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用全氟异丁腈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技术规范_第1页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用全氟异丁腈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技术规范_第2页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用全氟异丁腈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技术规范_第3页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用全氟异丁腈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技术规范_第4页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用全氟异丁腈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9.080

CCSF24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X—XXXX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用全氟异丁腈

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gasdensitymonitorforperfluoroisobutyronitrilegas

mixtureingas-insulatedmetal-enclosedappratu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CECXXXXX—202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11)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

100761)。

II

T/CECXXXXX—202X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用全氟异丁腈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电器用全氟异丁腈(C4F7N)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及其数字化远传

密度继电器的产品分类、技术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与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C4F7N与CO2或与CO2、O2构成的混合气体的压力监测,带有温度补偿装置,并具有

指示及控制电气信号通断功能,以及数据上传功能,指导C4F7N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及其数字化远传密

度继电器(以下简称仪表)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26—2017一般压力表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1023—2018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GB/T11287电气继电器第21部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

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22065—2008压力式六氟化硫气体密度控制器

JB/T5528压力表标度及分划

JB/T932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1

T/CECXXXXX—202X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C4F7N混合气体perfluoroisobutyronitrilegasmixture

C4F7N气体与CO2或与CO2、O2气体按一定体积占比混合的气体混合物。

3.2

额定混合比mixingratio

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设备投入运行前或补气时,按要求给设备气室充入气体的混合比,用C4F7N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占比表示(C4F7N体积分数/CO2体积分数或C4F7N体积分数/CO2体积分数/O2体

积分数)。

3.3

额定压力ratingpressure

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设备投入运行前或补气时,按要求给设备气室充入气体的压力。

[来源:GB/T22065—2008,3.1]

3.4

报警压力alarmpressure

当设备气室内气体压力降至某一设定值时,要求仪表发出报警信号的压力。

[来源:GB/T22065—2008,3.2]

3.5

闭锁压力atresiapressure

当设备气室内气体压力降至某一设定值时,要求仪表发出闭锁信号的压力。

[来源:GB/T22065—2008,3.3]

3.6

数字化远传密度继电器digitalremotedensitymonitor

一种同时具备一次设备状态量就地监测和数字化数据上传功能的C4F7N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

4基本参数

4.1仪表按压力元件类型分类

巴登管式和波纹管式。

4.2仪表的接点形式分类

磁助作用式和微动开关式。

4.3仪表按螺纹安装方式

2

T/CECXXXXX—202X

径向安装和轴向安装。

4.4仪表的精确度等级

仪表的精确度等级为:1.0级,1.6级。

4.5基本参数

4.5.1仪表的测量范围、额定压力、报警压力、闭锁压力

仪表的测量范围、额定压力、报警压力、闭锁压力参考表1的划分。

表1测量范围、额定压力、报警压力、闭锁压力

参数名称参数值1(MPa)参数值2(MPa)参数值3(MPa)

测量范围−0.1~0.5−0.1~0.9−0.1~1.5

额定压力0.30~0.350.40~0.700.70~1.30

报警压力0.25~0.300.35~0.650.65~1.25

闭锁压力0.20~0.250.30~0.600.60~1.2

*注:本标准不加以特殊说明,均为标准大气压下的相对压力。当仪表基本参数有特殊要求时,用户可与制造商协商解

决。

4.5.2仪表的标度

标度划分及最小分格值应符合JB/T5528中的有关规定。

4.5.3仪表的电气参数

仪表的电气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仪表电气参数

接点形式电流类型额定负载功率(容量)最高工作电压最大允许电流接触电阻

交流30VA380V1.0A≤1.5Ω

磁助作用式

直流30W220V1.0A≤1.5Ω

交流30VA380V3.0A≤1.5Ω

微动开关式

直流30W220V1.0A≤1.5Ω

4.5.4仪表接头螺纹规格及尺寸

应符合图1及表3的规定。接头螺纹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宜不大于Ra1.6μm,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不

大于⊥0.012mm。

图1螺纹规格及尺寸

表3螺纹连接尺寸

外壳公称直径接头螺纹

3

T/CECXXXXX—202X

(mm)dd1(mm)L(mm)L1(mm)

