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钢质模锻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9/00/wKhkGGZWisiAPSGqAAJRDf8_ey4631.jpg)
![汽车钢质模锻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9/00/wKhkGGZWisiAPSGqAAJRDf8_ey46312.jpg)
![汽车钢质模锻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9/00/wKhkGGZWisiAPSGqAAJRDf8_ey46313.jpg)
![汽车钢质模锻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9/00/wKhkGGZWisiAPSGqAAJRDf8_ey46314.jpg)
![汽车钢质模锻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9/00/wKhkGGZWisiAPSGqAAJRDf8_ey463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T270—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QC/T270—1999《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与QC/T270—1999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标准名称;
b)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见第1章);
c)增加了“术语与定义”一章(见第2章);
d)增加了“确定公差的要素”一章(见第3章);
e)删除了孔类尺寸极限偏差(见1999年版本的2.1)、轴类尺寸的极限偏差(见1999年版本的
2.2)、非轴孔类尺寸的极限偏差(见1999年版本的2.3);
f)增加了长度、宽度、高度尺寸公差(见4.1);
g)增加了厚度尺寸公差(见4.2);
h)增加了错差(见4.3);
i)增加了残留飞边/切入锻件深度公差(见4.4);
j)增加了顶料杆压痕公差(见4.5);
k)增加了中心距公差(见4.6);
l)增加了直线度与平面度公差(见4.7);
m)增加了内/外圆角公差(见4.8);
n)增加了毛刺公差(见4.9);
o)增加了表面缺陷深度公差(见4.10);
p)增加了拔模斜度公差(见4.11);
q)增加了深盲孔的中性线偏差(见4.12);
r)增加了未锻造变形部分的公差(见4.13);
s)增加了剪切端变形公差(见4.14);
t)增加了“未注公差的图样表示方法”一章(见第5章);
u)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一章(见附录A);
v)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一章(见附录B)。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xxx、xxx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xxx、xxx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T04006.5-89。
——QC/T270-1999
I
QC/T270—XXXX
汽车钢质模锻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钢质模锻件的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本文件适用于模锻锤、热模锻压力机、螺旋压力机等锻压设备生产的钢质模锻件,本标准不适用于
平锻机生产的钢质模锻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EN10243-1钢质模锻件尺寸公差第1部分:锤锻及立式压力机模锻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锻件材质系数M
