第4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3.教材基础实验(略)1.检测核酸分布时,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2.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含葡萄糖,可适当加入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3.健那绿染液和甲基绿染液可以调换使用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4.模拟探究膜的透性实验中烧杯内的水通过半透膜发生了自由扩散。(×)5.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失水。(×)6.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7.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H2O2溶液的浓度,使用剂量,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等为无关变量。(√)8.教材建议使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9.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10.分离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11.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中盛有酵母菌培养液的试剂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在于耗尽瓶内的氧气,以确保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12.在装片中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13.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细胞。(√)15.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回扣1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一、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1)基因工程操作的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①工具酶:限制酶能识别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二者在作用上的区别为前者是恢复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后者将单个的核苷酸连接到DNA分子上。②运载体:应该具有标记基因、一至多个限制酶的切点、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稳定存在等特点;常见的运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2)基本操作程序: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①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a、从基因文库中获取;b、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c、直接人工合成。②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③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的常用方法分别是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Ca2+处理法。④受体细胞选择:植物可以采用体细胞。动物一般采用受精卵,因为受精卵具有全能性。⑤目的基因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用DNA分子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个体水平鉴定常用抗虫或抗病接种实验。2.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的本质是通过基因改造或基因合成,对原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二、克隆技术1.植物的组织培养(1)细胞的全能性: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植物组织培养: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脱分化;再分化是指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重新分化出根或芽等器官;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需要用到植物激素;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愈伤组织之前不需要光照。(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用途:快速繁殖植物;用植物体的茎尖、根尖来获得无病毒植物;获取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工业化生产细胞产物。(4)植物体细胞杂交: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可用物理方法(电刺激、振荡、离心)和化学方法(所用试剂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新细胞壁的形成;融合后的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该育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等。(2)动物细胞培养经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①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②培养的动物细胞通常取自胚胎、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③动物细胞培养时的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CO2作用:维持培养液的pH。④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⑤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会发生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⑥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样的培养过程通常被称为传代培养。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1)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区别:①操作步骤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需要先去除细胞壁;②诱导方法不同: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用物理、化学和灭活的病毒诱导三种方法,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只有物理、化学方法;③最终目的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最终是为了获得杂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最主要目的是获得单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①生产杂交瘤细胞要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②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③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是为了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在于获得产生所需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三、胚胎工程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1)精子和卵子的产生过程中精子变形,卵子没有。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出生前完成的。(2)精、卵细胞结合前各自要发生的变化:在受精前精子要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内获能;排出的卵子要在输卵管中进一步成熟到减Ⅱ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3)受精过程:精子获能→卵子准备阶段→受精。卵子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2.胚胎干细胞(1)从早期胚胎(囊胚的内细胞团)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可以称为胚胎干细胞。(2)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对它可以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3.胚胎工程的应用(1)胚胎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2)胚胎移植技术包括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冲卵),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移植,以及移植后的检查等步骤。①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哺乳动物发情排卵后,不论是否妊娠,在一段时间内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为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②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③胚胎移植过程中两次使用促性腺激素的目的是:第一次,对供体、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第二次,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④胚胎移植过程产下的犊牛性状取决于供体牛。回扣13生物技术实践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培养基及其种类(1)成分:包含碳源、氮源、水分、无机盐(有些微生物还需在培养基中补充生长因子)。(2)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2.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①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②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①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②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3.微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