φ100M20×1.5φ18202

*注:当仪表接头螺纹有特殊要求时,用户可与制造商协商解决。

4.5.5数字化远传密度继电器基本要求

a)数字化远传密度继电器采集的数据应采用统一数据模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通过统一通信协议

上传至辅助应用主机(综合应用主机、服务网关机),仪表接点信号连接至保护装置;

b)应采用传感单元直接采集被测状态参量的方式;

c)数字化远传密度继电器宜考虑与主设备一体化设计,便于安装、拆卸、维护、校验及更换,并

确保主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

4.5.6电源

数字化远传密度继电器的取能方式优先采用有线供电,AC(220V±10%)、50Hz或DC(24V±12V)

电源。

5技术要求

5.1正常工作条件

仪表的正常工作条件为:

a)仪表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为−20oC~+60℃;

b)仪表的正常工作相对湿度为0~95%;

c)仪表的正常工作环境振动等级为:表壳内不充油时,应不超过GB/T11287规定的1级;表壳

内充油或无油防振型,应不超过GB/T11287规定的2级;

d)仪表的正常工作环境冲击等级为:表壳内不充油时,应不超过30g;表壳内充油或无油防振型,

应不超过50g。

5.2参比工作条件

5.2.1试验室检测参比工作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仪表的基本误差、回差、零点误差、轻敲位移、指针偏转平稳性、设定点偏差及切

换差应符合标准有关的规定。

a)环境温度:(20±1.5)oC;

b)仪表检测时与工作方式保持一致;

c)负荷(气体压力)变化均匀。

5.2.2现场检测参比工作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仪表在现场校验时,其额定压力值的允许误差、指针偏转平稳性、设定点现场校验

允许偏差及切换差应符合标准有关的规定。

a)环境温度:−20℃~+40℃;

b)仪表处于正常工作位置;

c)负荷(气体压力)变化均匀;

d)标准仪器和被检测仪表不得受阳光直接照射;

e)温度检测装置应保证和被检测仪表之间的温差不大于2℃。

5.3基本误差及现场校验误差

4

T/CECXXXXX—202X

5.3.1仪表(机械部分)基本误差及现场校验误差

以引用误差表示,其值应分别符合表4及表5的规定,基本误差限表内以标有数字的标度线作为检验

点(设定点除外)。

表4基本误差限

基本误差限(以量程的%计)

精确度等级闭锁压力以下第一检验点~额定压力以上第一检验点

零位其余部分

(含额定压力点)

1.0±1.0±1.0±1.6

1.6±1.6±1.6±2.5

表5现场校验误差(额定值下)

精确度等级额定压力的现场校验误差(以量程的%计)

1.0Δ1=±(δ+K1(Δt+1)),δ=1.0

1.6Δ1=±(δ+K1(Δt+1)),δ=1.6

Δ1,K1,Δt—见5.9.1条规定

5.3.2数字化密度表数字化感知单元基本误差

数字化密度表的数字化感知单元的基本误差应满足表6要求。

表6数字化密度表数字化感知单元的基本误差要求

状态量测量范围误差限值

压力0~1MPa(绝对压力)±0.5%F.S.

温度−20℃~60℃±1℃

P20(20℃时压力)0~1MPa(绝对压力)±1.0%F.S.

5.4回差

仪表示值回差应不大于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

5.5指针偏转的平稳性

在测量过程中,仪表的指针不应有跳动现象(设定点除外)。

5.6轻敲位移

在测量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用手指轻敲(使指针能够自由摆动)仪表外壳时,指针指示值的变动

量不应大于基本误差限绝对值的1/2。

5.7设定点偏差

仪表设定点的示值(即设定值)与信号切换时实际负荷之差,应分别符合表7及表8的规定。

表7设定点偏差

精确度等级设定点偏差的允许值(以量程的%计)