根据锻件所使用材料的化学元素及其成分含量对锻件材质进行分类的组别。
形状复杂系数S
锻件质量与相应的锻件外廓包络体质量之比。
锻件质量m锻件
根据零件图基本尺寸及机械加工余量估算的锻件质量。
4确定公差的要素
4.1确定锻件尺寸公差的主要因素有:锻件尺寸、锻件质量、锻件分模线形状、锻件材质系数、形状复
杂系数等要素。
4.2锻件质量m锻件需根据锻件质量分组进行公差查询。
4.3锻件分模线形状(见图1)分为两类:
1)平直分模线或对称弯曲分模线(图1a、图1b);
2)非对称弯曲分模线(图1c)。
1
QC/T270—XXXX
a)平直分模线b)对称弯曲分模线c)非对称弯曲分模线
图1锻件分模线形状
4.4锻件材质系数
锻件材质系数分为如下两组:
M1组:钢中含碳量≤0.65%,且合金元素(Mn、Ni、Cr、Mo、V、W)总量≤5%;
M2组:钢中含碳量>0.65%,或合金元素(Mn、Ni、Cr、Mo、V、W)总量>5%。
4.5形状复杂系数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按式(1)计算:
S=m锻件/m包络体(1)
根据锻件形状,分为圆形和非圆形锻件。
a)圆形锻件的包络体为一段圆柱体(图2),按式(2)计算:
2
m包络体=0.25π·d·h·ρ(2)
式中:ρ-钢材密度(7.85g/cm3)
h-包络体高度
d-包络体直径
图2圆形锻件
b)非圆形锻件的包络体是指包含锻件最小体积的长六面体(图3),按式(3)计算:
m包络体=l·b·h·ρ(3)
2
QC/T270—XXXX
式中:ρ-钢材密度(7.85g/cm3)
l-包络体长度
b-包络体宽度
h-包络体高度
图3非圆形锻件
根据S值的大小,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可分为4级,如表1所示:
表1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分类
级别计算值
S1(简单)0.63<S≤1
S2(一般)0.32<S≤63
S3(较复杂)0.16<S≤0.32
S4(复杂)S≤0.16
特殊情况:
当锻件形状为薄形圆盘或法兰盘(图4),在计算其形状复杂系数时,若e/d≤0.2(d为薄形圆盘或
法兰的直径,e为相应的厚度),则采用S4级,在选取公差时,锻件质量取直径为d、厚度为e的圆柱体
部分所对应的质量值;如果按照此特殊规则选取的公差值小于按照正常程序确定的公差(形状复杂系数、
锻件质量按第4章正常程序确定),则按正常程序选取公差。
图4法兰件
5公差
公差等级
根据零件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来确定公差等级。分为两个精度等级:Ⅰ级和Ⅱ级。Ⅰ级公差适用于
有较高技术要求的锻件,Ⅰ级公差可用于某一锻件的全部尺寸,也可用于局部尺寸。Ⅱ级公差适用于一
般模锻工艺能够达到技术要去的锻件。
长度、宽度及高度尺寸
3
QC/T270—XXXX
长度、宽度及高度尺寸公差是指在分模线同一侧同一块模具上沿长度、宽度及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公
差(图5)。长度、宽度及高度尺寸公差根据锻件尺寸、质量、材质系数及形状复杂系数等查询附录表
A.1或A.2确定,其中,表A.1是Ⅰ级,表A.2是Ⅱ级。对于孔径尺寸公差,按照内表面尺寸查询表A.1或
表A.2来确定。
说明:
l——长度方向尺寸
b——宽度方向尺寸
h——分模线同一侧的高度方向尺寸
a——跨越分模线的厚度尺寸
图5锻件尺寸示意图
厚度尺寸
厚度尺寸公差是指跨越分模线的厚度尺寸的公差(图5中的a);锻件的厚度公差原则上应相同,并
根据零件的最大厚度尺寸、质量、材质系数、形状复杂系数等查询附录表A.3或表A.4确定,其中,表A.3
是Ⅰ级,表A.4是Ⅱ级。
特殊情况:当锻件上有一个凸缘(图6),而且凸缘上有一个高度超过直径1.5倍的圆形凸台,或一
个高度超过包络体直径1.5倍的非圆柱凸台时,除总厚度公差外,其他厚度尺寸公差按凸台直径(或包
容体直径)的1.5倍来计算,即以下图标注的t尺寸为基础建立所有厚度尺寸的公差(除总厚度公差外)。
4
QC/T270—XXXX
(a)(b)(c)
图6带凸缘结构锻件
错差
错差是锻件在分模线上、下两部分对应点所偏移的距离(图7),数值按式(4)计算:
错差=l1—l2或b1—b2
22(4)
式中:
l1、b1——平行于分模线最大投影长度、宽度;
l2、b2——平行于分模线最小投影长度、宽度。
图7错差