1.0±1.0

1.6±1.6

5

T/CECXXXXX—202X

设定点在额定点以下,工作状态方向为压力下降,其压力下降设定点偏差应在表6、表7规定的范围内,相反方向的设定点

偏差不考量,满足切换差即可;设定点在额定压力以上,工作状态方向为压力上升,其压力上升设定点偏差应在表6、

表7规定的范围内,相反方向的设定点偏差不考量,满足切换差即可。

表8设定点现场校验允许偏差

精确度等级设定点偏差的允许值(以量程的%计)

(对应(20±1.5)℃时)报警、闭锁

1.0Δ1=±(δ+K1(Δt+1)),δ=1.0

1.6Δ1=±(δ+K1(Δt+1)),δ=1.6

对于(报警压力−闭锁压力)为0.02MPa的密度继电器,在满足表7和表8的要求时,还得满足(报

警压力−闭锁压力)≥0.015MPa。

5.8切换差

在同一设定点上,仪表信号接通与断开时或切换时的实际负荷值之差,应为量程的0.5%~3%,微

动开关式应为量程的0.2%~3%。而对于(额定压力−报警压力)≤0.03MPa的密度继电器,其切换差应

不大于量程的2%。

5.9温度补偿

5.9.1额定值温度补偿

给仪表充入额定混合比的C4F7N混合气体至额定压力,其压力指示误差应不大于下式规定的温度补

偿误差。

当环境温度为−20oC~+60℃时,

()

1K1t1

式中:

Δ1——环境温度偏离20℃时的温度补偿误差值,表示方法与基本误差相同,%;

δ——本标准5.3规定的基本误差限绝对值,%;

oo

K1——环境温度为−20C~+60℃时,温度补偿系数(0.02%/C);

Δt——|t2−t1|,℃;

o

t2——环境温度为−20C~+60℃内的任意值,℃;

o

t1——环境温度为−20C~+60℃时,选取t1为20℃。

5.9.2信号触点动作值的温度补偿

报警和闭锁动作值的温度补偿允许误差与额定值温度补偿相同。

5.10静压

仪表应承受压力上限值的110%,时间为4h的静压试验,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5.3~5.8规定。

5.11交变压力

仪表应按表9规定承受正弦波形的交变压力试验,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5.3~5.8规定。

表9交变压力

量程(MPa)交变压力幅度交变次数

−0.1~0.5闭锁或报警压力的90%~额定压力的110%30000

6

T/CECXXXXX—202X

−0.1~0.9闭锁或报警压力的90%~额定压力的110%30000

−0.1~1.5闭锁或报警压力的90%~额定压力的110%30000

5.12绝缘性能

5.12.1绝缘电阻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仪表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绝缘电

阻的要求应符合表10。

表10绝缘电阻要求

额定工作电压UN绝缘电阻要求

UN≤60V≥100M(用250V绝缘电阻表测量)

250V>UN>60V≥100M(用500V绝缘电阻表测量)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250V>UN>60V的要求。

5.12.2数字化仪表电子部分的介质强度

a)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仪表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各独立电路之间,应

能承受频率为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

b)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按表11规定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交流试验

电压值的1.4倍。

表11工频耐压试验电压要求

额定工作电压UN交流试验电压有效值

UN≤60V0.5kV

250V>UN>60V2.0kV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绝缘电阻采用250V>UN>60V的要求。

5.13接点电阻

在常温、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时,仪表的接点接通后其直流电阻值都应不大于1.5。

5.14接点寿命

在通断电流为0.2A,L/R<40ms,总功率满足表2规定的直流回路中,仪表接点切换5000次试验,

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5.13规定。

5.15密封性能

仪表的密封性能用绝对漏气率表示,其值不大于1×10-9Pa·m3/s。

5.16外壳防护

外壳防护等级为GB/T4208中的IP65级。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5.12规定。

5.17雷电冲击耐压试验

仪表应能承受7000V×1.2/50μs正负极各15次的雷电耐受电压,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5.12规定。当额

定工作电压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7kV;当额定工作电压不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1kV。

5.18耐冲击性能

7

T/CECXXXXX—202X

仪表应能承受本标准5.1d)规定的冲击等级,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脉冲次数为X、Y、Z三个方