错差根据锻件质量、分模线类型查询表2来确定。
表2错差公差
单位为毫米
大于00.41.01.83.25.6102050120
锻件质量/kg
至0.41.01.83.25.6102050120250
分模线类型精度等级公差值
Ⅰ级0.30.40.40.50.60.70.81.01.21.4
非对称
Ⅱ级0.50.60.70.81.01.21.41.72.02.4
平直或对称弯Ⅰ级0.30.30.40.40.50.60.70.81.01.2
曲Ⅱ级0.40.50.60.70.81.01.21.41.72.0
残留飞边/切入锻件深度尺寸
5
QC/T270—XXXX
锻件切边后,会产生残留飞边或切入锻件本体的现象(图8)。
a)残留飞边b)切入深度
图8残留飞边与切入锻件深度
残留飞边(切入锻件深度)公差根据锻件质量、分模线类型查询表3确定。切入锻件深度公差和残
留飞边公差数值相等,切入锻件深度公差取负值,残留飞边公差取正值。
表3残留飞边/切入锻件深度公差
单位为毫米
大于00.41.01.83.25.6102050120
锻件质量/kg
至0.41.01.83.25.6102050120250
分模线类型精度等级公差值
Ⅰ级0.40.40.50.60.70.81.01.21.41.7
非对称
Ⅱ级0.60.70.81.01.21.41.72.02.42.8
平直或对称弯Ⅰ级0.30.40.40.50.60.70.81.01.21.4
曲Ⅱ级0.50.60.70.81.01.21.41.72.02.4
顶料杆压痕
顶料杆压痕公差根据锻件质量查询表4确定,凸出为正,凹进为负。对于顶料杆压痕位于机加工面
上,压痕凹进深度不得大于加工余量的1/2。
表4顶料杆压痕公差
单位为毫米
锻件质量大于00.41.22.55812203663110200
/kg至0.41.22.55812203663110200250
凸(+)0.50.60.81.01.21.62.02.53.24.05.06.3
极限偏差
凹(-)0.50.60.81.01.21.62.02.53.24.05.06.3
中心距
6
QC/T270—XXXX
对于平面直线分模且位于同一块模具内的中心距(图9),可查询表5确定。
图9平面直线分模中心距
表5中心距公差
单位为毫米
中大于0100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
心
至100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
距
极限偏差
公
Ⅰ级±±±±±±±±±±±±±±
差
0.250.30.40.50.60.81.01.21.62.02.53.24.05.0
等
Ⅱ级±0.3±±±±±±±±±±±±±
级
0.40.50.60.81.01.21.62.02.53.24.05.06.4
特殊情况:弯曲轴线及其他类型锻件的中心距公差由供需双方商定(图10)。
图10弯曲轴线分模中心距
5.8直线度和平面度
锻件的直线度公差如下图11所示。
7
QC/T270—XXXX
图11锻件直线度示意图
直线度和平面度根据锻件的最大长度或最大宽度查询表6确定。
表6直线度、平面度公差
单位为毫米
基本大于0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
尺寸至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
公差值
公差
Ⅰ级0.40.50.50.60.60.70.80.91.01.11.21.41.61.82.0
等级
Ⅱ级0.60.70.80.91.01.11.21.41.61.82.02.22.52.83.2
内圆角和外圆角
锻件上不得有锋利的锐角出现,因此,在设计锻件时,选择适当的内外圆角非常重要(图12)。
图中:
r——内/外圆角
图12锻件内圆角与外圆角
内、外圆角半径公差可根据圆角半径查询表7确定。
表7内、外圆角半径公差
单位为毫米
圆角半径大于01032100
(R或r)至1032100-
上偏差(+)0.5r0.4r0.32r0.25r
公差
下偏差(-)0.25r0.2r0.15r0.1r
毛刺
在切边或冲孔时,锻件边缘易产生毛刺(图13)。
8
QC/T270—XXXX
图中:
u——毛刺高度
v——毛刺宽度
图13冲孔毛刺示意图
其公差可根据锻件质量查询表8确定。
表8冲孔毛刺公差
大于01640
重量(kg)
至1640250
高度(u)1.01.62.54.0
公差(mm)
宽度(v)0.50.81.22.0
表面缺陷深度