向各30次的冲击试验,试验中仪表接点输出没有误动作发生,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5.3~5.8规定。

5.19温度循环

仪表应按表12规定,承受5个循环的温度循环试验,试验后应无渗漏现象,并应符合本标准的5.7~5.9

规定。

表12温度循环

试验温度常温−20℃+70℃常温

保温时间10min3h3h10min

5.20耐工作环境振动性能

仪表应能承受符合本标准5.1c)规定的振动等级的振动试验。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5.3~5.8规定。

5.21耐盐雾性能

5.21.1户外用仪表,在温度为(35±2)℃,湿度90%RH,PH值在6.5~7.2,盐溶液浓度(5±1)%

的336h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5.3~5.8、5.12规定,且仪表表面无明显锈蚀。

5.21.2户内用仪表,在温度为(35±2)℃,湿度90%RH,PH值在6.5~7.2,盐溶液浓度(5±1)%

的96h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5.3~5.8、5.12规定,且仪表表面无明显锈蚀。

5.22指示装置

仪表的指示装置应符合GB/T1226—2017中5.10的有关规定。仪表表盘气体介质及混合比采用

绿色字体。

5.23外观

仪表的可见部分应无明显的瑕疵、划伤,接头螺纹应无明显毛刺和损伤。标度、标识等应清晰、

正确、完整。

5.24抗运输环境性能

仪表在运输包装条件下,应能承受JB/T9329的有关规定。其中:

a)高温、低温和相对湿度项目可考虑不做;

b)自由跌落高度为250mm。

5.25数字化仪表的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5.25.1抗扰度要求

数字化远传仪表的抗扰度应符合表13的要求。

表13电磁兼容性能要求

端口试验项目依据标准试验等级性能要求适用供电电源类型

静电放电(ESD)GB/T17626.24级B或APA、PB、PC类

外壳射频电磁场辐射GB/T17626.33级APA、PB、PC类

工频磁场GB/T17626.85级APA、PB、PC类

8

T/CECXXXXX—202X

脉冲磁场GB/T17626.95级APA、PB、PC类

阻尼振荡磁场GB/T17626.105级APA、PB、PC类

电压暂降GB/T17626.113类B或APA类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GB/T17626.44级B或APA类

交流电源

浪涌(冲击)GB/T17626.54级B或APA类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GB/T17626.63级APA类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GB/T17626.44级B或APB类

直流电源浪涌(冲击)GB/T17626.54级B或APB类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GB/T17626.63级APB类

a

I/O信号/控制电快速瞬变脉冲群GB/T17626.44级B或APA、PB、PC类

(包括功能接地

a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GB/T17626.63级APA、PB、PC类

端口的连接线)

a若数字化远传表计不含I/O信号/控制线缆,则无需开展该试验。

5.25.2抗扰度性能判据

抗扰度性能判据如下:

a)试验过程中,在技术要求限值内功能或性能正常,可判定为A级;

b)试验过程中,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可判定为B级;

c)试验过程中,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需要人工干预或系统复位才能恢复,可判定为C

级;

d)试验过程中,出现设备(元件)或软件损坏(存储数据丢失)、功能丧失、性能下降,即使人

工干预或系统复位也不能恢复,可判定为D级。

5.26环境适应性能

仪表的环境适应性能应符合表14中规定的要求。

表14环境适应性能要求

环境性能依据标准应能承受的严酷等级

低温GB/T2423.1温度−20℃、持续时间2h的低温试验要求

高温GB/T2423.2温度+60℃、持续时间2h的高温试验要求

温度(40±2)℃,相对湿度(93±3)%,持续时

恒定湿热GB/T2423.3

间48h的恒定湿热试验要求

温度+25℃至+55℃湿度95%RH,试验循环次数

交变湿热GB/T2423.4

2次(每个循环24h)

5.27连续通电试验

数字化仪表应进行常温48h或温度为40oC时的24h连续通电试验。试验后仪表的准确度,应满

足本标准5.3~5.8规定。

5.28现场显示与远传数据一致性

现场显示与远传的C4F7N混合气体的密度值之差在额定值、报警值、闭锁值处应符合表15要求。

9

T/CECXXXXX—202X

表15一致性要求

精确度等级20℃(%F.S.)其它温度(%F.S.)

1.0±1.01.6

1.6±1.62.5

5.29数字化仪表的功能要求

C4F7N混合气体数字化密度表功能要求如下:

a)应具备实时监测压力、气体温度并计算C4F7N混合气体密度(P20)的功能;

b)应具备低压、闭锁、超压报警功能,宜具备密度下降、液化、异常等报警功能;

c)应具有数据远传功能,数据通信应满足第5.30条要求;

d)应具备C4F7N混合气体监测数据本地存储、密度(P20)就地显示(在失电时,仍可通过人工

方式获取并直接抄录数据)、信号远传等功能,应能够即时上传,宜具备表计本体存储不少于

10000条测量记录(内容至少包括:月日时分、压力、温度、密度、报警信息)并可导出功能;

e)宜具备通信异常、自检故障等本地指示功能;

f)应具备长期稳定工作能力,具有断电不丢失存储数据和复电自恢复、自复位的功能,宜具备自

校验功能。

5.30数据通信

5.30.1一般要求

数字化感知单元与监测模块之间宜采用有线通信方式,必要时也可采用无线方式通信。

5.30.2有线通信方式

采用有线通信方式的数字化远传表计,通信要求如下:

a)数字化感知单元与监测模块之间宜采用屏蔽电缆、光纤进行直接连接,必要时可采用集线器中

继;

b)应具备自动模式及手动模式。在自动模式下,原则上采取实时轮询上传的模式,动态数据上传

时间间隔可设定,最小可设定值不高于15s,在手动模式下,接收到测量指令时可即时启动单

次测量;

c)应支持RS485或模拟量接口,RS485接口传输协议应采用Modbus协议,波特率9600bps,帧

格式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偶校验位、1个停止位;

d)监测模块实现分析预警功能并将实时参量及告警信息上传,最终上送至辅助应用主机(综合应

用主机、服务网关机),通信协议宜采用CMS。

5.30.3无线通信方式

采用无线传输方式的数字化远传表计,通信要求如下:

a)满足通信协议一致性;

b)满足数据规约一致性;

c)数据最终上送至辅助应用主机(综合应用主机、服务网关机),通信协议宜采用CMS;

d)采用固定周期和告警触发结合的模式上报数据,最小可设定上报周期不大于5min;

e)使用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的表计,若传感终端的突发信息为告警数据,则

在告警持续时间内的业务周期不上报监测数据报文,上报控制信道突发帧,直到告警结束,业

务周期恢复为上报监测数据报文;

10

T/CECXXXXX—202X

f)使用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的表计,控制信道突发帧(BURST)为在控制

信道中传输的一种帧的类型,可承载通信指令、告警数据报文或者控制数据报文,应符合以下

要求:

1)承载告警数据报文或控制数据报文时,为减少数据传输,省略告警数据报文中的传感器

ID,只保留MAC帧头中的传感器ID;

2)承载通信指令时,用于传感终端上报通信参数;

3)告警数据报文和通信指令不能在同一个BURST帧内传输。

g)数字化表计传感器ID应包括厂商代码、版本号、版本标签及产品序列号,其中厂商代码应默

认生成,具体生成方式如下:

1)数字化表计厂商应将公司全称的汉字序列转换成一个十六进制编码序列;

2)采用CRC-16校验算法计算生成一个2字节的校验码,该校验码即为厂商代码。

5.30.4无线通信性能

对于采用无线传输方式的数字化远传表计,数字化感知模块应具备发射机检测模式,监测模块应,

具备发射机和接收机检测模式。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按5.2参比工作条件。

6.2试验仪器

试验用标准仪器可选用绝对压力或相对压力方式,标准仪器基本误差限的绝对值不大于被检仪表基

本误差限的绝对值的1/4。

6.3检验点

a)以标有数字的标度线作为检验点(设定点除外);

b)现场校验的检验点为表盘上标注的额定压力;

c)设定点偏差及切换差的检验点为表盘上标注的报警压力和闭锁压力;