表面缺陷深度是指锻件表面的凹陷、麻点、碰伤、折叠和裂纹的实际深度,其规定如下:
a)加工表面:表面缺陷深度公差为单边加工余量之半;
b)非加工表面:表面缺陷深度公差为为厚度尺寸公差的1/3。
拔模斜度
一般情况下,不作要求和检查,需要时由表9确定。
表9拔模斜度公差
单位为度
拔模角度0.511.535710
+2
公差±0.5
-1
深盲孔的中心线偏移
对于深度超过最大直径的盲孔(图14),应对该孔的中心线相对于该零件的中心线偏移给予公差,
其值应为该孔深度的0.5%。
9
QC/T270—XXXX
图14深盲孔的中心线偏移
未锻造变形部分
当锻件在其某一长度上具有不锻造的金属部分时,靠近变形部分的不变形区间的原始截面上会出现
局部变形(图15)。这种局部变形所允许的长度不得超过棒材直径的1.5倍(或最大横截面尺寸的1.5
倍),且最大值不得超过100mm。
如果锻件是通过棒料切断面变形加工而成,那么从不变形部位的末端断面到变形部位的过渡面的长
度l的公差,可从表A.1中根据材质系数M1和形状复杂系数S1以及未变形部分对应的质量、长度来查询可
得;此种情况下,仅应用Ⅱ级公差。
图中:
x—变形量(平行于剪切方向)
y—变形量(垂直于剪切方向)
θ——剪切斜度
图15锻造未变形部分和剪切端变形示意图
剪切端变形
在锻造未变形部分的剪切端存在变形(图15),应规定其公差。该公差根据未锻造变形部分的直径
按表10查询确定。
表9剪切端变形公差
单位为毫米
未变形部分直径d≤36>36
x0.07d1.0d
公差
y0.05d0.7d
10
QC/T270—XXXX
θ≤7°
6未注公差的图样表示法
若采用本文件规定的公差,应在图样标题栏附近或技术要求、技术文件(如企业标准)中注出本文
件号及公差等级。如选取Ⅰ级时,标注为:QC/T270-Ⅰ级;如选取Ⅱ级时,标注为:QC/T270-Ⅱ级。
11
QC/T270—XXXX
A
A
附录A
(规范性)
锻件的公差和极限偏差
A.1锻件的公差和极限偏差见表A.1~A.4。
表A.1锻件的长度、宽度、高度公差和极限偏差(Ⅰ级)
单位为毫米
12
QC/T270—XXXX
表A.2锻件的长度、宽度、高度公差和极限偏差(II级)
单位为毫米
13
QC/T270—XXXX
表A.3锻件的厚度尺寸公差和极限偏差(I级)
单位为毫米
14
QC/T270—XXXX
表A.4锻件的厚度尺寸公差和极限偏差(II级)
单位为毫米
15
QC/T270—XXXX
B
B
附录B
(资料性)
附录A的查表方法
B.1附录A的查表方法。
确定锻件长度、宽度或高度尺寸公差时,基于公差等级确定查询表A.1或A.2;根据锻件质量选定相
应范围,沿水平线向右移动。若材质系数为M1,则沿同一水平线继续向右移动;若材质系数为M2,则沿
倾斜线向右下移动到与M2垂线的交点。对于形状复杂系数S,用同样方法,沿水平或斜线移动到S1或S2、
S3、S4格的位置,并继续向右移动,直到所需尺寸的垂直栏中,即可查得所需的公差值。确定厚度尺寸
公差,基于公差等级及参照上述方法,查询表A.3或A.4。
示例:某锻件3kg,长度尺寸为80mm,材质系数为M2,形状复杂系数为S3,非对称分模线,采用Ⅰ级公差。查询表
A.1,确定其公差及极限偏差为,查表顺序如下表中箭头所示。
16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
QC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270—XXXX
代替QC/T270-1999
汽车钢质模锻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PermissibleVariationsinDimensionswithoutToleranceIndicationForSteelDie
ForgingsofofAutomobil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QC/T270—XXXX
汽车钢质模锻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钢质模锻件的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本文件适用于模锻锤、热模锻压力机、螺旋压力机等锻压设备生产的钢质模锻件,本标准不适用于
平锻机生产的钢质模锻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EN10243-1钢质模锻件尺寸公差第1部分:锤锻及立式压力机模锻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锻件材质系数M
根据锻件所使用材料的化学元素及其成分含量对锻件材质进行分类的组别。
形状复杂系数S
锻件质量与相应的锻件外廓包络体质量之比。
锻件质量m锻件
根据零件图基本尺寸及机械加工余量估算的锻件质量。
4确定公差的要素
4.1确定锻件尺寸公差的主要因素有:锻件尺寸、锻件质量、锻件分模线形状、锻件材质系数、形状复
杂系数等要素。
4.2锻件质量m锻件需根据锻件质量分组进行公差查询。
4.3锻件分模线形状(见图1)分为两类:
1)平直分模线或对称弯曲分模线(图1a、图1b);
2)非对称弯曲分模线(图1c)。
1
QC/T270—XXXX
a)平直分模线b)对称弯曲分模线c)非对称弯曲分模线
图1锻件分模线形状
4.4锻件材质系数
锻件材质系数分为如下两组:
M1组:钢中含碳量≤0.65%,且合金元素(Mn、Ni、Cr、Mo、V、W)总量≤5%;
M2组:钢中含碳量>0.65%,或合金元素(Mn、Ni、Cr、Mo、V、W)总量>5%。
4.5形状复杂系数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按式(1)计算:
S=m锻件/m包络体(1)
根据锻件形状,分为圆形和非圆形锻件。
a)圆形锻件的包络体为一段圆柱体(图2),按式(2)计算:
2
m包络体=0.25π·d·h·ρ(2)
式中:ρ-钢材密度(7.85g/cm3)
h-包络体高度
d-包络体直径
图2圆形锻件
b)非圆形锻件的包络体是指包含锻件最小体积的长六面体(图3),按式(3)计算:
m包络体=l·b·h·ρ(3)
2
QC/T270—XXXX
式中:ρ-钢材密度(7.85g/cm3)
l-包络体长度
b-包络体宽度
h-包络体高度
图3非圆形锻件
根据S值的大小,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可分为4级,如表1所示:
表1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分类
级别计算值
S1(简单)0.63<S≤1
S2(一般)0.32<S≤63
S3(较复杂)0.16<S≤0.32
S4(复杂)S≤0.16
特殊情况:
当锻件形状为薄形圆盘或法兰盘(图4),在计算其形状复杂系数时,若e/d≤0.2(d为薄形圆盘或
法兰的直径,e为相应的厚度),则采用S4级,在选取公差时,锻件质量取直径为d、厚度为e的圆柱体
部分所对应的质量值;如果按照此特殊规则选取的公差值小于按照正常程序确定的公差(形状复杂系数、
锻件质量按第4章正常程序确定),则按正常程序选取公差。
图4法兰件
5公差
公差等级
根据零件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来确定公差等级。分为两个精度等级:Ⅰ级和Ⅱ级。Ⅰ级公差适用于
有较高技术要求的锻件,Ⅰ级公差可用于某一锻件的全部尺寸,也可用于局部尺寸。Ⅱ级公差适用于一
般模锻工艺能够达到技术要去的锻件。
长度、宽度及高度尺寸
3
QC/T270—XXXX
长度、宽度及高度尺寸公差是指在分模线同一侧同一块模具上沿长度、宽度及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公
差(图5)。长度、宽度及高度尺寸公差根据锻件尺寸、质量、材质系数及形状复杂系数等查询附录表
A.1或A.2确定,其中,表A.1是Ⅰ级,表A.2是Ⅱ级。对于孔径尺寸公差,按照内表面尺寸查询表A.1或
表A.2来确定。
说明:
l——长度方向尺寸
b——宽度方向尺寸
h——分模线同一侧的高度方向尺寸
a——跨越分模线的厚度尺寸
图5锻件尺寸示意图
厚度尺寸
厚度尺寸公差是指跨越分模线的厚度尺寸的公差(图5中的a);锻件的厚度公差原则上应相同,并
根据零件的最大厚度尺寸、质量、材质系数、形状复杂系数等查询附录表A.3或表A.4确定,其中,表A.3
是Ⅰ级,表A.4是Ⅱ级。
特殊情况:当锻件上有一个凸缘(图6),而且凸缘上有一个高度超过直径1.5倍的圆形凸台,或一
个高度超过包络体直径1.5倍的非圆柱凸台时,除总厚度公差外,其他厚度尺寸公差按凸台直径(或包
容体直径)的1.5倍来计算,即以下图标注的t尺寸为基础建立所有厚度尺寸的公差(除总厚度公差外)。
4
QC/T270—XXXX
(a)(b)(c)
图6带凸缘结构锻件
错差
错差是锻件在分模线上、下两部分对应点所偏移的距离(图7),数值按式(4)计算:
错差=l1—l2或b1—b2
22(4)
式中:
l1、b1——平行于分模线最大投影长度、宽度;
l2、b2——平行于分模线最小投影长度、宽度。
图7错差
错差根据锻件质量、分模线类型查询表2来确定。
表2错差公差
单位为毫米
大于00.41.01.83.25.6102050120
锻件质量/kg
至0.41.01.83.25.6102050120250
分模线类型精度等级公差值
Ⅰ级0.30.40.40.50.60.70.81.01.21.4
非对称
Ⅱ级0.50.60.70.81.01.21.41.72.02.4
平直或对称弯Ⅰ级0.30.30.40.40.50.60.70.81.01.2
曲Ⅱ级0.40.50.60.70.81.01.21.41.72.0
残留飞边/切入锻件深度尺寸
5
QC/T270—XXXX
锻件切边后,会产生残留飞边或切入锻件本体的现象(图8)。
a)残留飞边b)切入深度
图8残留飞边与切入锻件深度
残留飞边(切入锻件深度)公差根据锻件质量、分模线类型查询表3确定。切入锻件深度公差和残
留飞边公差数值相等,切入锻件深度公差取负值,残留飞边公差取正值。
表3残留飞边/切入锻件深度公差
单位为毫米
大于00.41.01.83.25.6102050120
锻件质量/kg
至0.41.01.83.25.6102050120250
分模线类型精度等级公差值
Ⅰ级0.40.40.50.60.70.81.01.21.41.7
非对称
Ⅱ级0.60.70.81.01.21.41.72.02.42.8
平直或对称弯Ⅰ级0.30.40.40.50.60.70.81.01.21.4
曲Ⅱ级0.50.60.70.81.01.21.41.72.02.4
顶料杆压痕
顶料杆压痕公差根据锻件质量查询表4确定,凸出为正,凹进为负。对于顶料杆压痕位于机加工面
上,压痕凹进深度不得大于加工余量的1/2。
表4顶料杆压痕公差
单位为毫米
锻件质量大于00.41.22.55812203663110200
/kg至0.41.22.55812203663110200250
凸(+)0.50.60.81.01.21.62.02.53.24.05.06.3
极限偏差
凹(-)0.50.60.81.01.21.62.02.53.24.05.06.3
中心距
6
QC/T270—XXXX
对于平面直线分模且位于同一块模具内的中心距(图9),可查询表5确定。
图9平面直线分模中心距
表5中心距公差
单位为毫米
中大于0100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
心
至100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
距
极限偏差
公
Ⅰ级±±±±±±±±±±±±±±
差
0.250.30.40.50.60.81.01.21.62.02.53.24.05.0
等
Ⅱ级±0.3±±±±±±±±±±±±±
级
0.40.50.60.81.01.21.62.02.53.24.05.06.4
特殊情况:弯曲轴线及其他类型锻件的中心距公差由供需双方商定(图10)。
图10弯曲轴线分模中心距
5.8直线度和平面度
锻件的直线度公差如下图11所示。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买卖合同无效?揭秘背后真相
- 个人理财账户监管合同协议
- 专业公司借款投资合同范本
- 二手车买卖正式合同范本
- 个人长期借款合同范本专业版
- 不锈钢工程安装承包合同范本
- 个人商铺租赁改造合同示例
- 二手房产合同附加条款协议
- 买卖合同法全文txt正规范本
- 中外合资生产合同范本(新能源)
- 2022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内部举报管理规定
- 平面几何强化训练题集:初中分册数学练习题
- 项目奖金分配奖励制度和方案完整版
- 支气管镜试题
- 阴道镜幻灯课件
-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选课件
- PCB行业安全生产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课件
- 上海音乐学院 乐理试题
- SAP中国客户名单
- WZCK-20系列微机直流监控装置使用说明书(v1.0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