d)温度补偿的检验点为表盘上标注的额定压力以及信号触点动作值。

6.4测试方法

采用被检仪表与标准仪器比较的方法进行测试。

a)标准仪器为绝对压力,被检仪表为绝对压力显示方式时,标准仪器读数与被检仪表读数直接比

较;

b)标准仪器为绝对压力,被检仪表为相对压力显示方式时,标准仪器读数减去标准大气压力再与

被检仪表读数比较;

c)标准仪器为相对压力,被检仪表为绝对压力显示方式时,标准仪器读数加上检测时环境大气压

力与被检仪表读数比较;

d)标准仪器为相对压力,被检仪表为相对压力显示方式时,标准仪器读数加上检测时环境大气压

力再减去标准大气压力与被检仪表读数比较。

6.5基本误差试验及现场校验

11

T/CECXXXXX—202X

6.5.1试验时应由零均匀缓慢地增负荷,检验各规定的检验点至测量上限,然后再均匀缓慢地减负荷,

检验各检验点到零。

6.5.2检验时,各检验点应进行两次读数,一次是在负荷平稳达到规定检验值时进行,另一次是在轻

敲仪表外壳后进行。

6.5.3试验应在正反行程中,轻敲前后各测量一次,轻敲前后示值与预定负荷之差均应符合5.3规定。

6.5.4现场校验比对的目标压力可通过附录A计算公式获得,还可参照附录B中获得,图中没有绘出

的密度线可使用上下两条密度线用线性插值的算法获得。

6.5.5数字化感知单元测量误差试验

C4F7N混合气体数字化感知单元测量误差试验如下:

a)C4F7N混合气体数字化密度表与试验平台连接,由密封气室提供C4F7N混合气体气压,并将密

度表和密封气室置于恒温箱内;

b)调整恒温箱温度20℃,并保持至少2小时,调整C4F7N混合气体压力0、0.2MPa、0.4MPa、

0.6MPa、0.8MPa,记录密度表测量值(压力、温度和P20),试验结果应满足5.3.2要求。

6.6回差试验

在6.5试验中,考察轻敲后同一检验点增负荷与减负荷时示值之差。

6.7指针偏转平稳性试验

由环境大气压均匀缓慢地增负荷至测量上限,再均匀缓慢地减负荷至环境大气压,观察指针偏转的

平稳性。

6.8轻敲位移试验

在6.5试验中,考察同一检验点轻敲前与轻敲后示值之差。

6.9设定点偏差试验

6.9.1试验时,在报警及闭锁控制回路相应端子之间施加不低于24V电压,将仪表加压至额定工作压

力,然后缓慢地减小负荷(负荷变化速度每秒钟不应大于量程的0.5%)至信号接通为止。读取信号切

换时的实际负荷值。

6.9.2现场校验设定点偏差目标值可通过附录A计算公式获得,还可参照附录B中获得,图中没有绘

出的密度线既可使用上下两条密度线用线性插值的算法获得。

6.10切换差试验

试验时,在报警及闭锁控制回路相应端子之间施加不低于24V电压,对每个设定值在负荷增加和负

荷减小两种状态下进行试验,当指针接近设定值时,应缓慢地增加和减小负荷(负荷变化速度每秒钟不

应大于量程的0.5%)至信号接通为止。分别读取各设定点信号切换时的实际负荷值。

6.11温度补偿试验

6.11.1额定值温度补偿试验

额定值温度补偿试验采用等容装置试验法,其方法是:给仪表充入额定混合比的C4F7N混合气体至

额定压力,在参比温度下放置2h后,使仪表压力达到额定压力。再将仪表放入恒温箱中,逐渐升(降)

温度至本标准5.1.1规定的温度上、下限值,待温度稳定且保持不少于2h,此时被检仪表指示的额定压

12

T/CECXXXXX—202X

力值应符合5.9.1条规定。或直接通过经校验合格的C4F7N混合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装置进行校验获得额

定压力值,其额定压力值应符合5.9.1条规定。

对于数字化仪表,记录此项试验时密度表示值及远传数据(C4F7N混合气体液化后不进行考核),

试验结果应满足5.9.1条要求。

6.11.2信号触点动作值的温度补偿试验

信号触点动作值的温度补偿试验采用将被测仪表置于本标准5.1.1规定的温度上、下限值,测量仪表

在该温度下信号触点动作值,与目标值比较,两者差值小于本标准5.9.2规定的误差。温度测量的探头应

紧贴被测仪表,测量温差小于±1℃。用于比较的目标值优先用附录A计算公式获得,或参照附录B中获

得,图中没有绘出的密度线既可使用上下两条密度线用线性插值的算法获得,其触点动作值应符合5.9.2

条规定。

6.12静压试验

仪表在试验室检测参比工作条件下,按5.10规定进行静压试验,去掉负荷后在30min内按6.5~6.10

检验。

6.13交变压力试验

将仪表安装在交变压力幅度和交变次数符合5.11规定值的交变压力试验机上,产生正弦波形、频率

为(60±2)次/min,经试验后在30min内按6.5~6.10检验。

6.14绝缘性能试验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表10要求对各测试回路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测试前,应断开被试回路与

外部电气连接。测试结果应满足5.12.1的要求。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表11要求对各测试回路进行介质强度试验。测试前,除被试回路外,其

余回路应等电位互联并接地。试验期间及试验后,传感器不应发生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

6.15接点电阻试验

在常温、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时,当仪表输出接点接通时,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组输出接点两端

间的直流电阻值,其结果应符合5.13条的要求。现场校验时,仅根据现场的温度进行试验。

6.16接点容量(寿命)试验

将仪表安装在交变压力幅度和交变次数符合5.11规定值的交变压力试验机上,产生正弦波形、

频率为(60±5)次/min,同时接点连接在通断电流为0.2A,L/R<40ms,总功率满足表2规定的直

流回路中,按照5.14条的要求,经试验后在30min内按6.15检验。

6.17密封性能试验

6.17.1方法一:将仪表充入C4F7N混合气体至额定压力的110%,吹净仪表周围残余的C4F7N混合气

-8

体,用塑料薄膜罩住仪表,24h后,用灵敏度不低于10(体积比)的C4F7N检漏仪检测塑料薄膜罩内

及表壳内C4F7N的浓度值,并按GB/T11023—2018中4.2.1规定的方法计算出仪表的绝对漏气率,其

值不应大于5.15的规定。

6.17.2方法二:将仪表充入氦气至额定压力,将仪表置于密闭的罐体内,对罐体进行抽真空并用氦质

谱检漏仪检漏,检测出仪表的绝对漏气率,其值不应大于5.15的规定。

6.18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13

T/CECXXXXX—202X

按GB/T4208中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后按6.14进行检验。

6.19雷电冲击耐压试验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5.17要求对各被测回路进行冲击电压试验。试验前,除被试回路外,

其余回路应等电位互联并接地。试验期间及试验后,传感器不应发生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

6.20耐冲击试验

仪表充入C4F7N混合气体至报警压力+0.03MPa,并在报警及过压(仪表有此项功能设定时)

相应端子分别接入不低于24V电压的信号通断指示回路中,按5.18规定的要求和冲击参数进行,试

验中仪表通断指示回路没有误动作发生,试验后按6.5~6.10进行检验。

6.21温度循环试验

将仪表放入恒温箱中,按5.19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试验,温度变化速率应不大于1℃/min,

试验后按6.9~6.11及6.25进行检验。

6.22耐工作环境振动试验

按本标准5.20的要求及GB/T2423.1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按6.5~6.10进行检验。

6.23盐雾试验

按本标准5.21的要求及GB/T2423.1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按6.5~6.10及6.14进行检验。

6.24指示装置检验

按5.22的要求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检验。

6.25外观检验

按5.23的要求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检验。

6.26抗运输环境性能试验

按5.24要求及JB/T932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按6.5~6.10进行检验。

6.27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按表13中的依据标准中所要求的试验方法,按相应的试验等级进行试验,在试验期间和试验后,仪

表应满足表中的性能判据要求。

6.28连续通电试验

仪表应进行常温48h或温度为40oC时的24h连续通电试验。仪表不施加任何压力,只施加辅助电源。

在试验过程中,仪表应输出正常,信号无絮乱,试验后仪表的基本误差应满足5.4的要求。

6.29环境适应性能试验

按表14中的依据标准中所要求的试验方法,按相应的严酷等级进行试验,仪表应能承受相应的严

酷等级要求。

6.30现场显示与远传数据一致性试验

14

T/CECXXXXX—202X

对具有现场显示和远传功能的数字化密度表,在6.11的试验中,记录各试验点现场显示和远传信号

的P20,其测试结果应满足5.28要求。

6.31故障报警试验

a)低压报警、闭锁报警、超压报警试验:

在环境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给仪表施加额定压力负荷,然后再均匀缓慢地减负荷或者增负荷,达到

低压报警值、闭锁报警值或超压报警值时,仪表应发出报警提示和报警远传信号。

b)密度下降报警试验(如有):

给仪表施加额定压力负荷,在环境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30min~120min内减少超过仪表基本误差

的3倍的负荷,仪表应发出“预警”提示和“预警”远传信号。

c)液化报警试验(如有):

将仪表与密封气室连接,给密封气室充入0.6MPa压力负荷的C4F7N混合气体,将仪表与密封气室均

放置在高低温试验箱中。将高低温试验箱温度均匀缓慢地降至−35℃,温度变化速率应不大于1℃/min,

此时密封气室内C4F7N混合气体发生液化。当仪表检测到因气体液化而气体密度值下降时,应及时发出

“预警”提示和“预警”远传信号。

d)压力传感器异常报警试验(如有):

断开仪表内压力传感器与测量电路的连接,给仪表施加额定压力负荷,在测试环境不变的条件下,

仪表应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和“预警”远传信号。

e)温度传感器异常报警试验(如有):

断开仪表内温度传感器与测量电路的连接,在测试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仪表应及时发出“预警”提示

和“预警”远传信号。

6.32通信协议检测

6.32.1有线通信协议检测

按5.30.2中的有线通信要求,对通信接口、数据帧结构以及各类应用报文进行检测:

a)使用有线通信协议测试工具发送正确的各类应用报文请求命令,装置应能正确响应;

b)使用有线通信协议测试工具分别发送包含错误的地址、错误的功能码、错误的数据体长度、错

误的SFUN、错误的对象、错误的CRC校验等异常的各类应用报文请求命令,装置应能识别,

不应因接收到异常报文而影响正常通信及功能。

6.32.2无线通信协议检测

按5.30.2中的无线通信要求,对通信接入、业务流、控制流以及异常处理等进行检测:

a)使用无线通信协议测试工具与被测装置进行通信,装置交互流程应正确,报文内容应正确;

b)使用无线通信协议测试工具进行异常通信过程及指令交互测试,不应因接收到异常报文而影响

正常通信及功能。

7检验规则

7.1型式试验

下列任一情况,仪表应按表16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

b)仪表每3年检验;

c)当设计、工艺和材料等方面有重大变动时;

15

T/CECXXXXX—202X

d)停止生产的仪表再次生产时。

7.2出厂检验

7.2.1检验项目

仪表应按本文件5.3~5.9.1、5.12、5.13、5.15、5.22、5.23进行逐台检验,经判定仪表合格并发

有合格证明文件后才能出厂,见表9。

7.2.2判定规则

仪表按所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逐台进行检验,若某台仪表有一个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即判定该

台仪表为不合格品,只有在所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才能判定为合格品。合格品应附有

合格证明方能出厂。

7.3现场检验

仪表现场检验按表12试验类别中现场试验对应的试验项目,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16试验类别及试验项目

试验类别

序号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出厂试验交接试验现场试验

1外观检查及指示装置●●●●

●●

●●(在现场检测参比工(在现场检测参

(在试验室检测参比工作(在试验室检测参比工作

作条件环境下,包括现比工作条件环境

条件环境下,包括基本误条件环境下,包括基本误下,包括现场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